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大宋风流皇帝 > 第480章 使团渡河

再有边珣的姐夫、边裕的姑父孙沔(ian三声),做到枢密副使的高位,与狄青镇压侬智高叛乱,其与狄青关系不错,与柳永关系更好,跟欧阳修同样关系莫逆。

就这一圈下来,能沾上小半个朝廷圈子。

另外,孙沔的曾孙孙元,便是山东平邑蒙阳武安孙氏的始祖。

所以说,这天下权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大是因为能够节制天下的百姓,说小是因为这些权势就掌控在一个小圈子里边儿。

“之前,临安府为增加财赋,使得不少人扑买西湖周边土地为田产,并且种植菱藕之类,其施以粪秽。”高柄再度开口。

“这西湖不仅陛下与诸位娘娘时常巡幸,而且临安百姓多有汲水其中,还有,若是本官未曾记错,这御酒库中酿酒便是不少取自西湖之水,这些酒水不仅供给宫中,甚至还用于祭祀,届时陛下若是怪罪,怕不是一个临安府能承担的,便是你我二人也会被牵累。”

反正那汤鹏举也不是他的人,他上上眼药也没有心理负担。

张浚闻言,顿时有些糟心。

一则他觉得高柄有些小题大做,这事儿不假,但是也没这么严重。

最好的办法是私下跟汤鹏举提及一二,让临安府自己处置,可现在高柄提出来,若是上报皇帝,那汤鹏举的罪过可就大了。

让皇帝和历代先皇甚至是仙神,都喝大粪水,你是有多大的胆子?

可如果不上报,那此事就要提出一些交换条件。

思索半晌,张浚心中叹了一声,这汤鹏举还是要保一保的。

“高大人所言有理,此事虽然有临安府失察之罪,不过也是你我二人轻忽所致。并且,临安府所作虽然略有过错,可终究本意是好的,前几日临安府奏报,今岁府库存银比之去岁多了三成,可见其法不错,只是用错了地方罢了。”

“所以,本相以为,此事也无须惊动陛下,免得陛下怪责,你我二人直接下令让临安府禁止此事,并且派相应部司前往查看,若是有田亩干涉湖水事,由临安府给予置换亦或扑买回来便是。”

不待高柄开口,张浚便是继续说道,“前几日建康府奏报,沿大江部分石岸之处已经破损,最好先行修缮,以免溃堤冲损害民,此事便由高大人斟酌遣人督办吧。”

高柄满意的点了点头,这当官当的是人情世故,只要不会触怒皇帝,一些利益交换他也乐得如此。

谁还没个三亲六故的?这朝廷的官儿都有定额,可是却能够调换甚至临时增加差遣,有了差遣就有了钱和权,有了差遣就能够步入正轨。

别想着一口气吃个胖子,就如同韩诚那差遣,并不算重要,可只要做个三二年,找个借口出来或者进入部司或者外放州府,不就有借口和机会了?总不能直接让你干个知府、知州的,先有个过度才能水到渠成。

条件已经谈完,至少二人都算是达成了目的,所以气氛也缓和下来。

张浚让人换了热茶,二人有一口没一口的闲谈,“按照推算,咱们前往金国的使团,也应该到河北了吧。”

高柄颔首,“嗯,走了也有两个月了,不过因为牵扯一些开封的事情,估计要耽搁一二,但是怎么也该进入河北之地了。”

“此次和谈我大宋再度大胜,可谓朝野振奋,如今与金人之间局势逆转,以后的日子也就好过了。”张浚笑道。

“不错,有陛下坐龙庭,江山稳固、百姓安定,女真蛮子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你我二人只需用心辅佐陛下,将来史书上也必定有你我二人之名姓。”

张浚应道,“不错,本相之心,便是助陛下北伐故土,若是有一天能够到燕地看一看,老朽便是死了也足以瞑目!”

这一次大宋出使的正使,名赵不弃!

不错,就是赵构这一辈的兄弟。当然,虽然同样是太宗的血脉,可实际上二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很远,按照民间的说法,已经出了五服。

大宋朝前期,宗室的待遇很高,不过却是不能入仕,虽然有些被任命官职,但是却无实权,基本上就是个空架子,所以说,宗室是被天下供奉,被国家养着。

到了宋神宗时期,神宗以及王安石觉得,朝廷养的废物太多了,这样下去岂不是相当于养了一群猪吗?而且,人数还会越来越多,朝廷的负担自然也就越来越大,到最后这些人不仅不能成为朝廷的助力,反而会成为负担。

因此,神宗下诏将宗室待遇问题进行改革。

从大体来说,宗室依旧要养,但是主要是以五服为界限,皇帝五服以内的接着养,好歹有个数量控制,至于其他的,也不是让你自生自灭。

朝廷供养会大量减少,不会让你饿死,剩下的你就该自食其力了。另外,之前不是不允许你们上进么,现在改了,允许你们进行科考,甚至在科考方面还给与一些照顾,只要有出息能够考中的,朝廷同样会授予官职,而且是实职。

甚至,你只要按照正常程序当官,同样也可以和其他官员一样,荫补自己的儿孙。

如此一来,相当于让皇室宗亲,朝着士大夫的方向转变,减少朝廷在养宗室方面的负担。

比如之前提到的赵伯圭便是如此,这个赵不弃同样是如此,包括后来的赵汝愚,更是考中了进士头名状元,后来拜相,可以说,赵宋对于宗亲方面的改革比较彻底,并且也让其中一部分宗室得到了任用。

至少,比纯粹依靠朝廷的救济粮活着,要好得多……

开封之北,胙城,黄河岸边,李固渡!

两国的使团浩浩荡荡等待着过河,开封知府韩世忠、汴京路安抚使杨存中,亲自带人来送行。

虽说只是一次北行的使团,可是这代表着大宋的体面,而且还是携大胜之威,他们自然不能让使团弱了底气!而且,这是此战过后,大宋使团第一次从自己的开封府北行,意义非凡!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