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军事 > 海南1939 > 第719章

“这个社会上,是指的一些民主党派人士吧,冯玉祥先生劝过我们,及早地处置蒋某人以正视听,他是主张杀的。”

有杀的就会有放的,如果连蒋某人这个反动头子都能饶恕,我党对其他方面的罪行或许就会真得既往不究,是这一类人士的普遍看法,反之,如果我党坚持杀蒋,彻底清算其过往的罪恶,必然将牵扯出一大批犯罪的事实,在过去的那些岁月中,多少人手上沾过共产党的鲜血,他们心里不安也是很正常的。

主席说到另一件事:“何先生告诉我,孙夫人一直收到海外来信,有其姐妹的,也有兄弟的,无一例外都是在为蒋说情,但是孙夫人从来没有因为此事而找过我们,她的压力很大呀,我们不能让孙夫人背上这样的压力,所以这件事情由我们自己来做,等到结果水落石出,再由我党出面向民主人士做出解释为好。”

这也是组织决定,暂不对其做明显表态,是为了不给最高法的同志工作增加负担,让他们轻装上阵,中央顶下了多少压力,其实也都在盼着这一天的到来,一年的准备时间,虽然有点紧,但是不可能再拖延了,拖得越久,社会上的流言就会越多,到时候反而不利于审判。

人民大会堂边上的一幢附属建筑里,政协会议常委会的很多民主人士也在一起收听这次广播,其中既有毫无瓜葛的张澜、沈均儒等民盟成员,也有涉案轻微、没有造成多少恶果的冯玉祥等前果府将领,更有更陷其中,但是因为起义有功而被既往不究的李济深、李宗仁等各派将领。

“健生此行,德邻出了力的吧。”

李济深与李宗仁既有过合作,也有过纷争,关系谈不上好,但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此时殊途同归,早就相逢一笔泯恩仇了。

“任公明鉴,我是担心他性格执拗,误人误已呀,这件事情,共产党是一定不会放过的,否则那么多人的血,如何向党内交待?”

李济深点点头:“是啊,全国加起来死了几万人,没有一个结果,无论如何也是交待不过去的,我写了材料亲自交给毛先生,他对我说:‘不要有思想包袱,我们说过不究就绝对不会追究。’,要不然,我和蒋某人一样站在法庭上,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被一个个证人翻来覆去地打脸,真是比死还难过啊。”

冯玉祥凑过来,笑呵呵地说道:“我看他蒋某人不怕得很,还有心情反驳咧,以前只知道他坏,没有想过会这么坏,我居然跟这样的人换贴拜盟兄弟,也是瞎了眼呀。”

两人相互看不顺眼,李济深也懒得跟他说话,李宗仁却是来者不拒,只是没他说得那么直白。

“我们这些人都是一样,军阀作派,是阻碍社会的反动力,能够在新政府有一席之地,已经是共产党宽大为怀了,蒋某人自己也知道,共产党绝不会放过它,索性强硬一回,其实周先生告诉过我,但凡他有一点悔过之意,能够在解放战场上让那些中央军嫡系不那么顽抗到底,共产党是不会赶尽杀绝的,奈何此人哪,根本不相信共产党会放过他,把所有的机会机都给放过了,人家能怎么办?人家也很难做的好不好。”

李济深深以为然:“他竟然连释放张少帅这等本来就应该做的事情都不愿意去做,自寻死路,谁能救得了?”

冯玉祥“哼”了一声:“他就是这种心理,以为人家都和他一样,小肚鸡肠,其实这个人不相信任何人,只相信他自己,所以才会那么喜欢搞微操,因为他根本不信任那些干部,包括了他的黄埔嫡系。”

或许是他们的议论声有点大,引起了其他人士的不满,正好此时白崇禧出庭作证,众人都安静下来,听他发言。

“民国16年4月,我当时在上海,任北伐军东路总指挥,第26军是原浙系部队,蒋某人也就是被告认为,由他们来执行这一任务比较合适,当时驻扎在上海附近的还有党军第1师、第2师,他们起到了监督的作用,因此,第26军不得不做,他们负责开第一枪,党军的两个主力师随后跟进,第1师代师长薛岳不同意清共,自己辞职跑回了广东,第1师部队最后也只是做了一些外围的工作,主要工作由党军第2师完成。”

白崇禧是有备而来,手上拿着材料念道:“经过清党委员会决定,4月6日,我按照蒋某人也就是被告的电令,以“密谋反叛”为借口,派兵查封了由果党左派领袖邓演达和郭沫若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上海办事处,完成了政变的政治和组织准备,8日,被告指派我、吴稚晖、陈果夫等组成所谓“上海临时政治委员会”,同时成立以白某人、周凤歧为正、副司令的“淞沪戒严司令部”,具体指挥上海的“清党”行动,4月12日,以杜月笙、张啸林等人组织的青帮流氓为先导,行动正式展开,后续之事,与4号证人所言基本一致,本人不再复述。”

史良等他发言完毕,开始询问道。

“这个清党委员会,与被告有无关系?”

“当然,本来就是由他提议,由一部分监察委员组成的,具体有蔡元培、吴稚晖、李宗仁、古应芬、黄绍竑、张静江、李石曾、陈果夫等人,他们讨论并通过了《检举共产分子文》,要求对共产党作“非常紧急处置”,也就是我所说的“上海行动”,这只是开始,上海行动之后,全国都遵照这一指示,进行了大规模的清共,也包括了广西。”

史良点点头:“鉴于蔡元培、古应芬等委员已经去世,我们找到了其他几位当时的监察委员出庭作证,请法庭允许。”

“准许。”

这些人当中,黄绍竑早早地归附了我党,并竭力促成第5战区及广西省和平起义,为解放全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已经是政协常委,而陈果夫跑到了印度,只有吴稚晖、李石曾、张静江三人被抓获后关在“一看”,此时都成了这场案件审判的证人。

他们都是果府右派份子的中坚,本身的罪责不说,“412”首先就逃不过去。

看到那些曾经的铁粉对自己反戈一击,蒋某人已经气得说不出话来,在共产党的教育下,他们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责,纷纷出言指证,唯恐落后,丑态百出。

人民民主专政的铁拳,第一次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ps:本书都快跌出月票榜了,酱油还是在此求个票吧,希望手里有月票的读者朋友动动手,不胜感谢之至!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全球震惊:公审蒋某人(七)

吴稚晖、李石曾2人是在鹰潭战役中被抓的,那一次果府整个行政体系基本上被一窝端,只有孔、陈、宋等廖廖几人因为事先跑去了昆明,张静江和虞洽卿一样,是在香港被清查出来的,他们本来打算经香港逃到英国殖民地,再辗转去美国,没想到解放军悍然以武力收复香港,一下子将他们这些人堵在了当地,香港至今依然实行的军管制,早已不复当日之地位。

证人席上已经站了5个人,加上他们三个已然拥挤不堪,之前的几位只能往后退,把位子让出来。

根据证人制度,一个案子审结方能退庭,如果有年纪或是身体上的原因,可以酌情给予休息,像是70多岁的虞洽卿,我党便给予了坐椅的便利,比他还大两岁的吴稚晖在“一看”时得到了良好的医治,这些举动加上细致的工作,促使他们愿意上庭作证,但并不表示就会老老实实,这些人都是铁杆反共份子,哪怕成了阶下囚也是一样。

“老朽吴稚晖。”

“鄙人李石曾。”

“鄙人张静江。”

“请问证人,民国16年4月,你们所任何职?”

三人沉默了片刻,张静江答道:“我等皆是果府中央监察委员。”

“你们是否参与“清党会议”?”

“确有此事。”

“会议内容呢?”

李石曾开口说道:“民国16年3月28号,蔡孓民(蔡元培的号)从欧洲考察归来,召集我们几个监委在蒋总司令的行营开了个会,提出“共产党员谋叛国民党”,准备发起“护党救国运动”,在蒋的提议下,我们推举蔡为主席,这是“清党”一议之使。”

史良问道:“是这样吗?”

吴稚晖沉默不语,张静江点点头:“确实如此。”

李石曾继续说道:“被告,蒋同我们说,他已经联络了有力人士,并与英美等列强达成同识,认为“清党”的时机已到,要求我们尽快出台一个方案,在上海首先行动起来,4月2日,蔡元培、吴稚晖、余、张静江、古应芬、陈果夫、李宗仁、黄绍竑8人召开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全体会议,会上,蔡元培拿出《共产党祸党证据及共产党在浙祸党之报告》作为证据,作为此次会议主席,还主持审定了一份包含179人的“共党名单”,所有人一致通过了“清党决议”,要求果民党采取紧急措施,出动军警抓捕各地共党。”

史良转向其余二人:“是这样吗?”

吴稚晖依然不置可否,张静江代他答道:“正是。”

史良拿出一份文件,正色说道:“我手里这份材料,是与会者李宗仁、黄绍竑二人写下的会议经过,他们指出,蔡元培的确为会议的主持者,然而首先站出来提出要以武力解决问题的,另有其人,吴稚晖,你一言不发,是不准备如实陈词吗?”

“老朽既为你们的阶下囚,想如何定罪,悉听尊便,余无话可说,亦无辞可陈,余老了,不堪久站,请法庭体谅,给把椅子。”

“不必了,你的态度很明确,我们接受,既然不愿意作证人,那就请退下吧,你的案子,我们另行审理。”

雷经天马上宣布,将吴稚晖又带了下去,他原本以为共产党会发难,没想到人家规规矩矩,反而暴露了其出尔反尔的小人行径。

“啪啪”

观众席前排突然响起掌声,一个身影站起来,大声冲其喊道。

“吴老狗,你且好生活着,我们再算总账!”

很多人认得他,不由得议论纷纷。

“那不是陈仲甫先生吗?”

“可不是,听闻他与吴乃是同乡、密友,怎么也不依不饶?”

“一果一共,自然是分道扬鏣了。”

“未必,君子和而不同,政治理念不同者众,私交好者亦众,能让陈仲甫口出恶语,完全不顾风度,必有重大之情由,我等且再听听罢。”

......

吴稚晖一直趾高气扬,突然听到这个声音,浑身一颤,连转身都不敢,加快脚步,竟是灰溜溜地跑掉了。

“好了,证人已退庭,观众也请遵守法庭纪律,不要随意发言。”

雷经天强调了一遍,庭审继续进行,史良毫不在意这个小插曲,开口说道。

“吴稚晖不愿意亲口承认,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