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
“1、作战时间定在3月8日凌晨3点,炮火准备三个钟头,3点钟所有部队必须进入阵地,5点前吃完早饭,5点50分先头部队开始渡河。
2、突破淮河防线之后,许世友第4旅、张仁初第9旅、东解一纵一师要以坚决的姿态扩大突破口,并迅速向前,沿大别山西南方向攻击至六安、霍邱一线,掩护坦克旅的行动,沿途不必管果军的据点,把这些据点和降兵都交给后续部队。
3、天亮后,如果天气情况允许,你们可以要求空中支援。
4、沿着打开的口子,其余各部队要以最快的速度过河,扩大控制范围,保障后勤通道,除上述部队外,山解1纵、3纵、4纵、6纵负责安庆方向,5纵、7纵负责九江方向,各部的具体命令随后下达。
5、所有参战部队务必要以最坚决的意志执行上级命令,不得以任何方式推诿、拖延,更不能行动迟缓、畏敌不前,凡出现以上种种者,要坚决撤换处罚,造成重大恶果的,可以执行战场纪律。
6、在白区要注意军纪,不能随意破坏老百姓的家,拿取财物,一切缴获要归公,不得与兄弟部队争夺功劳和战利品,严守战俘纪律,打骂和杀戮都不允许的。
7、要做好战前动员工作,组织好支前工作,建立起野战医院,地方党组织和政府要与地下党紧密联系,充份发动群众,成立自卫队、少先队,配合正规部队作战。
8、保密工作要落实到人,开战前才能下达到部队。”
肖华将作战计划一一宣布完毕,下面沉默了一分钟,突然爆发出来。
“哇,要打武汉喽。”
“许和尚、张疯子、梁大牙交了好运,可以去捉蒋某人,真是眼羡。”
“咱也不错,这是要包围整个宁沪杭的果军主力啊。”
“娘的,可算盼到这一天了。”
第七百零七章 调兵遣将(二)
长江常州段的江面上大雾弥漫,冰冷的江水流速缓慢,时不时传来一阵引擎的轰鸣声。
“来了。”
华中解放军海防支队司令员刘道生、政委王宏坤,常州军管会、驻军部队首长无不翘首以盼,只见一条条军舰从大雾中现身,慢慢靠上码头。
“咋瞅着不算大呢?”
“吨位肯定不如日舰,不过前后炮管子看着不老少,船小好调头嘛,不像日本人的船,又大又笨。”
王宏坤嘴里又大又笨的日舰就是“出云”号装甲舰,做为一条一战前的老旧万吨级装甲舰,除了炮管子唬人,其实整体相当落后,但是对于初生的人民解放军海军来说,木船上架机枪都能用,一条正儿八经的万吨巨舰,那是怎么也不会嫌弃的。
不过此时他们看到的与其说是舰,不如说是炮艇。
“各位首长,我是刘昊光,护卫一支队分队长。”
“刘同志,上级要求我们在这里等待,原来就是你们啊。”
刘道生一边与他握手一边频频张望,心里直犯嘀咕,不会只有这么几条小船吧,那能起什么作用?
刘昊光知道他们的心理,从吨位上来看,他的037编队只能算是炮艇一级,比日舰都不如,在没有看到实战效果之前,解释也没有用,还不如不说。
为了准备这次史无前例的大决战,海南方面抽调了所有的037艇,因为它吨位小、吃水浅、速度快、灵活机动,是内河作战的最佳选择,太大的军船反而施展不开,又容易成为敌人的靶子,不划算。
而且,封锁作战和南洋作战都在进行中,也无法再抽出别的军舰来了,要知道,就算是穿越前已经决定要退役的037,如今也是妥妥的主力舰,根本就没有空闲的。
整整16艘037一一停靠,光从数量上就让人赏心悦目,总算给刘道生和王宏坤等领导同志吃了一颗定心丸,双方马上进行合作方面的协调,以华中海防支队为主的日舰也达到了10多条,双方一合兵,就是一股浩浩荡荡的力量。
“上级给我们的任务是控制江防,从常州往上游去,就是果党的长江防区,通过长江我们能够直接威胁南京,切断长江两岸果军的联系,拿到控制权。”
“有了控制权,我们想在哪上岸就在哪上岸,想打哪里就打哪里,反观果军,必须要处处设防。”
“那就是防不胜防咯。”
利用海空军优势直捣敌人的腹地,是粟裕的建议,可以将敌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减轻阜阳方向上的压力,充份地调动敌人,在运动中给予打击和歼灭,调不动?
那就拿下南京好了,更安逸。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拥有绝对的海空优势上,进行大纵深、大范围的穿插包围,断敌退路,一鼓歼灭,不让他们逃窜给全国解放带来不利的影响,这就需要极大的魅力,因为一旦敌人发现后路被断,要么军心溃散毫无斗志,要么鱼死网破,不能说哪一种就一定会发生,毕竟果党的顽固派势力还是很强的。
因此,能不能打掉敌人的指挥中枢,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华中解放军甘愿配合中路的突击,并承担压力最大的南方包围作战,本身就是一招大胆的棋。
就连主席都说:“这个粟裕,胆子大得很呐。”
尽管如此,对于他们的大胆,军委还是给予了充份的肯定,华中部队的扩编过程最晚,战斗力也没有经过大的检验,这就需要更多的支持了,为此粟裕和指挥部的人员绞尽脑汁,希望能考虑得更完善一些,不在最关键的时候掉链子。
“把一师调过去吧,别的部队我不不太放心,一师打过皖南战役,有一定的先进作战经验,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思虑再三,他还是决定抽调由几个老红军团组成的华解一师,执行这次沿长江的突袭作战。
上海地区是全华夏公路、水运、铁路最发达的地区,战区内的战术机动,对于一师来说就像一次野外拉练,从接到命令到装车出发,全师只用了三个小时,大量的技术装备送上火车,步兵以火车与汽车搭载为主,当对面的敌人发现不对时,人家都已经快到常州了。
“军座,共产党最近调动频繁,离他们的所谓最后期限日近,是不是说明他们已经确定了主攻方向?”
第五军军长杜聿明接到前沿阵地的报告,心里有些狐疑,共产党是肯定要开战的,这一点无庸置疑,但是会从哪个方向上开刀,他们还需要更多的佐证。
上海周边集中了果党的中央军精锐,按他的打算,不管共产党想什么,集中全部力量猛攻上海是唯一的选择,但是军委会和参谋总部显然不会这么看。
副军长兼荣誉一师师长郑洞国琢磨:“我要是有这么多的技术兵器,绝对不搞硬碰硬,你们还记得日本人当初怎么做的吗?”
“正面不行侧面上?”
“登陆金山卫,切断我军退路?”
新编第22师师长邱清泉一拍大腿:“你们说,他们是不是上船了?”
“地图!”
杜聿明让参谋打开地图,又不太肯定了,因为当前双方的战线在常州、太湖、湖州、嘉兴一线,离上海市区都有一段距离,从金山登陆没有意义。
而且,他们也不觉得共产党会有这么大的胃口,一举吃下百万党国精锐。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把共军的异动和他们的判断上报给了军委会,无论如何,有备无患总是对的,疏不知,类似的情报不光是第五军,前沿的各个部队都有报告,一下子让军委会搞不清楚,究竟哪里才是共军的进攻重点,因为不搞清楚这一点,就无法将手里为数不多的预备队投过去,要是判断失误,那可是真正的灾难。
第七百零八章 调兵遣将(三)
“河南发生如此大的灾荒,他们不是号称一力承担吗,还有余力发动进攻?”
蒋某人看了一眼桌上的日历表:“才过去了十天,难道灾民已经走光了?”
“怎么可能,河南省政府统计,全省受灾民众超过1200万人,一天走一百万也要12天,何况,哪怕关口全开,一天也不可能超过50万人过境。”
“就按50万来算,30天能过完都是个奇迹,听说他们在黄河上架了300多座浮桥,就相当于三百个关口,以桥上的速度,怎么也不可能有多快,我们预计,要送走1200万人,需要三个月的时候。”
“但是共产党是不可能给我们三个月时间的,我了解他。”
虽然蒋某人没有说他是哪个,但是在座的全都心知肚明,何应钦说道。
“美方提醒我们,共产党会用不寻常的战术,让我们千万不能固定行踪,以免为敌所趁。”
“什么意思,共产党还想来一出“武汉事变”不成?”
蒋某人摇摇头:“这里固若金汤,他们来的小部队我们不怕,大部队又不可能一下子冲过来,美国人也是纸老虎,论到对共产党的了解,有谁比我们更在行?”
“委员长说得是,是卑职等多虑了。”
“你们也是为了党国着想,美国朋友的善意提醒是值得我们铭记于心的,你替我向他们表示感谢。”
“是。”
“新军的编练工作还要加快,这是我们的补充和退路,昆明编练处派了谁去?”
“本来这事是卫俊如主抓的,他引咎辞职后,我们从三战区调了一个人过去,这个人是黄埔出身,叫黄维,原任第54军军长。”
“他呀,我认得,一期的嘛,他的字“培我”还是我给他改得呢,既然是带兵的将领,为什么要调他去编练处呢?”
“原因有二,一是黄维此人与上级关系不睦,他也愿意离开,二是他的军事理论扎实,实战经验丰富,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何应钦无意识地看了陈诚一眼,这个小动作被蒋某人捕捉到了,黄维是18军系统出身,“土木系”的大将,这后头多半也有陈诚的授意。
“他也就罢了,四川编练处,也要派一个有能力的人过去坐镇,你们有合适的人选没有?”
何应钦说道:“目前赋闲在家的有能力将领,卫俊如和蒋铭三(卫立煌和蒋鼎文)二人最佳,请委员长裁断。”
“他们二人嘛。”
蒋某人犹豫了片刻:“让铭三去成都,担任四川编练处主任,卫俊如嘛,先休息几天,等他愿意了,出来任个高参好了。”
“是。”
只一句话,何应钦就听出来,卫立煌怕是复出无望了,如今大战在即,像他那样的与共产党过从甚密之人,是不可能受到真正信任的。
解决这些问题,他又说到了另一个方向。
“福建、广东两地的防备还要加强,告诉余汉谋、张发奎,他们与共产党眉来眼去我不在乎,但是如果想要投共,就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