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红色时空小货郎 > 第2卷 强明 138章 辽东之战(1)

具体而言,李闯王手下的主要大将,从美洲北端到南端,依次都安排有人。

刘芳亮,率手下将士占领渥太华、蒙特利尔地区,受封“太华总督”;袁宗地率手下进入密西西比河流域,受封“密华总督”;刘宗敏率兵进入巴拿马地区,受封“巴华总督”;党守素率手下将士进入奥里诺科河流域,受封“金河总督”;田见秀率将士进入温哥华地区,受封“哥华总督”;刘体纯率将士进入圣保罗地区,受封“圣华总督”;左光先率领将士进入拉普拉塔河流域,受封“恩华总督”。

大顺军系统,唯独李自成,允许使用“大明帝国大顺王”的称号。

从以上封地可以看出,世界太大,李自成哪怕有数十万人,这也只能像撒胡椒面似的。而且还在澳洲大陆和太平洋各岛屿,压根就安排不出人去。

不过这也不难,因为很快就有人了。

分解、送走大顺军系统,消耗了朱碧华太多的精力,从谈判开始,到最后做完这件事,前后费时三月。

这期间,连抗战时空都只是每周去了一次,现代时空也是装上人员与货物就开始穿梭。连与女朋友黄菁菁温存的机会都很少。

好在大顺军的问题解决之后,付怀德负责的对满清作战准备工作也差不多到了瓜落蒂熟的时候。

对满清作战,首先要解决的不是满清,而是关宁铁骑。

到了崇祯末年的关宁铁骑,早已不是当年一腔热血报大明的铁血军队,而是一支由少数军头管理,为关宁军集团谋取私利的军阀武装。

而这个军阀头子,就是吴三桂。

吴三桂有一个舅舅叫祖大寿,此前几年投降满清。有人说祖大寿是汉奸,是软骨头。其实这个年代还没有汉奸之说,或还没有民族意识。祖大寿也好,吴三桂也好,他们只不过都是军阀,崇尚两边下注,不喜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其实早在崇祯十六年正月,吴三桂就有书信通过祖大寿传到了皇太极手上,而皇太极当时回信道:“尔遣使遗尔舅祖总兵书,朕已洞悉。将军之心,犹豫未决。朕恐将军失次机会,殊可惜耳。”

吴三桂此举,虽未降清,但却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崇祯十六年春,吴三桂奉命入关,驰援京师,但行军迟缓,到达时清军已退,不过崇祯皇帝还是很器重他,不但在武英殿宴请吴三桂等,还赐吴三桂尚方宝剑。

十六年九月,清军绕过宁远,打下后所、前屯卫、中前所三座城池,吴三桂所居宁远,事实上已成山海关外一座孤城,失去了抵抗满清的战略意义。

原时空崇祯十七年三月,吴三桂又将起兵勤王,并行军至山海关与玉田(唐山)一带,但本时空宁武关战结局有变,大顺军退去,北京城安然无恙。

解决关宁铁骑,主要是解决吴三桂等上层将领。

这件事情,看起来简单,其实也很麻烦。此时的吴三桂,确实还未降清,所以不能以汉奸论处,更不能轻易将其职务拿下。否则极可能引发吴三桂叛乱。

吴三桂叛乱事小,但关宁军事大。

关宁军的普通士兵,包括其核心关宁铁骑,计有四万人以上,都是能战之兵。这些祖籍辽东的汉兵,自有属于他们的荣耀。

只不过近年,关宁军被军阀们给带偏了罢了。

但是,解决关宁军是必须的。解决关宁军的路径,就是整编与改编。至于吴三桂的问题,其除了作战勇猛、悍不畏死之外,优点并不明显。

解决吴三桂的问题,朱碧华还是不准备用杀的办法。

大体上与李自成一样,先采取突然行动,天兵突降,将吴三桂及其主要手下弄到现代时空,参加“明史学习班”。

在这个班上,原本很拽的吴三桂,一翻史书,原来他在大明根本不是什么,他在大清才是真正的红人,竟然被封为平西王,而且是亲王;只是他吴三桂,作为明朝镇关大将,却是帮大清杀明人的最大帮凶。

在一众明人明将里,吴三桂顿时成了人人喊打的贼子。

当然也不是人人喊打,其实还有人与吴三桂一样,都成了后世史书中遗臭万年之人,但他们貌似罪恶要少一些。哪像吴三桂啊,帮大清从山海关杀到山东,然后从山东再杀回锦州,又从锦州杀到西北,再从西北杀到四川,然后从四川杀到云贵,并将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桂王逼死在缅甸。

吴三桂看到这一切,再看到现代时空的繁华,以及朱碧华在其中起的作用。哪怕他再笨,也知道此后他的日子得改变了。

这时,他也看到了世界地图和天下全图。

在听说李自成等人将去美洲后,吴三桂自己有些心动,但他没敢说去美洲或澳洲大陆,而是说想去一个小岛,为大明开发一座小岛。

小岛?貌似也有呢。

于是,在李自成等人安定好后,吴三桂及其一万人马,便被朱碧华给送到了北岛和南岛之上。

这个地方,后世出羊毛,畜牧业特别发达。吴三桂手下的人,大多出生北地,属于农业与牧业过渡地带,养羊自然没啥问题。

吴三桂带走的一万人,朱碧华有明确规定,那就是男人6000人,女人4000人,而且得以吴三桂及其手下亲信、家属为主,关宁军的主力军士,必须无条件留下。

吴三桂得到的装备,是2000把现代时空的弓箭,4000把各式钢刀,4000支长茅,以及足够三个月的食品。

当然吴三桂也获得了50支“崇祯十七年式步枪”及弹药,不过交货时间被推到了半年之后。

三个月之后,吴三桂还想要获得获得给养,就得拿东西来换了。

送走吴三桂一万人,也只消耗了朱碧华一天多时间,这一天,是九月十五日,也即从送走李自成开始,到现在,层层叠叠过去一个月了。

其实九月十五日,距离北方的冬天只有两个月了,此前对于这时用兵,哪怕安天军内部也有意见,认为最好是明年开春再用兵。

但是,朱碧华不同意。

为什么要让满清在这个冬天躲在城里暖和的炕上过冬呢?为何不能让他们像大明的贫苦百姓那样,体会一下四壁透风的苦日子呢?

当然这是诗意的说法,最直接的说法就是:用最多两个月时间,将满清赶到漠北之地。

其实关于如何处置满清,朱碧华也是纠结的。

譬如曾有人设想,将满清全部赶到日本四岛上去,这个做法显然符合报复主义哲学。但是,朱碧华也在想,不谋一时不足以谋一世,将满清赶到日本岛真的很好么,他们会用自己的愚蠢去祸害日本四岛么?

另外,就是对于日本群岛包括琉球群岛这个“岛链”,也包括高丽在内,朱碧华不觉得他们还应该存在为一个国家。

当然这是后话,朱碧华此时还顾不到那里去。

朱碧华在一心一意做着准备工作时,满清也没有闲着。在一千名精锐被很轻松地杀死在大明北京城郊的柳田坝皇庄外的山沟沟里后,大清摄政王多尔衮就一天也没睡好觉。

多尔衮不知道大明发生了什么,何时拥有了轻易击杀上千人大清勇士的实力,而逃不出一个报信的人。

“密探!密探!密探!”

多尔衮在朝政上几乎天天都在催问密探的结果。

更是找到洪承畴、祖大寿等投降的汉臣,询问大明到底发生啥了?

当然,大清与大明之间,并不是无缝可钻;再说,朱碧华也没那精力去管啥谍报。所以多尔衮慢慢地还是探听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消息。

首先就是“飞天龙舟”,这个最早出现在宁武关上空的飞天龙舟,据说可以下炸弹的飞天龙舟,突然对大顺军发起了烈焰般的攻击。

这个消息,让多尔衮很惊慌。

为啥?因为龙舟的“龙”啊!龙,是大明的图腾。皇帝坐的的椅子,叫龙椅;皇帝穿的袍子叫龙袍。至于龙舟,更是大明百姓显示自己龙的传人的最好道具。

可是,龙舟,为何能够升空?

多尔衮与一众八旗家主,为此讨论了无数个日日夜夜。

龙舟升空,它是龙,或不是龙?龙舟升空,它吃的是神马?它如何解决吃喝拉撒?它的那个炸弹之物是怎么来的,是龙舟喷出的火吗?

龙舟,飞天龙舟,成了大明崇祯十七年春夏,满清摄政王多尔衮的一块心病。

然后是大明皇家近卫军。一个能打的周遇吉,事前没任何信息,也不见朝议,更不符合大明的用人程序,直接从一个外地总兵,变成了大明皇家近卫军军长,并封宁武伯。

什么时候,大明武官能够有这么高的地位了?多尔衮此时,已经看不清楚大明的变化了。

好吧,大明皇家近卫军确实不是一个好消息,但多尔衮还不怎么担心。他相信,哪怕大明皇家近卫军再厉害,也不太可能是大清铁骑的对手。

但是,但是,但是……

与俺大清关系友好的八大晋商,一夜之间土崩瓦解,有如一柄利箭,顿时刺中了摄政王的心脏。

他知道,没有八大晋商从张家口向关外输送物资,他的大清战力至少要降低三成!

八大晋商覆没,多尔衮得到了很多情报。譬如范家的防御,那基本上等于是固若金汤的存在,可愣是没顶住攻城者一刻钟的攻打。其火器之犀利,让多尔衮第一次对大清铁骑表示怀疑。

只是,他没把这个怀疑告诉任何人。

然后的事情,他更听不懂了。有说大顺军去了海外仙山,开疆拓土去了;有说大西军正在改编,准备走西域之老路,重现当年西域商路盛况。

最近的事情,他就觉得,与他有关了。近在咫尺的关宁军,开始大规模地向山海关以西运动。

难道,大明不要关外之地了?大明这表现,很诡异啊!

这个吴三桂,怎么不给他舅舅祖大寿一封信呢?

不懂了,真的不懂了!

如此众多的看不懂的迹象,让多尔衮不敢松懈,当即命令各路大军,迅速向宁远卫方向集中,准备打仗。

关宁军向后撤,不是不要宁原城了,而是要对关宁军进行改编,而且要将关宁军的体系全部打烂,说白了,此后只有大明国防军,没啥这样军那样军。军队,将不再是私人将领的附属物。

数万关宁军后撤,还包括其家属,总人数上十万,这个动静极大。

朱碧华原本也没瞒着满清,但让朱碧华很高兴的是,满清竟然将主力也前移到了锦州一线。

朱碧华一看到这个,就笑了。

多尔衮哪怕是所谓的明末清初的军事、政治大家,其考虑战争的立足点也是冷兵器或地面攻防。

如果此时大明的海军,他这个布置肯定有问题,如果大明要绕道高丽,他这个布置也有问题。

问题的问题的核心,是多尔衮明知大明有那啥飞天龙舟,可以在天上飞来飞去,为什么还会把军队主力拉到锦州前线呢。

锦州至山海关,在这个时代,确实是个战略要地,因为它只有一条小小的临海走廊,向西向北都是山区,行路艰难。

既然这样,朱碧华与周遇吉就将计就计。

大明皇家近卫军一个团,迅速开拔到山海关外,摆出了进攻广宁前屯卫的架势。

尼玛,何时明军竟然敢如此挑衅俺大清万胜之军了?所以,驻守广宁前屯卫的满清军队,立即派出一个百人队,对着近卫军前锋部队进行冲锋。

百人队,近距离冲锋,百人百马,虽不敢说声势浩大,但也颇为惊人。

或许皇家近卫军早就注意到了可能会遭遇满清骑兵的情况,在最前锋的部队里,就装备了一个火器排。

火器排编制32人,没机枪,但有32支56式半自动步枪。

见到满清百人队如风一般卷来,近卫军带队的连长,并未紧张,立即命令冷兵器部队结阵,同时命令火器排以班为单位,会左中右,呈扇形对满清骑兵进行阻击。

56式半自动步枪,弹匣装弹10发,有效射程400米,优待射手600米,集火射击可杀伤800米外的目标。

满清百人骑兵,说不上多大个集团目标,但毕竟马匹的目标大,在满清骑兵距离约800米的时候,排长就已经发号了:“注意,现在是800米距离,待600米距离时,瞄准马匹打,不要浪费子弹!七百五、七百、六百五、不要紧张,六百,开火——”

战场指挥官,不要慌,注意保持作战节奏,大体上是不会出问题的。

“砰砰砰……”第一轮32发子弹在一秒钟内冲出了枪管,向着目标杀去。

“噗噗噗……”只见正在冲锋的战马,立即仆倒前冲,然后在地上不停翻滚,二十多匹战马,以及后面紧急冲上来的战马,被挤成一团。

“自由射击,注意节约子弹——”

排长又大声吼道。当然吼声之后,他率先射出了子弹。

至于那句特别的“注意节约子弹”是大明皇家近卫军特有的口号。原因是这种56式子弹,本时空并不能生产,需要从现代时空运输,其成本本就相当贵;

再加上在大明时空,56式半自动对付的敌人,多是冷兵器敌人,用不着像抗战时空那样,以火力压制敌人。

“砰砰……”

“砰砰……”

自由射击,就是随意发挥。所以这枪声就零乱了。但正在冲锋的满清百人骑兵队,却绝对地歇菜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