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科幻空间 > 从1987开始 > 第1953章 不容易

国内现在有光刻机吗?

有。

而且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光刻机。

国内光刻机的起步并不晚。

在八十年代以前,国内的工业体系还是非常完善的。

但是由于国内芯片工业薄弱,研发出来的光刻机没有市场,成了实验室的摆设。

加上国外光刻机的厂家看到国内也研发出光刻机。

尽管技术落后。

也是他们不想的。

立即暂时放弃了封锁。

不但向华夏出售光刻机。

而且承诺,向他们定货还可以邀请定货方去生产国参观学习。

国内寥寥无几的芯片制造商更不会购买国内的光刻机。

谁不相公费出去转一圈呢。

不仅仅光刻机。

在未来的十多年内,国外很多设备制造厂商就是利用这一点拿到了很多定单。

把国内一些高科技产业扼杀在摇篮中。

西方发达国家对华夏的打压可谓极其卑劣。

加上前几年流行的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说法。

让很多项目下马了。

没有经过市场考验的产品永完是实验品,如何取得进步。

没有效益的产品,如何持续不断的发展?

当然,国内光刻机当时也没有可能商品化有关。

到了1996年。

西方国家签订的瓦森纳协议。

开始对华夏更加严格的技术封锁。

对华夏半导体技术及光刻机等设备出口实行“N-2”原则。

即比最先进技术落后两代。

限制华裔工程师进入欧美知名半导体公司的核心部门,以防技术泄露。

面对困境,上层曾提出“以市场换技术”,大幅降低关税,结果国内仅存的产业更是受到外企暴风雨般冲击。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万年不变的真理。

国内的电子产品所需要的芯片都从国外买来。

过几年流行的VCD、DVD,核心技术都在外国企业手里。

卑劣的西方人在DVD生产之初,并没有提出专利的问题。

当国内大批生产时,才提出来。

让你生产是死,不生产也是死。

当然,这也是因为华夏的企业不注重专利、不去创新,玩命价格战有关,可说是咎由自取,西方企业本来想用DVD大赚一番,预计售价一千美金,结果被国内企业卷到不到一百美金,就算他们收了专利费,也比他们预计收入少多了。

同时也让西方企业看到了华夏制造的厉害。

更加对华夏进行技术封锁。

再说光刻机。

2007年,国内研制出90n工艺的分布式投影光刻机。

可是由于大部分元器件都是国外制造,由于西方的禁运,又成了摆设。

光刻机这种高精密的设备,不是任何一个人、一个企业能完成全生产链的。

国外一家著名的光刻机制造商的负责人曾说过,就是给你们图纸,你们也造不出来。

一直到易飞回来的前夕。

国内的光刻机技术才在多个部门共同研发下。

有了一定的突破。

但离国外高端的光刻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这就是易飞对光刻机的了解。

也就是说。

即使研发出高精的芯片,在国内也加工不了,西方对国内的封锁可以说力度会越来越大。

要想在集成电路完全独立自主。

那就得有相应独立的生产链。

这可不是开玩笑。

投资额度能吓死人。

下个世纪,可以说国家举全国之力,可是二十年至少光刻机方面还是没有追上西方。

自己去单挑西方各国?

哪怕自己能通过一个个bug整来巨额资金。

可人才呢?

那些各个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会和自己合作吗?

费莱电子又不是国营企业。

这就是易飞一直犹豫的原因。

搞不好,自己整了几十亿、几百亿后,最后成了竹篮子打水。

资金还不是最重要的。

未来三十年,自己能让资金源源不断的流来。

可要付出的精力可就大了。

易飞还是想试试。

前世,每每看到国外对华夏技术封锁,都恨的牙根疼。

现在,有了机会不试试的话。

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易飞从来都不否认华夏人的韧劲和创新精神,就在未来的十多年内,整个芯片生产、设计行业内涌现大量的人才。

可惜由于国内平台的问题,很多人留在了国外或去了宝岛。

如何收拢一些人才,是进军芯片行业的关键。

最宝贵的是人才,不是从下个世纪开始的。

而是从本世纪就开始了。

把季钢杨送出去。

一是学习先进的技术、工艺,再一个就是看能不能拉拢一些人才。

季钢杨的性格稳重、开朗,很善于和人打交道。

他同样有强烈的爱国心,虽然交往时间不长,易飞相信,季钢杨来不来费莱公司不知道,会不会自己创业不知道,但他绝对会回国。

这就足够了。

如果他能够在华夏的芯片发展做出贡献也是一样的。

至于会不会影响自己挣钱。

这个问题不在他的考虑之内。

易飞也考虑过把周安也送出去。

周安也许比季钢杨更适合开发,但指望他去拉拢人才就成了笑话。

派他去纯学习技术还差不多。

有机会的话,自然也得提高他的水平。

但现在全送出了,很多工作靠自己是完不成的。

既然决定在这个行业有所发展。

很多事情就是迫在眉睫了。

季钢杨说道:“我明白小易总的意思,我保证要穷尽毕生精力帮小易总达成愿望。”

他是专业人士。

自然是了解国内芯片制造业的现状。

不说别的,丽飞公司的热水器上面的芯片都有进口的。

国产的电子类产品更是少之又少。

看小易总家里就知道。

电视、录相机、收录机、冰箱都是进口的。

小易总却说要在二三十年间在某些领域达到领先世界水平。

某些领域是哪个领域,小易总没说。

可无论在哪个领域,尤其是电子行业,华夏追了几十年了,别说世界领先,差距还越来越远了。

二三十年的时间很长吗?

是很长。

都长到三十年后,自己都五十多了,快退休了。

可是在技术封锁的前提下,小易总要从零开始,几乎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在一些关键领域达到领先水平,二三十年时间真的不长。

小易总自己都说过。

未来的三十年是技术大爆发时代。

季钢杨没有看出来,目前国内的电子技术在哪个点能爆发。

看不到归看不到。

如果别人这么说,季钢杨真的不信。

可小易总说出来这话,他觉得也许用不了那么长的时间,在某些领域,费莱公司真的能达到领先水平。

小易总就是个能创造奇迹的人。

看看丽飞公司的产品,丽飞热水器在电子技术上是没有爆发点,可那让人舒服的外形、方便的操作就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

丽飞公司的衣服,鞋子真的说是无中生有,突然就冒出来了。

原来衣服和鞋子可以这么做,这么穿。

几个月研发出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技术,更是让人惊奇。

小易总准备在芯片开发、制造上下功夫,简直太令人期待了。

季钢杨也明白,芯片产业链是个复杂的产业链。

需要巨额的投资。

需要海量的人力。

那又怎么样。

他不认为华夏人就比西方人差,假以时日,领先他们有什么不可能的。

季钢杨觉得自己有幸能参与到小易总这项伟大的计划中,而且做为小易总第一个点名的人,备感骄傲。

易飞笑道:“是我们的愿望。”

但愿这愿望能实现吧。

无论是芯片开发、制造还是光刻机牵涉的东西都太多了。

易飞绝不可能像其它行业那么有把握。

贸易壁垒、专利壁垒、技术壁垒,那些外企手段层出不穷。

想在电子方面取得成功。

不是挖几十几百个人才就可以的。

而是需要几万、甚至更多的高科技术人才。

需要和国内很多院校、研究院展开充分的合作。

易飞和季钢杨就集成电路、芯片等进行了交流。

他现在对集成电路的理解和几个月前大不一样,连季钢杨这个马上研究生毕来的人都佩服不已。

也让季钢杨惊讶不已。

以前易飞只是在电路板上设计上有独特的想法。

这才多长时间。

居然对芯片的了解也丝毫不比自己这个研究生差。

季钢杨不知道的是。

易飞在前世从2007年以后,长达到十五六年的时间里,参加过多次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的培训,甚至有一个专门的大学教授做自己老师。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