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色清,豆花白,菜心绿,一点艳红点缀其上,正可谓活色生香。
就连詹金斯也收神敛气,严肃地端起盖碗细细品尝。
有鸡肉香,却又不止是鸡肉香,口感更是细嫩滑腻,比他们熟悉的豆腐更加轻盈。清淡极了,也鲜美极了。
嘉宾们震惊又享受,已然把‘是不是分子料理’这种问题抛到了九霄云外。
秦椒微笑着,转向看不见的四百万观众:“这道菜食材平凡,做法也不花哨,更不依赖昂贵的机器,全凭厨师的认真和耐心。这就是川菜的格调,平凡朴素,却又内涵丰富。”
“欢迎来熊猫饭店品尝!”艾瑞克从她身后冒出来,“记住,我们的地址就在莱姆豪斯码头!”
美味总能调节人的情绪。一盏鲜美绝伦的鸡豆花落肚,场上四个英国人眉开眼笑,讨论的气氛也愉快了许多。
女嘉宾感动地声称,在这只小小的盖碗中,她看见了东方的美学,不亚于日本怀石料理的高级感,却又更为朴实自然。
红发嘉宾为自己质疑过“中国传统分子料理”而道歉:“我曾经认为分子料理是餐饮的未来,稳定、准确、绝不出错的机器终将取代人类厨师,现在看来,这个未来恐怕遥遥无期。”
安德森也承认,“吃鸡不见鸡”堪称传统烹饪技巧的巅峰。他很好奇,是否还有其他中国菜能做到这一点。
“很难吗?不会呀。”秦椒表示这在中国烹饪里只算小菜一碟,“就算在川菜里,吃鸡不见鸡的也不只这一道。可惜时间不够,否则就用这些鸡胸肉,我还能再做一道雪花鸡淖,一道芙蓉鸡片……”
艾瑞克又冒了出来:“欢迎来熊猫饭店品尝,请提前电话预约!”
对秦椒的说法,安德森似乎并不相信,只把她的时间不够当作托词:“这么说,今天你的宴席展示就到此为止了?”
“当然不是。”秦椒笑笑,“我们中国人吃东西很讲究,就算是简约版的宴席,最后的主食和甜品也不能少。”
她做了个手势,阿美将一旁一直小火上汽的蒸笼揭开,露出一盘油光发亮的糯米饭。
“这是川菜三大蒸菜之一,甜烧白。”秦椒介绍的同时,阿美麻利地将糯米饭翻口入盘中,蒸至透明软糯的肥肉立刻吸引了嘉宾的目光。
“恕我眼拙,看不出这竟是一道分子料理。”詹金斯挑剔道。
“别这么心急。”秦椒站在灶台前,起火炙锅,“接下来这道菜叫做‘吃肉不见肉’。”
预先蒸了八个小时以上的甜烧白,脂肪已经充分热分解。扣盘时看着还保持肉卷的形状,如今被她倒入油锅煎炒,肥肉瞬间即化,同糯米饭融为一体,些许瘦肉也被炒散成根根细丝,与洗沙缠绵交裹。
一把陈皮,一把坚果,让口感更加丰富,甜而不腻。
片刻后,这盘黑乎乎的“甜烧白回锅”呈现在嘉宾席上,果真“吃肉不见肉”。
看着是一坨黑乎乎、油光光的糯米饭,尝上一口,才知道这糯米饭有多么肥美甘甜,软糯香醇。
这道菜正对上英国人喜甜的舌头,再配上一杯中国绿茶,着实令人停不下来。
秦椒拍拍安德森,示意他拭去嘴角的饭粒。
“是不是该认输了,安德森先生?”
第173章 同熊猫饭店一夜成名
同许多爆脾气的名厨一样,安德森挑事时嚣张,认输时也干脆。
“是我输了。”他坦然低头,并对秦椒今天所展示的厨艺表示钦佩,“你的中华传统分子料理的确让人大开眼界,就像真正的魔法,也启发了我新的思路。”
当着四百万观众的面,他邀请秦椒随时去他的餐厅交流厨艺:“之前你提到,川菜中还有一样‘吃鱼不见鱼’,希望有机会能够见识它的奥妙。”
女嘉宾和红发嘉宾也感慨,人们对中国菜的印象不应该只停留在咕佬鸡、士椒牛肉和Mapo Tofu,时代和科技缩短了地理距离,也应该打消味蕾和文化的隔阂。
詹金斯沉默良久,最后才挤出一句:“中国菜的确有可取之处,我会在专栏中给出客观评价。”
秦椒笑眯眯看着他:“如果需要了解真正的中餐,熊猫饭店欢迎你。”
从电视台出来时,台阶下记者蜂拥而至,秦椒毫无防备就被相机和话筒怼上了脸。幸亏傅家兄弟都在,一个发挥特长应对记者,一个护住秦椒赶紧上车。
这时候,秦椒才知道,这一期《安德森的魔法厨房》收视率突破了20%。在电视机前和网络上见证她胜利的人,远远不止四百万。
同熊猫饭店一夜成名,她真的做到了。
接下来的两周,熊猫饭店生意爆火,无数人打电话来预约,希望品尝“神奇的中华分子料理”。
鸡豆花做起来很费功夫,但同清汤一样,可以提前批量准备。因为肉调得极其细腻,用小火煲在灶上也不会煮老。秦椒同赵杰森商议过后,推出了“中华分子料理套餐”。
只要99英镑,就能吃到电视节目中的同款!
同时推出的,还有受到儿童和家庭喜爱的“熊猫套餐”,24英镑就能拥有一份熊猫麻婆豆腐盖饭、一笼熊猫叶儿粑、一道青笋煎蛋汤。
青笋当然不是竹笋,可英国人都能用芦竹代替竹子,又怎么会在乎这个?他们喜欢这道汤清爽的口感,更喜欢趴在汤盆边状似喝水的迷你熊猫。
这种迷你熊猫已经不是用米饭捏成,而是秦椒从国内某著名小商品市场订购的。陶瓷烧的熊猫只有拇指大小,其实是滞销的筷架,有三种姿态,批发价五毛一个,人民币。算上国际运费也高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