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的华人大户都被洗劫一空,全家吊在路灯上,你愿意?”
“我们李董说了,那都是谣言,共产党凶不假,不过还是讲道理的,就算不想留下,将来也有去处,此话,爪哇的庄老也曾说过,当不是虚言。”
李进坤大摇其头:“哪有那么简单,香港失陷之后,大批港商被整肃,就连从上海逃到那里的大陆富商也未能幸免,虞洽卿虞公听过吧,上海滩首富,身家比你们丰厚百倍,结果怎么样,被关进监狱还要公审,最后多半是吃枪子的命,共产党想钱想疯了,什么资本家都逃不掉,你是民族资本家,我是买办,都没好下场的。”
柯守智等人也会收听大陆的广播,了解共产党的政策,自然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事情,上海的大审判可光是针对战犯,还有一大堆的反动资本家,买办和大地主,虽然达到了对旧政权的彻底清洗,也让他们这些海外的华人富商心惊胆寒,因此,陈嘉庚和其他心向我党的华侨领袖写了亲笔书信,向他们解释我党的政策,号召他们挺身而出,站到人民一边来,只不过能在多大程度上打消他们的顾虑,就不好说了。
毕竟,我党也绝不会讳言,取缔资本主义经济的初衷,更不会用欺骗的手段让他们留下来,各人的道路都是各人的选择,怨不得他人。
柯守智问他:“那你想怎么做?”
李进坤拿起一个茶盅子在手里转悠:“老柯,你说,如果我们给英国人知会一声,能不能换一张伦敦的船票?”
柯守智冷汗都下来了,哪怕大门紧闭,他也感觉有人在窥探,可是李进坤的话,又实在是勾引他,要是可以举家搬迁到伦敦,那是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美事,自己一家可就成了真正的人上人。
一旦有了这个念头,心里再也无法淡定。
管tm新加坡,管tm共产党,哪有一家的前程要紧。
李进坤故作无意地又说了一句:“大家都是聪明人,就算真要干,跑得快的总比跑得慢得有机会,你说是吧,老柯?”
牛车水,华人聚居区,黄华回到工友的人群中,海工委新加坡地下党的负责人潘先甲有些担心。
“这种时候,你不该亲自出面,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出卖我们?”
黄华不以为然地说道:“我相信他们不会自绝生路,这也显示出我党的诚意。”
他来到新加坡工作快两年了,已经与当地的工友打成了一片,那会儿英国还没有与华夏开战,华人下南洋是再也正常不过的行为,在当地地下党的掩护下,他顺利地取得了合法居留资格,一个讨生活的码头码苦力,就算在华人中也是下等的阶层,英国人根本没在乎过,在殖民者的心目中,只有那些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大资本家,大庄园主才值得重视,要知道,以李光前的号召力,光是他的种植园,就能鼓动起几千名割胶工人,这样的人是一定要重点监视的。
因此,以码头苦力的身份为掩护,再加上当地的人工车夫、海员和工厂里的普通华工,这些人口数量占据了大多数的底层华人,才是地下党的工作目标,海工委从两年前开始,大力在南洋各殖民地发展地下组织,取得很大的成绩,这都是他们扎根基层,与工人们打成一片的结果。
到了1941年,新加坡的我党地下组织甚至超过了马来亚共产党的组织,影响力也日渐增大,许多华人原来参加马共的,纷纷改换门庭投了华共,对此,我党也欢迎他们的加入,并以党的纪律加以改造,论工人运动的经验,我党依然可以说傲视群雄,包括苏联。
原马共党员许锡钦就其中的一员,对于马共他们这些华人共产党员早就颇有微辞,结果后来一察,原马共全国总书记莱特竟然被人揭发出是外国间谍,他冒充共产国际特派员的身份来到马来亚,接管了当地的党组织,并大量地渗杂其党羽,可笑的是,在组织力量不断壮大之时,他竟然想独立门户以达成自己的野心,结果既不为英法势力所容,又成为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叛徒,在上海大会召开之前就给清洗掉了,至于动手的是哪一方面的人?没有人出面承认。
这事对于双方都是个大丑闻,由于他的破坏,马共组织受到了严重挫折,一些真正的共产党人被捕入狱,许多地方的党组织被连根拔起,剩下的成员也群龙无首,有的华人党员干脆就投了华共,在上海大会上,马共代表一个都没有来,因此,对于他们将来如何发展,暂时也拿不出什么办法,因为我党总不能扶持一个新的马共吧?
那不是我党的作风。
但共产国际这个联络和通讯机构是可以的。
于是,以华共地下党为基础,整合各方面力量,就成为这次行动的前奏曲。
许锡钦他们一直在搜罗原马共的零散力量,不管是华人、马来人还是印度人,只要是有志于推翻殖民者统治的,都会被团结起来,当然,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个问题,摆脱殖民统治之后的马来亚,将如何组成新的国家。
由于马共失去统一领导,分散的党员先后接受我党的领导,在战后的分配问题上,我党也将拿到更多的话语权,当然,以民族自决为前提进行的独立解放运动,是共产国际一向的行动纲领,对此我党也继承了这一思想。
结果就是,占据马来亚全部人口40%(1941年英属马来亚殖民地包括新加坡华人总数为165万,马来亚全部人口为412万左右。)的华人,也理应分得国土面积的四成,甚至更多,都是合乎国际准则的。
这一决定,赢得了广大中下层华人的欢迎,他们本来就没有多少财富,这样的分配方案,意味着他们在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之后,可以活得比当前更好,没有这样的希望,谁肯跟你干?
反过来说,利益必将受损的上层华人的反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与实际利益相比,同宗同源之类的种族关系根本不值一提,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双方更是水火不容的死敌。
“婆罗洲加新加坡,华人可以只要这两部分,其余国土由你们商量来办,或者等到独立之后,全民公投。”
听到许锡钦的话,马来籍共产党干部瓦希 安华(wahi annuar)和印度籍共产党员古拉帕夏(s.a. ganapathy)都没有什么异议,如果是这个划分方案,华人其实是吃亏的,因为马来亚的精华地区都在马来半岛,虽然从面积上,婆罗洲部分加上新加坡,正好占全部土地面积的4成,但经济方面就差得有点远了,当然,他们并不知道,婆罗洲那边最大的矿产是石油。
实际上,选择西部,还有一个重要因素,相对来说,这一片的人口因素比较单一,宗教问题也要小一些,不像马来半岛,光是印度教和伊教之争就足够让人头大了,这个麻烦还是让他们自己解决比较好。
华共在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依然给予他们相对的公平选择,马上赢得了各方的赞赏,这是一个良好的合作基础,不管怎么样,赶走殖民者,取得独立是当务之急,剩下的事情,就算有什么矛盾,也可以在共产国际这个框架内通过磋商来解决,上海会议给了各国共产党一个良好的印象,华夏共产党人并没有大家长的作风,而是着力于和平解决纠纷,一次谈不拢就谈两次好了,只要不动手,万事都可以商量,他们当然更喜欢这样的做事风格。
大框架确定之后,细节就无关紧要了,双方开始进入通力合作阶段,比起华人,英国人更喜欢当地的土人,就连征召殖民地部队,也主要在他们当中招募,马来师、印度师一个接一个,就是无视人口总数4成的华人,这是一种何等的戒备态度?
实际上,海峡殖民地总督府对于辖区内的华人,一直就是保持着警惕状态,华人在抗战中的空间团结,让殖民者心惊不已,他们之所以允许大量华工来到这里,除了劳动力的缺乏,还有一点就是鸦片战争以来,华夏人给英国人一个很刻板的印象。
愚昧、顺从和勤劳。
这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劳工群体,他们可以在极低的报酬与食物下,超负荷地劳动,而不会有什么抱怨,如果你稍微对他们好一点,哪怕只是口头上的关怀,这些华工就会为你工作到死!
换句话说,这是一群不需要强制的奴隶。
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极为抱群,各种同乡会为组织的纽带,把这些华工结成了一个比较紧密的团体,他们当中的华商大佬就是这个群体的代言人,经常会向殖民当局提出各种要求,让总督怀珊不胜其烦。
一盘散沙的华工是他们最乐意接受的人群,而一个整体的华人团体,则是他们最不喜欢的人群,因此,就在这样的矛盾当中,迎来了1941年。
“有消息表明,华人可能会闹事。”
殖民地政府情报事务助理拜伦少校的报告,让所有人一惊。
“有确切证据吗?”
“消息来自于几个心向我大英的华人富商,他们大都属于第2或是第3代华人,在殖民地经历了完整的英式教育,对我们比较认同,他们的下一代受教育的程度更高,或许会进入伦敦的名校就读,因此,在利益上我们是一致的,没有人希望这里被共产党统治,我倾向于相信他们的话。”
怀珊烦恼不已,他一直担心这里的华人会出乱子,因为他们的人口比例太多了,两国宣战之后,他不得不花费了大量的经力放到内部事务上面,果然出事了。
马来亚英军司令阿瑟.珀西瓦尔陆军中将断然说道:“一定要控制新加坡的局势,不能让华人搞事情。”
海军司令官菲利浦斯更担心华夏人:“他们早不动,迟不动,这个时候搞事情,是不是华夏人有什么大动作?”
怀珊目视拜伦,后者说道:“我的消息表明,华夏人在菲律宾的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他们的大军也没有调动的迹象,这个时候开辟新的战场,不符合一般战争定律。”
“华夏人作战,什么时候符合过战争定律了?”
菲利浦斯坐不住了,“菲律宾外海海战”表明,老式战列舰已经成为了不折不扣的铁棺材,“z”舰队的“胡德”号不但没有起到威摄的作用,反而成了一个负担,为了这些军舰的安全,新加坡港全面戒严,加装了大量的防雷网等设施,而且布置了大量的高射炮阵地,然并卵,这也意味着他们的舰队出不了港了,那有什么意义?
浮动炮台么?
“我要把“z”舰队调往锡兰,这里离华夏人太近了。”
对于这支舰队,菲利浦斯只需要向伦敦负责,而不必听总督和马来亚英军司令部的命令,怀珊虽然感到可惜,但是并没有出言阻止,阿瑟.珀西瓦尔也不便出声,海军怂了,陆军总不能也跟着怂吧。
“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