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奇幻 > 当成为小姐姐之后(639) > 分卷阅读1732

举起来,封面对着白衣道姑:“这是什么书?”

“历史书啊。”白衣道姑身子前倾,歪头看了看书目:“这本是南宋高似孙的《史略》,一共六卷,它是现存至今的第一部史籍专目,明确地把历史评论和史学评论区分了开来,算是很有学术价值的书了。”

“……你看过?”

“看过,小时候师傅教我们史学的时候,专门让我看了一遍。”白衣道姑回忆了一下:“那个时候其实我只看懂了一大半,毕竟还小,那会儿我才八岁还是九岁来着。”

艾丽娅低下头,突然觉得好悲伤。

因为她看不懂……

片刻之后,艾丽娅面无表情地把书合上,将其小心翼翼地放回了书架上,找了个不算借口的借口,假装自己很有文化。

“不看了,主要是你这里不齐,只有三本。”她这么说着,傲娇地一扭头。

“哦,这个啊。”白衣道姑笑了笑,移开外面的三本,露出里面一个盒子:“这三卷是南宋刻本,里面盒子装着的是另外三卷,而且还是高似孙的第一版手写定稿。”

“……what?手稿?”艾丽娅歪头看了看那个木盒子:“就这么放着?”

那匣子不大,就一没有啥标签的木盒子,甚至于有点朴实到简陋的粗糙意味。

“这是香樟的盒子,防虫蛀的,这么放没关系。”

“可你们这是手稿啊!”

“手稿也是人写的而已,书籍这种东西,其实本质上还是一种作者思考的载体。”白衣道姑放好书之后满意地点了点头:“相比起修订之后的成本,我们环溪观也习惯收录作者的手稿,是因为想要更多地保留没有被刊印出来的细节。”

她说着小心地将旁边的那超现代的电子吸湿卡摆好:“而且古代的书籍有很多毕竟是传抄之后的版本,对比原稿的话常有错漏,我们也是防患于未然,这东西不是特别珍贵的存在。”

“哦,这就好。”艾丽娅跟着她往上走:“你刚才说只剩下三卷手稿,剩下的是遗失了吗?”

“不,那本书我们是前朝的时候收入环溪观的,是只拿到了三卷。”白衣道姑扶着扶梯往上慢慢走:“还有三卷在别的地方。”

“额……东观?”

“东观可不习惯收集手稿,他们更喜欢收录历代的皇家典藏。”白衣道姑竖起手指,笑道:“是故宫博物馆。”

“……”

艾丽娅明白了,自己不仅仅是吃了文化的亏,还被文化炫了富。

随手抽出一本书,还有一半在故宫博物院,这是何等卧槽的存在……

说好的不珍贵呢!你们玉暖楼上面都藏着什么怪物啊!

“冒昧问一下,玉暖楼里面最珍贵的书籍,你认为是什么?”艾丽娅比划了下:“我是说,单纯按照价值而言的那种。”

我今天就要看看你们的家底,我可是要成为钞能力者的小仙女,绝对不会害怕。

“emmm……应该是《兰亭集序》吧?”白衣道姑思考了一下,指了指楼上:“在顶楼呢。”

“哪一代的?”艾丽娅好奇地仰头看了看,兰亭集序的真迹据说现在还在乾陵里面埋着呢,这又是哪一代的珍品?

明版?宋版?总不会是最珍贵的唐版吧?

当初唐太宗李世民可是派出监察御史去假扮书生,才从王羲之的徒孙辩才手里‘拿’到了《兰亭集序》的真迹。

他喜欢这书法得不得了,死了之后据说是陪葬了昭陵——可是五代时期的温韬在盗取了昭陵之后,发现并没有这件宝贝,于是民间又盛传是当初唐高宗李治偷换了自家老爹的陪葬品,然后把真迹埋在了自己的乾陵里。

一千多年来乾陵经历了十多次盗掘,可就是没能找到真正的墓室所在,挖了半天全是土。

黄巢动用了四十万人,铲平了半座山,挖出了一条四十多米深的黄巢渠,可啥都没找到。

历史上最大的盗墓贼温韬身为节度使,十八座唐陵被他一口气挖了十七座,可唯独就是没找到李治和武则天的乾陵。

民国的时候也一样,东陵大盗孙殿英有个本家叫孙仲连,自以为找到了乾陵的墓道,于是带了一个现代化的整编师,假装是军事演习,用炸药炸,用大炮轰,挖开了墓道的三层石条,然后发现是假的。

直到后来共和国时期,这才有农民在无意间发现了武则天墓的真墓道,***三次上书国家赶紧挖开来看看,就是想要瞅一下《兰亭集序》的真迹是不是如同野史所言,真被李治和武则天一起陪葬了。

可是那个时候的文物保存技术不过关,再加上***技术稀烂,之前直接废掉了明万历皇帝的定陵,恩来公直接批示了‘此事留作后人来完成’,乾陵这才享受了骊山秦始皇陵的同等待遇。

白衣道姑语气自若:“是东晋时期的哦。”

“哦,东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