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都市 > 这个男二我帮定了[慢穿] > 第 164 章 明月奴81

有朝中大臣极力反战:“陛下,如今天灾刚过,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怎可大动兵戈?”

也有人主战,两边很快就吵了起来。

伏炀坐在主位上,他面上戴了一个遮掩半张脸的银面具,上面铭刻了纹路印记,整个人看起来消瘦阴鸷。他视线扫过朝堂上的众人,淡声道:“朕此行,是为皇兄复仇,当年皇兄困守雁城,死战到底……雁城之耻,诸位不会都忘了吧?”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沉默下来。

他们没忘。

也不敢忘。

多年前,大梁远没有今日这般强盛,全凭借平帝一人杀出了一条血路。

当时大梁国边境被众多小国蚕食侵吞,朝中主和派却是占了多数,是平帝力排众议,亲自上了战场为大梁争取了一口喘息的时机。但平帝再厉害,也只是血肉之躯,那时雁城被大军围困,又遇到天灾瘟疫,即便如此平帝也坚持守了月余,最后战死。

至今,雁城尚未能收回。

而他们能做的,也只是权衡之后,忍下屈辱重新划分疆土,为大梁争取了十年喘息。

伏炀道:“朕祭天之后,心中有所感,天灾频发实是因为还有未完之事,未尽之责。”他看向众人,“朕决定效仿皇兄,出征西域!”

他用为先皇复仇之名,坚持出兵。

但这一次,没有人再出声反对。

数日后。

一队队兵士从皇城出行,伏炀换了一身金甲,他腰间佩戴长剑、□□纯黑色战马,身后五爪金龙旗帜在尚未变暖的寒风中猎猎作响。

太子伏启亲自送他出城,伏启身后,站的是近百位文臣。

一直等到队伍远去,众官员才跟随太子回朝。

朝堂上。

一把比王座略小的金椅已经放在了最高处,和王座近乎齐平的位置,纯金打造的座椅上雕刻了五条金龙,昂首望向四周,口含龙珠,庄严威仪。

伏启坐在上面,虽年轻,但平和沉稳,多年储君的荣养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完全压得住这个位置。

他手上,是一方凝实的太子金印,掌心略向上托举而起,金印印纽上的五条金龙虚影腾空而起,它们身形在半空中开始变得巨大,眼若繁星、身披金鳞,一声龙吼之声犹若狂风暴雨,连空气中都带了雷霆暴雨的气息。

这龙威震撼人心,前排以宋长煦为首的官员们面露恭敬,再次垂首朝拜。

而后排站着的那些五品官员们则没有这般好的定力,不少人脸色发白,露出敬畏神色,深深弯腰,也有的没能站住,跪了下去。

五条金龙绕殿一周,很快又带着龙吟呼啸,飞掠过众位官员的头顶上方冲出大殿,于整座皇城的上空中盘旋许久,最终冲上天际,没入云霄中。

太子伏启一直闭着的双目,此刻缓缓睁开,开口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孤为一国储君,持太子金印,行监国之权,将与诸位一同为国效力,还望诸位在此危急时刻携手共进,赤心报国。”

礼部韩时序上前一步,认真行

臣子之礼,朗声道:“自即日,太子监国,统摄六部!()?()”

“太子殿下千岁、千千岁!?()_[(.)]????????()?()”

大殿上众官员齐齐跪拜,犹如恭迎他们的帝王。

五龙王座上的太子殿下坐在上方,掌心上凝聚的金印凝实,金色流光转动,虽只是五龙印,但能量年轻充沛,生机勃勃。

……

宫墙内。

宋歌忽然抬起头,向着天空看去。

就在刚才他心口位置的那颗玲珑心微微颤动,似是有什么磅礴能量震动,不过眨眼间,他就看到了那五条文气汇聚的金龙带着呼啸声冲上天空,没入云层中。

这异象有不少宫人都看到了,众人纷纷跪拜。

宋歌只是站着,他用重瞳看得更清楚,皇城上方的能量罩之前被天灾火流星砸得坑坑洼洼,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破洞,文气无法顺畅接通天地,而此刻,也因为那五条金龙的能量而全都补齐了。

能量罩上,充沛而富有活力的文气带着淡金色的光泽,如鎏金一般给整座皇城镀上了一层瑰丽色泽。

宋歌不用试,也知道现在哪怕再来两次之前那样级别的火流星也不会对皇城造成一点损伤。

他心里暗自吃惊,太子殿下文心凝聚出的金印原来这般强大。

还是说,之前传国玉玺已经太过虚弱?

一旁的伏三易也在抬头去看,他虽然看不到,但因为兄弟血缘之间的感应,他能感觉到自己哥哥的气息,这让他脸上都露出笑意来。

伏三易转头,低声道:“阿照,我们去后殿吧?太子哥哥一会下朝了就该找我们了。()?()”

宋歌又看了一眼天上,天空中,五条金龙化作金色流光,以浩瀚无声地向五个不同方向扩散开,眨眼消失在天际。

宋歌这才点头跟他走。

*

他们两个在后殿等了一阵。

宫人如今待他们格外不同,谨慎恭敬,十分小心伺候着,各种糕点和茶水上了好几遍。

宋歌来宫里的次数不多,抬眼去看的时候,发现多了很多年纪小的宫人,他以前见过的那几个都没再瞧见了。

伏三易正是容易饿的时候,吃了一会,还给宋歌拿。

宋歌咬了一口他送到嘴边的,就兴致缺缺:“我不饿,你自己吃吧。()?()”

伏三易没有半点嫌弃,接过来之后也没多想,就把那半块糕点丢到了自己嘴里吃了。

一旁的宫人瞧见,手里的茶壶差点没拿稳,热水微微倒出来一点,只那么几滴,但宫人吓得脸色惨白,立刻就跪在了伏三易脚边连声求饶:“奴婢该死,奴婢该死,求二殿下开恩……!”

伏三易差点被她这一跪惊得噎着,手在胸前顺了两下,拧眉道:“行了,起来吧,本来也没多大点事儿。”他想了想,又叮嘱道:“不过你以后还是要小心些,烫到我没事,别烫了他,他的手要写字的。”

宋歌:“……”

宋歌:“不用,我也没那么娇气。”

宫人连声应是,战战兢兢站起身,手缩在袖笼里抖得

像只鹌鹑。()?()

又等了一阵,太子伏启来了后殿。()?()

宋歌起身行礼,伏启待他和往常一样,招手过来摸摸他的头,笑着道:“没有外人在,和往常一样就是,吃过点心没有?”()?()

宋歌点头:“吃了。”

?本作者爱看天提醒您最全的《这个男二我帮定了[慢穿]》尽在[],域名[(.)]?□?&?&??

()?()

伏三易也跟着道:“吃过了。”

他们两个年后都长大了一点,已有十岁,有了小少年的模样。两个人站在那一个生得俊美,眼睛明亮有神,充满好奇和活力;另一个五官精致,肤白瓷白,笑起来的时候眉眼弯弯,看起来脾气很好的样子。

伏启叫他们过来,是询问机器的事。

宋歌道:“这两天赶工做出来两台,先送了一台去凉州应急,还有一台正好想来询问太子哥哥给哪里好。”

伏启笑道:“我原以为只能赶出一台,也是想着要先给凉州那边,既还有一台就先送来我这边,我看着处置?”

“好。”

伏启又道:“东海郡一带也发生了天灾,海面上风浪很大,已有三个县城被淹,死伤千余人……”

宋歌听得心惊,他大哥宋青阳就在东海郡。

伏启也知道宋青冠调任的事,安抚道:“我已派人去打探过你大哥的消息,他在州郡城中一切安好,还托人带了一封家书。”他说着,让宫人呈上来,递给了宋歌。

自从天灾之后,宋歌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联系到大哥,现在一封薄薄的平安信比什么都珍贵,他拱手认真谢了太子。

伏启道:“东海郡是我大梁盐仓,那边遭灾之后,盐或许运送出来有些麻烦。”

宋歌道:“盐池就在京郊,产出尚可,能补上空缺。”

伏启叹道:“我就知你会这样说,但是你熬煮盐所用的材料暂时就不太够了。”

宋歌这才想到他过滤卤水用的蜃灰,也就是贝壳烧制的石灰,海边天灾风浪一时半会停不下,恐怕运送的材料也会断,也难怪伏启会有所忧虑。

宋歌想了片刻,道:“如今盐池库房里存盐很充足,支撑上一年半载不成问题,我回去再想想办法,或许能找到替代的物品。”

伏启有些惊讶,但还是点点头道:“也好,我本想再开一条商路,若是你能想到办法再好不过。”

正说着,有宫人禀报说宋长煦在外等候觐见。

宋歌他们就起身,先出去了。

踏出宫殿大门的时候,刚好和他爹打了一个照面,宋长煦一身官服气势和在家中全然不同,但看到宋歌的时候眼中还是流露出一丝慈爱,略点头一下,就大步从他身边走过。

殿外,韩时序一身绯色官服等在外头,他本就长得英俊,此刻官服穿在他身上更显几分正气,倒是略压了一点儿艳色。

韩时序慢悠悠的,并没有跟着进去,看到宋歌他们的时候还心情很好的打了一声招呼,像是来宫里晒太阳的,悠闲极了。

他不等宋歌他们问,就告诉了他们一个大八卦。

元衿辞官了。

伏三易都吃了一惊,睁大眼睛问:“何事的事,我怎么没听

说?”()?()

宋歌却想深了一层:“是殿下要他走,还是他自己要走?”()?()

韩时序弹了弹衣袖,道:“许是他自己吧,我也是刚才因为春祭之事要和宋太傅商议,今年是太子殿下第一次金印加封,有许多程序礼部不敢大意,这一问才知道元衿递了辞呈,说是年纪大了,要辞官回家颐养天年。”()?()

“元公今日也没]的域名[(.)]6?6%?%?6

()?()

“自从火流星那一夜,他文气输出过多晕倒之后,就没再出是身体不好,在休养。”

韩时序说起这事,也忍不住拧眉,他虽和元衿有私仇,但不可否认那一夜元衿出力颇多,朝中有一位一品文心在还是有很大用处的。

有宫人上前,低声道:“韩大人,殿下请您进殿商议祭祀之事。”

韩时序冲宋歌他们略微颔首,跟着进去了。

伏三易站在那,眉头松开又皱起,他想不明白关键,但总觉得哪里不对。

宋歌也想不通,元衿有一品文心在,按理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只要表现出对太子的顺从,完全可以再次站在首位——只要他还是一品,只要他不死,他和他背后的元家就都不必慌张,更不必为谁尽忠。

太子继位,是板上钉钉的事,哪怕以后真出现太子和王叔“二圣临朝”的场面,元衿也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王叔伏炀而得罪太子。

更何况,元衿是一位投机者。

或是为国,或是为己,他一向做得很好。

宋歌想了一阵,也懒得多想,拽着伏三易先去忙别的事去了。

他还要尽快找到提炼精盐的办法,找到石灰的替代品。

这件事倒是出乎意料解决得很快。

当天傍晚,宋歌回到家中吃晚饭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盘酿豆腐。

宋夫人也顾不得是在吃饭,放下筷子一边看老大送留他在家中就很好,你非把老大送那么远,东海郡水灾那般严重,我们在京中都听到消息了,你瞧瞧老大这信里一句也没提!”

宋长煦无奈:“他那不是怕你担心吗?”

宋夫人红了眼眶:“可这样,我就不担心了吗?若不是我现如今离不开京中,定要去东海郡瞧瞧他,一走就是几年,也不知他现在过得好不好……”

宋长煦不敢说话,著书的事就他们父子四人知道,夫人虽猜到点什么但从未提过,这一次是真担心了才会发火。他小心夹了一筷酿豆腐给她,讨好地赔小心,豆腐做得太嫩,一连几次都夹碎了,宋长煦就把碎的放自己碗里,打算夹一块整齐漂亮些的给夫人。

可一连几次,都是碎的。

眼瞅着宋太傅碗里都堆起来,把一盘酿豆腐几乎全夹自己碗里去了。

宋夫人:“你这是何意?我今日难得就想吃口豆腐,你还要抢!”

宋长煦:“不不不,夫人!我不是这个意思啊!”

宋长煦急得手心冒汗,更是夹不住,再一次将碎豆腐夹进自己碗中的时候,宋太傅心都要死了,一咬牙把自己

那碗豆腐推过去,小心道:“夫人,你吃……”

宋夫人更气了,柳眉倒竖:“你要我吃你的剩饭?”

宋长煦这手收回来也不是,往前托着也不是,只能讪讪而笑。

他擅长文章,偶尔也写写诗,弹劾群臣更是不在话下,但此刻任他巧舌如簧也不敢在夫人面前高声说一句话。

宋歌坐在一旁看热闹。

宋青冠吃完了自己一碗饭,硬着头皮抢过那碗碎豆腐:“我吃,我吃,爹,我就爱吃这样的豆腐。”他又把餐盘往阿娘那边端了端,让剩下的酿豆腐离她近些,笑着道:“阿娘,今日这酿豆腐真好吃,我一尝就知道不是小厨房里做的,一定是阿娘亲自下厨了,对不对?”

宋夫人哼了一声,面色稍缓。

宋青冠接着夸:“真滑,含在嘴里一抿就化开了,烧的味道也好,阿娘这豆腐是今天新做的吧?”

宋夫人道:“可不是,这几天阿照一直要那什么豆渣,厨房里换着花样做,光豆腐都做了好几种,老豆腐吃得有些腻了,特意让人做了些嫩的来吃,明天一早还有豆浆……”

宋歌本来坐在那听,忽然听到“豆浆”一下电光火石想起来。

对啊,豆浆!

他怎么忘了“豆浆点卤提纯”的方法,豆浆可是好东西,这可是天然的生物絮凝剂,用它来提纯卤水再合适不过,健康又美味。而且制作豆浆剩下的豆渣又可以继续生产菌液,简直是一举两得!

作者有话要说

回来了~最近更新会有点不稳定,抱歉,鞠躬!

————

“豆浆点卤提纯”的方法,现实中存在,自贡冲潭村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2002年。

文中卤水炼制参考:《中国盐业考古》等书。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