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大汉同意你改革,没让你推翻自己 > 第1314章 算一笔账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获得的信息太过单一,长时间就会在心里产生单一的观点,就像仲国不少百姓一样,他们大部分人一生连一个外国人都不认识,然而,却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外国人的压迫。

这原本看上去荒诞不经的想法,而如今却成了大部分人的想法。

曹操从华夏报纸上了解到仲国情况以后,他反而对袁术大加赞赏。

在他看来,袁术并没有做错,历代以来,百姓在教育下,只会变得更加懦弱,嘴里敢灭华夏,而面对村长的狗都只得绕道而行。

在统治者看来,只要百姓软弱,就有了不断压迫的基础,只要能活下来,没有人敢铤而走险,不要说争取利益,眼下的举报制度让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家人都互相猜忌,只要百姓不团结,自己就能从中获得巨大的好处。

五月底,刘恢坐船前往美洲,船上,刘和送来了最近一个月的报纸。

刘恢不断在翻看,尤其是看到了华夏财政院关于白银的报道,刘恢心里有些担心。

“大统领,发生了什么事情?”此时,荀彧走了进来。

刘恢将报纸递给了他,一道进来的荀攸、孙乾等人也挤在一起开始看起了荀彧手里的报纸。

“白银的量很大,真的可以像黄金的金本位一样,我们还可以实行银本位吗?”荀彧开口问道。

财政院的初衷应该是担心现在的黄金储备不能满足华元印制,如果印制量过大,其他国家要求用华元兑换回黄金,华夏无法兑换,这会造成华元信用受损。

“刘科长,你发电报给崔副统领,让他严密关注此事。”刘恢看着一旁的刘和说道。

“好,我这就去。”

“你们如何看待此事?”刘恢看向荀彧几人。

“几年前,刘巴教授对此就提出过刘巴之问,后来也回答过这个问题。

我认为,华夏应该考虑信用货币的问题了。”

面对荀彧的话,刘恢点了点头,“我们测算过,大概在华夏四十年(公元227年)后,金本位的问题会逐渐显现。

如果华夏国内建立以税收担保的信用货币体系的话,金本位还能多维持三十年。”

“这样看来,财政院提出白银挂钩华元的事情是未雨绸缪。”荀攸对于金融懂的有限,但是对于华夏他有信心,华夏任何政策都会经过多轮模拟才会落地,不会盲目推动一项政策。

“应该是这样,如今的国际关系有些脆弱,很难经历大风大浪,如果现在取消金本位, 必然惹来巨大风波。”孙乾不了解金融,但是他知道国际关系,尤其是现在的世界,看上去风平浪静,这是因为建立在华夏强大的实力和透明的金融机制之下的,如果随意更改政策,比然引来恐慌。

刘恢微笑着说道,“不至于很严重,这几年,华夏的外贸一直是顺差,我们通过外贸,让华夏的黄金总的储备已经超过600万斤。

1克黄金40华元,那么以华夏度量衡1斤等于250克计算,1斤黄金等于华元,那么我们黄金可以兑换华元600亿华元,而华夏在国际上流通的华元目前不到90亿华元,因此,并没有多少危机。”

荀攸不解的说道,“如果华夏百姓要兑换黄金呢?”

“目前的法律不支持民间百姓兑换黄金,因为华元目前国内担保的是华夏税收。

目前,华元印制总量是8200亿华元,而华夏一年国民生产总值是1.12万亿华元。

也就是说,货币总量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73.2%,而华夏金融货币总量上限是85%。

由于华夏是贸易顺差国,其他国家手里的华元占比不到华元总量的1.1%。

因此,只要华夏内部没得问题,至少眼下华元和黄金挂钩还没有问题。

我担心的是和白银挂钩,白银如果产量太高,不加以限制的话,势必会造成华元总量增加,这会给华夏带来通货膨胀的巨大风险。”

刘恢的担心并不是无的放矢,白银和黄金不一样,黄金现在探明的储量并不多,而白银很多国家都有矿区,大量白银开采出来以后,他们换走华元,等于换走华夏大量商品,这一点还不怕,真正怕的是,如果有人想做空华元,手里换回大量华元以后,然后大规模将这些华元倒进华夏,必然造成华夏物价上涨。

这也是为什么刘恢提出要限量开采才行。

孙乾很快明白了刘恢的意思,“大统领,我们可以在联合国提出白银分批开采的管控措施,也就是说,要对有白银的国家进行限产。”

“金银本位的目的是为了让其他国家放心使用华元,只要华夏建立了金融信用以后,将来就算金银的量不足以支撑华元也不用担心。”荀彧这些年研究金融,他知道,刘恢给华夏未来的设计就是,用信用和透明机制建立华元的国际信用。

金银量始终是有限的,总有一天面临枯竭,何况,随着工业发展,金银的用途也很广泛。

刘恢微微一笑,随即转移到路另一个话题身上,“仲国发行二十年和三十年国债的事情你们怎么看?”

荀攸摇了摇头,“谁都能看得出来,这是袁术压榨百姓的一种手段。

只不过,我担心另外一件事情。”

“何事?”刘恢给几人一人递了一支烟。

“华夏在仲元印制上面让袁术落了面子,以他的性格,应该会窃取我们货币防伪技术。”

刘恢眉头一皱,“你的意思是,袁术这是为自己印制仲元做准备?”

荀攸点了点头。

“如果他们自己印,今后仲元还有价值吗?”荀彧惊呆了,他自然想通了袁术的目的。

作为一个王权国家的大王,袁术自然不愿意把铸币权给到华夏,这会让他觉得仰人鼻息。

他想要的是自己印钱,自己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在袁术看来,只要不让百姓知道自己印了多少钞票?不开设钱庄,百姓不能流动,钱就不会贬值。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