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做出重点建设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决定是有现实依据的,77事变之后,日军在华北进展迅速,华北、山西相继失陷,为了打通南北交通,38年3月发起的徐州战役造成了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第3集团军司令、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一枪不放逃过黄河,把包括省城济南在内的大片国土拱手送给日本人,这个结果就连日本人自己也没想到,因此,直到39年初,日军在山东只是占据了铁路线沿线的一些大城市、以及沿海的一些重要港口青岛、烟台等,可以说打从一开始其统治基础就是先天不足的。
相反,在果府基层政权随着军队的退却土崩瓦解之际,我党的地下组织却得到了蓬勃发展,38年初连续组织了天福山、威海等大起义,在山东半岛的尖端胶东地区建立起连片的抗日根据地,甚至掌握了相当一部分县城和海岸线,因此,1938年12月,中央迅速做出决定,将原华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组为华共山东分局,书记郭洪涛,副书记黎玉,组织部长李林,宣传部长李竹如,青委书记钟效培。同时,党中央决定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以统一指挥山东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不包括鲁西和冀鲁边区),张经武任指挥,黎玉任政委,纵队所属部队2.45万余人。
根据山东分局的指示,中共胶东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掖县葛城村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胶东区委员会(简称中共胶东区委或胶东区党委),王文任书记。王文、高锦纯、吕志恒、林一山、宋澄、贺致平、曹漫之等7人为区党委常委;柳运光、于克恭、李紫辉、高嵩、于己午、于烺等6人为区委执委;孙端夫、丛祺滋(林江)为候补执委。中共胶东区委的建立,标志着胶东的党组织建设和抗日斗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下辖各县抗日武装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司令员高锦纯,政治委员宋澄,副司令员吴克文,参谋长赵锡纯,政治部主任宋竹庭,下辖3旅9团,近万人马。
此时的胶东区委在掖县、蓬莱、海阳、莱阳、招远、栖霞、黄县、文登、潍县、昌邑、诸城等11个县成立了县委,其余的县也都有了党的组织,地方党员发展到两千多人。
要知道,光是一个招远县,在抗战时期就为我党贡献了13万两黄金!
用主席的话来说,就是肥得流油。
在这样好的基础上,115师主力、120、129师各一部进入山东,将以远比历史上更大的力度和决心经营山东根据地,特别是远离敌人统治中心的胶东半岛。
2月16日,动作最快的115师东进支队已经到达了冀鲁边界的濮县黄河岸边,支队包含115师师部、直属骑兵营、343旅686团等一共3000余人,稍晚一点出动的685团(此时已改编为东进纵队,纵队司令员萧华)也赶到了东明、甄城之间的地区,两军相隔不到百里。
接到中央的电报,东进支队推迟了原定的渡河计划,选择在原地等待了几天,而685团则改变行军路线沿黄河北上与他们会合,全军达到了5000多人。
“干部同志们,我们接到了新的命令,党中央、主席要求我们有更大的作为,为此,还将会有更多的部队进入山东,我们将是排头兵、先锋队,同志们哪,前面山东的同志已经组织起了2万5千人的抗日队伍,相比而言,鬼子在这里只有一个第12军,下辖3个师团、1个混成旅团,就算加上伪军也不到6万人,我们的任务,是在敌人援兵到来之前,站稳脚跟,予敌以最大的杀伤,建立起一块最稳固、条件最好的抗日根据地。”
政委罗荣桓在支队营以上干部扩大会议上传达了刚刚收到的新指示,原本他们是要在泰西(泰山以西)一带建立根据地,现在则集中力量,向鲁中、胶西一带渗透,与山东纵队联合起来,进行进一步的整编,组建统一的山东军区。
“政委说完了,我来说两句。”
代师长、东进支队司令员陈光开口说道:“中央的指示很清晰,大家有什么顾虑,在会上可以提出来,但是下了会,要坚决执行,不能打一点折扣。”
343旅副旅长杨勇举起手:“中央是不是要打大仗?”
“你杨勇的鼻子狗做的啊。”
陈光的话让所有人都笑了,不过他没有否认,也让大伙儿精神倍增,罗荣桓笑着说道。
“挺进山东就是为了打仗,大仗小仗都要认真对待,现在我们的敌人不仅仅是日寇和汉奸,还有搞摩擦的顽军,中央的指示是不主动,高度警惕,坚决反击,要打就打痛,打得他们再也生不出挑衅之心。”
“太好了!”
杨勇又是第一个叫出声,广大基层指战员也是纷纷叫好,中央的态度前所未见的强硬,与之前处处讲统一战线完全不同,也放开了他们的手脚。
会议过后,师政治部副主任黄励和685团政治处主任王凤鸣被他留下了。
“你们两人的工作另有安排,组织上要求你们尽快赶回延安。”
两人俱是一愣,曾经担任过他的警卫员的王凤鸣问道:“没有原因吗
?”
“参加政治学习,重新调整工作。”
罗荣桓没有多想,虽然他也认为这种安排有些反常,但组织已经决定了,那就没有置喙的余地,两人也只能带着这种不解上了路。
总得来说,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会议过后,师首长发现,队伍的士气有了明显提高,他们用最短的时间搭建起浮桥,全军5000多人马开始渡河,朝着山东腹地迈出了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