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
1964年度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此举行。
赵忠尧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三本证书和三张支票,握手致谢,然后……走下台。
因为196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是朗道,他来斯德哥尔摩领奖前,诺贝尔委员会临时改了颁奖流程,获奖者在接过证书和支票后的即兴演讲去掉了,演讲被挪到当晚的市政厅晚宴举行。
晚宴的时候人多,嘈杂,在后排的人根本听不清诺贝尔奖得主讲了啥,反正台上的人说完的时候鼓掌就是了。
1962年之后,诺贝尔委员会还是继续用这种新的流程,省得外人说这是为了治朗道专门改的。
……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的晚宴。
“赵教授,您好。”
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主任内维尔·莫特走过来,赵忠尧起立和莫特握手:“莫特先生,您好。”
“赵教授,我们在剑桥一起工作过。”莫特后面,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
赵忠尧:“布拉格爵士,您也来斯德哥尔摩了!”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
莫特是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威廉·劳伦斯·布拉格是前主任。赵忠尧在卡文迪许实验室任研究员的时候,实验室主任是卢瑟福,也就是布拉格的前任。
布拉格不但曾是1937~1954年的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他还是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
还不够震撼?……威廉·布拉格出生于1890年。
25岁拿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记录到2021年仍未被打破。
莫特:“1930年,您在卡文迪许实验室做的研究,就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还好,虽然推迟了30多年,但诺奖终归还是颁发给你了,虽然是以另外一项研究的名义。”
赵忠尧:“当时很多人都想到了可能存在正电子,很多个实验室都在研究如何产生正负电子、如何湮灭,他们的实验虽然比我晚了几个月,但大家都是独立完成的研究。”
莫特:“不过,我还要为激光物理的成就向您祝贺,这是您在中国完成的研究,当1950年,您回到中国的时候,我和我的朋友都以为您只能当大学老师,基础理论研究到此结束。”
赵忠尧:“我回到中国之后,大部分精力是在当老师教学生,以及为清华物理系的事务而忙,这是真的。激光只是在基本工作之外,抽出了一点点业余时间完成的研究。”
莫特:……
赵忠尧:“不不,我没有炫耀,正如此次颁奖名单中的顺序,唐华阐明了激光物理的方向,甚至还指出了激光器实现的方法,我和钱三强只是协助工作和完成一些细节研究。”
“赵教授,我想问一个稍显敏感的问题。”
威廉·布拉格说话了。
“现在欧洲和美国的学术界有一种猜测,唐华把激光和激光器的技术隐藏了很长一段时间,直至1960年才把它释放出来。”
赵忠尧笑笑:“激光技术在突破之后,总需要一段时间验证试验的真实性,因此获得成果和发布之间肯定存在一个时间差,但这个时间差并不长。”
威廉·布拉克的回答就是“噢。”
赵忠尧的回答当然不能让威廉·布拉克满意,但是比赵忠尧拒绝回答要好一点。
莫特:“除了激光,英国科学界最近几年还在热议中国的计算机技术,因为英国工程师们无论如何都想不出来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怎样达到每秒一亿次。”
赵忠尧摇摇头:“计算机技术这可能得唐华在这里才能说清楚了。但是,中国一向有集中人力和资源办大事的传统,有时候一件工程在英国完不成,但在中国,就有可能完成。”
……
雪藏激光技术的猜测说法是美国人放出来的。
不过,美国科学界也不是消息的源头,源头来自为美国军方工作的实验室和工程研究小组。
美国的激光制导武器做出来了,但现在还处在绝密状态,无法对外公布。所以,这个在科学界流传的消息查无实据,只是猜测、猜测、猜测。
其实美军在掌握电视制导系统后,就一直存在着疑惑。
白天状态下,可见光的电视制导导弹可以命中防空洞口大小的目标,这没有问题。但如是在夜间,糟糕的红外图像让导弹的误差急剧增大。
美军自己的试验,单枚导弹打5米x3.5米的防空洞口,命中率只有20%。要第一发炸掉防空洞口、第二发从炸开的洞口穿进去爆炸,这得博一个4%的概率。
这个疑惑一直无法解决,美国空军只好“自己骗自己”,到1964年,美军自己的激光制导炸弹第三阶段测试时,这个疑惑获得了完美的答案:
激光制导的炸弹比电视制导精度更高,而且无论昼夜,精度都是那么高!
所以,1952年下半年,唐华不只是在研究光的受激辐射
理论,而是已造出了激光器,而且研发了用激光引导炸弹或导弹命中目标的技术?
然后又过了将近8年,中国人才把激光技术公布于众?
……
“好吧,不管您是第二还是第三贡献人,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员工、前员工中,又多了一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莫特,这是第几位了,18还是19?”
威廉·布拉克说了一句。
莫特:“19,卡文迪许贡献了19个诺奖得主。”
赵忠尧:“正如卡文迪许实验室与中国科研机构的差距那样,中国的科学技术从整体上还与欧洲存在着差距,我们正在做的工作,就是让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中国的七亿人,这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我也希望英国科学界与中国有更密切的交流。”
莫特:“我同意您的看法。如果能争取到机会,我会去一趟中国的。詹姆斯·斯塔格这几年去过五次中国,现在他是皇家气象学会的首席气象学家了……”
威廉·布拉克:“内维尔,赵,我有一个疑惑,为什么今天的晚宴出现了很多奇装异服的年轻人?”
……
在市政大厅晚宴的第三排,约翰·列侬和披头士乐队的其他成员百无聊赖地在座位上对付着今天的晚饭。
托关系走后门才弄到的四张“诺贝尔晚宴”入场券,本来是想着和那位来自东方的摇滚“支系”教父好好聊音乐的。甚至披头士还准备了乐器,虽然知道大概率晚宴的时候诺贝尔委员会不许他们把乐器带进场。
结果10月份唐华表示来不了……
约翰·列侬抬头望望四周,在他对面,是鲍勃·迪伦和他的小女朋友。
不远的地方,尼克·卡特和他的后街男孩组合在扒拉餐盘里的三文鱼。
唐华要是在场,加上这几位,大约有八成的把握强行将市政大厅变成流行音乐会。
但是唐华没来,台上没有摔杯为号的人,于是整个晚宴乐队成员都是空洞的眼神。
晚宴当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演讲,赵忠尧代替唐华上场,除了开场白能听懂,从“amplification”这个单词开始,约翰·列侬就不明白了。
物理学奖获奖者讲完是化学奖,一样听不懂。化学奖之后是医学与生理学奖,这更残酷,因为两位获奖者都要上台讲一段。
“我是谁?我为什么要来这种地方?我来这里是做什么?”鲍勃·迪伦长叹,“这个地方不属于我。”
琼·贝兹:“这里当然不属于你,这是宴请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晚宴。”
约翰·列侬:“嘿鲍勃,要不你买几本物理书,试试看几年以后能不能获奖。”
“要是我能获得诺贝尔奖,除非有黑人当上美国总统。”鲍勃·迪伦说。
……
12月10日这天,本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钱三强在罗布泊主持了中国今年第6次也是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核弹代号“天狐”。
“天狐”是第三代氢弹第二型的核心,这种核弹全状态当量是55万吨,重170公斤,预定用于潜射弹道导弹。
第三代氢弹第一型是120万吨当量,重270公斤,打算用于陆基弹道导弹;第三型是20万吨当量,重120公斤,用于巡航导弹和鱼雷。
在进行地下核试验时,“天狐”拆掉了铀-238壳体,这就少了40多万吨的当量,只有裂变核心和氘化锂6聚变材料,因此试验当量是9万吨。
拆掉铀-238壳体是因为这一部分的核爆机理已经研究得很完善了,不需要做试验就能知道结果。就算之前的理论研究有误差,也就是当量误差个一两万吨的事儿。而裂变级和聚变级如果有误差,那可能就是核弹根本爆不起来。
另一个原因,是地下核试验的洞很难挖,9万吨的核弹挖个800米深的竖井就ok,55万吨怕是得挖一两千米深。
这个隧道可不是石油工业的油井。油井直径还不到20厘米,就是个碗口粗细的洞,地下核试验的竖井是要把核弹运送下去、有时候还要把安装和检测人员也用电梯送下去的正规隧道。
“5,4,3,2,1,引爆!”
总指挥按下起爆钮。
6000米空中飞行的核爆观测机上,观察员看见左下方的土地突然泛起了涟漪,就好像有一颗石子投进了之前宁静的水塘。
几百米地下的核爆让罗布泊的底层猛然晃动起来,巨大的能量让土层也如水波那样上下运动,把能量一圈圈传递出去。在剧烈的震波传递出去后,核爆中心的土层重归平静,只有黄尘在随风飞扬。
虽然是9万吨的核爆,在指挥中心的钱三强在感受到地震波的时候,感觉就如同百万吨级氢弹的低空爆炸。
于敏:“从震波的强度……不太好估测。但是6000吨的裂变核心试爆的时候,震波比这小得多。”
邓稼先:“6000吨核心试爆我也在场,这能量至少是10倍的差距。”
钱三强:“我们还是等仪器读数和观测结果吧。现在关键是问问地表情况。”
“报告指挥部,核爆产生的地波振幅没有超过预计值。核爆中心未发现异常尘气泄露。数据采样正在进行辐射分析……”
“辐射分析初步结果,大气辐射数值未超过标准,地下核试验成功。”
……
北京。
“第三代氢弹的第一型、第二型试验都成功了,可以说这两型弹头的设计已经定型,1965年我们可以组织批量生产。不过,对于陆基洲际导弹,除了我们正在研制的东风-6之外,又出现了第二种选择。”
在国防部,唐华汇报战略导弹方面最近的进展。
“东风-6是固体推进剂洲际导弹,它的重量是80吨,射程11500公里时投射能力是2吨,也就是携带7枚子弹头。”
“但是最近,苏联向我们提供了长期储存液体推进剂导弹技术资料,这个技术,无论是推进剂还是导弹壳体我们国内都可以做出来。”
“之前东风-5的推进剂可以在弹内存放一个月,苏联的这种方案,推进剂可以在弹内存放18个月,也就是说,液体洲际导弹也可以带推进剂长期值班,随时可以发射,只是在18个月后,要抽出推进剂进行两周左右的维护和必要的部件更换。”
“如果使用液体推进剂方案,那么我们就可以做东风-5b,新液体洲际导弹,180到200吨总重,4吨甚至更多的投射能力,能携带14枚子弹头。”
二选一的决定,交给了国防部长林三虎林帅。
林帅看着眼前的东风-6和东风-5b模型,进入思考状态。
“陆基的发射井,如果被敌方核打击,是不是会被摧毁?”林帅问。
唐华:“发射井井口经过加固,可以抵御200米外爆炸的100万吨当量核弹头的冲击波。但如果敌方导弹的命中精度小于200米,发射井就有可能损坏或被摧毁。”
林帅:“(精度小于200米)迟早的事。”
唐华:“除了发射井的加固措施,体积重量稍小的东风-6,在核打击时折损在井内的几率也小一些。不过……”
林帅:“火箭部队多挖几个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