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科幻空间 > 从1987开始 > 第1893章 远景

郭华书眼睛都瞪圆了,“小易总的意思,玻璃厂近期准备生产汽车玻璃?”

他还想着尽快说服易飞上汽车玻璃呢。

没想到早在他的规划中。

他还没有听说过国内哪个厂在生产汽车玻璃。

汽车玻璃的成本利润高吗?

一块汽车玻璃的成本也就几十块钱,可以卖到好几千,甚至上万

可以说一本万利。

这也是他一直研究汽车玻璃的原因。

虽然他现在手里技术不能说领先世界吧,但绝对能生产出合格的汽车玻璃。

小易总刚才说生产工艺和生产线都想用进口的。

生产线可以。

生产工艺咱自己都有,没必要啊。

他在实验室模拟生产出来的汽车玻璃也能达到各项指标。

小易总要是投资国外先进的生产线那就太好了。

只是这个事现在不能说。

小易总正和市府讨价还价呢。

易飞说道:“不是郭总说做那个特赚钱吗?我不但要上这个项目,还要尽快上,生产线准备全部用进口的最先进设备,工艺不太好说,想买,别人也不一定卖,玻璃厂还要投入大量资金研发钢化玻璃、光伏玻璃、电控玻璃等,需要投资的项目多着呢。”

别的人不知道光伏玻璃。

郭华书应该知道吧?

光伏玻璃也有了不少年了。

当然,也不是不生产建筑玻璃。

除了国内的需求日益增长。

章氏和苗记在国外都有一定的市场运作能力。

尤其是在东南亚。

现在的东南亚可比华夏要发达。

不能像以前一样,生产的玻璃卖不出去。

郭华书说道:“做汽车玻璃肯定赚钱啊,那玩意多贵啊,建筑玻璃,同质化多严重,赚的就是个辛苦钱,小易总还要研发光伏玻璃?”

他有些语无伦次了。

虽然老曲和小敏都让他放心,丽飞公司绝对会对玻璃厂大力投资。

他也没想到。

新任的年轻老板盯的都是国内还没有的空白部分啊。

汽车玻璃国内现在有吗?没有。

光伏玻璃国内现在有吗?没有。

钢化玻璃国内现在有吗?这个有,而且30年前就有,可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了,市场前景广阔。

郭华书这些年玻璃没多卖。

可在实验室可没少鼓捣东西。

以前在国营厂想鼓捣也做不了主,在飞灵玻璃厂是他说了算。

人总得找点事做。

他就是没有钱,很多设想也就停在实验室阶段。

小易总要是投钱,很多东西都被为现实了啊。

“那当然,以后咱生产的优质浮法玻璃原片主要是我们自己用。”

易飞说道:“我要把飞灵玻璃公司打造无论技术和工艺都领先世界的玻璃公司,只卖玻璃原片可不成,深加工才赚钱,郭总,你任重道远啊。”

一直到二三十年后。

华夏的玻璃原片加工比例相对西方国家还很低。

就像郭华书说的,只是赚个辛苦钱。

那就改变这个现状,别的厂家管不了,飞灵玻璃厂自己总管得了,

当然,完成这个目标不能靠郭华书一个人。

得想办法挖来或培养大批的技术人员。

郭华书有本事,有想法,更是愿意去研发新东西,至少能做一个领头人,这就很重要了。

郭怀书大悦,“小易总放心,我这个人当厂长不行,研究玻璃还是不错的。”

小易总是真想在玻璃行业大投入。

也是做了一些功课的。

对玻璃行业十分了解。

这样的老板,相处起来就令人愉悦了。

而且他真的有钱。

刚才在楼下看到他的车,那个叫李新雅的年轻女孩说,那车至少值好几百万。

郭华书有信心。

只要给他提供充足的研发资金,就没有自己做不出的玻璃。

外国人也不是三头六臂。

他们的老祖先比起华夏人的老祖先差远了。

易飞指了下刘桂生,“郭总,这是我给飞灵玻璃厂派的临时厂长刘桂生,以后你们一个负责日常管理、销售,一个负责研发、生产,两位要通力合作,争取早日实现我们的目标。”

郭华书这才知道原来坐在自己身旁的小伙是飞灵玻璃厂的新厂长。

两人重新握手,寒暄两句。

刘桂生其实很好奇。

小易总说不久,自己的工作可能另行安排,不知道是什么性质的工作。

刘孝军咳嗽一声,“易飞,怎么运作玻璃公司你们以后慢慢商议,过几天办个手续,办公楼就可以拿走了,你今天是不是还有别的事。”

他放心了,易飞在玻璃厂上大力投资最好的。

他也期待这个厂能起死回生,发展起来。

易飞说道:“我想,刘伯伯已经猜到了,我想买下祥和制鞋厂和江城铜材厂。”

自己刚才问顾文祥和鞋厂是什么体制的时候他就想到这点了吧。

刘孝军也不吃惊,“这事有些不好办啊。”

果然如此。

收购飞灵玻璃厂没人捣乱。

因为这个厂实在是一点油水没有,不和任何人有利益冲突。

就是白送出去都没有人搭理。

你看吧,易飞一百万收购飞灵玻璃厂的事传出去,不知道有多少人说他傻瓜呢。

那破地方有什么可收购的。

远离市区,就几排破平房,生产线都废掉了。

收购这两个厂可不好说。

就说祥和鞋厂,是街道办事办的厂,那就关系到八子庄街道办事处的利益。

所有权在人家那。

市府总不能强行勒令人家把厂子卖了吧。

他刚才只想到祥和制鞋厂,咋又多了个江城铜材厂。

江城铜材厂,他知道,现在焦运胜在承包。

顾文不是说他是顾敏的儿子吗?

那也是焦运胜的儿子,这都是什么操作啊。

顾文说道:“刘副府长,我是祥和鞋厂的厂长,我清楚所有情况,现在鞋厂的产值都不到两百万,丽飞公司收购以后,一两年后,如果产值达到三千万、五千万呢?这不仅仅对江城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更能带动江城的企业发展,因为丽飞公司有先进的科学管理,超高的生产效率,至少逼着其它鞋厂进行变革,否则就会落伍掉队,时间长了,别的企业也会有样学样,谁不想效益好点啊,谁不想工资高点啊,这就是榜样的作用。”

他觉得说投多少钱不如说多少产值。

投多少钱没用啊,创造多少效益才最重要。

产值高了,工人多了,才能解决更多的就业人口,市府也能收获更多的利税。

刘孝军看向易飞。

这个顾文是不是吹牛了。

一个年产值不到两百万的小厂,一两年内产值达到三五千万。

问题是他还是祥和鞋厂的厂长。

那前些年祥和制鞋厂都在干什么。

当然,他也知道,有些事没法在桌面上说。

别说三五千万。

顾文想把祥和制鞋厂的产值提升到一千万。

阻拦他的恐怕就是八里庄街道办事处。

多浅显的道理啊。

产值两百万是你的,产值一千万的时候可能就不是你的。

别说街道办事处。

就是那些被承包的厂,也不敢把效益弄得太好。

这是平衡。

易飞说道:“刘伯伯,我收购鞋厂以后,肯定是进行扩建的,产量会大大提高,也不愁销售不出去,丽飞公司现在已经有帝都分公司、省城分公司、南方分公司、港城分公司,江城分公司,很快也要成立西南分公司、西北分公司,赵总有国际贸易公司,丽飞的产品是面向全国、全世界销售的,年产值三五千万不是梦,就是上亿也很正常。我在临东有鞋厂,本来想再扩建的,是顾总提出在江城建厂的,只所以收购祥和这个小厂是因为厂里有上百个熟练工。”

现在鞋厂的产品基本上都在本地销售。

鞋厂投资不大,门槛也不高,大大小小的鞋厂无数。

根本没有竞争力。

生产高档鞋的更是屈指可数。

想发展起来非常容易。

祥和制鞋厂实际产量每年在三十万双。

公开的二十万都不到。

哪怕不扩建,祥和制鞋厂满额生产每年也能翻两三倍,就算平均十块钱一双,都差不多一千万产值。

如果投入几百万,上几条先进的生产线。

生产高档鞋子。

每年随便产值就能三五千万。

丽飞的高档鞋在现在说来,可是非常贵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