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大汉同意你改革,没让你推翻自己 > 第1358章 曹嵩找袁愧谈心

刘恢知道李珠上门的目的,对于大统领这个职务,大家熟悉又陌生,李珠是在为接备下来竞选准备。

对于刘恢而言,谁问到自己,自己也会坦诚回答。

刘恢继续说道,“华夏目前的政治制度就是逼着官员讨好百姓,因为票在百姓手里。

我刘恢连任命一个村长也没有权力。”

李珠微笑着说道,“其实我对接下来参选缺乏信心,华夏仍然有不少人从内心深处看低女性。”

李珠说的是实话,华夏虽然不断变革,人的思维扭转不是一时半会儿,大汉朝廷时期,从上到下都是男尊女卑,女人是男人附庸,华夏女性地位虽然高,但是很多人仍然心存疑虑。

“李珠太守,这恰恰是你证明自己的机会。

就算失败了,也能告诉所有的女性同胞,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也行。”刘恢劝慰道。

其实刘恢初步分析过,李珠胜算不小,她兼任华夏妇女儿童保护协会的顾问,这让她很容易赢得女性的支持。

在华夏,成年女性的数量还要略微多于成年男性。

………

曹嵩来到袁愧家里,袁愧多少有些意外。

二人虽然这些年关系处得不错,但是像今天这样晚上上门的时候基本上没有。

“巨高,快来坐下!”看到曹嵩前来,袁愧起身赶紧让座。

“次阳,今天家里没有其他人?”曹嵩看了一圈,今晚没有人在家。

“孩子们出去有事,等会儿才会回来。”

袁愧家是一个两层楼小院,有五间卧室,也有独立客厅餐厅和休闲厅。

房子不算太大,但是很温馨。

曹嵩点了点头,“今天前来,主要是想和你说说话。”

袁愧笑呵呵的倒了一杯茶给曹嵩,“晚饭吃了吗?”

“还没呢?”

“家里面有卤菜,我们老哥俩喝点。”

袁愧走进厨房,端了一盘卤牛肉和一盘花生米。

接着拿了两瓶啤酒出来。

“没想到你过来,啤酒没有冰。”

在华夏,大家夏天都喜欢喝啤酒,喜欢用冰块冰了以后来喝。

“就这样挺好的。”曹嵩接过啤酒瓶子给自己倒了一杯,接着一口喝掉半杯。

“巨高,有心事?”袁愧从曹嵩进门时,他就看出来了,曹嵩明显心事重重。

“次阳,老夫最近有些担心。”

“巨高,担心什么?华夏现在上下挺好的。”袁愧有些不解。

“我担心魏国将来怎么办?赵国眼下政治改革倒是成功了。”曹嵩有些羡慕袁愧,居然在如此高龄还推动赵国改革,将来必定青史留名。

“巨高,我也有些担心,尤其是公路。”提到魏国,就让袁愧想到了袁术。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让我有些坐不住了。”

“什么文章?”

“华夏一名教授所写,他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前汉(西汉)时期,面对匈奴的入侵,百姓还可以还击。

而面对朝廷的欺压,贪官污吏的盘剥,百姓连反抗的可能都没有。

因为朝廷对你的欺压是合法的,贪官对你的盘剥也是正常的。

然而大家想过没有?当时大家真正敌人是匈奴人吗?匈奴人欺压你,你还可以反击,杀了匈奴人至少不会被定罪。

而面对朝廷和官府的欺压呢?百姓能反抗吗?敢反抗吗?你反抗立马给你扣一个大帽子。

他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对于一个国家百姓来说,公权力滥用远比外面的敌人可怕。

外面的敌人你能抗争,而手握公权力欺压你的人从法理上是合法的,这才是最可怕最可悲的事情。”

袁愧将杯子里的啤酒一饮而尽,“这话说得很好,刘恢大统领曾经说过,纵观历史会发现,这片土地百姓受的罪99%和外敌无关,都是朝廷官府的欺压。

前不久有人提出一个观点,当时还引起不少争议。”

曹嵩接过话说道,“你说的是那位长城无用论的人?”

袁愧点了点头,“他说自己查阅了无数史料发现,修建长城并没有阻挡匈奴人南下。

那为何统治者们还热衷于修建长城?

原因很简单:养猪的人修猪圈只是为了防备偷猪贼吗?

恐怕更多的是防备猪全部跑了。

因为统治者眼中,百姓是最大的资源,有了人,就有了一切。

他们担心百姓因为苦难逃离家园,防范匈奴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防范百姓逃跑。”

曹嵩喝了一口酒,接着吃了一粒花生米。

“这话看上去偏激,并非胡说八道。

修建长城耗费了太多人力物力,如果真的只想解决匈奴问题,就算和对方拼消耗也会拼死对方,匈奴巅峰也不过150万人口。”

“巨高,我说这段话的意思是,不同制度下普通百姓会大不相同。

在华夏,普通百姓是独立个体,谁也没有权力剥夺他们生命和自由。

而在王权国家,普通百姓只是消耗品,太多了不行,资源不足,太少了也不行,会影响自己利益。

王权国家的百姓活着是大王恩赐,这一生,他们会有感不完的恩德。

在魏王心中,魏国是他个人私产,仲国也一样。

而华夏则不一样,就算是大统领,这也只是一份工作。

你担心又有什么用呢?”

“哎!权力是个祸害,会让人丧失道德底线和基本良知。

我现在太佩服华夏这一帮人了,他们能放下权力,真的很难。”曹嵩端起酒杯和袁愧碰了一个。

“巨高,魏国的事情你也不要多想,你不是有几个孙子来到华夏了吗?”

曹嵩点了点头。

袁愧接着说道,“从古至今,能获得权力的人很多,他们都是一时俊杰。

而获得权力以后能主动放弃权力的人,那就是太稀有了。

华夏的发展告诉我们,只有放下权力,真正走法治路线,将分权、制衡、监督、透明落到实处,才有未来。

前汉两百年,后汉不到两百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无论你如何压榨百姓,也无法保证让你的权力持续传下去。

只有把所有的权力公有化,才是未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