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张晨刘立杆 > 第1182章 春风妩媚又撩人

四月参加了杭城和上海的两次土地拍卖会,让刘立杆和谭淑珍出足了风头,众多的媒体追逐着他们,刘立杆以为这是自己这里独有的风景,却不知道,从二OOO年开始,实在是房地产商地位大提升,日子最好过的一年。

还是前几年,刘立杆和人说自己造房子卖的时候,看到的还是平常的目光,刘立杆有时还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解释几句,现在一说起自己是做房地产的,对方几乎马上要仰视了,房地产商,已经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头衔。

媒体也特别青睐房地产商,有房地产商天天爬山玩滑翔,让人觉得过的是神仙日子,有房地产商玩足球,一掷亿金,让人觉得钱不是钱,连造汽车的李书福,玩了一把甲A联赛,都吓得退了出去,从此不敢再沾中国足球,但玩足球的房地产商,却越来越多了起来。

房地产商,从二OOO年后,已经取代了前几年爆红的互联网宠儿王志东、张朝阳们,变成了最令人瞩目的一群人。

从这一年开始,虽然杭城和上海北京的地价在不断地攀升,但地价的涨幅,怎么也比不过房价的涨幅,事后看看,那一两年,完全是可以闭着眼睛拿地,闭着眼睛造房,闭着眼睛卖房的年代,甚至不用闭着眼睛造房,几乎是你闭着眼睛拿下地,就可以闭着眼睛卖房了。

排着队等买房的人太多了,多到了你这一手刚把土地款付出去,另一只手就可以把定金收进来了,宛如当年海南的一幕又在重演。

刘立杆打韩先生电话,韩先生不断地宽慰他,不一样,不一样,你放心好了,刘立杆这才放下了心。

杭城的人居展之后,杭城楼市迅速成为了全国的新闻热点,“杭城现象”,成为了全国房地产市场的热议话题,刘立杆他们公司,迎来的不仅是新闻媒体的目光。

在“杭城现象”的明星效应影响下,还有很多城市的政府代表,直接找到了刘立杆他们公司,这些城市,还没有完全实行土地收储和拍卖制度,他们都希望刘立杆他们,能到他们城市去投资,开发房地产。

他们允诺给予土地的优惠和更大力度的政策和金融支持。

谭淑珍算了一下,什么投资,他们几乎可以就拿着营业执照和萝卜头公章,空着手过去,这里签完了土地转让协议,那里就可以把土地抵押给银行,拿了银行的钱,再去交土地出让金。

同时就可以开始卖房了,拿预收进来的钱,去付工程款,甚至工程款先欠着,拿着这钱,去交第二块土地的定金就可以,然后把前面做过的事情再做一遍。

这还不是海南房地产事件的重演?但韩先生仍然说不是,他说,最根本的区别是,这些城市,都有庞大的需求在那里托着,有人炒也不怕,最后接盘的,还是刚需,苦了的是他们,但他们也不苦,今天买了房,明天就增值了,他们苦什么?

当年的海南,除了炒,有这样的刚需吗?

刘立杆想想,也有道理。

不仅仅是刘立杆他们的浙江锦绣大地,杭城几乎所有的房地产公司,都被这样邀请,大家开始纷纷出走,刘立杆他们去了厦门、武汉和合肥,在这些地方,都签了协议拿了地。

应莺在做了苏州的两个项目后,终于决定要进军南京,刘立杆打电话给孟平,孟平说,来吧来吧,反正你们不来,其他人也会来。

应莺在南京,一举拿下了三块地,她的主战场,也开始从苏州转向南京,她和刘立杆说,不知道为什么,苏州的房价,总有一种炒不起来的感觉,看着你们杭城和上海,就心痒痒的。

刘立杆打电话给孟平,问他,苏州的房价,为什么起不来?

孟平说简单,苏州的老城区环境太差,你看看它的街道和市政建设,比我们无锡还不如,加上老房子多,私宅多,历史文物多,拆迁难度很大,老城区很难进行大规模拆迁,形成不了气候。

苏州新区呢,还是以工业园区为主,那里的市政做得不错,但周边配套设施跟不上,生活很不便利。

还有,你想想,苏州工业园区都是些什么企业,外企,在那企业打工的工人,买不起房,买得起房的高管们,又都没有在苏州长期待的打算,他们没有买房的需求。

刘立杆和应莺听着,都觉得孟平说的有道理,应莺说,我也有这个感觉,而且,苏州本地人,好像还特别适应和喜欢住在那些老房子里,虽然大家总是喜欢把苏杭放在一起,但苏州和杭城,区别还是很大的。

“还有一点,江苏是乡镇企业发达,包括他们很多村里,村民的钱,都在村集体的账上,他们有什么紧急的事,需要动用自己的钱,还要打报告申请的,他们是富在集体,老百姓自己手里可支配的资金,并不多。

“我们浙江是私营企业发达,有钱的私人老板多,所有比较起来,江苏就没有浙江这么大的个人购买力,你看看杭城哪个楼盘开盘,来看房的,不都是大量的温州人、义乌人、绍兴人和台州人。”刘立杆说。

应莺点了点头,她说好吧,看样子我的苏州一年多,只能当交学费了。

“要么你去厦门或者武汉?”

谭淑珍问应莺,应莺说不行,我还是要去南京,我要在江苏做出一点成绩,再转战其他的地方。

谭淑珍笑道:“你苏州的项目,也赚钱了啊,被你说的,好像在苏州亏下去一个大洞似的。”

应莺叹了口气,她说:“我觉得没有达到我自己预定的目标,就不能算数。”

“可是,我感觉南京的水有点深,不如武汉和厦门单纯。”谭淑珍说。

“哪里的水都深吧,武汉和厦门,只是我们现在才走了第一步,真要进去,才会知道不一样。”应莺说,“要说单纯,还是杭城、上海和苏州,这些地方政府的行为比较规范的地方单纯,不太会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

刘立杆点了点头,和应莺说:“不错,你能够这么说,说明你已经有心理准备了,好在南京有老孟和钱芳他们在那里。”

“你有事就请他们帮忙。”谭淑珍说,“不要硬撑,明白了吗?”

应莺说好,我知道了,刘总,谭总。

应莺去了南京,刘立杆和谭淑珍,把范建国派去了厦门分公司当总经理,他物业管理公司老总的职务,交给了桂花姐。

宋春明被派去了武汉,担任武汉分公司的总经理。

他们另外在杭城成立了一个杭城分公司,把杭城所有的项目,包括“天空之城”和杭城中心,还有杭城锦绣大地建筑公司,都纳入了杭城分公司,让老谭兼任杭城分公司总经理的职务,张木生,被派去了合肥分公司当总经理。

谭淑珍自己,除了做好总公司的管理工作之外,着重协助和支援老谭的工作,刘立杆开始在每一个分公司之间飞来飞去,他觉得自己的世界又大了,连每天站在杭城中心顶上,看着西湖的想法,在他自己看来,都感觉有些幼稚。

二OOO年,刘立杆和谭淑珍,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忙,但他们觉得,心里是舒坦的,每天看到和碰到的都是好事情,公司的扩张,看起来也是顺风顺水。

唯一让刘立杆感觉到有些遗憾的是,关于他们公司借壳上市,或者去香港、新加坡上市的事情,深圳安信的乔总那里,阴晴不定,一会让刘立杆感觉是马上就要可以了,一会一切又都停滞了下来,静悄悄的,一静就是几个月。

老乔和刘立杆说,没有办法,现在上面的信息和政策都是混乱的,互相掐架,一会是鼓励房地产企业借船出海,一会又是要严格控制,这个部门想收,那个部门想放,搞得我们也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刘立杆很理解老乔的苦衷,整个中国的经济虽然高速发展,但大家都还在摸索当中,包括这房地产市场放开,才多长时间,别的不说,光针对杭城的房地产市场,各方面的信息就都是紊乱的,有人说房产泡沫已经在杭城迅速形成,有人说杭城的房地产,还是起步发展阶段。

从上到下,大家都没有经历过,都是边看边学边总结边调整,政策会有这样那样的反复和变化,也很正常。

老乔抱怨说:“刘总,我整个公司,今年到现在一单业务也没有做成,都是到了关键的时候,就被喊停,最他妈烦人的是,我们连喊停的人到底是谁都不知道,只有傻等。”

刘立杆只能反过来安慰老乔说:“很正常,乔总,稍安勿躁,混乱一阵后,就会清晰起来的。”

老乔叹了口气:“但愿吧。”

让刘立杆感到心安的是,就目前来说,他们公司的资金流动速度很快,变现的速度很快,账户上沉淀的现金不多,但流动的速度快了之后,资金的压力就大大减轻了,所以他现在和去年相比,上市的迫切性,好像反倒没有那么大了。

既然等,那就等着吧,瓜熟总会蒂落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