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574章 艰难

知道了这个结果之后,孩子们的情绪都有些低落,一整个下午,他们安安静静的跟在李复身边,将庄子上各样地形都走遍。

“承乾,恪儿,青雀。”李复看向三个男孩子:“今天回去之后,你们就将下午所见所想,都归纳整理出来,还有之前王叔给你们提的问题,经过这一下午的走动探查,你们心里应该也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写下来。”

“是,王叔。”三个孩子连忙拱手应声。

“好了,天色不早了,咱们要赶紧回去了,回去收拾收拾换过衣裳后,先休息一会儿,再去书房。”李复对四个孩子说道:“走吧,上马车。”

马车晃晃悠悠朝朝着宅子往回走。

回到宅子里,孩子们被带去换衣裳洗漱,李复自己拾掇干净之后,也来到了书房,坐在椅子上,静静思考。

现在石头应该已经将消息送到李世民那里了吧。

石头进宫,是直接面见李世民的。

李复抬眼瞥见了自己昨天晚上和今天上午写出来的“关于泾阳县学堂课程改革试行规划”。

如今写出来成型的,也只是规划,等到让陆德明和萧瑀看过之后没问题,就是正式下发通知了。

李复身为庄子上的主家,好处就是,他说了算。

不管是掏不掏钱,他都说了算。

学堂的课程制度,他说想要改,那就能改。

且不说主家的身份,他可是掏了钱的。

谁掏钱,谁也说了算。

等明天让人给送过去,让陆德明和萧瑀俩人先商量着琢磨琢磨去吧。

反正写了这么多,不管是计划也好,原因也罢,都白纸黑字的写着呢。

长安城皇宫里,两仪殿偏殿。

石头和长孙无忌他们跪坐在一块,围成了一个圈,李世民也坐在他们当中。

在他们的面前,是内侍摆着的木制托盘,托盘里放着的,正是石头从泾阳县带过来的土壤。

李复亲手挖的。

坐在这里的人,都在看着托盘里的土壤,他们也自然看到了里面的蝗虫卵。

几人都是愁眉不展。

石头将庄子上那边的情况一说,再加上摆在面前的现实,让人无法反驳,也无法心存侥幸。

李世民眉头紧皱。

长孙无忌默不作声。

房玄龄唉声叹气。

杜如晦一言不发。

石头低着头,偶尔偷偷抬起头来看看他们。

沉默,还是沉默。

良久,李世民这才开口说话。

“按照钦天监的测算,今年春天,雨水的确是不足。”

“唉,真要是这样下去,干旱,是必然的,眼见着春耕了,最是用水多的时候,长安周围的河流,水量减少,怕是连春耕都难以支撑。”长孙无忌说道:“当下,需要先多派人手,看一看关中各大河流的情况,包括,地里的这些蝗虫卵,情况如何,现在咱们看到的,毕竟也只是从泾阳县庄子上取回来的土壤,万一其他地方,情况没有那么糟糕.......”

如今,即便是长孙无忌,也得有几分将希望寄托于侥幸上面。

因为“蝗灾”这两个字,太严重了。

尤其是陛下登基才第二年.....

贞观元年秋季关中发大水,贞观二年,关中再来一场干旱蝗灾,想想都是很可怕的事。

李世民微微点头。

“是要派人出去,多走动几个地方,然后去地里看看,是否跟泾阳县庄子上这般,如果没有,皆大欢喜,可是如果有.......”李世民的话说到这里。

如果有的话,那李复让石头传达的,成了真的,就是灾难了。

“另外,还需要让钦天监重新仔细测算。”房玄龄说道:“这等大事,需慎之又慎。”

“是啊,如果能下雨,情况将会好很多。”杜如晦也附和着。

李世民的心中惴惴不安,但是他却不能表现出来。

干旱影响百姓种庄稼,若是不严重,地里多少还能有点产出,可若是起了蝗灾,蝗虫所过之处,颗粒无收。

而且,伴随着蝗灾而来的,肯定还有很多不好的言论,这些都需要他去应对。

李世民面无表情,垂眸思索。

即便是心有些许不安,但是他依旧稳如泰山的坐在那里,认真的与众人谈论这件事。

现在比较好一点的是,不管是不下雨导致的干旱,又或者是可能发生蝗灾,消息他们提前知道了,这就意味着,还有时间让他们去做些什么。

但是几人坐在这里,思来想去,针对蝗灾,不知道提前做什么,才能让蝗灾不再到来。

毕竟,以往并没有官员这般提前知道消息,去想出什么相应的应对之法来。

萧瑀说的官府治理蝗灾也都是真的,那就是不管,等着蝗虫自己消退了。

正是因为以前没人管,现在有心要管了,连个可以借鉴的都没有。

如果要做,只能是他们来开这个先河,给以后留下治理经验。

目前几人能够想到的就是假如蝗灾真的来了,田间庄稼颗粒无收,朝廷要提前准备粮食,以供百姓安然度过,不会出现粮食绝收而饿死的事。

至于灭蝗?这个想法暂且是不能提的。

石头环视他们,虽说坐在这里的,都是朝廷的智囊,都是国之栋梁,但是就像是郎君说的那样,根本上,他们也是读圣贤书长大的,一时半会儿之间让他们推翻以往的想法,不太可能。

读书人,将天和看的还是比较重要的。

杀生太多,有伤天和,便是这八个字,就能约束住他们的一部分想法。

剩下的还有来自于朝堂其他人的看法和压力。

所以,朝堂上的这些相公们,想要跳出以往的圈子去做事,也是挺难的,得顶得住各方的压力才行。

莫要说朝堂上的相公们了,便是老百姓,想法也是同样的,他们也不敢捕杀蝗虫。

早前,石头跟周围的人一样,也是有这种想法,但是后来跟在李复身边时间长了,耳濡目染之下,胆子也大了,明白的也多了。

他成了庄子上的明白人了,所以说,对于灭蝗虫这样的行为,他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