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亚历山大又去拜访了孟尝君田文,田文对这位一掷千金包下整个醉仙楼的番人甚是好奇,接见了他。亚历山大带着大量的帝国特产来到孟尝君的府邸,向孟尝君展示了他的阔绰。见到这些不知名的名贵药材和珍宝,孟尝君也不禁动容。
“我虽身在西国,却也听闻薛公无论贵贱、不拘一格地广纳贤才又乐善好施的美名。今日总算有幸得以一见。我带来了我国的特产钢剑、精甲、钻石、红蓝宝石、纸、瓷器、铜器、玻璃制品,以及咖喱、乳香、没药、百里香、牛至、迷迭香等香料。”
“阁下这些礼品未免过于贵重了,王上闻知恐怕会有所想法啊!”
“哈哈,我只是希望和薛公与齐王结个善缘,将来或可共击秦国。至于这些礼品如何分配,全赖薛公之意。”
“如此岂不受之有愧,我向来主张合纵,自然视秦国为头号大敌,阁下所求亦为我之所求,可当不得如此大礼。”
“薛公向来出手大方,相信这些身外之物总能有个去处。”
“哈哈哈——好,很好,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这是纸,可以代替竹片和布帛用于写作之用,成本极低,质地很轻,很是方便文章的流传和情报地传递,这是我们国家的书籍。”亚历山大说明了纸的用途,并拿出一本书递给田文。
“这——”田文拿着手中的书,迅速地翻了几页,立刻就被震惊了,“这是至宝啊!有了你说的这个纸,对学问的流传和命令的下达其作用完全是颠覆性的。”
“确实,而且其成本不高,就算一车也不过1镒黄金而已,但却可编著上千本书了。”
“大善!贵国物产确实丰富,若我所料不差,这就是瓷器吧?”田文指着一个花瓶问道。
“确实,这瓷器贵国也有,不过我国产出的花样可能更多一点,除了青花瓷,还有裂纹瓷、黑瓷甚至变色瓷等,种类非常丰富。还有这玻璃制品,其质地晶莹剔透,可做成各种摆件,也可做成酒杯、茶碗等器皿。”
“甚好,甚好!”
……
在临淄待了十来天,宣扬他的秦国威胁论,得到了绝大多数齐国政客的认同,他们纷纷开始向齐宣王上表言论,只不过此时的齐宣王死期将近,也无心他顾,不过他的儿子田地也就是未来的齐愍王却对秦国产生了深深的敌意,这位好大喜功的太子对老子的王道嗤之以鼻,时刻等着即位施行他的霸道之策(历史上的齐愍王为人骄傲,贪图享乐,却也屡建武功,破秦、燕诸国,制楚,灭宋,与秦昭襄王并称为“东、西二帝”。公元前284年,燕国名将乐毅以五国联军攻齐,达子战死,燕军攻入临淄,齐愍王出逃至莒,由于傲慢无礼被楚国将领淖齿所杀)。
结束齐国之行后,亚历山大带着一众人往河西驻地赶路,齐国人才虽多,亚历山大却也只是带了甘茂一人,苏秦成名已久,又有任务在身,自然不肯西附,庄辛乃楚国人,尚未学成且立志报国,其他众人虽有才却只愿在书院做先生,最可惜的是邹衍,亚历山大知道邹衍的才华是三苏之外最强的,能力甚至超过了苏代,只是他出生名门,而且也是个爱国者,自然看不上亚历山大这个不知由来的番人。不过有了甘茂这个文武双全的人物归附,已是除乐毅外最大的收获了。
回去之前,亚历山大来到了邹国(邾国),前去拜访孟子。孟子此时已经年过花甲,孟子一生的经历,很像孔子,长期过着到处讲学的生活,中年以后怀着政治抱负,带着学生周游列国。随从的学生最盛的时候有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他也到处受到当权人物的款待,但他无论到了哪一国,都无所顾忌地批评国君,甚至责备的国君顾左右而言他,而他的政治主张却一直不被接受。他一直觉得“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最快乐的事,此时他在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书经》,阐发孔子的思想学说,最终写成了两千多年一直被儒家奉为圭臬的四书之一的《孟子》一书。
这天,孟轲的茅舍外来了一大群人,几个学生上前问道:“不知诸位所为何来?”
“我等前来只为见一下孟夫子,几位可是孟夫子的学生?还望告知孟夫子,若能相见将不甚荣幸。”亚历山大恭敬地说道。
见眼前人如此姿态,几个学生便进去禀报了孟轲,孟轲平易近人,自然不会避而不见。于是便让人把他们请了进去。
“末学后进赵明,见过夫子。”亚历山大向孟子一躬到底问候道。
“我等见过夫子。”众人跟着一同招呼道。
“不可如此见礼,快快入座!”
虽然茅舍不大,但孟子经常讲学,房舍中有很多的蒲团。众人坐下后,亚历山大率先开口道:“吾对夫子的大部分思想都非常认同,人虽有善恶,但主流永远是向善,百姓只为一口食,其实要求的不多,很容易就满足,但想必夫子周游列国,对实际情况非常了解,大部分百姓过着水生火热的日子。各国王侯或行王道,或霸道,何人实施仁政?何也?”
见来人上来就说道了自己的核心思想,顿时来了兴趣:“不知足下对此有何见解?”
“周天子行分封制以致几百年来各国相互兼并,大战小战不断。当此大争之世,各国无不想着开疆拓土,因此行霸道或王道,仁政之策,只能等到天下一统才有实施的可能。我非常赞同夫子‘民国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说法,王侯只是广大民众的领袖,每一位王侯都应时刻为百姓着想,而不是只顾自己享乐,或是只代表贵族的利益,长此以往,将得不到百姓的支持,王位就会不稳。正所谓‘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商纣、幽王昏庸,皆死无葬生之地。”
“不想足下如此年轻却有如此真知灼见,孟轲受教了。”
“不敢当夫子如此说辞,不过吾亦有一些不同看法,譬如说这性善论,吾认为幼儿出生之时如一张白纸,无法知晓善恶之事,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将变成何样。若父母为贼,日复一日的引导下,必然使其承继其恶;若父母为儒家子弟,常年熏陶之下,必知礼懂礼。故善恶之由,全赖后天教养。”
孟子皱着眉头,良久又点了点头,“足下想法新颖却句句在理,善恶之论或可再做深入探究,今日足下前来,不知还有何见教?”
“呵呵,我带来了一样宝物,相信夫子一定喜欢。”亚历山大喊道:“来人!将那一车纸推进来。”
很快一车纸就被推了进来,孟子疑惑道:“这是何物?”
“这是我国新发明的白纸,其薄如蝉翼,成本极低,只要保持环境干燥,可以很好地保存下去,完全可以代替做工繁杂沉重的竹简,对夫子著书立传想必大有裨益吧!”
孟轲大惊,上前拿起纸张,兴奋地说道:“这可是堪比燧人取火一样伟大的发明啊!贵国居然有此佳品,真真是了不得呐!”
孟子感慨了会,有些局促地问道:“不知这车白纸作价几何啊?”
“夫子乃当代儒学圣人,一车白纸算什么,就当是我的见面礼,望夫子务必收下。”
“这——如此之多,不收一钱?!”
“不收,能为传播学问和文化做贡献,我哪能收钱呢,那岂不玷污了纯洁之物!”
“足下大胸怀,请受孟轲一礼。”说完孟子长鞠一躬。
亚历山大赶紧扶起孟子,急道:“夫子这是折煞晚辈了,晚辈可当不起夫子如此大礼啊!若夫子不弃,不知可否收晚辈作一名记名弟子?”
“哈哈哈,你这后生对我胃口,也罢,那就按你说的。”
“来人,看茶!”
很快有人上来泡了一盏茶,亚历山大说道:“老师在上,时间紧迫,便不再另挑良辰吉日了。这杯茶代表学生我的浓浓拜师之情。”
“好——好——”
“老师,我想邀请您来到我的国家,领略一下我国的风俗民情,传扬您的学说,我会为您大开方便之门的。”
孟子思索了会说道:“你的提议我记着了,不过我的书还没有完成,待我完成我的著作,我会去的。”
“好的,老师我隔一段时间回让人前来了解情况,但凡您有时间了知会一声就行,所有沿途开销我全包了。”
“呵呵,你有心了。”
接下来几天亚历山大在孟轲的家里接受其熏陶,作为亚圣,亚历山大感觉孟子在思想觉悟和情怀上更甚于孔子,孔子的学说是站在士大夫角度上的,而孟子则是站在广大民众上的,两者关系就如同为启蒙思想家的伏尔泰和卢梭一样。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