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到3月31日,上海-苏州-无锡的公路日均通行汽车量达到16132辆,其中峰值出现在3月4日,也就是元宵节后的第二天,苏州-上海国道日通行18540辆。”
“3月4日的日通行汽车类型,主要还是卡车和农用车,新年伊始各行业的物资调运都多了起来。但公交公司增开了很多大型和中型客车也是重要的原因。”
“北方就是北京到天津的快速路,整个3月份日均通行汽车数也突破了15000辆。”
“由此造成的影响,是公路的平均行驶速度下降,大家都抱怨出城了还堵车、或者车开得很慢。同时是交通事故上升,今年3月上海-苏州国道的交通事故率比去年3月上升了87%。”
“从1967年到现在,东部地区几条热门的国道,日均通行汽车数都已经逼近了15000辆。按照国际通行的处理方法,当公路年平均日交通量在15000辆以上时,适宜修建全封闭、立交式的专用汽车快速道路,供专供汽车分向行驶、分车道行驶,也就是高速公路。”
国家计委,交通部长孙大光汇报今年以来交通运输系统遇到的新问题。
现在的交通部只管水运、公路,民航由空军管理,铁路有铁道部。不过就公路这一摊子事,也够交通部头疼的了。
李复春仔细看几个省区的交通汇报,看了一会儿感慨道:“美国是20年代小轿车快速普及才催生了高速公路,没想到我们现在没多少小轿车,公路也拥挤得要修高速公路了。但这个高速公路好像很贵。”
唐华:“京津快速通道的路基建设标准是很高的,但关键是不封闭,任何时候都可能有横穿公路的行人和农用车、马车。要搞成封闭式道路的话,那就要建设汽车立交桥、还要隔一段距离建设行人立交桥。除此之外,高速公路体系还要划分主路和辅路,因此把快速通道翻新成高速公路,工程量也很大。”
李复春:“是的,以后农用车和低速汽车还是走辅路,主路走快速车。”
孙大光:“美国高速公路的速度设限是80到120公里每小时,以中国的国情,我们高速公路的速度下限应该是70公里每小时,因为很多50年代的中型卡车还在服役。不过就算这样,农用车怕是也进不了高速。”
总会计师:“我这边就想搞清楚一个问题,高速公路我们是搞收费的,还是不收费的?”
……
交通压力增大、电力消耗快速增长、石油消费量快速增长、还有钢煤水泥等基本工业材料的产量,基本都能说明1968年以来的经济发展速度。
到3月份,1968年各国的经济数据也基本统计出来并公布了——中国的数据出得比西方国家快,国民生产总值前10名的排行是美、苏、德、日、中、法、英、意、加拿大、印度。其中苏联和中国的gdp数字是用工农业总产值作为基础估算的。
由于是估算的gdp,因此中国和日本gdp谁高就成了一个有悬念的问题。1968年日本的gdp是1890亿美元,中国的gdp按统一算法估计出的数值是1850亿美元,如果其中的估算算法参数略有误差,中国超过日本也不是太夸张的事。
在日本的前面,是世界老三德国,1968年gdp总值2000亿美元。
印度的gdp超过巴西,首次跻身世界前10,全年gdp是620亿美元。
“1968年,美国的钢铁产量首次被苏联超过,两国分别为1.32亿吨和1.29亿吨。美苏争霸的格局之外,快速崛起的中国钢铁业去年生产了7000万吨钢铁,如果这还不让人惊讶的话,还有另一组数据:1968年,中国还进口了750万吨钢铁,其中包括从我国进口的55万吨钢材,这笔贸易订单在去年几乎挽救了住友金属。”
“但中国进口的钢铁绝大部分是普通钢材,这导致中国海外订单的总金额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其中有半数是建筑用钢,中国只是将进口钢材用于补充自己建设时的钢铁需求,而中国国内现在对钢材需求最高的行业是公路、铁路和桥梁建设。”
“当然,让中国从西方国家进口特种钢材也是不太可能的,巴黎统筹委员会还维持着奇怪的对中国的科技产品、工业品禁运政策。”
“对此,东京大学国际学研究中心的佐藤教授认为,美日经济的一体化才是日本唯一的出路。虽然中国距离日本很近,但日本不可能脱离美国的经济体系,而美国也不允许日本从其经济势力范围中独立出去。如果日本强行与美国脱钩,所遭受的损失会远大于得益。”
“在日-美一体化的经济系统中,日本长期以来扮演的角色是承接美国的资本输出,在1950年到1960年,来自美国的资本是日本快速发展的第一因素,而美国的国内市场是日本出口的最大依靠。”
“对于日本未来经济的发展,资本和市场缺一不可,如果美国因国内政策的变化,对其他国家部分关闭了他的国内市场,那么将会对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造成严重的麻烦。”
……
《朝日新闻》这篇评论文章只在就事论事地评价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关系。但在1969年,东京和周边的居民其实还在为新岛的核潜艇事故辐射而担心。
失事起火的“大头鱼”号核潜艇被拖走沉掉了,但新岛、东京湾出口直到福岛这一带海岸线的海水辐射值并没有如期降到安全线以内。在处理事故时美国拍着胸脯说三个月洋流就会把污染海水带走、均匀分布在整个太平洋、全球共享,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按照中国大使馆转发的中国国内核物理专家的说法,前面几个月从核潜艇内泄露出来的带辐射海水已经沾染渗入了陆地,尤其在东京周边,海边的土壤和海沙中遗留的放射性物质没有几年是冲不走的。
阿尔及利亚,拉甘核试验场。
上个月,一艘法国运输舰在2艘驱逐舰的护卫下从本土直达阿尔及利亚,此后运输舰所有的装卸作业都在夜间进行,接到货物的重型卡车一刻不停地向阿尔及利亚南部的撒哈拉沙漠深处进发。
法国的核武器研制成功后,最初三枚在阿尔及利亚进行,由于大当量裂变弹引发了严重的核污染,从1962年起不得不转移到太平洋的法国殖民地进行,那些岛屿和环礁又不在法国本土、周围都是海水,随便炸。
在法国被四个常任理事国逼着加入限制核试验条约后,大气层核试验是不能坐了,瑙鲁或者其他群岛的礁石无法挖几百米深的坑道,于是法国又把核试验场搬回了阿尔及利亚。
氢弹就位。12个地震/当量观测站就位。坑道监控系统就位。
下午2时,一阵剧烈的地震波从拉甘核试验场传出,在整个北非回荡,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十几个国家不但地震观测台观测到了地震波,甚至有的居民都表示他们家里的家具有点晃动。
“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光荣一天等着你!”
“4月13日,法兰西进行了第一次热核武器的试验。试验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广播播放着《马赛曲》,在音乐伴奏中,法国的电台播音员用高昂的声音念广播稿。
“这次核试验的当量达到了百万吨级,标志着法国完全掌握了氢弹的技术,成为继美、苏、英、中之后第五个掌握氢弹的国家。氢弹将成为捍卫法兰西最有力的武器。法兰西万岁!”
……
北京,房山。
“法国的氢弹,应该不是我们传授给他们的吧?”在基地内,邓稼先问钱三强。
钱三强:“法国早些年曾经疯狂暗示,想从我们这儿买走氢弹的秘密,但中央没有批准。应该是英美向法国透漏了消息。”
“我就说应该是这样,法国人并没有来过我们这儿。”邓稼先说。
“不但是没来过这儿,而且我们也没有提出什么交换条件,”钱三强说,“氢弹这个东西那,应该是个非卖品。”
“老钱老邓,”于敏进来,是要找他们说正事,“中子弹,第三型,虚拟设计走通了。中子辐射剂量在二型的基础上增加7%。”
邓稼先:“这个增幅,我看可以做一次地下了。”
既然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一直签不下来,那中国和其他四国一样,还是可以继续进行地下核试验。只是频率比1960到1964年降下来了,一般就是在设计的最后阶段验证一下计算机模拟的结果是否吻合实际,这样也是不断提高模拟程序的精度。
在氢弹的小型化技术突破、形成几个系列的小型化弹头之后,唐华给核工业定的新方向是中子弹和低当量核武器,当然原先的小型化核弹头还是要继续扩展改进,而且一直在量产:每年新添6枚陆基发射井式洲际导弹、42枚战略核弹头,这是雷打不动的日常生产任务。
……
“中国的常规武装力量是有战斗力的,而且经过了历次战争的考验,但这并不能说以后中国的核武器就不用发展、或者放慢发展速度。核武库始终是大国的镇国重器,今年十一的建国二十周年阅兵式,压轴出场的仍旧是核导弹,而且我们要一次拉出去两型、12枚。”
“我们现在的核政策,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威胁使用核武器,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器拥有国是美国,如果我们和美国发生战争,核武器就是一个必然要考虑的选项。”
“就算在常规武装力量领域,也不能忽略核武库在后头的支撑作用。大家想想,美国第七舰队有两艘航空母舰,在第七舰队后头,东太平洋还有6艘航母。但我们的巡洋舰驱逐舰现在可以撒着欢儿在南洋跑来跑去,为什么美国不敢动手,不敢拦截或者封锁?还不是因为我们后头有300多枚能打到美国的核弹头嘛。”
1969年度的核工业会议上,唐华从66年的印尼说起,最后回到了核武器的发展上。
“现在我们的战略核弹头每年生产42枚,装填6枚导弹,这个生产速度不增加了,但不是因为我们的核武器就只需要这个建设速度,而是陆基固定发射井的弹道导弹我们只需要这个规模。”
“陆基的核导弹,我们即将做出来的是公路机动导弹系统。一方面,导弹研究单位终于设计出了重30多吨、射程12000公里的洲际导弹;另一方面,重型车辆研究单位终于设计出了能拉着30多吨的导弹到处跑、还能有抗冲击防护系统的导弹发射车。”
“这几年,导弹和重型车辆的研制单位都不容易,希望到1973或者1974年,我们的陆基洲际导弹机动发射系统可以达到可服役状态。”
“陆基之外是海基。从明年起,核工业要给第二艘弹道导弹核潜艇生产潜射导弹的核弹头,船舶工业系统的打算是两年造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那就意味着1970到1975年,每年需要生产8枚海基核弹头。一代改型艇计划建造3艘,之后是二代艇,你们要准备从1976年起,每年生产24枚海基核弹头。”
邓稼先:“就是说,二代艇终于可以上分导式多弹头了?”
唐华:“对,三枚子弹头,射程9000到1万公里。二代艇之后是三代艇,到量产三代艇的时候,每年核工业系统可能就得准备56枚核弹头了。”
“那海基核弹头以后会比陆基的还要多。”
唐华:“核潜艇在水下潜航,而且处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生存能力比陆基固定发射井强得多。……甚至第三代弹道导弹核潜艇成熟以后,我们可能会考虑停产陆基固定发射井式弹道导弹,因为存量的八百到一千枚井射核弹头差不多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