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他们没个十天半个月都回不了一句话!废立宗主兹事体大,不该由朕管?这是把江湖放在庙堂之上啊。朕这个皇帝,在他们眼中,还不如江南一个武林门派的掌门。这些人,年年管朕要钱练兵,练的是谁家的兵?关键时候,这些兵究竟是保朕,还是保他们?”
一时间谁都不敢接茬,关键是这几封信来的太整齐了,简直像是有人安排的似的。也不怪皇上生气,因为唯二没有写信过来的门派,一个是本身没脸的金银宗,另一个就是皇上老丈人在的乌衣帮。乌衣帮是不折不扣的亲皇派,对此事完全采取附和态度。
白王七冠有这种反应,其实并不奇怪。
因为他们之所以能一直保持自身的超然地位,就是在于皇权不能直接干涉他们的领地。哪怕只有一砖一瓦,如果皇上无法干涉,那这也会变成最宝贵的江湖领地。皆因你要藏污还是纳垢都没有人能管你。他们不在乎金银宗宗主倒台,他们只在乎皇上能不能直接对付他们。
朝廷之中为了这件事大吵了数日,至今没能有个结论。
以兵部尚书为首的革新派主张要借机打压白王七冠,势不能在世上有能与皇权相抗的势力。
但以吏部尚书为首的主和派却觉得朝廷没有能力一下子取代白王七冠这么庞大的力量,三司衙门也无法一下子接管江湖。因此两房吵得吐沫横飞。
至于还有中立的老丞相李斯在中间和稀泥打太极,一点正事都没有。原本情绪激昂的皇上到后来耳朵都要长茧子了,不得不跑到老丞相身边要碗茶喝。
今日,元圣帝又高坐龙椅,于文华殿召集六部主管与李斯丞相相会。
一直以来吵来吵去的话题终究是没个头,于是今日皇上打算说些别的。
“今天的事,并非关于金王孙了。乃是朕想在朝廷提拔提拔人才,扶掖后进,各位以为如何?”
第2章 2. 三分六扇·诸公朝堂
2017-05-07t10:38:19
“今日议题,不涉群臣,朕只找了七位来。盖因七位乃是朕朝之栋梁,不可一日或缺的骨干。”
殿心排开两边各三人,中间一人,无不面露笑容,这七人一生在朝廷尽忠,殚精竭虑报效家国,今日得陛下如此褒奖,心底自然是开心的。只是皇上要么不夸,一夸就全夸,这七个人中倒有五个人不满,五个老大人左右看看,便不服地哼地一声侧过了头,退了半步,以示君子不与敌同列的决心。只是五个人一起退半步,导致又再度同列这点倒是成了盲点,没一人发现。
如今乃是早朝的时间,可是皇上不见群臣只召他们觐见。而这七人却是坦坦荡荡,一点也没有受宠若惊的意思,足见乃是见惯风浪的人物。
这七个人在朝中,每一个都是跺一跺脚就要颤三颤的人物。
从左边数来,分别是领导朝中革新派的二人,兵部尚书烈惊禅、工部尚书鲁波安,这两人以兵部尚书为首,向来是朝中的主战派。这二位对外主张以战平北疆西域,扩大国家版图同时一劳永逸,以绝边疆再起战患。对内则主张三司衙门需要加大扩招力度,将白王七冠一个接一个连根拔起,将占去的领地收回,以朝廷武力直接统治江湖。对国家方针,则劝皇上开新立异,加重工科学习,希望除了文武试,追加一门工试,这一条颇有创见,深受皇上欢喜。
只是这两位有点太喜欢打仗了。且不说白王七冠根基深厚,要扳倒任何一个都不容易。就说西域与北疆,西域七国向来同气连枝,如若一体。北疆的两大国更是豪杰无数,论实力都不输于本国。这战端一起恐怕要打了没完没了。
皇上还真仔细算过,要是按照他们两人说的做,要打的仗加起来可能要超过太祖皇帝过身后一百年加起来的总和。这不是胡闹么?
从右数来的二人,吏部尚书张淳风、礼部尚书孔端、户部尚书钱无缺。这三位乃是朝中主和与保守派的代表,轻易绝对不肯启动战端。这三人老成持重,尤其以吏部尚书张淳风为主,他们的主张是皇上应当以仁厚孝义治国,大力弘扬文治,统领江湖的事情有白王七冠和三司衙门足矣,不需要再花力气。
他们三人的老成持重皇上本来也是同意的,本来皇上也不愿意看到多起战事。可惜的是当年皇上趁着魔教内乱,要发兵攻打一举扫平,这三人竟然也还是不同意。皇上便觉得这三人是保守过分,书生脾气。
本朝开朝以来扬武抑文,大力发扬武人在朝野的重要性,所以即使主和派人数较多,可是文人居多,因此势力上来说只能是打平而已。这两大党派在朝中各分一半,几乎每日上朝都有嘴仗要打,已经是司空见惯。
至于那站在中间大殿之上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如此佼佼不群者,自然是老丞相李斯大人了。今天老大人起的有点早,于是现在还有些打瞌睡。听皇上说了两句,这就有些昏昏欲睡,想跟周公下两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