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618章 急什么,就问问急什么!?

翻开史书一看,会发现诸夏历史走到春秋中期,位处“杨梁”的战争,它不止是敌我两军用兵规模最大的一次,还是首次进行超大规模阵地战的战役。

开打之前,楚军驻守在防线上的兵力规模达到二十四万,前来的晋军和宋军合起来超过十万。

等正式开打后的第十天,晋军的兵力规模增加到二十万左右,楚军的兵力则是恢复三十万以上。

两边合起来一共有五十万大军,可能不止是诸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一次,讲事实就是小破球军事历史上的首次。

在同一时期,小破球上诞生文明的族群并不多,或者说诞生的国家真的不多。很多族群只是在文明的初始阶段,既是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存在模式。

将国家和部落算进去,其他文明的用兵规模,最多可能也就两三万,数十人的村庄械斗或数百、几千人的交战规模才是主流。

没有楼令干涉的历史之中,晋国和楚国的战事规模有这么大吗?当然没有合起来五十万大军交战的规模。

只不过,晋国在栾书进行军事改革之后,确确实实是有了十五万的军队编制,有几次四个军团一起南下与楚军交战,楚军出动二十多万迎战。

十五万的晋军,加上晋国一众小弟的兵力,晋国阵营合起来的兵力基本在二十五万左右。

因为晋国编制扩编的关系,楚国被迫增加出兵规模,从以前十万到二十万左右,增加到每一次的二十五万左右。

所以说,即便是没有楼令干涉,晋国与楚国的争霸战争也发生过合起来五十万大军参加的战役,只是这种规模的战役发生的次数并不多。其中打得最狠的当属“鄢陵之战”了。

在晋国和楚国动辄挥军十几万交战的年代,强如齐国最多也就动用十万左右的兵力。只是十万齐军里面超过一半是自愿随军的“勇士”,并非是正儿八经的在册战兵。

其他的国家,他们没有那个能力或不愿意,一直严格按照与周王室的约定,如郑国、鲁国、宋国、卫国有能力也只是维持三万七千五百的军队规模,其他国家则是属于想增加军队规模也做不到。

以“鄢陵之战”为分界线,齐国和吴国要等九十多年之后,两边的参战部队才分别达到十万。他们在“艾陵”这个区域爆发了敌我双方合起来兵力超过二十万的战役,史称“艾陵之战”。

进入战国时期之后,各个强国的用兵规模在起初并没有太大增加,真正带动列国扩大参战部队规模的国家是秦国。

秦国也是诸夏历史上第一个不讲究“士不教,不得征”规矩的国家,他们在被逼急的时候发动全国的男女老幼齐上阵,结果五十多万秦军被五万魏军打得抱头鼠窜。

在“河西之战”后,各个强国的用兵规模开始猛增,动辄就是十几二十万大军出动,大型战役干脆就是敌我两军合起来的参战部队超过五十万的规模。

要说战国阶段哪一场战争的参战兵力最多,无疑是秦国的灭楚之战,当时王翦统率六十万秦军要消灭楚国,楚国则是动员四十万大军抵抗,直接让两边的参战兵力达到一百万之多!

如果西方历史没有造假的话,他们在公元前爆发的战争之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哪一次呢?根据他们的记载,大流士三世统率将近十三万大军与统率以马其顿为主力的约四万希腊联军的亚历山大交战,史称“伊苏斯之战”。

而有些文明,他们所谓的史诗之战,极可能就是一场合起来参战数十、几百、上千的兵力规模,将过程写得再怎么波澜壮阔,其实就是爆发了村斗。

当然了,不是抬高或者贬低,每一个文明都有属于自己的军事巅峰时刻。比如一战或二战阶段,好多西方文明的国家,他们全国的兵力合起来基本超过百万,乃至于有兵力规模超过千万级别的国家存在。

“楚国啊……,一个极其坚韧的国家。”楼令一直都承认这一点。

士鲂不知道楼令想说什么。

“在今年,他们刚刚与吴国进行了史上第一场大型水战。”楼令说的是刚刚结束不久的‘鸠兹之战’。

士鲂听得更迷糊了。

“我是说,楚国暂时没有侧翼之忧,能够拿出全部的力量投入‘杨梁之战’这一场战役。”楼令说道。

他们跟楚军防线的距离约是两百来米,借着夕阳能够看清楚防线上的布置。

这边的防线暂时没有历经过交战,保存了原有的样子。

在最外围,能够看到一层又一层的篱笆墙和土墙,一些刻意留出来的通道周围摆满了拒马或是鹿角。

稍微里面一些,土墙的高度明显被紧急加高。这能够从土墙的颜色区分出来,之前修筑的土墙颜色更浅,新加高的土墙则是更深。颜色浅是因为已经干燥,颜色深是潮湿呈现深色。

几条防线上有着众多的地表甬道,它们基本上加了顶盖,防止被箭雨覆盖之后无法通行。

硬要说点什么,建立那么长又纵深很宽的防线,需要消耗的木头绝对是巨量。这一点从周边树林被砍伐得不成样子,能够侧面看得出来。

二十多万的联军,分布在长四十多里、宽二十多里的区域之内。

超过三十万的楚军,他们的防线加营区,占地肯定比联军更广。

楼令所知道的是“杨梁”成了楚军的指挥中枢,一众大人物居住在城内,周边则是密密麻麻的帐篷以及窝棚。

双方的用兵规模都显得很庞大,哪一边的指挥中枢外围都布满己方的军队,明显不是一次偷袭就可以分出胜负,谁都不肯认输撤退的话,打上几年的时间都属于寻常。

楼令喜欢这样的交战模式。

不说打上几年,只要僵持个三年的时间,哪一个阵营都会有无数的将士倒在战线之上。

等这一场战役分出胜负,过于庞大的伤亡数字,加上交战期间积累了足够多的仇恨,以后恐怕没什么君子之战了。

那么就是说,诸夏这个文明正在面临转折。可能在这一场战役交战过程中,许许多多非常规手段就被使用出来,致使诸夏各国的战争提前走进无所不用其极的阶段,彻底改变既有的主流交战模式。

多少年了?

知道楼令被憋得有多么难受吗?

打无所不用其极的战争,比的就是谁的道德下限更低。

会涌现出无数的聪明人,研究出各种军事谋略,拉低人类的道德底线。

在比较道德底线的这种事情上,春秋时代的人怎么跟历经过各种毒打以及接受海量信息的现代穿越者比?

所以,楼令不一定要比当代的人更聪明,比他们更没有道德底线就行了。

“我也不算是坏人吧?提前进入到总体战模式,更早形成疆域大一统,难道不如打了将近两百年的战国好?”楼令会有这种想法,摆明就是有心理负担。

怎么可能不会产生心理负担呢?

正在进行的战役,每一天倒下的人超过一千,战况激烈的当天可以倒下三五千人。

这一场战役之中,好多原本可以当吃瓜群众的人,也就是晋国阵营的那些列国之人,他们会变成填线宝宝。

这些国家的军队消耗在这一场战役,怎么可能不会产生影响。可以是列国之间的军事摩擦增多,也能是弱国被强国被攻占,一定会发生的事情是贵族对其他阶层的压榨更严重。

要是在有业障的世界,仅仅是楼令推动那一些,一定是业障缠身的结果,看就看晋国的国运庇不庇护又顶不顶得住了。

本就在交战的区域,在楚国君臣得知联军在其它位置有应对举动,交战的烈度降低了下来。

齐军抓住机会大举增兵,仅是战线之上就屯驻一万五千,后面还有一万多齐军以及一万五千的晋军。

那一万五千晋军是随时准备填补战线的部队,也能看作是监督齐军的督战队,他们来自郤氏。

楚国君臣发现齐军趁机增兵,讲实话是对降低交战烈度感到后悔。

“我们再一次错估了齐军的坚韧。”子革不是要打做出决定那些人的脸,说出去则是跟打脸没有区别。

楚君审不以为意,说道:“两边第一次打这样的战役,有所疏漏属于正常。”

这倒是大实话。

以往虽然也是阵地战,但是双方列阵而战,并非是在构筑的防线上交战。

列阵而战的话,进退取决于哪一边能够更好的维持阵型,一旦阵型被瓦解根本没有立足的能力。

有工事的防线不一样,进攻方推进速度快不了,防御方有更多的时间补充兵力,太容易在一片阵地上来回拉锯。

无论是联军,还是楚军,两边的将校都在用极快的速度积累经验,意味着他们对当前的交战模式到底有多陌生。

“楼氏之主没有发起攻击吗?”楚君审问完,吩咐道:“派人送些酒肉过去。”

自然会有人应命。

以君主之身临阵给敌国大将送酒肉,楚君审经常干这种事情。

很多时候,楚君审是为了离间,有的时候则是代表一种尊重,具体怎么解读从送去什么酒和什么肉去区分。

例如说,送去佳酿与鹿肉,便是一种尊重。

今日是两军在开战针线上采取额外行动的第一天,多个方向并未真正接触,后面正在争夺的防线也停止交战,进入到了暴风雨前的宁静。

楼令这一边,见到了楚国的使者,也收下了楚君审送来的酒肉。

“寡君让外臣慰问晋卿之余,敢问晋卿二三事。”孙安第一次见到楼令本人,见面的那一刻就觉得盛名之下无虚士。

不用楼令刻意去维持风度,本身有着高强的武力值,再加上久坐高位,气度早就培养出来了。

“请问楚君有何事问询?”楼令说道。

孙安问道:“听闻对郑国的作战乃是晋卿一力推行,不知道是否属实?”

楼令没什么好隐瞒,也知道瞒不了,说道:“正是。”

“寡君另有问询。”孙安与楼令对视,扛住心理压力,问道:“在‘杨梁’的会猎可能时日长久,楼氏愿意给秦国恢复元气的时间吗?”

听到这一句话的楼令“哈哈”大笑起来,再解释道:“外臣不是取笑楚君。当然知道这一战会耗时很久,与楼氏继续入侵秦国并没有冲突。”

会当场发笑,主要是楼令突然间知道最明白自己的人竟是楚君审。

看看孙安代表楚君审的两次提问是什么,能够知道怎么回事了。

楚国近年来才减少对周边邻居的兼并。

论起来,楚国是兼并列国最多的国家,才有了如今的疆域面积和人口。

没有缺失教育的楚君审,他哪里不知道楚国君主的主要责任,正是有机会就开疆拓土。

再看看晋国近百年来怎么回事,明明有足够的实力却是束手束脚,简直不像是一个强国该有的样子。

晋国发生改变是从割夺郑国的“制”地开始,今年又占领郑国的北部和西部。

其他诸侯可能还没有回过神来,本就在做那种事情的楚君审哪里没有丝毫察觉,派人来问只是进行确定而已。

“安有所请求。”孙安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道楼氏愿不愿意接受外人求学?”

楼令给愣住。

求学?

当前或以前,自然有求学之风。

例如说,周王室那边有专门的国学,吸纳本国公卿子嗣,也愿意接纳列国诸侯的公子或公孙前去求学。

另外,鲁国的贵族也经常会接纳他国的贵族子弟,让他们成为自家的家臣,再提供一些儒学的典籍。

再过上几十年,鲁国的贵族甚至会开办私学,孔丘与少正卯就是因为吸纳生源闹出极大的矛盾。相传孔丘得势就用莫须有的罪名将少正卯给宰了。

可是在当下,列国贵族除了会去周王室或鲁国求学之外,各国之间并没有互相求学的风气。

“安听闻楼氏有众多学堂,愿意吸纳外姓之人求学。”孙安进行了解释。

确实是有这样的事情。

起初,楼氏只在内部吸纳附庸的子女。

慢慢的,楼氏开始接受不是附庸的家族送来子女求学。

当然了,楼氏不会什么人都教一样的知识,肯定会设置知识壁垒。

而楼令愿意接受其他家族的子女前来求学,往扩大影响力的方向理解就对了。

近现代的美国,他们为什么求着他国民众去留学?不是他们有多么高尚,愿意将自己高尖端的知识传播出去,其实是为了培养意识形态。

楼令当然希望楼氏的意识形态能够在晋国变成主流,乃至于从文字到各种符号变成楼氏的标准。

只不过,哪怕是能够成功,消耗的时间不会短。

“这个嘛……”楼令笑着说道:“什么时候你我两国恢复和平,楼氏欢迎楚人前来求学。”

晋国都没有变成楼氏的模样,哪里轮得到对外输出?

孙安满脸的可惜,行礼进行告辞。

同样在场的楼小白等孙安离开,才说道:“楚人很敏感。”

可不是嘛。

事情发生在晋国内部,哪一个家族都没有太当回事。

要是晋国内部的家族真当一回事,他们要么是玩命地抵制,不然就该蜂拥着去楼氏求学了。

“楚人对于求学确实远超他国之人。这个跟楚国内部的竞争更激烈有关。”楼令不忘调笑,说道:“奈何楚国留不住真正的人才,培养出的人才会为他国所用。”

这可不止是发生在战国时期,春秋阶段就有不少楚人北上为晋国效劳,才有了“楚才晋用”这个成语。

楼小白就不理解了,问道:“那父亲为什么拒绝孙安呢?”

“楚国并未真正衰弱,想玩思想植入,起到的作用不大。”楼令相信楼小白能够听得懂那些名词,往下继续说道:“尽管我们的教材有经过严格甄选,硬货还是有不少。晋人学了问题不大,一旦楚人学了去,他们就要将知识用在与晋国的对抗上面了。”

其它的不说,楼氏可是有专门的数学课程,哪怕只是加减乘法,学会了起码会是一名合格的会计师。要是这人再聪明一些,自学了相关的管理手段,用在家族的管理和建设上,知道能够起到多么大的作用吗?

对了,春秋时代就有加减乘除的九九表格了,这一点能从管夷吾的着作找到证据。楼氏的数学只是出现了新的公式。

九九加减乘除的表格没什么?那么,知道全世界那么多国家,有多少个国家使用这样的表格吗?全欧洲只有英国使用,并且还是东大派教师过去教才普及;亚洲倒是多个国家使用,无一例外都是悠久的历史中从华夏传过去。

没有九九加减乘除表格的国家,精英倒是有自己的算数方式;接受快乐教育的群体是什么鬼样子,只能说离开计算机连九加九等于多少都要扳手指算好久。

所以是什么?论牛马的素质,东大真的是全世界最高。

楼小白的生长环境,注定他在了解其他家族或国家会经受一波思想冲击,再因为自己是楼氏世子而感到自豪。

当楼令说不想被楚人学聪明之后,立刻让楼小白认为是大实话了。

夜幕降临。

楚国高层担心楼令派军偷袭,防线前面点了非常多的篝火,防线内部的一处处也是亮起火把。

那是楼小白混在楚军之中夺取防线给楚国君臣记住了教训,他们会思考更多,补足更多存在的漏洞。

只是吧?楼令多大的毛病,敢于在敌军深度戒备的时候,派军实施夜袭呢。

运动到侧翼的这一支联军,楼令同样做出防止楚军夜袭的准备,只能说两边想一块去了。

如果楼令是魂穿到楚国,并且原身的家族地位不低,也许就不用等待二十年这么久,提早改变这个时代的战争模式。

正面战线那一边,楚军却是对齐军发动夜间攻势,一直打到天色放亮,更多的楚军投入攻势。

“已经被洞悉,他们却是没有更改计划。”楼小白当然可以翻看送过来的战报。他看向楼令,问道:“我们不展开进攻吗?”

是的,楼令只让加强营寨的工事,并未下达准备攻击当面楚军防线的命令。

有两支楚军正在迂回,他们攻打了一个月未能将防线收复,真正应该感到着急的人是楚国君臣才对。

楼令率军移动到楚军防线的侧翼,以当前的情况不存在轻易夺取防线的可能性,仓促发起攻势纯粹就是让发起攻势的将士去找死。

只要楼令率军屯驻在楚军的防线侧翼,便是对楚国高层施加极大的心理压力。

所以了,楼令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准备,包括打造一应可以用得上的器械,以及调来更多的军事物资。

“你之前打造了不少盾车?”楼令问道。

楼小白说道:“本来是为了攻取郑国的城池,打造了许多器械。它们来‘杨梁’之前被下令烧毁了。”

“我已经吩咐砍伐更多的树木。既然你有相关的经验,负责去督造吧。”楼令说道。

至于什么器械在攻打楚军防线可以用到,需要楼小白自己去思考。

要错的离谱,才会让楼令进行干涉。

楼小白没有马上走,思考了一阵子,问道:“可以打造弩车和投石车吗?”

相关的技术储备,楼氏当然有。

随军的工匠有没有打造弩车或投石车的经验?有图纸的话,哪怕之前没有经验,前期的速度稍微慢一些而已。

楼令笃定楚军不会出防线,他们起码在当前会有足够的时间。

移动到己方侧翼的联军大举伐木,楚国高层收到这样的信息,能够大概猜出是要打造什么工具,只是猜不到会是什么工具。

要说现在哪个国家对楼氏最为了解,要属于策反过楼氏叛徒的楚国了。

那些背叛了楼氏的是什么人?他们是外科医术不错的医匠。

因为有着一手不错的外科医术,他们会得到其余人更多的尊重,有更多的条件接触地位不低的人。

背叛家族的医匠了解的信息不少,他们在背叛之后,愿意透露更多楼氏的信息给楚国高层,换取更高的地位和待遇。

所以,楚国高层真的知道楼氏内部不少事情,包括效仿楚国大肆使用铁质农具,对研究各种工具有着极强的热情。

楼氏效仿楚国使用铁质农具?虽然不是效仿,但是楚国的的确确是第一个大量使用铁包木农具的国家。

要说发明工具的话,在公输家族崛起之前,多数新式工具是由楚国、吴国、越国来发明。关于这一点,考古界已经给了不少证据。

为什么孙安寻求派人去楼氏求学?正是因为楚国高层知道楼氏在发生什么,有心去学习更多的技术。

在接下来的四天之内,齐军与楚军一再血战。

等卫军抵达战场,晋军先接替齐军防守战线,齐军撤出战场,又让卫军逐渐填进战线,最后晋军重新撤出去。

当了八天左右填线宝宝的齐军,他们前后参战的部队约是三万,轮到撤到后方休整,损失的有效战斗力达到了惊人的一万三千余人。

肯定不是全数战死,包括重伤、残疾以及失踪,或是精神崩溃无法再战。

单算战死人数,齐国君臣给晋国君臣的数字是七千余人。

而齐国君臣汇报对楚军的战果,信息是杀死一万一千多楚军。

以上数字是能够找到尸体的那一部分。

齐国君臣没有向晋国君臣汇报抓了多少俘虏,他们隐瞒下来是想后面私下找楚国交换俘虏。

尽管是历经了血战,齐国君臣却是高兴远过于哀怨。

经过这一场血战,齐国君臣明显发现幸存的部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认为齐国有了一支真正的精锐。

事实也会是那样。

一支历经过血战的部队,只要不是以崩溃的结局,精气神方面一定会发生锐变,变成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强军。

“另一边战况激烈,听说卫军在第一天就阵亡了两千人,导致部分防线发生崩溃。”魏颗没有取笑卫军的意思,继续往下说道:“孙林父亲自参与拼杀,止住了卫军的溃退。再一次证明只要卫君不发疯,卫军还是挺能坚持的。”

这算是一个冷笑话。

卫国这个国家的奇葩之处就在于总有疯子或低能儿坐上君位,他们国内的贵族质量却是非常不错。

楼令知道魏颗想说什么,抢先说道:“上军和新军还在跟楚军绕圈子,他们什么时候开打,才是我们进攻的时机。”

总得来说,楚国君臣的目的达到,成功让晋军分兵了。

一众联军之中,真正能打的没有几个,无疑晋军会充当绝对的主力。只要战线上的晋军数量减少,便可以让楚军增加一丝的胜算。

魏颗还是安耐不住,说道:“每天眼瞪眼,楚军还在不断进行挑衅。”

“我们准备得更为充足,楚军就会越危险,他们当然会挑衅。”楼令笑着往下说道:“哪怕楚君给我送来女装,也不会让我下令进攻。”

啊?

送女装?

历史上真有这样的事情,只不过不是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女装,其实是发生在隋朝的一次战役。

魏颗听得目瞪口呆,倒是明白楼令的意志难以动摇了。

楼令是要消耗列国的军队,也能够消耗本国其他的军队,更是在消耗楚国的军队,轮到楼氏的军队要不要被消耗,肯定是会悠着点啊!

其他人来催,没有用。

什么时候郤锜催了,倒是会让楼令当回事。

那么,郤锜会催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