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在文昌一直等到1月31日第二枚长征-6火箭发射成功,这才在2月2日返回。
“长征-6不但两连发成功,而且整个发射过程都很顺畅,”钱学森说,“火箭模组运到文昌之后的组装效率就比长三捆要高,毕竟没有助推器,而且主箭体零部件也少,组装快捷,检测也容易。就是海南现在的苏联人太多了,挤满了都快。”
去年冬天在海南过冬的苏联-东欧人有1300多,今年上涨的速度有点快,不是涨到两千,也不是涨到三千,而是四千一百人。
文昌和海口的涉外酒店基本就客满了,不但如此,还临时授权了几个点具备涉外接待的权限,苏联人住着这些农家乐,也觉得很舒服。
毕竟海南这天气,不用钢筋水泥大楼来保暖供暖,农家乐抬脚就到海边,从某种角度看,可能比大酒店还要舒服。
海南今年除了1月1日一枚长征-6、1月31日一枚长征-6,苏联的3号发射塔在1月18日发射了一枚(宇宙-3m),这是一种比8k7系列小一点的运载火箭,把一枚1.3吨的电子侦察卫星送上了太空。
这几枚运载火箭发射的时候,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的观景区果然是爆满,中国人、苏联人、东德人、罗马尼亚人挤成一团,伏特加、白兰地、小瓶装的中国廉价白酒、啤酒吨吨吨地消耗。
唐华:“海南人多了好啊,文昌和海口有了收入,当地的经济就都被带动起来了。”
钱学森:“航天发射中心也算是为海南地方发展做了贡献了。不过这不是第一次了,平遥现在就是这样。”
唐华:“其实不只是我们的航天发射中心在做贡献,苏联那边,也得感谢勃列日涅夫。”
……
勃列日涅夫上台半年了,现在苏联高层已经平静下来,一切都在回归正轨。
正轨的意思就是……赫鲁晓夫时代以前的那种生活状态。
斯大林对下属的忠诚与否非常在意,打击他认为的内部敌人非常严厉,但只要是斯大林认可的干部,40年代以后待遇是非常丰厚的。
市/州以上的苏联官员,每个月领薪水时,钱袋里除了工资,还有一笔比工资高几倍的卢布,多的时候会相当于官员基本工资的8~10倍,这种“红包”大概等于是斯大林发放的“忠诚奖金”。
然后赫鲁晓夫上台,1957年把马林科夫踢飞,彻底掌握大权之后,赫鲁晓夫就一刀砍下去,把官员钱袋里的红包给砍了。红包不是不发,但发放范围缩小,额度通常只有基本工资数量的一半左右,也就是个买酒的钱。
所以苏联有那么多的官员想把赫鲁晓夫搞下去,从1963年起就组小团体讨论弄他下去的方法。
其实赫鲁晓夫也是知道的,所以在会议上他自己给罢免自己的提案举手。
长话短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为了稳定官员情绪,获取大家的支持,把斯大林的忠诚奖金制度给恢复了。
所以苏联中高级官员现在很有钱。
主席听说苏联高层干部的福利变动之后,皱眉头皱了很久,但最后也就是“唉”地叹了一声。
主席是叹了口气,国家计委这边,该做的事还是要做。
兴建豪华一点的农家乐(基本就是短租别墅了),把环海南岛的公路改成封闭快速道路,升级广州的两所医院。
在广州的医院引入心脏支架手术科室,此外核磁、ct虽然还在样机测试阶段,但广州军区总医院已经准备好了容纳的房间,今后要建成一个综合体检中心和康复中心。
……
拜科努尔。
死光一号的发射升空极其顺利,入轨一个小时后,地面中心就和死光一号卫星完成了数据链路连接,地面可以操控这枚卫星了。
接下来的48小时,是精确调整卫星的状态。
现在,拜科努尔的科罗廖夫处于双手离开键盘状态,卫星的操控工作全部交给了一群苏联军官。
高分二号系列的复杂程度和造价已让唐华吃惊,死光一号的复杂度和精密度甚至超过高分二号。
高分二号上的卫星姿态微调系统,死光一号上有。高分二号的低功率激光校准系统,死光一号也装了一套。高速数据链系统,死光一号也有。
除此之外,死光一号上还有大面积太阳能电池、一台空间核反应堆、轻型储电装置、总功率500千瓦级的二氧化碳激光器、中期轨道提升火箭、跟踪照射系统、目标摧毁确认系统、中继数据接收和处理中心。
这只是卫星本身的复杂性,卫星外面,死光一号如果要在实战环境下拦截导弹,得调用中国和苏联的十几颗卫星,有的负责通信中继,有的负责导弹预警,有的负责跟踪,有的负责目标确认。
“卫星调整完成,进入第二阶段测试。”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激光城”——6626基地附近,一片茫茫雪原已安装好了观测仪器,等待两个月前从这里运出去的死光一号“重访”。
卫星在300公里高的轨道运行,如果激光炮打开,光斑应该是在地面上以7.9公里/秒的速度飞快移动。
死光一号的跟踪照射系统,可以精确转动激光器,变换照射方向,让卫星在飞快移动的同时,地面光斑却可以在3、40秒内不移动。
夜间的白桦林和雪原一片寂静,几乎是毫无预兆地,雪原的中央出现了一个3米x3米的圆形融化区域,在零下三十度的夜晚,雪突然融化了!
从太空照射到地面,即便红外激光的功率也会衰减30%,光束也会扩散,面积变成激光射出时截面积的10倍。因此它的功率效果就是这样了。
如果死光一号继续照射,地面的这一摊雪不但会融化,雪水可能还会沸腾。不过卫星的窗口就这么长时间,死光一号很快就飞过头顶消失不见,融化了一层的雪地又慢慢结冰。
6626基地的红外探测仪里面,清楚地看到了死光一号向地面照射的光斑范围。光斑先是椭圆形,然后变成正圆,再变成椭圆,然后消失。在这段时间里,光斑的中心位置基本没有移动。试验通过。
……
华盛顿五角大楼,美国空军的一个精英小组也在密切关注2月1日苏联发射上天的这一大坨玩意。
无论美国空军还是cia,都完全不知道ur-500k火箭发射上太空的这个玩意是从哪来的、在哪制造的。不过苏联发射上天的卫星,美国在头几个月大部分都弄不清楚用途,除非苏联主动公布。
但是这一枚卫星,它有点奇怪。
首先可以确认它安装了一台空间核反应堆,这个简单,用红外探测仪跟踪一下这颗卫星就知道,它身上有个巨大的热源不断向外发出热辐射。
装空间反应堆的卫星现在并不罕见,罕见的是苏联官方对这颗卫星的描述少得可怜。
在航天国家(也就中美苏)中,现在基本达成了协议,带核电池、空间反应堆的卫星上天,大家都要互相告知一下,说说带了多少裂变/衰变物质,说说轨道高度倾角等等参数,最好再说说用途。
但对这颗卫星,苏联官方除了报轨道参数,其他几乎啥都不说。
第二个奇怪之处,是这颗卫星在发射入轨后的一个星期,频繁地与通信卫星、地面站进行高频段的通信。
高频通信不稀奇,稀奇的是这颗卫星在启用甚高频通信系统的时候,能调用苏联和中国的所有通信卫星,包括低轨道的和地球静止轨道的。
虽然美国破译不出这颗卫星的通信内容,但反正——不正常。
“它可能是一枚监听能力更强的电子侦察卫星。”美国空军的一名情报官员说。
“此前苏联所有的电子侦察卫星都只有1吨上下,而这一颗……15到25吨,”小组长说,“这不合理,即使扩展监听频段、增加灵敏度,也用不着把电子侦察卫星的质量增加十几倍。”
……
2月14日,中沙群岛。
一架美国空军的wv-2雷达机在中沙群岛以北的公海上空做侦察飞行。
24小时前,中国在南沙群岛某处划出了一片禁航区,宣布要在这里进行导弹飞行试验,导弹不携带伤害性的战斗部。这就是为什么wv-2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出于提防对中国这一带海空军力量的想法,wv-2是在两架f-4c的护卫下出海飞行的。
在月光下的海空飞行,f-4c飞行员汤姆森觉得很惬意,在南中国海飞行了100多次,他现在只靠仪表飞行就能在夜间准确地找到巡逻区域并且返航。
突然,汤姆森觉得眼前有一点点光亮,就像视网膜的残影一闪而过。
“‘眼睛’,‘眼睛’,刚才你们有没有感觉到异常?”汤姆森问wv-2雷达机。
“没有。是不是你疲劳驾驶了?”
……
两分钟前的广西,一枚东风-2弹道导弹从发射架升空,拖着尾焰向南偏东的方向飞行。
在东风-2的头顶,死光一号也在快速掠过广西上空,进入南海。
在东风-2从陆地飞到大海,死光一号的激光炮就开火了。
整整20秒的时间,激光炮精确地锁定了东风-2导弹——的左侧——15米的地方。
500千瓦的激光器功率全开,肉眼看不见的光斑以2100米/秒的速度在海面掠过,光斑所经过的海水被激光加热升温了0.000几度。
在飞行了1500公里后,东风-2击中了划定出的禁航区中央,试验失败,本来这枚东风-2应该在中途炸掉的。
“很精确,我是说,很精确地偏离目标15米。”
拜科努尔中心,伊万上校懊恼地说道。
“全程都精确地偏了15米,这说明系统大部分是正常工作的,只是有一个小环节出现了小小的问题。”
“但愿我们能尽快找出问题出在何处,争取几天之后,让中国同志再发射一枚靶弹。
”
2月19日。
五天前,中国在南海试射了一枚东风-2导弹,没过几天,还是在南海,连禁航区的位置也几乎一样,中国又宣称要进行一次导弹发射试验。
“‘眼睛’,你觉得是中国的导弹部队在进行日常训练吗?”
为雷达机护航的还是汤姆森带领的两架f-4c,不过这次是为另外一架wv-2护航。
“我不清楚,我的长官也不清楚。但是听一些传闻,中国似乎想用弹道导弹攻击海面航行的军舰。”
“噢!那可就太糟了,为我们的海军兄弟感到担心。”
菲律宾,美国空军吕宋太空预警雷达站。
中国说了要进行弹道导弹发射实验,吕宋雷达站自然得24小时盯着中国的方向。
还是在差不多的时间,也就是划出的禁航区生效6个多小时以后,中国方向出现空中目标,一个小东西在快速地升上大气层。
“目标识别,css-2弹道导弹,和上次一样。”由于目标信息太过熟悉,预警雷达站很快认出了这还是一枚东风-2。
“等等!”
雷达兵注意力高度集中,两眼紧盯屏幕,喊了一句。
……
“……情况就是这样。中国导弹的第一级是正常分离的,但在刚进入中段飞行的那一瞬间,导弹可能发生了爆炸,第二级和弹头的组合体明显炸成了两节,分别坠落在距离中国海岸线720公里和900公里的地方。”
预警雷达站的雷达工程师总结刚才观测到的情况。
“所以,哈,中国这一次的导弹试射失败了。”
在五角大楼,美国空军的卫星分析小组得出的结论与吕宋雷达站完全不同。
由于这个结论过于吓人,分析小组的办公室里气氛有些沉闷。
“这是这次css-2导弹试射的飞行路径,这是sx-1卫星的实时轨迹。”组长奥斯克指着黑板上钉着的一张南海地图。
sx-1是美国给死光一号卫星起的代号。
导弹升空时,sx-1在太空中正好运行到此处,飞行方向和中国导弹大致相同。
如果这只是孤证,那么2月14日的试射更能说明问题。
那天中国导弹从广西发射升空时,sx-1在太空也是正好运行到此处,飞行方向也和中国导弹大致相同。
“苏联发射的sx-1是一枚弹道导弹拦截卫星。在升空入轨并完成了调试后,2月14日进行了第一次拦截导弹的试验,但试验失败了。2月19日,苏联与中国又共同进行了第二次拦截实验。根据吕宋雷达站提供的报告,第二次拦截应当取得了成功。”
“根据空军各雷达站和电子监听设备的情报,sx-1在拦截时未向外发射或抛射任何实体物质,因此,分析组认为,sx-1的工作方式是激光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