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玉山后,沈云舒就住到了玉山知府的别院里面,跟着一起的还有八皇子晟王的两个侍妾,十一皇子的一个侍妾。
李聿安送沈云舒到别院的。
“这些银票你拿着,一应的东西这边都有。”李聿安太了解沈云舒爱钱的本性了,直接把带的所有银票都给了沈云舒。
“这不好吧?”沈云舒的手已经把银票给收下了。
李聿安嘴角微微抽搐,“我留了两队人马,你要出门一定要让他们跟着,玉山很不太平。”沈云舒点点头,她本来好好地待在京城,是你非要带人家来玉山,来这个不安全的地方。
“我空了时间就会来,你别走。”李聿安想想还是别把人带到战场上去,沙场无眼。沈云舒有些尴尬地瞥了一旁其他皇子的侍妾,“我能去哪啊,别胡说。”
李聿安静静地凝视着沈云舒,一张白净的脸上没有一点瑕疵,跑出去这么久,看来过得还是不错的,“你知道我在说什么,有暗卫的。”
沈云舒扯出一个笑,“我不走,到时候跟你一起回去看孩子。”
李聿安错开眼神,不和沈云舒对视,“嗯,淮哥儿都没见过你。”沈云舒喉咙一哽,往李聿安的胸口靠了过去,“我,我也是没办法,我。。”
李聿安一只手轻轻拍着沈云舒的后背,他不怪罪云舒,孩子也不会的,“罢了,孩子还小,不会怪罪你的。”
“真的吗?”沈云舒不敢问。
“真的,他很乖。”李聿安想到淮哥儿心里就一软,“你可以给王妃写信,问问孩子最近如何。他已经会写字了,说不定孩子还能回信给你。”
“我不敢。”沈云舒没带过孩子,也没养过孩子,不敢奢求什么。
李聿安另一只手环上沈云舒的腰,一点点加力,把人越抱越紧,“我知道你想写信,给京城写,你尽管写,回京后,我就说你病愈,你还像以前那样。你有什么都可以跟我说的,我什么时候不听了?”
沈云舒倚在李聿安的肩头,一半纠结,终究还是轻声说出了那句话,“我不能容忍跟别人分享东西。”
李聿安背脊僵住,不等他细细思考沈云舒这话的意思,沈云舒已经松开了他,还是那么规矩地行着宫里的礼。
“妾身祝王爷凯旋,妾身在这等着王爷。”
沈云舒微微低下头,在皇权面前,那点银子,太不够看了,郭家在南方几乎富成了土皇帝,可海量的银子花出去了,不过是和皇帝做了亲家,后面还被算计回去了。
李聿安上前把沈云舒扶了起来,“这又不是京城。”
“王爷,咱们该走了。”一个士兵走过来催促着。
李聿安不得不松开沈云舒的手臂,“我走了。”
沈云舒站在原地,看着李聿安上马,一步三回头地看着她,她何尝不知道李聿安对她有几分真心呢?但是,但是谁让李聿安是皇子呢?
“你是宁王府哪位啊?”晟王的侍妾上前跟沈云舒打着招呼。“沈云舒。”沈云舒报出了自己全名。
“沈氏?沈侧妃?”那人有些惊讶,随即小声嘀咕着,“我还以为是卢侧妃呢,听说她这些年在宁王府一直是专房之宠。”
沈云舒没有理会,叫人把东西搬了进去,别院不算大,分到她头上也只是一个小院子,只有几间房,看着倒是打扫过的样子,只是没那么精致,现在这个时候,也不讲究精致不精致了,有的住就行了。
沈云舒写了一张条子,让人出去买东西,一些常规的生活用品。
“人市在附近,要不要买几个奴婢回来伺候侧妃?”收了条子的护卫问沈云舒。“不用了,我一个人就行。”沈云舒拒绝了。
“是,属下知道了,这就去买。”护卫没有追问,退下了。
护卫买了东西回来,还带了好多书回来,“王爷说侧妃喜欢看游记,这边的游记可多了,都是漠北和西域那边的,摊主说可新奇了。”
沈云舒随手翻了一本游记,“王爷有心了。”
“可不是,王爷还说侧妃要什么咱们都得去买来,就是一点,不能出城,出城不安全。”护卫笑呵呵地说道。
“我知道,辛苦你了。”沈云舒摆手让护卫退下,自己一个人归置这些东西。
当晚玉山外面就传来了厮杀的声音,还有投石器的响声,战马行进的马蹄声。
沈云舒直接披了一个斗篷就出了房门,北面一片火光。
“侧妃别担心,声音听的近,其实有个五十里地,估摸着是宣国在那边安营扎寨,咱们夜袭呢!”护卫看见沈云舒出来,连忙迎了上来。
“不是说宣国没有继续围着玉山吗?”沈云舒问。
“是没有,但是还在附近呢。”护卫也不是很了解,这些都是军情,不是他能知道的。
沈云舒有些担忧地看着那片火光,“你回去吧,我睡不着。”护卫可不敢随便离开,他可是接了死命令的,侧妃要是不见了,他也就跟着一起不见了,“我在院子门口,侧妃有事就喊我。”
“怎么了怎么了?”
“这是怎么了?”
“早知道不来了!”
其他几个院子的人也醒了,纷纷跑了出来,看外面到底怎么了,安静的别院瞬间闹腾了起来。
“天哪,王爷不会出事吧?”
“王爷都没打过仗,一上来就开打吗?”
“我就不该跟来,可王妃非要派我来,那个贱人,一身铜臭味!”
沈云舒被吵的头疼,还是进了房间,合上了门,这才隔绝了旁边院子的声音。
书桌上有她看了一半的游记,还有一张空白的信纸,迟迟没有落笔,她不知道要给王妃写什么,给儿子写什么。
游记上写了西域的一些怪谈,沈云舒看了觉得无趣,现在她也看不进去这些趣事了,还是写实点的东西对她有用处。
沈云舒提笔,写了王妃两个字,觉得不妥,又把纸揉成了一团扔到一旁,拿了一张新的信纸,‘予微,见字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