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军事 > 海南1939 > 第554章

"

"不小,主要是我们没有专业的设计人员,部队的技术工程师负责结构、海大材料学院负责原材料、我们负责组装和发射,目前进展还是不错的,基本上就是一个复制的过程,解决了发动机的问题,也就完成了一大半的工作,剩下的我们和制造方一直在沟通,现在项目正式立项,可以由政府帮忙加以推动,我也能轻松一下下了,航院那里同样一摊子事,省长,你瞅瞅,这白头发,全是最近攒的。"

叫苦好啊,叫苦说明有成功的希望,李海山丝毫不以为忤:"我不管,事情是一层压一层,中央找南洋局,南洋局找我,我找你老杨,白头发有什么了不起的,了不起我自掏腰包,帮你买瓶染发剂好了。"

杨树铭郁闷道:"你们这些大佬,简直是黄世仁,没这么压迫人的。"

"是玩笑也是实话,组织上找我谈话的时候,明确告诉我,国家未来把"两弹一星"这样的大工程放到海南,它就是我们以后的重点工程,为科学家解决问题是我的责任,做出成果向组织交待是你的责任,不客气地说,卫星计划将决定我们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一个什么地位,以此拉动科技进步,始终站在尖端科研的前沿,就需要大国之争的竞争,这是迫在眉睫的危机,也是建功立业的良机,老杨啊,我其实很羡慕你,在新中国未来的科技史上,一定会有你的一席之地,而李海山的名字是不会出现的,你还觉得这些白头发不值得吗?"

那倒是,"曼哈顿计划"举世瞩目,后世人们记着的只有爱因斯坦、奥本海默这类领头人,最多还有一些首席科学家的名字,至于官方代表?

谁知道是哪个。

李海山最后一句话,让他一口茶水喷得老远。

"在公开的新闻上,我们的太空计划叫做"星球大战计划",英文名称"star war"。"

谁也没想到,就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一个石破天惊的新闻出现在各国的媒体上,新中国将在年底之前,完成人类首次太空探索,这个富有挑战性的计划,一下子引爆了新闻界和科技界,成为世界大战中的一抹亮色。

"号外、号外,人类将飞向太空,发出自己的声音。"

"新中国雄心勃勃,争当探空第一人。"

"新中国已经研制成功航天飞机,即将探索浩瀚宇宙。"

"中国人的自信,且看他们如何自圆其说。"

"还有两个月,让我们拭目以待。"

......

各种新闻标题充斥主流媒体,这个消息比新中国成立本身还要来得劲爆,正愁欧洲过于平静,找不到新闻写的记者们一下子就高潮了,而应邀参加了开国大典的西方记者,马上成为各国政府竞相打听的消息来源,电波在欧亚大陆、太平洋和大西洋上乱飞,成为各种身份人们口中时尚的话题。

这么大的消息,白宫自然也不会落后。

"中国人想干什么?"

"人家说了放个大卫星啊。"

霍普金斯一语双关,罗斯福像是没有听懂他的言外之意:"柯里有什么新的消息吗?"

"没有,他得到的消息和我们差不多,说明共产党并没有封锁,反而在有意地引导,这是一个信号?"

"太空计划,他们来真的吗?"

"应该是真的,中国人的习惯是做了再说,如果他们先说出来,那一定是有很大的把握,不过我认为,这是迟早的事,没准从我到达海口的那一刻,他们已经在干了,一年零8个月拿出成果不奇怪,我甚至认为他们有存货,毕竟卡尔告诉过我,中国在那个岛上有一个卫星发射基地。"

罗斯福皱起眉头:"他们这是在告诉我们,中国人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恐怕是的,如果想知道得更多一些,不如请托马斯将军来,听一听他的意见。"

卡尔.托马斯目前的正式职务是"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属于幕僚一类的高层人员,可以参与核心问题的决策,并不属于军方,这也是托马斯自己愿意的,有一个比较超脱的身份,更有利于掌控全局。

他在白宫也有了一个独立的办公室,来得很快。

"喔,这不是宣传,而是警告。"

托马斯语出惊人,罗斯福惊诧道:"为什么这么说?"

"这个问题就要从70年代说起了,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冷战达到了高潮,我们在苏联人的步步紧逼下,终于开始了反击,强硬的里根总统当选之后,制订了一个庞大的太空计划,就是这个名字,最终的结果你们都知道了,我们赢得了冷战。"

原来如此,罗斯福是看过纪录片的,现在听到他的具体解释,有了新的理解,中国人宣布这个计划,难道是预示着新的"冷战"开启了?

第八百八十六章 洪门大佬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在美国的华侨群体当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欢欣鼓舞,因为心向党国的人为数不少,甚至可以说占到了大多数。

在这种情况下,致公党参加政协会议就显得有些出类拔萃了,在1940年,致公党可以说是除国党、共产党之外的中国第3大党,号称25万党员,成员遍及世界各地,在它的发源地美国,更是取得了合法地位的民间党团组织,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原因是它脱胎于"洪门"。

洪门是个历史悠久的帮会组织的统称,其口号是"反清复明",由各个堂口组成,有自己内部的组织形式、切口和经济来源,在海外华侨中,它能发展壮大的原因很简单,人在异乡必须抱团才能生存,这样一个有着一定组织能力的帮会,正好顺应了华侨的需求,很多人加入的原因就是为了寻求保护,而早期的资本主义革命,实际就有着帮会组织的影子在后头,为了方便筹款,中山先生都曾拜入洪门,获得了"红棍"的地位(多说一句,蒋加入的是青帮),在他发动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武装暴动过程中,其主力基本上都是帮会份子,辛亥革命之后,很多人摇身一变成为国府大佬,也有人推掉官职,功成身退,比如北美致公堂的大佬司徒美堂。

他最传奇的地方,并不是以帮会大佬身份成为共产党的座上客,参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而是在富兰克林.罗斯福还没有从政之前,聘请他担任了致公堂的法律顾问,专门为陷入麻烦的华裔打官司,前后长达十年,而在罗斯福入主白宫之后,两人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因此在抗战中,美国政府对于华侨在国内掀起的捐款运动基本上没有干涉,当然,他们同时也在做日本人的生意,两头赚钱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不过总得来说,整个二战期间,罗斯福政府对中国抱有同情的态度是可以肯定的,这个中国指的当然是国府。

然而现在有了微妙的变化,国府的统治被共产党取代了,致公堂的倾向如何?特别是司徒美堂本人的倾向如何,就成为其中最大的变数,毕竟这是一个在美国有着数万注册党员的合法组织,可以推举议员、竞选行政官员,最关键的是,继其父之后,罗斯福的小儿子小富兰克林,刚刚毕业的执业律师,又成为了致公堂的法律顾问!

在人们看来,华裔就是罗斯福家族的基本盘,虽然他们地位不高,但也是一股比较有影响力的群体。

"大佬,梅先生来了。"

得益于良好的体魄,72岁的司徒美堂依然精神奕奕,身着一袭对襟衫,脚蹬传统的手工布鞋,不需要柱拐行走自如。

"请他进来。"

不多时,他的助手将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带进来,男子名叫梅友卓,是国府驻美支部的执委,抗战时期负责北美的筹款工作,同时也是官方联络人,与这里的各个帮会、华侨爱国组织和其他机构来往密切。

"赞翁,梅某又来叨扰了。"

"老朽年纪大了,早就不问世事,恐怕你是拜错了山门,你们不让老朽回国,目地已经达到,还来做什么?"

司徒美堂态度很冷淡,梅友卓也不以为意,自顾自地在下首坐下,不慌不忙地说道:"国内发生了一些变故,共产党挑起内战,为了赞翁的身体着想,这一趟实在是危险重重,在下与美国当局均认为,此时不宜远行,这是好意。"

"哼,好意,街口那些暗探,也是好意?老朽心领了,回去告诉你和你背后那些人,司徒美堂只想怡养天年,不想多生事端,让他们省省心吧。"

"哎,赞翁龙精虎猛、精神矍铄,何敢言老,国府正值危难之秋,正需要像赞翁这样的领袖登高一呼,将来反攻大陆,光复党国之际,公之功绩,将彪榜千秋,与日月同辉......"

"砰"

司徒美堂重重地顿了一下茶盏,不耐烦地说道:"这什么茶水,贵客临门,岂能怠慢,还不赶紧换了?"

"哪里哪里,我看挺好的。"

梅友卓赔笑道,司徒美堂向他致歉:"不好意思,新收的门徒,没什么教养,办事毛毛燥燥,你多包涵。"

"赞翁门规森严,在下佩服。"

"梅先生,意思我知道了,今天就这样吧,来人,换茶。"

说罢,也不等他说话,端起茶盏虚应了一下,意思是"送客",梅友卓只能离开,还不忘连声自谦,口称"唐突"。

他走出大门,后堂进来两个男子,一看地下的茶水,笑道。

"莫生气,国府的人都这德性,那个驻美大使胡适,到处找人募捐,偏生还趾高气扬,以为自己是什么精英博士,我呸,丧家之犬耳。"

司徒美堂被他逗笑了:"你呀,你朱家兆这张嘴,一点也不饶人。"

致公堂古巴话事人朱家兆没有多少江湖气,看着就像个生意人,同行的另一男子,加拿大堂口理事陈宜显却没他那么直白。

"虽然"丧家之犬"一说有些刻薄,不过国府丢了江山,各国的驻外使节失却经费来源,只能把主意到华侨头上,美国开销可不小,他胡适也是病急乱投医,加拿大那边,我如果不躲出来,一样不得清静。"

"哼,天下哪有这个理,自己都下台了,还想让华侨帮着开销公务,焉知不是中饱私囊?"

司徒美堂愤然道:"他们为了不让我回国,动用了多少关系,罗斯福那里都讲不通,我听说还有人在黑市买枪,威胁我的家人,哼,这样的政府,不垮台才怪。"

"敢在致公堂的地头闹事?要不要我出面解决掉?"

"小事情,还劳动不到你,敢动我的主意,密西西比河宽得很。"

司徒美堂轻描淡写地一句话,让二人心里一颤,分别在两边落座,然后又听到了一句,更加心惊胆战的话。

"美国政府看来要与新中国决裂,我们怎么办?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