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豫州,孙坚等人所在。
由于有着陈王刘宠的缘故,孙坚现在也算是有根之木,有源之水。
孙坚刘宠知道手下没有谋士,对于他们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所以也在盘算手下都有谁。
终于,特们得知一人,刘宠亲自带着孙坚前去邀请此人出山。
一月之后,此人出山,他不是别人,正是荀彧的侄子,颍川人荀攸。
诸位,荀攸加入刘宠军并不是瞎写,历史之上,荀攸是曹操迎接汉献帝之后,荀攸才去投奔的,这与演义之中叔侄二人一起投曹操并不一样。
荀攸出身于士族家庭,父亲荀彝,任州从事之职。
荀攸从小失去父母,祖父荀昙是广陵太守。荀攸十三岁的时候,他的祖父荀昙去世,过去荀昙手下一个叫张权的官吏,主动找来要求为荀昙守墓。
荀攸对叔父荀衢说:“这个人脸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做了什么奸猾的事情!”
荀衢趁着晚上睡觉的时候趁机盘问,果然张权是因杀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隐藏自身。
从此人们对荀攸另眼相待。
中平六年,大将军何进秉政,征海内名士荀攸等二十余人。荀攸抵达洛阳后,拜黄门侍郎。
同年董卓之乱,关东兵起,董卓迁都长安。荀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商议。
“董卓无道,天下人都怨恨他,虽然他聚集了不少精兵,但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匹夫而已。我们应该刺杀他以谢百姓,然后借皇帝的诏令来号令天下,这是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王之举。”
事未成就被人发觉,收何颙、荀攸入狱,何颙忧惧自杀,荀攸弃官返归。
回归的地方就是他的老家,颍川,颍川距离陈国很近,所以刘宠能够找到他也是情理之中。
经过了刘宠等人的亲自拜访,荀攸本身就对大汉是忠心之人,长安哪里失败之后,荀攸复兴大汉的心还没有死,所以也加入了刘宠。
至于青州方面,公孙康也不是没有收获,如今大汉衰落的迹象已经表明,有识之士都纷纷选择自己心目中的明主。
如今公孙家虽然只是占据了辽东偏远地区,但是军力强盛,曾经横扫大汉北境,公孙度曾经贡献出来的肥料,更是养活了无数人。
这一举措,为公孙家收获了无数的路人缘。
先来投奔一人,也是汉室宗亲,此人也是郭嘉的好友,演义之中就是郭嘉将此人推荐给曹操。
此人名为刘晔,刘晔历史上是曹操的三代元老,很强的战略家。
刘晔七岁时母亲死去,临终前说父亲刘普的仆人有诬害人的性格,害怕自己死后会出乱局,希望他和他的兄长刘涣长大后能除去他。
十三岁时就按母亲的遗命,斩杀了父亲宠信的侍者,而后又坦然向父亲请罪。刘普原先大怒,但知道刘晔的动机后亦对他十分欣赏,不作苛责。
与刘晔一同到来的,还有一人,此人就是北海相孔融。
孔融经历了讨伐董卓之后,也知道了自己的水准,乱治之中,北海身为青州中部的郡治,乃是兵家必经之地,孔融身为北海相,自然知道自己这块地盘的重要性。
但是,他知道自己守不住,如今多方势力盯上了他,有冀州的袁绍,青州的公孙康,兖州的刘岱,徐州的陶谦。
孔融看清楚了之后,正好刘辩登基,孔融准备近水楼台先得月,用北海,换取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所以孔融亲自前去东莱,会见公孙康。
公孙康亲自出城迎接几人,孔融看着亲自迎接的公孙康,脸上露出了欣慰之色:“本官孔融,见过青州牧。”
公孙康吓得连连摆手,带着郑益,以及太史慈行礼道:“学生见过孔融先生。”
这三人对于孔融肯定是有感激之心,当时东莱三杰,东来三麒麟的名声都是孔融帮助传出去的,如果没有孔融,他们三人的名声可能会差了许多,也不会崛起的这么容易。
孔融很是欣慰的点头:“本官自知能力不足,不能带给这北海百姓一方安宁,所以自请放弃北海相之职,恳请州牧大人另寻贤才。”
“文举公谦虚了,相对于治理地方,对文举先生而言,更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肯定还是教书育人,不知先生可愿入朝为官,另外在辽东书院任职啊。”
公孙康早就想好了孔融的后路,这个结果很对孔融的路子。
最后孔融前去辽东,做了少府,也是九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