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大汉同意你改革,没让你推翻自己 > 第1334章 修路建议

刘恢示意贾诩继续说下去。

贾诩走到华夏州地图前,“华夏州岛屿居多,目前开发的主要是这个大的岛屿(今天的澳洲),这个岛屿南部有不少沙漠。

目前开发的主要是北部,华夏州总共二十一个郡,这里就分布了十八个郡。

解决华夏州交通问题,首先就是解决这个主岛的交通问题。

目前,南部的火车已经修了大部分,而现在只需要叫各个火车站和粮食产区的公路联通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文和部长的想法没有错,可是依然没有解决资金上的问题。”荀彧认可贾诩的想法,这样一来,可以优先解决粮食和资源运输问题,并且需要资金量会少很多。

荀攸接着说道,“这样做不会让财政一下子压力过大,支路可以逐年去解决,倒是可行。”

孙乾想了想,说道,“华夏现在农业税收越来越低,明年就彻底取消了。

这就注定粮食主产区的地方税收不足的问题。

加之华夏法律有严格规定,粮食主产区周边一百公里内不允许建立大型化工类公司。

因此,农业不依靠财政补贴,只靠原有政策,很难推动交通问题的解决。”

在华夏,为了保护大家的饭碗安全,对污染大的公司选址有严格要求。

用华佗的话说:我们总不能为了赚钱置大家生命于不顾?

一直没有说话的刘恢点了一支烟,他依然在听取大家的意见。

良久,刘恢看到大家说得差不多了。

刘恢才开口说道,“你们很多想法是对的。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何为百姓安定?

我认为,首先是保护好百姓的饭碗,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两顿不吃饿得慌!

华夏追求的是缩小贫富差距,我们不能为了大家的饭碗安全,让种地的人只能糊口吧?这样下去,谁愿意种地?

因此,我们是否要考虑对于粮食主产区的道路修建,华夏政府是否应该给予更大支持力度?

只要有了良好的道路,以华夏今天的家庭农庄模式,未来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粮食运往华夏百姓手中。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华夏所有百姓的饭碗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让种地的人也有不菲的收入。”

“大统领,你这个想法是好,但是立法通过并不容易,因为会影响其他郡的利益。”顾雍从内心佩服刘恢的眼光和格局,但是他更加清楚,这样一来势必会让一些郡不满,加之下院的会员都是各郡选出来的代表,这些人会轻易同意?

“我相信大家会同意,只要说明利弊,大家会理解的。”公输和坚定的说道。

“同意与否不是我们现在考虑的问题,我会发表一篇文章,详细说明为何这样做?交给大家议论吧!”如今的华夏,越透明越容易通过,越藏着,百姓意见越大,刘恢也想听听普通百姓的声音。

……

第二天一早,不少人和往常一样,纷纷购买自己喜欢的报纸。

在华夏,大家把读报纸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大家发现,看报纸可以提高自己眼界和知识面。

“大统领这一回来又开始搞事了。”恢都城街头,一个年轻人笑呵呵的说道。

一旁的女人瞪了他一眼,“怎么说话的?”

“夫人,我说的是实话,不信你看。”男人将报纸递给了女人。

女人认真的看了起来,“这不是什么坏事。”

“你想过没有?这么多钱拿去修路,我们的福利是不是少了?”男人不解的说道。

“大统领不是说了吗?这是为了让今后我们子孙都能吃上饭做的准备。

如果华夏农民一年收入只有5000华元,我们这些工厂上班的一年有华元,长期下去,你愿意种地吗?

没人种地,粮食恐怕会是一个天价。”

“说是这样说,现在粮食也没有天价啊?”

“那是因为现在人口相对华夏的土地来说还是很少,未来人口越来越多,难保不出现这种情况。”

……

“说真的,我支持大统领他们这种想法,这样一来,粮食运输成本会进一步下降。

加上家庭农庄模式,未来的农民种地是真的可以致富。”陈纪显得有些激动,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看完报纸上刘恢的分析预测,陈纪才知道,华夏粮食安全一直是存在隐患的。

“我们这位大统领是真的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情,如果粮食主产区的主干道修建是华夏政府出钱,这样一来,地方政府就能快速联通各地道路。

道路通了,粮食就是钱,粮食不仅可以卖到华夏城市,还能卖到其他国家。”卢植赞叹道,自古以来,百姓种地能保证一日两餐就已经是遇到明君了,而如今的华夏是在规划如何让农民也像城市的人一样发展,一样有钱。

自古以来,“民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随着华夏经济发展,贫富必然拉大,但是,政府要通过各种手段去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缩小贫富差距。

只有这样,行业之间才不会出现歧视,没有行业歧视,百姓才能有尊严的活着,这也是为何华夏大幅度提高最低收入的主要原因。

说现实点,尊严往往和你的收入挂钩。

“这个提案我们这些人看上去都很好,但是想要通过却不容易。”袁愧参与了赵国政治制度改革,对华夏制度有了全新的认识,那就是制衡已经深入到华夏方方面面。

想要通过一个提案,首先就要有民意基础,也就是说,要获得大部分百姓支持才行,否则,下院会员不敢轻易放行,一旦放行,下次选举必然遭到百姓抛弃。

“我倒是希望看到这个落地,对其他个别区域的确不公平,但是长远来看,对华夏所有百姓都是好事。

因为这样会让更多的人把种地当成一种职业。”刘虞微微一笑。

“听说今天刘恢还有一场专访?”蔡邕好像想起来了,刚出报纸说了这件事情。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