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桃目瞪口呆:“一人两套?”
“对!一人两套!”
“这也太多了,发了赏钱,也不能这般大手大脚地花啊……”
辛桃心疼钱,忍不住碎碎念起来。
辛槐却当耳旁风听,并不在意。又将给父亲买的药和补品递给她:
“大姐,这些药和补品炖给父亲吃。还有这这桃酥,给你的。”
又将一包麦芽糖递给辛李:
“这个给你,省着点吃,别吃坏了牙。”
又嘱咐他们:“赏钱的事别往外头说。”
辛桃本来在碎碎念的,听了这话,立马住了嘴,连忙保证:
“不会往外头说的。”
辛李也拍着胸口,保证道:“大哥放心,我嘴最紧了。”
他们的保证,辛槐是相信的。
因为有惨痛的经验在。
辛家有一堆讨厌的亲戚。
以前辛槐得了失魂症,治病要钱。后来辛母身子不好,治病要钱。
这些亲戚生怕辛家找他们借钱,跑得远远的,都不跟他家来往了。
后来,辛父因公受伤,拿了笔抚恤金。
这些人不知从哪得了消息,又一窝蜂到了他家,想着法子借钱。
最可恨的是,一个堂叔还打着帮辛父找名医的借口,骗走了一大半的抚恤金。
否则,辛家也不至于这么穷。
辛槐刚魂穿回来时,家里都穷得快吃不上饭了。
要不然,他也不会身体都没养好,就跑去县衙找胡知县。
好在,衙役这种差事,大多是子承父业。
他当上了捕快,他这一家子这才没有饿死。
这些惨痛的经验教训,辛家人谨记着,有了钱也不会往外说的。
辛槐又给了大姐一些碎银,够几个月的柴米油盐了。
又去了东屋,将剩下的糕点和碎银都给了辛父:
“父亲,这些你拿着。”
他并没有说自己得了多少奖赏,辛父也不问。
孩子们在堂屋说的话他都听到了。
儿子有出息,又破了案子,得了赏钱。
他高兴。
儿子有了钱,还想着交给他,还会给他买药买补品,这样的好儿子,他心满意足了。
辛父拉着辛槐的手,道:“给我说说,又破了个什么案子?”
案子侦破后,胡知县会将案情通告贴在衙门外头,供百姓阅读,方便百姓了解案情。
既然如此,辛槐此刻也就没必要保密了。
但他没仔细说,只大概地说了一下。
而且,还把大姐小弟拉进屋里,重点说了白莲教的事:
“你们可别信白莲教,那都是骗人害人的。尤其是姑娘家,入教第一件事,就是要陪他们睡觉……”
白莲教的事,辛桃知道一些。
之前在外面买菜,遇上过几次白头巾,劝她入教,说什么只要入了白莲教,白莲圣母就会保佑她一家,只要诚心,还会治好他父亲的伤。
她差点动心了。
此刻听大弟这么一说,吓得顿时花容失色,心跳得老高。
辛父在衙门做了这么多年的捕快捕头,什么事没见过?
一听这事,便知危害,也连忙嘱咐辛桃辛李,可别被旁人随便哄一哄,就入了教,害了自己。
辛桃心有余悸,脑子迷迷糊糊的,以致于做菜都忘记放盐了。
不过,辛槐并不介意,将菜回锅,加了点盐,端着菜去了东屋,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得高高兴兴。
这晚,辛槐坚持洗了碗,沐了浴。
他虽然嘴上说着不怕颜少卿嫌弃他脏。
可一想着颜少卿是他金主,往后肯定还会有案子要找他,他若是总脏兮兮的一身,颜少卿见了心情必定不会美妙。金主若是不高兴,万一少给他银子呢?
做什么都不能跟银子过不去!
睡到半夜,辛家院门拍得“砰砰”作响,有人大喊道:
“辛槐,出来,衙门有事!”
辛槐迷迷糊糊醒来,头疼欲裂,忍不住骂道:
“还让不让人活了?”
忙了一白天,都没休息一下,半夜又叫他起来。
他这身体,迟早一天要抗不住,噶了。
辛桃披着衣裳举着油灯,推门进来催他:“槐,快起来啦!”
辛桃心疼大弟的身体,可也没办法,衙门的差事便是这样的,不分昼夜。
辛父也醒了,提醒辛桃,给大弟拿衣裳拿鞋拿腰刀……
同辛父睡一张床的辛李,此时睡得死沉,根本不知道家里这些事。
辛槐行尸走肉般穿上皂衣皂靴,接过辛桃递来的腰刀,打着哈欠冲东屋喊了一声:“父亲,我去衙门了。”
借着油灯的光,他手软腿软地出了屋子,冲外头不停敲门的人喊道:
“来了来了来了,别敲了……”
可四周的邻居已经被吵醒了,小声抱怨着。
辛槐当做没听到,开了门。
外头站着个捕快,一手扶着腰刀,一手提着气死风灯,对他道:
“走吧!又来案子了。”
辛槐带上门,跟着他往巷子口走去。
这捕快叫张三。
很随性的名字。
松山穷,接受过教育的人很少。
百姓给孩子起名字很随性。
一般是姓,加上出生顺序。
比如,赵四,比如这张三。
也有的是出生时看到什么就叫什么。
就像他辛家三个孩子的名字。
辛槐出生时,正好巷子里的槐树开花了。
至于辛李辛桃,则是出生时,自家院子里的李子树桃树开花了。
仵作牛读,原本的名字更随性,牛犊子。
牛读出生时,家里的牛正好生了牛犊子。
是辛槐给他改成了牛读。
余春则是春天生的……
“三哥。”辛槐边走边问:“又出什么案子了?”
张三左手提着气死风灯,边走边用右手小拇指抠鼻屎,唉声叹气了一下。
将指甲里的鼻屎弹了出去,抱怨道:
“张大强的案子把我们折腾得够呛,才结呢!又来一个,还让不让人活了?”
至于案子的具体情况,他并不清楚。
只知道又死了人。
苦主到衙门报案,颜少卿得到消息,连夜去凶案现场勘察。
他们这些捕快也得全数到场。
张三领着辛槐去了城南一处大宅子。
城南这边富户多,多是街上那些大商铺东家的住宅。
进院前,辛槐抬头看了眼门楣上的匾额:孙宅。
进了院里,只见这孙宅比张大强家还要大,还要阔气,至少三进,还有东西跨院,还有一堆的小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