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这个词,给钱无病的感觉很不好。哪怕他是将船队首航的目的地定在扶桑,但他那也决计不是带着“互通有无”的美好目的而去的,在他看来,这更像是带着商业形式的掠夺才对。
“日本”,这个词据说是隋朝的时候,日本的某太子给隋炀帝的国书中的自称,他们称呼自己为“日出之国”,是为“日本”,而称呼当时的大隋为“日落之国”,其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意思一览无遗,但是大概除了正式的官方称呼中偶尔可以看见这个称呼以外,大多数时候,不论是大明朝廷还是民间,称呼他们,还是沿用古人的老称呼,是为“扶桑”。
料想,以大明人天朝上国的心态,大概还是很看不起这种给自己脸上贴金甚至连国名都不在乎的行为的,大明人心里应该这样想的:你们也甭给自己脸上贴金了捡好听的说,咱们知道你是个什么来路,扶桑就扶桑呗,以为几百年过了,换个名字咱就不知道了么,还不是一群岛民一群蛮夷而已嘛!
至于“倭寇”这个名字的来源,已经不可考了,“寇”的意思自然是强盗,而称为他们为倭寇,大概是扶桑人自称自己为“和”族,以讹传讹,到了煌煌中华上国,最终变成“倭”这个和“和”读音相似的字了。
但是,不管是和族也好,倭族也好,在大明人看来,这些人,当真的对“蛮夷”二字,名至实归。
商人们眼界还开阔一些,知道在扶桑,基本上什么都缺,衣料之类的丝、丝绵、布、锦绣、红线;日用器物类的针、铁锅、瓷器、漆器、女人脂粉;还有药材类的川芎、甘草;书籍类的佛经、医书及四书五经;原料类的:水银、硝石等等,所有的这些玩意,只要运到日本,那就是数以十倍计的暴利,没办法啊,这些不管是衣料还是日用器物,对当时的扶桑来说,这活脱脱的全是高科技啊,尼玛,再折腾一百年,他们也做不出来,至于书籍类的,就更好理解了,这是先进文化,从隋唐扶桑人不怕死人一样的派和尚东渡看来,他们所图为何,还不是为了这些先进文化,后世有伟人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学得先进文化,就意味着获得先进的生产力,从这一点看来,这日本人中,倒也是有明白人。
水银,硝石之类的,就更好说了,就那么巴掌大一个岛国,你能指望他地大物博不成,这没有的东西,那就得从外面买啊,好在老天爷总算没彻底歧视他们,在扶桑,金山银山还是不少的,这让他们买东西的时候,总算没有支付力出现瓶颈的事情发生。
但是,沿海的普通老百姓看到的扶桑人,那就是另外一个角度了,这些扶桑人,算了,还是直接叫倭寇吧,总感觉叫扶桑人好像也在给他们脸上贴金一样的。
这些能够到大明沿海来的,能有几个正经货色,日本岛上几十个大名,狗脑子都打出来了,这战败的武士,找不到主家的浪人啊,甚至开小差的逃兵啊包括不想老老实实的种田的好吃难做斗凶耍狠的家伙,一股脑的都下海了,这些家伙除了一把子力气和不要命的性格,基本上就剩下不了什么了,指望他们老老实实和沿海的百姓做生意,他们也得拿得出东西来啊!拿不出来,那自然只有抢了!
偏生这些倭寇的品位在大明的官员百姓看来,简直是低到发指,这些家伙,简直是见到什么抢什么,就没有他们不要的东西,哪怕是穷苦人家煮食用的瓦罐,他们也抢去当宝贝一样,没办法啊,青瓷技术他们还得过几十年才从大明偷师到呢,这些玩意,拿回扶桑,一样可以卖到好价钱。
总之,这就是一伙乞丐,一伙很凶恶会杀人的乞丐!这就是眼下沿海的百姓对这些倭寇的观感。
这次的倭寇侵袭的县城,是福建兴化府的莆田县。
七月下旬,有海船在莆田江口靠岸,船上有六十几个“髡头鸟音”的怪人,带着枪刀弓矢,没有火器。当地的备倭卫所接到讯息后,迅速派兵百余人围了上去,船上的这些人,看到大明全副武装的官兵,没敢妄动,带队的把总询问其来意,却苦于言语不通,这个时候,船上突然冒出一个懂得汉字的人,于是双方开始用纸笔交谈,那人在纸上写道:“吾日本人也,来自吾地,以失舵,愿假粮食,修吾舵,即返。幸无吾逼,逼则我尔死生未判也。”
这沿海备倭卫所,接到倭寇袭扰的消息,也不是一起两起了,这样的话,不管这带兵的把总信不信,这要么就立刻勒令他们出海,要么就严加防范,这才是正确的处置办法。
可惜的是,从甫田这备倭卫所建立起来,他们还真没有和倭寇真刀真枪的干过,至于那些被倭寇袭扰的沿海消息,对他们来说,似乎远的好像的另外一个国度的事情。也不知道这带队的把总是怎么想的,居然就信这一番鬼话,而且,在船上的人拿出的真金白银面前,居然还派了一半的士兵回县城,为他们筹集粮食去了。
而海边的百姓,也是承平日久,见到这这些奇形怪状的扶桑人,也不知道害怕,反而大家嘻嘻哈哈全部都到跟前来看热闹,指指点点,大有在这里开个庙会的意思。
天快黑的时候,这船上船下一派其乐融融中,这些“髡头鸟音”的怪人,突然发难,从船舱中拿出早就藏好的燕尾利箭,朝着四周毫无防备的大明官兵射去,先是射死了一大半,然后一个个光着膀子手提着三尺倭刀的倭寇,就船舱里蜂拥而出,将余下的官兵一一砍死。
这个时候,周围的人才一阵大哗,原来这些人不是海商,而是传说中杀人不眨眼的倭寇,于是,一时之间,众皆哭号奔逃。
往哪里逃?身后全是拿着刀的倭寇,当然是往县城里逃了,县城里至少还有城墙,有官兵把守。百姓们在前面逃,倭寇们就在后面追,而天色将黑,县城里的人只听得传来“倭寇来了”这样的话语,隐隐绰绰看到海边来了无数人,更是吓的屁滚尿流,加上官兵的头目那位糊涂把总在倭寇的第一轮射杀中就丧生了,官兵几乎是群龙无首,也不知道谁发一声喊,丢下手中的兵器撒腿就跑,其他的官兵哪里还不知道怎么做?
逃命的百姓逃到县城门口,才发现城头上哪里还有一个官兵,这当兵的都逃了,总不可能指望县太爷带着一般衙役捕快来抵挡这些如虎似狼的倭寇吧,所以,县太爷也他的那帮手下,也是望风而遁了,县城里除了一些消息不灵通的或者是行走不便的百姓,几乎是逃得干干净净!
这些倭寇们得意了,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个大馅饼啊,原来只是打算劫掠一番,没想到居然得了一座城,虽然这城肯定是守不住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在明朝军队来之前,快活几天啊!
三日之后,甫田县城几近成一座空城,一万余人的县城,除掉倭寇来到之前就已经逃掉,倭寇离去之后,仅仅剩下不足百余人,其余人等,或被倭寇杀死或被掳掠,而城中倭寇在大明官兵来之前来不及带走的粮食以及各种贵重物资,皆被付之一炬。
……
腊月二十三,锦衣卫指挥佥事钱无病,携一众部属,从海路到达福建福清。
次日,其麾下两拨锦衣卫计十来余人,分两路赴福建镇东卫,平海卫。
第三日,也就是腊月二十五下午,福建锦衣卫千户所千户王彦忠仅带两名亲随,从福建赶往福清,求见指挥佥事钱大人。
“有什么事情,让他过了年再来,还让不让人消停了!”钱无病穿着一身团袄,这让他看起来有些臃肿,雁九带着人去镇东平海两卫查询当日出兵的情形去了,此刻在他身边的,身份拿得出来的,也就裘草儿了。
对于锦衣卫的规矩,裘草儿还是有些懵懵懂懂的,但是有一点,她还是非常清楚的,钱无病说的,她一定得照办,这可是她命里的贵人呢。
“那我去回了他!”她点点头,这种感觉很不错,这在两个月以前,这事情她想都不敢想,锦衣卫一省千户,那可是和布政使大人平起平坐的主儿,什么时候,这样的人,还得在她面前和和气气带着笑意的说话了,以前倒是有官儿对她这样,但是,人家那是冲着她的身子,而不是她眼下的身份。
钱无病点点头,示意她出去,南方的气候和北方还是区别大了些,这福清的冬天,就是冷也带着一股黏糊糊的意思,哪怕他身子壮,也似乎有些受了风寒了。
“裘百户,钱大人怎么说?”在这临时“借住”的商人宅子外头,一脸疲倦的王彦忠看着这走出来的女人,客气的问道。先前误会了这女人的身份,他可不敢再犯错了,原以为这不过是钱佥事侍妾,没想到也是锦衣卫衙门的人,但是除了这女人,这钱佥事带来的这些锦衣卫的兄弟,和他见过的可不同,一个个长得像色目人不说,就连说话也好像是,完全都沟通不了,哪怕是有些尴尬,但是,他还是不得不小意的问道。
倭寇这个词,给钱无病的感觉很不好。哪怕他是将船队首航的目的地定在扶桑,但他那也决计不是带着“互通有无”的美好目的而去的,在他看来,这更像是带着商业形式的掠夺才对。
“日本”,这个词据说是隋朝的时候,日本的某太子给隋炀帝的国书中的自称,他们称呼自己为“日出之国”,是为“日本”,而称呼当时的大隋为“日落之国”,其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意思一览无遗,但是大概除了正式的官方称呼中偶尔可以看见这个称呼以外,大多数时候,不论是大明朝廷还是民间,称呼他们,还是沿用古人的老称呼,是为“扶桑”。
料想,以大明人天朝上国的心态,大概还是很看不起这种给自己脸上贴金甚至连国名都不在乎的行为的,大明人心里应该这样想的:你们也甭给自己脸上贴金了捡好听的说,咱们知道你是个什么来路,扶桑就扶桑呗,以为几百年过了,换个名字咱就不知道了么,还不是一群岛民一群蛮夷而已嘛!
至于“倭寇”这个名字的来源,已经不可考了,“寇”的意思自然是强盗,而称为他们为倭寇,大概是扶桑人自称自己为“和”族,以讹传讹,到了煌煌中华上国,最终变成“倭”这个和“和”读音相似的字了。
但是,不管是和族也好,倭族也好,在大明人看来,这些人,当真的对“蛮夷”二字,名至实归。
商人们眼界还开阔一些,知道在扶桑,基本上什么都缺,衣料之类的丝、丝绵、布、锦绣、红线;日用器物类的针、铁锅、瓷器、漆器、女人脂粉;还有药材类的川芎、甘草;书籍类的佛经、医书及四书五经;原料类的:水银、硝石等等,所有的这些玩意,只要运到日本,那就是数以十倍计的暴利,没办法啊,这些不管是衣料还是日用器物,对当时的扶桑来说,这活脱脱的全是高科技啊,尼玛,再折腾一百年,他们也做不出来,至于书籍类的,就更好理解了,这是先进文化,从隋唐扶桑人不怕死人一样的派和尚东渡看来,他们所图为何,还不是为了这些先进文化,后世有伟人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学得先进文化,就意味着获得先进的生产力,从这一点看来,这日本人中,倒也是有明白人。
水银,硝石之类的,就更好说了,就那么巴掌大一个岛国,你能指望他地大物博不成,这没有的东西,那就得从外面买啊,好在老天爷总算没彻底歧视他们,在扶桑,金山银山还是不少的,这让他们买东西的时候,总算没有支付力出现瓶颈的事情发生。
但是,沿海的普通老百姓看到的扶桑人,那就是另外一个角度了,这些扶桑人,算了,还是直接叫倭寇吧,总感觉叫扶桑人好像也在给他们脸上贴金一样的。
这些能够到大明沿海来的,能有几个正经货色,日本岛上几十个大名,狗脑子都打出来了,这战败的武士,找不到主家的浪人啊,甚至开小差的逃兵啊包括不想老老实实的种田的好吃难做斗凶耍狠的家伙,一股脑的都下海了,这些家伙除了一把子力气和不要命的性格,基本上就剩下不了什么了,指望他们老老实实和沿海的百姓做生意,他们也得拿得出东西来啊!拿不出来,那自然只有抢了!
偏生这些倭寇的品位在大明的官员百姓看来,简直是低到发指,这些家伙,简直是见到什么抢什么,就没有他们不要的东西,哪怕是穷苦人家煮食用的瓦罐,他们也抢去当宝贝一样,没办法啊,青瓷技术他们还得过几十年才从大明偷师到呢,这些玩意,拿回扶桑,一样可以卖到好价钱。
总之,这就是一伙乞丐,一伙很凶恶会杀人的乞丐!这就是眼下沿海的百姓对这些倭寇的观感。
这次的倭寇侵袭的县城,是福建兴化府的莆田县。
七月下旬,有海船在莆田江口靠岸,船上有六十几个“髡头鸟音”的怪人,带着枪刀弓矢,没有火器。当地的备倭卫所接到讯息后,迅速派兵百余人围了上去,船上的这些人,看到大明全副武装的官兵,没敢妄动,带队的把总询问其来意,却苦于言语不通,这个时候,船上突然冒出一个懂得汉字的人,于是双方开始用纸笔交谈,那人在纸上写道:“吾日本人也,来自吾地,以失舵,愿假粮食,修吾舵,即返。幸无吾逼,逼则我尔死生未判也。”
这沿海备倭卫所,接到倭寇袭扰的消息,也不是一起两起了,这样的话,不管这带兵的把总信不信,这要么就立刻勒令他们出海,要么就严加防范,这才是正确的处置办法。
可惜的是,从甫田这备倭卫所建立起来,他们还真没有和倭寇真刀真枪的干过,至于那些被倭寇袭扰的沿海消息,对他们来说,似乎远的好像的另外一个国度的事情。也不知道这带队的把总是怎么想的,居然就信这一番鬼话,而且,在船上的人拿出的真金白银面前,居然还派了一半的士兵回县城,为他们筹集粮食去了。
而海边的百姓,也是承平日久,见到这这些奇形怪状的扶桑人,也不知道害怕,反而大家嘻嘻哈哈全部都到跟前来看热闹,指指点点,大有在这里开个庙会的意思。
天快黑的时候,这船上船下一派其乐融融中,这些“髡头鸟音”的怪人,突然发难,从船舱中拿出早就藏好的燕尾利箭,朝着四周毫无防备的大明官兵射去,先是射死了一大半,然后一个个光着膀子手提着三尺倭刀的倭寇,就船舱里蜂拥而出,将余下的官兵一一砍死。
这个时候,周围的人才一阵大哗,原来这些人不是海商,而是传说中杀人不眨眼的倭寇,于是,一时之间,众皆哭号奔逃。
往哪里逃?身后全是拿着刀的倭寇,当然是往县城里逃了,县城里至少还有城墙,有官兵把守。百姓们在前面逃,倭寇们就在后面追,而天色将黑,县城里的人只听得传来“倭寇来了”这样的话语,隐隐绰绰看到海边来了无数人,更是吓的屁滚尿流,加上官兵的头目那位糊涂把总在倭寇的第一轮射杀中就丧生了,官兵几乎是群龙无首,也不知道谁发一声喊,丢下手中的兵器撒腿就跑,其他的官兵哪里还不知道怎么做?
逃命的百姓逃到县城门口,才发现城头上哪里还有一个官兵,这当兵的都逃了,总不可能指望县太爷带着一般衙役捕快来抵挡这些如虎似狼的倭寇吧,所以,县太爷也他的那帮手下,也是望风而遁了,县城里除了一些消息不灵通的或者是行走不便的百姓,几乎是逃得干干净净!
这些倭寇们得意了,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个大馅饼啊,原来只是打算劫掠一番,没想到居然得了一座城,虽然这城肯定是守不住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在明朝军队来之前,快活几天啊!
三日之后,甫田县城几近成一座空城,一万余人的县城,除掉倭寇来到之前就已经逃掉,倭寇离去之后,仅仅剩下不足百余人,其余人等,或被倭寇杀死或被掳掠,而城中倭寇在大明官兵来之前来不及带走的粮食以及各种贵重物资,皆被付之一炬。
……
腊月二十三,锦衣卫指挥佥事钱无病,携一众部属,从海路到达福建福清。
次日,其麾下两拨锦衣卫计十来余人,分两路赴福建镇东卫,平海卫。
第三日,也就是腊月二十五下午,福建锦衣卫千户所千户王彦忠仅带两名亲随,从福建赶往福清,求见指挥佥事钱大人。
“有什么事情,让他过了年再来,还让不让人消停了!”钱无病穿着一身团袄,这让他看起来有些臃肿,雁九带着人去镇东平海两卫查询当日出兵的情形去了,此刻在他身边的,身份拿得出来的,也就裘草儿了。
对于锦衣卫的规矩,裘草儿还是有些懵懵懂懂的,但是有一点,她还是非常清楚的,钱无病说的,她一定得照办,这可是她命里的贵人呢。
“那我去回了他!”她点点头,这种感觉很不错,这在两个月以前,这事情她想都不敢想,锦衣卫一省千户,那可是和布政使大人平起平坐的主儿,什么时候,这样的人,还得在她面前和和气气带着笑意的说话了,以前倒是有官儿对她这样,但是,人家那是冲着她的身子,而不是她眼下的身份。
钱无病点点头,示意她出去,南方的气候和北方还是区别大了些,这福清的冬天,就是冷也带着一股黏糊糊的意思,哪怕他身子壮,也似乎有些受了风寒了。
“裘百户,钱大人怎么说?”在这临时“借住”的商人宅子外头,一脸疲倦的王彦忠看着这走出来的女人,客气的问道。先前误会了这女人的身份,他可不敢再犯错了,原以为这不过是钱佥事侍妾,没想到也是锦衣卫衙门的人,但是除了这女人,这钱佥事带来的这些锦衣卫的兄弟,和他见过的可不同,一个个长得像色目人不说,就连说话也好像是,完全都沟通不了,哪怕是有些尴尬,但是,他还是不得不小意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