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朝堂博弈,冀州刺史人选?
三天后,冀州首府信都被破,韩馥生死未知。
整个冀州除了中山郡之外,均都沦陷。
刚刚攻破易县,准备兵发涿郡的幽州渠帅程志远同样收到邓茂,高升两人兵败的消息。
本想挥师中山,可听闻中山存在天将境界的猛将,一颗火热的心瞬间凉了大半。
“等大贤师派给咱们的黄巾力士到了,就算是天将也要死在我们的手中。”
“弟兄们的鲜血不会白流,到时候让叶家,甄家血债血偿。”
程志远色厉内荏的对麾下头目说道。
其余头目也松了口气,一个个纷纷赞同。
他们不是最底层的黄巾兵,对大贤师张角也并非完全盲目的相信。
至少在连续破了几个郡县之后,吃香的喝辣的,还有女人玩,他们不愿意这样去有天将坐镇的中山白白送死。
“如此重要的地方竟然在五日之内被攻破。”
天子刘宏自然也知道这个消息,捋着胡须,频频点头:“前几日妖道张角做法欲伤我大汉根基,多亏了叶璋送来的祥瑞神石,这才挡住了妖邪之术。”
“别让朕查到这些留言出处,否则绝不容情。”
“废物!!”
“只等中郎将卢植率兵北上讨贼,便可内外夹击,灭黄巾逆贼,诛杀逆贼魁首张角。”
崇德殿内,天子刘宏一脸怒骂两声:“冀州乃大汉十三州中最富庶的,更是北地对抗乌桓的粮草转运中枢。”
“废物!”
“朕素来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阴翳的目光扫向在场之人。
“启奏陛下!”
下人一干大臣中与韩馥交好的人,一个个噤若寒蝉,这个时候根本不敢与天子顶嘴,否则就算保住脑袋,一顿打怕是少不了。
“无论如何不能让有功之臣寒心,尤其是之前造谣那五彩神龙并非大汉国运的逆贼。”
“给朕将他找出来,不管生死,千刀万剐!!!”
“中山太守叶璋,其子叶枫借助甄家商会护卫,集合全郡招募起来的壮丁,已经击退三万黄巾贼寇,稳住了阵脚。”
“要韩馥何用?”
同一时间,洛阳天子刘宏也收到各地急报,心中信都被破的消息更让他怒不可遏。
突然传来的禀告音,让位列三公的袁槐都眼中掠过一道精光,朝着后面瞥了一眼,见出列的乃是蔡瑁,回想起从冀州传来的消息,顿时明白过来。
“诸位爱卿说说该怎么赏?”
但见蔡瑁出列上前,躬身一礼:“信都虽破,可冀州并未丢失。”
“朕本就想要赏赐于他,没想到黄巾逆贼肆虐之地,天下九州,只有中山这一仗打的最漂亮。”
最近的天子喜怒无常,没人想触其霉头。
即便是往日与蔡邕政见不合的一些大臣,此刻也不敢多言。
见殿上鸦雀无声,刘宏目光看向蔡邕:“蔡爱卿,你说该怎么赏赐?”
蔡邕挺直腰板,躬身道:“冀州刺史韩馥生死未卜,其余郡县一盘散沙,便有漏网之鱼,忠义之士,也只能各自为战,岂能对逆贼有威胁?”
“可让叶璋代冀州刺史,只要竖起大旗,忠义之士定会望风而来,到时候里应外合,灭黄巾逆贼不在反掌之间?”
“至于说叶枫,虽年纪轻轻,勇武异常,曾在百余个马贼中将微臣救出,此国难当时,可给其校尉一职,让天下英雄皆知道陛下有功必赏的决心。”
几个与蔡邕交好的大臣,短暂的沉默后,躬身道:“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蔡大人所言极是!!”
“不可!”
“陛下万万不可!”
这些同意的话音还未说完,太傅袁槐直接出列反对。
刘宏眉头微皱,虽心中不悦,可袁家四世三公,在朝堂之上的影响力不小,他只能耐着性子问道:“如何不妥?”
袁槐躬身道:“冀州乃天下第一富庶之州,位置紧要之极,若有意外,幽州立刻断了联系,黄河以北皆为逆贼掌控之地。”
“如此重要之处,当选择文武双全之人担任刺史。”
“而中山太守叶璋在任上十余年,并无多少建树,并且热衷于商议,叶家商会倒是最近半年风风火火。”
“可见要么此人以权谋私,要么自私自利,只将自家的利益放在眼中。”
“这样的人怎能为一州之长,冀州刺史?”
“其子叶枫年纪轻轻,有些勇武,可资历撑不起来冀州,因此还需寻找其他人才,否则冀州危矣!”
“请陛下三思!”
袁槐话音刚落,武官为首的大将军何进躬身一礼,抱拳道:“太傅所言甚是。”
“微臣特意查询过叶璋的政绩,常年为中,无一为优,可见并非才智决绝之辈。”
文武之首表明心意,其余官员自然是随声附和。
就连刚才站出来为蔡邕说话的几个人也缄口不言,脸上甚至露出隐隐的畏惧。
蔡邕眉头微皱,看了一眼袁槐,何进,轻叹一声,不再多言。
只是本来尚在考虑的天子刘宏见文武意见统一,眼中阴翳之色更浓。
“那你们觉得谁可为冀州刺史?”
何进迫不及待的上前:“司隶校尉袁绍。”
“此人文武双全,家室可靠,当担此重任!”
袁槐嘴角微微翘起,片刻赶忙上前抱拳,摇头:“大将军,不可!”
“本初尚且年轻,未曾历任地方官员,怎能一步登天,位列一州之首?”
“不可,不可!!”
何进道:“太傅高风亮节,让人钦佩。”
“只是举贤不避亲,袁家满门赤胆忠心,天下皆知。”
“此国难当头,正该挺身而出,剿灭逆贼,还天下朗朗河山,不可推辞?”
其余官员同样随声附和:“太傅太过谦了!”
“微臣同样听闻袁本初的贤明,文武双全,乃不可多得的人才,让他去冀州,定可与卢将军里应外合,破张角逆贼。”
“微臣附议!”
“附议!!”
一面说着附议,一面均都跟着大将军何进跪倒在地上。
整个崇德殿,除了袁槐,蔡瑁等寥寥几人外,其余人均都举荐袁绍,可谓是‘上下一心,满朝认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