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红色时空小货郎 > 第1卷 抗战 087章 有人这次是真的急了

“挖尽全球矿山?就凭我们西澳矿业一个公司?”显然,朱碧华并不相信几个家伙的实力。

“呃,挖尽全球矿山,这是我们的毕生理想罢了。不过,这个思路却是可行的。那就是我们尽力挖,挖不了的就出钱买,总之尽可能地给现代时空的国家运去更多的矿产。”胥尧文说道。

“如果又挖又买,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朱碧华马上就同意了。

这个不是朱碧华冲动,而是很明显的利好消息。试想一下就会明白,当朱碧华手上握有大量廉价的稀缺矿石时,他难道还需要去求人么,他想要的那些过时了的常规武器还会有障碍么。

于是,西澳矿业在金矿与铁矿开采走上正轨之后,其脚爪开始慢慢伸出西澳,从澳州开始渐渐地向全球布局。

这种布局,并不是要全部占有,而是通过时空作弊手段,把一些还没发现的矿山找出来,轻松地获得采矿权,然后与采矿权同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开采。

当然,这是一般的手段,对付一般的矿山。对于一些特殊矿山,能够独立开采的就尽量独立开采。毕竟,有些矿山,独立开采的价格更大一些。

……

九原东北约五十公里,大青山境内。

蒙汉抗日游击队驻地。

这是一支真正的抗日武装力量,但这支部队生存非常艰难,数百人的队伍,只有百余支枪,而且整个游击队竟然只有不到2000发子弹,至于官兵给养,也基本上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今天不知明天的食物在哪里找。

想下山去打大户,且不说现在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不允许,就是允许,蒙古草原上的大户也不是那么好打的。别人都装备的是战马,每家每户都有几条甚至数十条骑枪,只要哒哒一扫射,游击队就会损失惨重。

虽然蒙汉游击队还没混到草根树皮裹腹,但也快差不多那个境界了。

就在蒙汉游击队感觉到革命事业难以为继,想要派交通员去找上级组织,给予必要的经济援助时,山下的原野中,开来了一串大卡车。

那卡车停在原野之上,然后其中一辆车上还扯起了一面青天白日旗。

“哎呀,队长队长,快看快看,山下那卡车,为何打了一面青天白日旗,会不会是我们的人啊?”一名游击队员无聊地看着山下的卡车,以为是日本人和伪蒙政府又要搞啥名堂,没想到竟然挂出了一面果府的旗帜。

此时,青天白日旗就是抗日的旗帜。

队长的名字叫杨青山,倒是与这大青山合得来。当时有人开玩笑说,“你杨青山盘踞大青山,怕是要成龙成虎的啊。”

杨青山当时还兴致满满,说不定游击队一进大青山,真有如老虎入山,丛林生风呢。可惜的是,这大青山并不是他想像的那么美好。或许大青山很美好,可日本人和伪蒙政府却不那么美好。总之,杨青山的日子过得特别艰难。

“我们的人,你想多了吧,我们的人也不会知道我们被困于山中!”杨青山对手下的话表示没啥兴趣。

可就在这时,山下传来了一个很大的声音:“山上的蒙汉抗日游击队及队长杨青山,我们是果府领导的抗日队伍,现在给你们送给养来啦!”

“尼玛,不会是日本人的诡计吧?”杨青山听到自己的名字,抓起了手中的枪。

但是,下一个声音让杨青山如飞似地跑下了山。

“杨青山,你狗日的还不下山来,老子李中桂来了!”李中桂,是杨青山的老长官,在军校时期曾为杨青山的教官,后来杨青山在其手上的部队征南闯北,逐渐成长为一名果军连长。

他这个蒙汉抗日游击队,并不是他那个连改编的,而是杨青山带着一个排的果军官兵接纳一支起义部队重新编制的。

游击队的编制比较灵活,人多人少不限。只不过在这种困难时期,游击队的给养一直是个问题。

但如果这支游击队存活下来,杨青山就是一大功臣。

看到队长提着枪下山了,其他游击队员也跟着跑下山去。毕竟那个喊话,大家都听见呢。

从山上到山下,只有一两千米。之所以果军能够准确找到这支大青山游击队,还是借助于时空战队的无人机。

当然不是说时空战队把无人机借给了或卖给了果军,而是时空战队的无人机每天都要对周边百公里内地区进行反复侦察,发现大股人员甚至会县停进行拍摄。

像混得如此之惨的蒙汉抗日游击队,时空战队的家伙们自然不会将其当成是伪蒙人员,更不可能当成是日本魄子。这个年代,只有真正抗日队伍才吃得了这样的苦。

所以在果军联络员说希望能借助时空战队的侦察力量寻找到附近的队伍时,时空战队参谋长付怀德二话不说,就提供了一份情况,而且是24小时以内的及时情报。

果军联络员,在时空战队拿下九原城第三天就找上门来。朱碧华对其设立联络处的想法,自然举双手欢迎。

当杨青山跑到卡车前时,十几辆卡车上的人已经下车,有的人端着枪四处警戒,有的人却已架起了大锅,蒸起了馒头熬起了汤。

这个汤,是海带蛋花汤。对这个时代的人,多吃海带有利于健康。

山上下来的人愈来愈多,游击队员们一手两个大馒头,一手一大碗汤,有的被烫得嗷嗷叫。

“杨青山啊,我看你是愈活愈回去了!没想到你带的队伍,竟然混得这么惨!”李中桂看着杨青山狼狈的样子,心里很不高兴。

“长官,我是活回去了,不过,等我吃饱了这顿饭,我立即带着这群汉子干他狗日的伪蒙军!”长官要取笑他几句,李青山也只有认了。

“呵呵,干伪蒙军,想法是好,不过这次是不成了,杨青山!”突然间李中桂大吼一声。

“到!”

“现在,我传达军委会命令:兹命大青山蒙汉抗日游击队杨青山、王国伟率队到九原城果军联络处报到,并接受抗日时空战队整训!”

整训?

整训?

整训?

正在吃喝的三百余人,眼睛都睁大了。整训,可没字面上那么舒服,那是要流汗的,甚至有的人还会因不合格而开除队伍。

……

时空战队拿下九原城,首先做了几个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一个就是机场。

与原时空一样,朱碧华把机场建在九原城的东南面,临近黄河不远,地势平坦,有利于起降。

机场建好了,朱碧华的飞机还没买来,可来自果府的专员已经到了。这也是果军联络处做成的第一件有意义的事。

这是一位老熟人,在南京城下共同战斗过的曾帅贵将军。

曾帅贵要来,朱碧华只得亲自接待。

时空战队打下九原,并通电说要把九原作为基地。这让常凯申同志惊奇之后又有些云里雾里,这个朱碧华,看不透啊,原以为几百人小打小闹,又哪里钻出了上万人的队伍,而且那些队伍好像是凭空出现的,连戴雨农的人也没发现他们的行军路线。

当然也是发现过他们的行踪的,可那哪有上万呢?几百人的队伍好不好!

常凯申与一群军政智囊研讨后,决定派一个人去九原城看看,而九原城不是说正在建机场么,就直接坐飞机过去看看。

派谁去啊?其实想去九原的人很多,不过常凯申同志并不放心,最后常凯申选择了曾率贵同志。

“朱司令官,你最近几仗打得好啊!”双方见面,曾率贵先飘扬一句。

“客气,客气。贵军的台儿庄会战,还是打得不错的。”朱碧华也反飘了一句。你说啥我就跟啥,大家要打哈哈,那就打哈哈吧。

“朱司令,我此次来,负有使命!”曾帅贵决定正面突击。

“请说。”

“委员长问我,为何贵军向第十八集团军销售军火,可却不向果军销售军火呢?”曾帅贵一来就是火药味十足的话。

“曾将军,这是我不销售吗?我到种花家来,只做两件事,一是打鬼子,二是卖军火。我曾给了您那么多枪械样品呢,可曾将军没说买啊或不买啊,再说,果府那么多兵工厂,还愁没军火可用?”

“呃,你知道的,日本人现在已经掐断了长江运输线,果府要点东西只有走两广之路了。”曾帅贵没就军火问题再问,实际上那不过是态度而已。他也知道果府包括他自己,此前并没有在意那些军火。

原因也很简单,那些军火非常厉害,可果军真还装备不起。一分钱一分货,尤其是军火更是质好一分,价高三成。

“曾将军,你可能没注意,或者常委员长也没在意。我们环球企业集团,在重庆设有销售公司,包括优质钢材在内的各种物资,我们是敞开销售,而且价格绝对不会比果府在珠江口提货的价格更贵。”

“我们注意到了,可是你们只要美元或黄金。”曾帅贵没好气地说道。

“我们也不是只要美元与黄金,各类物资也是需要的。”这个问题,朱碧华和时空战队集团控制很严格,法币肯定是不能要的,因为这东西贬值太快,除非果府承诺可以兑换美元。

当然法币也不是绝对不要,譬如八路军手上那少量的法币,后来朱碧华也不好说不收,只是拿到八路军手上的法币后,立即转运到南方,收购相关的农业产品。

“我能参观一下你们的部队么?”曾帅贵见直接谈判不太容易,转了个弯。

“这个,没问题啊。我陪将军去。”

这个,确实没问题。时空战队的军容军貌,无不可对人言。

先从官兵内务开始,看到那营房里,码放得有如豆府干一样的棉被,曾帅贵首先就被吓倒了。

他先是不相信,说是不知搞了好久才做成这个样板。

朱碧华说15秒,如果一名士兵超过15秒才叠好被盖,这名士兵是不合格的。

于是找士兵来现场演练,由曾帅贵随意指点远处的士兵。

结果前后找了三人,所用时间分别是12秒、13秒、13秒。至于内务中的啥盆子、毛巾、口杯等,不但摆放得特别整齐,还要求毛巾这类,每天都要用洗洁精认真搓洗,哪个的脸巾、枕巾等有了味道,被盖上有了污渍等,都要受到重罚。

曾帅贵有些不太相信,亲手拿起士兵的毛巾放在鼻子边闻,最终不得不服气。说这样的军队,连自己都会喜欢上这种大通铺了。

看了内务看训练。

曾帅贵看到的第一幕,就是站军姿。上千人站在训练场上,整齐率一,有如标杆一般。“这是?”

“这是站军姿,不管刮风下雨,培养士兵绝对服从的精神!”朱碧华解释道。

看了十多分钟后,运动场上的人还是一动不动,曾帅贵又忍不住问,“他们这是要站多久?”

“这是一群新兵,一次至少要站两个小时。”

“走吧,去看看你们的装备。”曾帅贵也算是知兵之人,但像时空战队这样训练,他真还没见过。

装备,曾帅贵看到了熟悉的枪械,56式枪族,无后座力炮,40火箭筒等。最后,曾帅贵还看到了36门大正十四年式105mm野战加农炮以及其他缴获自日本的重型火炮。

“你们这个火炮,可比果军一个战区的重型火炮还强!”曾帅贵羡慕地说道。

“缴获的炮弹有限,打完了也就没有了。所以我们都是用着守城之用。”朱碧华实话实说。

缴获的几款火炮的弹药,正在现代社会试制,已经找到了厂家,对方要价也能承受。但最后朱碧华却暂时没下订单。因为有了炮弹,火炮本身呢,难道需要制造炮管?

从时空战队的角度讲,他们用不用这些老式火炮,压根就没关系。或许八路军用这些炮是最好不过了,可八路军又出不起那个钱。

这种重型火炮,装备一个团,其成本就像装备了两三个轻步兵师,不要说普通军事集团,就是一个国家小了点,也可能玩不转。

卖给果军到是不错,他们拿得出钱,至少挤一挤总是有的。但是卖给果军又要考虑到战后的问题。呃,种花家的事情,左右都是为难。

“委员长希望,时空战队能与果府加强合作。”部队参观完毕,曾帅贵心里有数了。

“加强合作,没问题啊。我们出现在抗日战场上,本就对种花家报有极度好感。只是不知,委员长希望怎样合作?”

“如果时空战队能纳入果府整体战略就好了!”曾帅贵说了一句。

“这个啊,其实也没问题。只要果府能够保证时空战队的正常给养和作战消耗,时空战队保证指哪打哪!”朱碧华大气地说道。

“我今天只看了部分,你们的编制有多大?”曾帅贵这是在掏军事情报了。

朱碧华看起来很老实,好像根据不在乎军事情报:“我们目前编制有35000人以内,不过还没有全部编好。到1939年结束,我们包括海军、空军在内的编制总数,将会达到6万人左右!”

曾帅贵默默记住了这个编制。他知道,朱碧华这人有强大的自信,用不着在这个数字上弄虚作假。

但他更知道,哪怕就这35000人或总数60000人的部队,估计果军十万二十万,甚至三五十万都不是对手。

不知不觉间,时空战队已经成为种花家抗日战场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委员长说,希望你抽出时间去重庆访问。”曾帅贵这话,既是探寻,又是考验,看朱碧华敢不敢去重庆。

“果府已经搬离武汉了?”朱碧华没有直接回答。

“武汉成为战场,估计外围战已经开始。”曾帅贵说道。

“重庆那边,我一直去的。对了,曾将军,重庆有一群人,冒充啥中统局扣留了我环球集团两个人,我准备好好教训一下他们。”

“呃,朱司令,你别乱来啊,有啥事,由我转告委员长便可。”

“呵呵,小事,怎么可以麻烦委员长。至于去重庆,我到是经常去的。只是此前去重庆,果府也不在那里,想找人聊天都没人。”朱碧华平静地说道。

话说到这个程度,如果不是对朱碧华很了解,曾帅贵一定会以为这家伙是一个很好说话很随和的人,可是,看到其在几个城市的用兵,这家伙完全是个杀神啊,真的有那么好说话么?

最后,曾帅贵不得不回到桌子上,代表果府与时空战队和环球企业集团进行全面磋商。

只是让朱碧华有些不太明白的是,曾帅贵提的第一项要求,竟然是希望时空战队出动重兵参与武汉会战。

尼玛,武汉会战!

朱碧华的参谋们已经在制定相关策略了,但绝不是在正面去顶着,而是准备在种花家北部策划一两场攻势,顺便帮八路军搞点装备,扩大一点地盘。

至于去参加武汉外围或武汉城郊的战斗,时空战队自认为不太擅长那种城市坚守战役。

“如果时空战队能够出动一个师的兵力参与武汉会战,而又打得很好的话,果府可与环球集团集团签订不低于1亿美元的贸易合同,而且可以考虑用美元或黄金支付。”

“尼玛,诱人的蛋糕啊!”这个果府里,肯定有高人,不知是啥高人出了这么一出主意。与果府的贸易,朱碧华其实是不急的,因为果府的需求,用现代语境讲,就是“刚需”,怎么着都跑不脱,而二战开打之后,果府的运输渠道基本会被切断,那时朱碧华就更不担心啥贸易了。

可现在果府却用这个本来就属于他的订单,来换取他的出兵。而且,朱碧华还不是太好拒绝。

你不是说你一是来打鬼子,二是来卖军火的么?现在这些我都给你提供,那就看你如何打鬼子啦。

“我们可以参与武汉会战,但我军作战方式与果军不太一样,我军要求独立作战,并获得在一定战场区域内的自主作战权!如果军事委员会认同我的这一原则,我们保证在武汉会战中割下3万鬼子头颅,果军可以派观察员记录我军战果!”

“我听说,贵军不擅长于阵地作战?”曾帅贵说道。

“可以这样理解,相对于我军最擅长的夜间突袭,阵地作战确实是短项。既然曾将军当面,我就实话实说吧,那些来自海外的弟子,身份很娇贵,如果战死一人,时空战队得赔付至少10万美金,如果把他们摆在阵地上,一发炮弹下来,我岂不是要亏死?但是,这些家伙夜战时,却十分厉害,有如狼群一般,正常情况下,日军皆不是其对手。”

朱碧华这话,可谓真假虚实都有,够曾帅贵理解一阵了。

“好的,朱司令,你们的情况我会如实上报,希望能在武汉会战的战场上看到你们的身影。”

曾帅贵在有关商业问题上,并没有特别坚持什么。看着其愈飞愈远的专机背影,朱碧华有个感觉,常凯申这次是真的急了。

大约是他不愿意武汉会战再打成南京战役的例子吧,如果那样,他作为一国领袖,真的得拿话来说。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