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 > 第447章 术治与王道的结合【求订阅*求月票】

并君大婚,虽不能说是普天同庆,但是因为他们选在的是元旦这一天,所有诸侯也都会在这天取消宵禁,所以并不妨碍儒家和并州为此大书特书。

虽然都知道是因为这天是元旦和寒衣节,所以才会诸侯共庆,但是并州百姓为了脸上有光,直接说成了是诸侯都要给他们君上和王后面子,所以天下共庆,取消宵禁三天,大赦天下。

“这一天,新创造了不少成语啊!”荀子作为儒家的文宗,又是亲历者,自然是最合适的记录之人。

韩非跟在荀子身边,也不得不承认,少司命和并州的做法,确实创造了许多新的词汇。

十里枪林、三千里烽火、羽林垂首、卫尉扛辇,若是换在任何一个将领身上,那都将是无上的荣耀。

可是因为少司命的出现,硬生生将这原本属于将领的荣耀,强加到了女子身上,无限提高了女性的地位。

“仕宦当作羽林卫,娶妻当得少司命!”韩非感慨。

羽林卫的做法是会容易得罪人,但是却也能得到所有军士将领的认可,毕竟这是第一支敢对王后举戈考验的军队,他们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勇敢同样更值得称赞。

言晏带着少司命走过了整个北掖王城所有的街道,与整个王城的百姓共饮,也更大程度的让少司命和自己得到了百姓的认可。

楚元王师浮丘伯、汉孝成帝师陈嚣。

当今天下,论乐师一道,名声最大的就是言晏和师修,但是论地位,他们都不如荀子的弟子,公孙尼子。

这就是荀子一门的可怕。

公孙尼子虽然名声不如两人,也没有什么传世之作,但是他却是在《乐经》丢失之后,重铸了《乐记》的乐师一脉的巨擘,因此被称为子,论对乐师一道的贡献,公孙尼子的贡献是在言晏和师修之上的。

一门两子家,两相两帝师。

秦相李斯,汉相张苍。

韩非更不用说,法家之集大成者,公认的法家巨擘,世尊韩非子,子非子。

“术治若是有尽头,也许并君就是那个走在尽头的人吧!”荀子看着韩非低声说道。

两家,后西汉思想政治外交家的陆贾,开创了儒家毛诗一脉的诗家毛亨。

对于韩非弃儒从法,荀子并没有反对,甚至他是真正的有教无类,会根据弟子的喜好,教授弟子喜欢的东西,也因此他才有如此高的成就,亲传弟子几乎也都是在各個领域最杰出的存在。

虽然现在出名的也只有韩非,小有名气的李斯,其他人现在都还未出师,但是却不得不说,荀子确实会教弟子。

韩非叹了口气,荀子这是在点醒他啊。

韩国以法治国,但是走的却是法家三脉之一的术治。

现在荀子却说言晏在术治一道走到了所有君王的前边,就是在告诉他,他的才华,其实在并州更有施展的之地。

偏偏他没有任何反驳的借口,他也不得不承认,虽然言晏没有用半点韩国术治的那种帝王心术,但是却能让整个并州唯我独尊,给术治走出了一条另类的康庄大道,甚至要比韩国的帝王心术要来的堂皇正大。

更像是术治与儒家的王道结合。

“并君的个人魅力太耀眼了,就算我能记录下他的行为,但是想要成为并君一样的君王的要求太严苛了,很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韩非叹了口气。

“永远不要小看世间之人,开创艰难,但是模仿却更加容易,莫要小瞧了世间人物!”荀子皱眉,他感觉到韩非似乎有些消极了,这并不是他想看到的。

他提醒韩非是希望韩非能正视,能变得更加优秀,并不是用言晏来打击韩非的心性。

韩非一愣,是啊,他着相了,这一世可能没人能超越言晏,甚至未来数百年也很难再出一个如此之人,但是沧海桑田,阡陌变迁,华夏不可能只有百年,也许在未来千百年间再出这样一位呢?

他只需要将并君展现出的法家之路记录,后人也能不断的去尝试,少走弯路。

哪怕不能出现一朵相似的花,只要能学到部分,那对法家来说也是一种成功了。

“学生知错!”韩非真诚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还是那一句,你出生儒家,虽然走的是法家之路,但是殊途同归,知行合一,是一位学者应有的态度,并不是儒家所独有的,而是所有的士子都应该践行的。”荀子很欣赏韩非,不然也不会对韩非倾注如此多的心血。

韩非唯一的缺点就是被他的身份限制了,若是不能走出身份给他的强加的桎梏,那么他这辈子的成就也就这样了,甚至会给他引来杀身之祸。

“并州虽然用的是黄老之学,但是黄老本就重刑法,你的才华,在并州也有用武之地!”

“安期生为师见过,不是那种有门派之见的小人,他与他的老师很像,都是学贯百家,没有门户之见,并君的存在,也让他不敢轻视其他贤才。”

荀子继续劝说着韩非。

他是真的为韩非着想,韩非若是不能正视现实,一直消极,非但于韩国无利,还会让自己走进牛角尖。

至少韩非若是真的能在并州出仕,专心为并州发展做努力,一个并州廷尉的九卿之位是少不了的。

到了那个时候,即使救不了整个韩国,也能保证韩室一脉的安全,而不是没救下韩国,面对韩王室的危机,也无能为力。

一个并州九卿的身份,想要保下韩室一脉的安全或许不够,但是有并君啊,并君与已故的韩奂是师徒,再有韩非在从中调和,并君肯定会愿意出面帮忙保下韩室一脉。

“这一点,你不如通古!”荀子突然想到了李斯。

因为言晏的提醒,他对李斯的关注也多了许多,原本他不喜欢李斯的那种钻营取巧,但是现在再看,是他短视偏见了。

李斯的身份束缚了他,所以李斯并不是想钻营取巧,而是必须如此,每一个机会对于李斯来说,或许都可能是他这辈子唯一一次能遇到的机缘,所以李斯必须抓住每一个机会,也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机会。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