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上海一战,西方世界还有所疑惑的话,占领青岛就成了实锤。
一个新的势力崛起在东方,对日本这个地区小强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那些曾经的传闻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莫斯科红场,周末的日子,无数的年青男女来到这里在列宁墓前,用浪漫而红色的语言,宣告自己的爱情。
任弼时不是第一次走近这里了,却从来没有真正留意过它的景色,祖国多灾多难,让他感觉每一分钟都是浪费,如果不用在工作上的话。
克里姆林宫的尖顶是这个红色帝国的最高权力的象征,他一步步走近,步履平稳,内心却是激动无比。
想想一个人怀揣所有人都不知道的秘密,一憋几个月,就知道有多辛苦了。
终于到了公之于众的时候,就是他现在的心情。
“布林斯基同志,钢铁同志在等你。”
小个子贝利亚亲自将他迎进去,任弼时有些不自在,因为此人现在掌管着内务人民委员会部这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国家利器。
“欢迎,我们的华夏同志。”
大胡子钢铁同志伸开双手,给了他一个俄国式的拥抱。
“钢铁同志,请原谅,我们到现在才得到真相。”
“是吗?”
钢铁同志笑意盎然,任弼时装作听不懂,一语双关地说道。
“当然,验证是需要时间的。”
“对,说得很对,但愿还不算太迟。”
任弼时有些意外,这间屋子里只有钢铁和他两人,就连贝利亚都无缘在场。
他将带来的文件交到对方手上,屋子里鸦雀无声,只有时不时传来的翻页声,那支从不离手的玉米烟斗也放到了桌子上,任凭它慢慢燃烬。
任弼时很耐心地等待着,钢铁同志在看完文件后,并没有马上发问,而是拿起烟斗,慢慢地在屋子里踱步,来来回回走了十几圈,突然站在他的面前,直愣愣地问道。
“你们和这个新势力是什么关系?”
“他们目前愿意接受我们领导。”
任弼时早有准备,中央为此次见面做了多方预演,果然第一个问题就在预料之中。
这个回答相当有技巧性,既没有表现出过早地有过接触,又巧妙地暗示了双方的关系,在钢铁同志听来,就像是延安一直在争取与对方的合作,只是最近才达成了共识一般。
毕竟,就在当前,莫斯科的外交代表团就有三拨,一拨英法,一拨波兰,一拨德国人,苏联自己都在接受多方拉拢,何况是一支新势力。
紧接着,钢铁同志问出了第二个问题,也是今天的最后一个。
“你们需要多久干掉日本人?”
任弼时毫不犹豫地回答。
“他们已经完了。”
一个小时后,任弼时走出克里姆林宫,这次会面结束得很快,也没有哪怕在口头上达成任何协议,但是他知道,苏华两党之间的新关系开始了。
2个小时后,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将日本驻东京大使东乡茂德召来,向他递交了一份外交文件。
“鉴于贵方在满蒙边界挑起的战争行为,基于我国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签订的《互助条例》,我奉命向你宣布,贵我两国已处于战争状态,从即日起!”
东乡茂德双手颤抖个不停,似乎这几页纸有千钧之重。
“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李维诺夫冷冷地说道:“贵使可以回去收拾行装了,我们会依国际惯例,给予贵方72小时撤离所有的外交人员,当然,我方也会进行相应的撤离。”
“李维诺夫先生,李维诺夫先生!”
东乡茂德被人搀扶出的门,又是一路跌跌撞撞回的使馆,苏联人显然没有隐瞒的心思,不到十分钟,这个消息就被西方的外交官得到。
举世大哗。
尽管苏联一直不遗余力地支持重庆政府,甚至派出了援华志愿飞行队直接参战,但是在表面上,双方并没有撕破脸,为了避免两面受敌,苏方在接连受到日军挑衅后,只进行了有限的还击,也并没有表现得咄咄逼人,甚至有几分委屈求全的意思,这才造成了日本人的错觉,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边境上挑起事端。
哈桑湖事件(张鼓峰)解决才过去多久?日本关东军又在哈喇哈河(诺门坎)一带挑起新的争端,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但即使这样,也没有人认为莫斯科真会与东京撕破脸,了不起双方打一仗,再来一场和谈罢了。
没想到,这一次所有人都猜错了。
苏联单方面宣布对日本宣战,同时,苏联远东方面军、外贝加尔方面军、高加索军区等远东地区的驻军频繁调动,一列列军车行驶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上,把军火、物资和人员送到遥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
同一天,42岁的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军级指挥员从白俄罗斯军区被紧急召唤回来,出任驻蒙苏军总司令,统一指挥边境战事。
似乎热闹还没有够,就在全世界的目光投向莫斯科时,远东一个叫青岛的城市爆发出一个更加劲爆的新闻。
华夏人民共和国
一个从未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新国名发布公开宣言。
宣布对日本处于战争状态。
“华夏人民共和国,是唯一代表华夏人民的主权国家,由伟大的华夏共產党领导并建立,历经百年风雨,始终坚持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道路,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
日寇从1931年的918事变开始,持续对我华夏进行的长达8年的侵略战争,导致无数城市被毁、无数国民家破人亡,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日寇在东北、华北、华中,特别是南京所犯下的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为此,英勇的华夏人民解放军将秉持历史赋予他的使命,向一切侵略者和反动派发动持续不断地进攻,直到彻底清算所有的罪行为止。
从今天开始,所有的日军控制区都将成为战区,无论是陆地、天空还是海洋,任何对该国的贸易都将视为帮凶,未经许可请不要出现在战区范围以内,否则后果自负。
我们将为每一寸国土战斗到底!
正义必胜!
华夏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1939年5月 青岛”
第二百一十七章唐宁街十号的不眠夜
1939年的世界线,日不落帝国还维持着最后的余晖,正像它的掌舵人,刚刚渡过70岁生日的首相亚瑟 内维尔 张伯伦(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一样,老迈不堪。
唐宁街十号,首相坐在自己的书房里,精力旺盛的国防协调大臣托马斯 英斯基(sir thomas inskip)爵士坐在他的对面右侧,侃侃而谈。
“绅士们,我不得不遗憾地说,英国即将在财政破产或是战备失败间作出难堪的选择,以上判断基于1938财年未能最终达成预期的现实,德国人近在咫尺即将完成战争准备,而日本人在远东已经全副武装,谁也不知道他们下一步的目标什么,冰天雪地的外满洲,抑或是温暖如春的东南亚,我想这个答案不难想像。”
英斯基目视并排而坐的第一海军事务大臣查特菲尔德:“海军应该对此更有见解。”
查特菲尔德表态:“当前局势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从一个地区开始的战争,蔓延到另一个或另两个地区的可能性正在增强,帝国从1921年开始的预算消减,使得海军已经无力维持压倒性的优势,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我们不能预见届时我们的防御力量是否足以同时对抗德国、日本、意大利。”
外交大臣第一代哈利法克斯伯爵爱德华 弗雷德里克 林德利 伍德(edward frederick lindley wood)叹了一口气。
“德国人咄咄逼人的态度,让我们之前9个月的外交斡旋付之东流,如果莫斯科谈判没有结果,欧战只怕不可避免,我们应该要考虑开战以后的问题了。”
普遍认为,张伯伦从38年9月执行的绥靖政策助长了小胡子的野心,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后果使得德国的实力一步步膨胀,如今的德国已经在领土面积上超过了一战前(此前已并吞奥地利),军队规模和武器装备更是突飞猛进。
与之相对的,英国却因为空前的经济危机,大规模增加的生产成本而出口锐减,政府财政预算不得不一再削减,在张伯伦本人担任财政大臣的任内,陆军预算开支砍掉了一半,海空军有所增加但幅度也不算大,一些重点部门的研究吞噬了大量预算,再加上国内的反战情绪,使得1938年欧洲危机发生时,英国并没有重开战争的底气。
外部环境对英国也不友好,长期执行的大陆平衡政策,让英国在欧洲本土很难得到可靠的盟友,法国虽然走得很近,但国内充斥着更大的反战情绪,一战失去整整一代的年青法国人,低迷的生育率不知道多久才会补充,因此对于德国人发出的迫在眉睫的战争威胁,他们比英国人倒得更快。1
最终内外交困的环境决定了张伯伦不得不执行后世广为诟病的绥靖政策,即牺牲欧洲小国的利益满足小胡子的胃口,直到德国变成一个庞然大物。
如今莫斯科谈判成为外交努力最后的希望,可是波兰坚持不开放边界,让苏军进入他们的国土协防,让谈判陷入了僵局,对此,英国人有着矛盾的心理,既不希望战争重新打响,又寄希望于德国人通过波兰的国土与苏俄接壤,以小胡子坚决的反_共立场,或许能将德国的战争机器引向东方,这种软弱无力又自相矛盾的态度,让里宾特洛甫(德国外长)游刃有余,越来越接近达成最终结果。
书房里的几个人都有些无奈,张伯伦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强硬派议员温斯顿.丘吉尔在议会的抨击口吻越来越激烈,就差指着鼻子骂他是个卖国贼了,反对派工党领袖艾德礼也在不遗余力地反对任何增加军费的提案,复杂的议会斗争牵扯了他大量的精力,让他心力交瘁,寿命以肉眼可见了的速度迅速缩减。
“首相阁下,莫斯科的紧急电报。”
四人同时转头,看着他的秘书匆匆敲门进来,将一份电报送到他的手边。
张伯伦就着台灯一看,嘴里发出一声不可思议的轻呼。
“啊!”
三人以为发生了什么事,顾不得绅士风度,都凑上来,四个脑袋挤在台灯下,结果发现电报上只有区区几个字。
苏俄已对日宣战
“天哪,这怎么可能?”
“日本人不是说只是一场边界纠纷吗?”
“如果是这样,那远东?”
远东的印度、缅甸、马来亚等地,是目前大英帝国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特别是被誉为国王王冠明珠之称的印度。
谁都知道,日本陷入华夏那个大泥谭已经八年之久,虽然战果丰盛,却也牵制了他们大多数的兵力,如果再同时与苏联开战,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无力南下了。
张伯伦在脑子里思考这个事件的影响,斟酌着说道。
“想必法国也得到了同样的消息,我想尽快与达拉第总理通话。”
哈利法克斯伯爵马上起身:“我去安排,预计需要半小时。”
“没关系,9个月都等了,不多半个钟头。”
无论如何,这毕竟是个有利的消息,张伯伦很轻松,伯爵出去之后,他提议开一瓶威士忌,提神兼庆祝,没想到,刚把三个杯子倒上,伯爵又转身回来,身后跟着一位爱尔兰人。
“首相阁下,我奉罗斯福总统的指令,有紧急事件与您相商,单独。”
美国驻伦敦大使老约瑟夫 帕特里克 肯尼迪(joseph patrick “joe“ kennedy, sr.)摘下礼帽,优雅地施了一个半胸礼。
11938 年 9 月,帝国防务会议代表伊斯梅将军(ismay)给内阁的信中认为,英法空军目前处于劣势,但推迟战争 6 到 12 个月将使皇家空军有时间获得能对抗德国空军的实力,这是击败希特勒的唯一机会。这一意见影响了张伯伦的决定
当张伯伦亲自询问法国总理达拉第,英法联手是否一定能取胜时,达拉第的回答是「我不相信」。 最终,张伯伦只得无奈而半信半疑的接受了《慕尼黑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