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杨暕得了失心疯,即因此事,皇帝杨广下令:押解齐王回东都府上,且下半生,无皇命,再不许走出府邸。
什么意思?
这是皇帝直接将之前经常带在身边的爱子,给圈禁了。
若是普通的事情,会让皇帝如此去做吗?
当然不会。
因而,天下间的谣传,越传越厉害。
当杨昭此中讯息时,就注意到了好几个版本。
对这个自他成为储君以来,性情就有些改变的弟弟,杨昭自己可是非常清楚的。
一如去岁在江南的刺杀,还有之前的几次搅局,他清楚的知道,是谁在后面煽风点火。
杨昭没有选择出手反击的原因,除了没有时间精力抽出手,专门对付此中阴谋诡计,且之行事坦荡,并不惧怕外。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很想了解,自家的弟弟,还会用处什么手段。
需要知道的是,玩火者,终将为火所烧。
这一次,眼看着父皇消失北漠月之久,弟弟杨暕将火玩的更大,最终还是逃不了烧到自己的身上。
北方传来弟弟齐王杨暕的消息之事其一,另一件事,让杨昭暂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是,便宜老爹,大隋的君主,在经历了两月前的困境后,似乎还没有放弃对突厥人的进攻,似乎想要发动第三次北征,一雪前耻。
至少,杨广还没有打算回归东都,更别说长安了。
而这次,赫然是将年幼不过一岁多的幼子,也是杨昭同父异母的弟弟,刚刚被册封为赵王的杨杲,以代替二弟,“患失心疯”的杨暕,以继续留守洛阳。
同时,不再以宇文述监理朝政,更有数人被调离岗位。这无疑是对杨暕之事后的一些列补充。另有一些人,包括之前为杨暕打压之辈,遭到提拔。
此中之操作,让朝臣无不再感受到了什么是帝王心术。
别看大隋皇帝做了太多荒唐事,甚至于连国内,多有叛乱。但凭借这么一手,他同时告诉着众人,大隋的朝政,依旧为他这个皇帝抓在手里。便是旁人,再怎么“活蹦乱跳”,也逃不了他的五指山。
但到目前为止,众人还是没有看出大隋皇帝于国内的叛乱有什么具体章程。唯一的决定,即是命来护儿继续平定杨玄感之乱。
似乎于杨广的心里,杨玄感之乱,才是动摇大隋国本之事。从实际上看,杨玄感之乱,却也给天下人开了个很快的头。且杨玄感其人,正是在老杨进攻突厥的关键时候,掉了链子,依照老杨的脾气,当然不会给善了。
遂而,便是于来护儿的命令里,都没有细说当活捉杨玄感。另一层意思是,他需要以杨玄感之死,来警示大隋的官吏,同时告诉叛乱之众,像杨玄感这等几乎掌握了正儿八经兵力的叛贼,都为朕轻轻松松的消灭,何况你们这些叛军?
朕不消灭你们,是暂时腾不出手而已。
就在旁人不断的猜测中。
一封来自北地,专门向江南的诏书,于八月初九,来到了江都杨昭的手里。
随之,一个消息,从江都开始传遍天下。
皇帝欲继续北伐,而北方多地零星之乱,当以太子杨昭重整兵马,以平之。
房舍内。
刚刚收到消息,即迅速返回的房玄龄,不由得惊叹道:
“陛下疯了!”
房玄龄这段时间,尤其在水师的第一艘大船下水后,都于海边帮着杨昭料理水师的事务。
短短数月间,房玄龄赫然已经晒黑。
皇帝的消息送来,杨昭即便早有所料,但还是被老杨额这个决定给惊住。
大隋的内部情况,已经如此纷乱。
老杨还打算,同时发动对突厥之战,以及对内平叛,这两场战争。无论是哪一个,都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以认真对待才是,焉能儿戏?
站在老杨的角度,或觉得这样没什么问题,毕竟他的权势还稳固,在之看来,人命依旧不是什么事情。但只能说,老杨还是一厢情愿,还没彻底的了解到民心。
房玄龄话后,一直闭目沉思的杜如晦,睁开了眼,他发现杨昭自他们等人入内以后,一直保持着淡然的表情,只看着大隋的地图。
内心瞬间一动,他当即起身道:“殿下可是已经有了妙计?”
杨昭闻言,抬头看了眼杜如晦,摇头失笑道:“克明啊,孤能有什么妙计。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
这不,今日将你和玄龄叫过来,正是孤想先听听你们的意见。
自然,现在父皇命令已下,这些事情,我等自是必须去做。
在这个前提之下,我等要想办法的是,在平叛的过程中,尽快恢复民生。”
三年多的一起办公生活中,便是杨昭这个太子,对杜如晦房玄龄私下里也是亲切不少,不以储君身份的尊卑,经常留着二人同桌吃饭,三人就差睡在一个坑头上。
因为杨昭的信任,不论个人和家族利益,房玄龄和杜如晦,早就成为了杨昭的死忠。
便是秦琼此人,这两年来也开始转变了对杨昭这个太子的看法,尤其在了解到秦琼母亲受不了严寒之事后,杨昭专门派人将秦琼之母,给接到了江都这等温暖舒适之地,又有上号的院落供给,自是让之感恩戴德。
堂舍内。
在听完杨昭的话后,杜如晦面色古怪。
太子说没什么想法,来找他们商量,但是实际上,太子还是一如既往,一个很有主张的人。
基本将今次平叛的主基调给确定了下来。
那就是,以民为先,平叛次之。
他和房玄龄,作为主要的幕僚,自然是顺着太子的主体意思,将其中的细节给补充完毕。
房玄龄显然也发现了这点,他默默和杜如晦对视了一眼,都从各自眼中看出了深思。
现在北征要继续,花费就要继续,粮草就要继续。
在平叛的前提下,逐步恢复民生,想要两全其美,非常困难。即便是他,一时半会,也没有具体的头绪。
两人还没继续说点什么,但见杨昭起身,走下了桌案,来到了堂舍的中间之处,望着屋外的烈日,道:“想要平叛,父皇的命令是一部分,其实更需要的,是天下百姓,包括江南百姓的理解。至于如何在平叛的过程中,来保证百姓的生活秩序之恢复,其实也可以多听听百姓的心声。
尤其江南的百姓,前些年,经历了不少乱子,自对此有很深的感悟。
将心比心,北方遭受反贼作乱,或是被逼无奈,走上作乱者,只要从动机上了解他们的行为,即可由内部进行瓦解。
父皇的命令,是我部在九月初的时候,必须往北进军,开始对北方一些地区的平叛。
在这一段时间,大家都还有充分的准备时间。
而孤想在这段时间内,于江南考试院,进行一场关于平叛之事的讨论,以充分倾听江南百姓,包括士子、黔首、官吏等各方面的建议意见,以对接下来的平叛,有足够的顾忌。
克明和玄龄,汝二人的工作重点,自即日起,也转到这里。
务必要在大军出征前,对此做好总结与规划!”
平叛与作战,不都是官府和将领进行商议决定吗?
太子殿下于今日,这是玩的哪一出?
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感觉有些奇怪,但想到太子这两年在江南,为百姓们做的一切,恍惚间,又觉得能够理解。
思考到,太子这些年,每每做事,看似秉持了当今天子的“荒唐”,但在荒唐背后,是超前的思维,更有利于数年后的布局。房玄龄和杜如晦,即捏着鼻子认了下来,开始进行布置。
接下来几日内。
尤其在江都太守的配合下,江都之于本地,开始对太子即将平叛,进行了热火朝天的讨论。
更多人的表现了不舍。
皇太子杨昭在江南这些年,做的好事非常的多,如果不是他在这里镇场子,只怕江南这等鱼米之乡,又会闯进来不少的贪官污吏,来剥削普通的黔首百姓。
某种方面讲,太子就是江南普通人的福星。很多人甚至担心,皇太子一走,相关的政令会不会发生改变。
就在八月二十二,江南考试院当众展开对平叛之事的讨论。
还别说,因是第一次见到这等事情,前来围观的人还不少。
今次主持者,正是数月前,夏试排名第二的王商。
王商拒绝了在郡府为椽吏,而是主动加入到了杨昭的幕僚团队,这段时间一直跟着杜如晦做事。
其人胆大心细,很有能耐,今次这不,正好被杜如晦派来,单独处理此事。
王商也没弄明白太子殿下这么做的目的,究竟为何,但并不妨碍,他一心一意的努力的做好此事。
为了让前来围观的百姓,都能倾听或是表达对太子殿下接下来的平叛之事的叙述。
王商特意让官吏清理了很大的地盘,便是连学生的课业也给暂停了一日。
等到早饭结束,平叛之事的聚众商议即将开始之际,王商忽然发现一个熟悉的人影出现在了一侧。
太子!
太子殿下亲自来了!
跟随于太子殿下一畔的,可有不少太子殿下的幕僚。
王商心里一紧,正待过去见礼。他看到上司杜如晦的手势,即知太子今日,也是想低调的旁听,顿时停下了脚步。
清了清嗓子,他即宣布第一场辩论开始。
第一场辩论的主题,即是太子若是平叛,该用多少兵力最为合适。
这次辩论的双方,乃是自行组队的。因在江南府院的学生,每月都会有这般的活动,所以也是轻车熟路。
看着这些年轻的脸庞,许多人都认真倾听起来。
但看一个长着马脸的士子率先站起,阐述起了他的想法。
“太子兴大义之师,诛杀叛军,在我看来,三万人足矣!”
“此言差也,太子身边猛将谋士众多,两万人足够!”
这等议题,都是江南府院的士子们自行退出的,便是如王商也只是做个见证。
杨昭于一侧,却是听得津津有味。
双方将兵力,约定为二万到三万,其实都猜错了。在他给部下的兵力安排中,只需要拿出一万的精锐之师。
一万人,方便调动。且只是平定内部之乱,又不是与人战场上的大作战,不需要兵力太多,更多的在于能打败叛军,人数并非重点。何况他还有程咬金这个后手,瓦岗寨这两年发展的快,胆子也越来越大。若是再大下去,那就是彻底的要被剿灭。
现在趁着对方攻击东郡郡府,尚未将危机进一步扩大,至少没有直面大隋中央朝廷,处于可拯救的范围内。今次北上,正好边打边接盘。尤其程咬金密信中的一些名字,有不少让杨昭眼熟,其中多是未来的名将范畴。
而四周的百姓们,在听到太子又要兴数万之兵后,无不议论纷纷。这么整下去,在江南之地,不知道会征集多少民夫。
反正每次打仗,都少不了普通人出钱出力。
普通人的想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安定的过日子。
若是连安定的日子都没了,那还有什么奢望?
杨昭两侧,杜如晦和房玄龄等人,见状,尤其听到旁侧百姓的议论,若有所思,他们隐约明白,太子殿下,为何在大庭广众之下,堂而皇之的让人商讨起平叛之事。
这简直是一箭多雕!
首日的当做辩论,完全以兵员人数为主,随即讨论了民夫,粮草,等诸多方面。即是让普通百姓,也对战争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到了第二日,就是讨论当下叛军有多少处。
好家伙,江都的百姓一听才知道。
江南之地,岁月静好,就是各家各户的汉子,被北伐征集了不少,许多人永远的留在了北漠。但大隋的其他地方,远远不如江南,叛乱频发,百姓过的更苦更累。
人们无不再感叹一声,还是江南好,还是有太子在才好!
随即,双方对太子应该平叛的先后顺序做了辩论,各持观点,细数叛军之恶,直接听得百姓们,憎恶不已。
与此同时,江都的市井之地,不少与各处叛军有交集的游侠儿,也迅速将江南府院辩论之内容,送到了北地多伙叛军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