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流氓神捕 > 第1027章 怨声载道,百业凋零

递银子的那名文官道:“修水渠三万,买粮草两万,官员欠俸三万,剩下的除了我们几位外,还有

听着这名官员没头没脑的话,熊世忠却知道他说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二十三万两银子给了自己十万,用来搪塞修水渠,买粮草和官员的欠俸用了八万,剩下的五万两都被

对这个结果熊世忠是满意的,其实早在昨天朝廷的拨银到了以后,自己就和这些人密谋过,如何把这些银子分出一半?

今天上午开会时所发生的一切,其实都是早就策划好的,只不过需要在那名记录的文官面前演演戏。

“应对之策都做好了?”熊世忠又问。

那名文官道:“您放心,修水渠的事其实并不急,有那三万两银子就够用。

至于粮草和欠官员们的俸禄嘛……等从地主乡绅手里拿到银子后就能补上。”

熊世忠还是不太放心,沉吟一下道:“要记住两点,第一官员们的俸禄不能欠,银子到了要先解决他们的事,以免造成官场震荡。

第二,虽说平匪的钱是笔烂账,大伙可以借机发些财,但平匪的事是

天后娘娘和内阁盯着的,各地地主乡绅的银子到了后,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个窟窿堵上,该平匪还是要平匪。”

那名文官道:“您就放心吧大人,朝廷不是一共拨了四十万两吗,剩下的十七万两银子,属下们已经开始用来建造军船,绝不会误了平匪的事。”

熊世忠点点头道:“很好,公似不误才是正道,禁海的事办你们是怎么筹备的?”

那名文官道:“您放心,我们会把沿海五十里内的所有百姓全部迁走。

按您的吩咐,我们已经给他们划出了几处新的村落,小户人家每户收一吊钱,大户人家每户收二两到五两银子不等的安家费。

这笔钱要是凑起来,估计也有个四五万两,到时候属下们会及时向大人禀报。”

“是的是的,您放心,这件事末将已经派兵去做。”一名武将道。

熊世忠放心了,这才将桌子上的十万两银票拿起来,放进怀里道“都去准备吧。

记住,这次我们要造能装二百人的小船,目的不是与李天顺在海上作战,而是直接登陆。

只要官军上了琼州岛,以岛上那些乌合之众的战力,是绝对打不过我们的,这也是天后和内阁认可的战法。”

武将听到这话道:“大人圣明,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平匪成功,还能避免重蹈王尔哲的覆辙。”

“你讲的不错。”听到这话熊世忠看向众心腹道:“李天顺是天后娘娘的眼中钉肉中刺,我们只有在他羽翼未丰的时候一举剿灭他。

诸位银子也拿了,不过事也要办好,本官有预感,一旦我们得胜之日,也是诸位飞黄腾达之时。”

“属下愿誓死效忠大人!”几名心腹齐齐躬身施礼道。

待这些心腹走了后,熊世忠再次将银票掏了出来,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忍不住发出一阵大笑。

他在感叹自己真是聪明,不但可以借机发一笔横财,且等平匪胜利后,自己也定会得到天后娘娘的垂青,升官发财飞黄腾达。

呵呵呵,做大官不但要靠勤政,还要靠手段。

………

俗话云上梁不正下梁歪,在熊大人的一系列骚操作下,岭南道各州府县衙门纷纷行动起来。

开始向那些地主士绅商贾下手,一时间盘剥之风盛行。

这些官吏对地主们加的钱,地主可以转嫁到佃户身上。

因为佃户的耕地都握在地主手里,想反抗都不敢,只能继续做牛做马,不然等待他们的只有饿死或逃难。

可那些商人却没了法子,因为他们发财靠的是倒买倒卖赚取差价,官府对他们多征的税,他们又不能把商品加价挽回损失。

其实倒不是不想,是加了价后就没人买了。

于是很多商人扛不住了,小商户濒临破产,大商户损失惨重,弄得整个岭南道怨声载道,百业凋零。

毫不夸张的说,是熊世忠亲手帮李天顺完成了激化矛盾。

把不少佃户变成了无产人士,把不少小商户变成了没产阶级,把很多大商人变成了中产阶级。

其中受冲击最大的,就是在岭南道有号称第一商的徐氏家族。

经过三代单传,徐氏家族如今的领头人叫徐清泉。

他在岭南道上百个城镇都有分号,经营着粮食、布匹、盐、瓷瓶这些紧俏货。

在官府加税又禁海的情况下,各个分号的生意急转直下,眼看家底就要被掏空,偌大的家业就要损失殆尽,徐清泉也不是没想过自救。

他托人找关系给熊世忠送了两千两银子,可熊世忠想的是在岭南道立一功后,就高升到京城做大官,岂会顾他一个商人的死活。

收了银子不办事,任凭手下人继续对徐清泉盘剥。

无奈之下徐清泉只能另想它法,得知禁海以后,琼州岛的海盐已经运不出去了,便萌生了把岛上的盐私运到岭南的念头。

要知道每斤盐的成本仅几十文钱,可在销往内地后,价格就翻能十倍甚至是几十倍。

盐是朝廷专卖,要说别的人没这能力,徐清泉却有。

因为他手里有一只五十艘船商船的船队,还有官府给这船队发的通行令,允许他替官府运送一些货物,就算是禁海令也管不了他。

如今官府对自己盘剥的如此厉害,正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这支船队贩私盐。

事成了不但能度过危机,而且还能狠狠赚上一笔。

可要这么做,就必须要与琼州岛上的贼人合作,徐清泉在和族的人商议后,大家认为与其等死不如一搏。

于是徐清泉就带着两名仆人,扮做偷渡的商人秘密前往琼州岛。

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了解岛上的情况,二是与匪首李天顺接触,促成这笔生意。

上岛以后,百姓们安居乐业的情景让徐清泉大吃一惊。

原以为李天顺这个反贼会比官府还压迫百姓,没想到人家不但没有压迫,还给百姓都分了田,不管是‘农学商’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

当徐清泉来到海边的盐场,看到那一座座堆积如山,白花花的海盐时,他的眼睛都直了。

这哪里是盐,分明就是一座座白花花的银山。

得知这些盐都是官府禁海后积压在此后,徐清泉更加确信,自己和李天顺的商机都来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