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去海德公园看了看,亨利也没有在进行他的慈善事业。所以他还会在哪里?”
难道又被廖精明缠上了?这是秦椒的第一反应。
傅亚瑟否认了这个猜测:“廖精明在自己家。他还以为我是想扰乱他明天的比赛。”
那就奇怪了……秦椒苦恼地咬住唇,忽然灵光一闪:“熊猫饭店!”
脑海中浮现出老亨利仰头凝望的背影,那么孤独又那么伤感。她敢肯定,老亨利的失踪一定同这个有关。
傅亚瑟沉默数秒,说自己立刻去熊猫饭店找看看,就要挂断电话。
“等等!”秦椒将手机用下巴夹住,开始套第一只裤腿,“如果他也不在熊猫饭店,你能在那里等我吗?我搭uber过来,很快就到!”
“谢谢,但不用,你应该……”
“别傻了!如果找不到亨利,你以为我还能睡得着?”
秦椒继续艰难地套第二只裤腿,忽然听到一声很低的“谢谢”,如凝冻的黄油在耳中化开。
半个小时后,她赶到熊猫饭店。老亨利不见踪影,傅亚瑟孤零零站在饭店正门的那堵墙下,仰望的身姿几乎同叔祖父一模一样。
“你提醒过我的,他很难过。”傅亚瑟看着墙上的孔洞,声音低哑,“装修工人说,他站在这里看了很久,直到他们收工。他问过工人,从前那些东西不要了会送去哪里。我猜他应该去了郊外的垃圾处理中心。”
“那你就得把车开快一点了!”秦椒大声说。
两个小时候,他们在北伦敦的垃圾处理中心找到了老亨利。
老人坐在废铜烂铁上,一脸失落,看见他们缓缓说了声抱歉。
“你要找什么?我们帮你!”秦椒挨着老亨利坐下,一个不稳险些从垃圾山上滑下去。
一双手抓住她,稳稳地将她带到安全处。手掌的热度透过衣料传来,久久不退,以至于她烦躁地踢飞了几个罐头。
“让你们担心了。”老亨利叹了口气,“我只是舍不得明……”
“明?”
黑夜里,她看不清老人的表情,却能听出他声音里的无限怀念。
“明,是最早从中国来英国的熊猫。1938年的冬天,伦敦动物园来了三只熊猫,取名叫“唐”、“宋”、“明”,明是最年幼的,也是最受人喜爱的。”
唐和宋很快死于水土不服,明是伦敦乃至英国最闪亮的动物明星,年幼的女王和她的妹妹同明亲密嬉戏的照片大幅刊登在报纸上。
“1939年的冬天,我父亲决定把这家餐馆取名为熊猫饭店,希望能有明一样的好运。那时候他可不知道什么视觉系统,但是他很聪明,把明的照片用在了招牌上,果然给餐馆带来不少生意。”
第143章 人总不能活得不如个动物
老亨利从没亲眼见过“明”。
“明”到伦敦时,他还没有出生。他刚学会走路时,“明”就病因不明而离世。
他的三个哥哥姐姐也没有亲眼见过“明”,因为在莱姆豪斯开中餐馆的傅登科没有钱,也没有时间带孩子去伦敦动物园。
不过,他们都是听着“明”的故事长大的。傅登科经常把报纸上“明”的消息讲给孩子们听,熊猫饭店的客人们也经常聊起“明”。
那时候来熊猫饭店吃饭的,都是在莱姆豪斯码头停泊的水手,以及附近船厂的华人劳工。大多数人来自口味温和清淡的华南地区,微薄的薪水和繁重的体力劳动改变了他们的口味。油水足,味道重,带荤腥又便宜的麻婆豆腐是当时最受欢迎的下饭菜。
他们吃着四川菜,谈论着来自四川的熊猫。
报纸上说,明和它的兄弟是传教士史密斯在四川省宝兴县发现的。他总共找到了十二只熊猫,“明”是其中最年幼的,捕获时还不满周岁。
不幸的是,捕获后不久就有三只死去,在内陆到香港途中又有三只不幸死亡。从香港到伦敦是长达半年的海上历险,一只熊猫未能熬到最后,另一只在上岸后不久死于水土不服。
幸运的是,它们的皮都被完整地带了回来。
史密斯是让英国人拥有熊猫的英雄,人们津津乐道他的冒险史,说他是怎么用木笼和网捕获熊猫,一路惊险不断,换乘马车、汽车、轮船,躲过了中国的关卡、战火和头顶空袭。
半路上,调皮的“明”还逃跑过一次,史密斯是如何用精准的枪法连续击中地面,让它不得不迷途知返。
在海上,他们遭遇了无数次暴风雨和巨浪的袭击,关熊猫的木箱经常被撞散在船头船尾,甚至差点掉落海中。机智的史密斯用缆绳和铁链将六个木笼绑在一起,又固定在船舱里,才保证了熊猫的安全。
但在熊猫饭店里,华人们都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冒险是强盗的遮羞布,传奇的每一页都饱浸鲜血。
“不就是卖猪仔咯?像过去卖我们一样。”
有水手说,自己的兄弟就在那条货轮上,亲眼见过这种稀罕的动物。待遇可比早年当“猪仔”卖的华人苦力好多了。不挨打,住的是小笼单间,不仅有窝窝头,还有胡萝卜和苹果吃,有淡水喝。天气好的白天,会被铁链栓在甲板上晒晒太阳,吹吹海风,晚上才被锁进货舱。
“山里来的动物哪坐过轮船啊,每天都在晕船,一吐就是一甲板!”
他们感叹到底动物皮糙肉厚,比那些沉尸海上的“猪仔”走运多了。又感叹到底是动物,记吃不记打。“明”经历了那样的一路,又在动物园里每天被狼狗撕咬训练,还不是乐呵呵地同游人握手、合影,听说还会主动和小孩子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