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战略,只有机动力强的骑兵部队,方可实现,对方这是扬长避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欲图奇袭敌后!
说到这里,有一个事实,我们要解释清楚,那就是,燕山山脉,并非一道无法穿越的屏障,其中,有许多关隘狭口都可以穿行南北,就比如喜峰口、古北口、黄花城、居庸关、东方口、独石口和张家口等!
这就是秦代和明代,为什么要修筑长城的原因所在,若无坚固工事防御,只靠一片山脉,还是挡不住来自于北方的胡马入侵!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偷袭入关,就是清太宗皇太极率领八旗军,绕道蒙古,由喜峰口打过燕山,威胁大明京师的那场战斗!这条路被他走通了,关宁防线,立时形同虚设,袁崇焕之死,就是因为崇祯帝在这场战斗之后,怀疑是他有意把清军放进关内!
书归正传,再谈马超,他的做法,与皇太极十分相似,只要绕行漠南,避开晋国重兵防御的城池,可就说不定从燕山山脉的哪个狭口忽然南进,直接打到幽州腹地了!
为了阻击汉军西进,奉司马昭之令,晋军把幽州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了西线,一旦被马超偷渡燕山,直逼蓟县,后路遭袭,晋军势必陷入全面被动的局面,渔阳、广阳和涿郡,若落入敌手,代郡和上谷郡的后援,就被切断了,坚守不出,就只能被困死在那里!
问题是,如此行军,汉军的后援,如何保障?骑兵所谓的机动力强,可不仅仅是马跑得快,衡量的要点,就在于后勤运输的速度!否则,军队跑得再快,后勤供给跟不上,也是白搭,还不得停下来,等待后援?
若在过去,汉军的后援,或许也是个难题,现在却不一样了,袁熙在漠南建国,他所控制的区域,恰好就是马超行军的路线,完全可以保证后路通畅,有大量马队,可以为汉军输送给养!
如此一来,马超这一招,确实致命,避实就虚,出其不意!牵招察觉了马超的意图,不肯坐以待毙,他一方面致电幽州各地驻军,提醒他们注意汉军可能突然来袭;另一方面,留儿子牵弘守卫平城,自己率领五千轻骑,主动出击,追袭汉军之后!
五千骑兵,就敢追击四万汉军?牵招岂非自不量力?他的目的,不是与汉军决战,而是利用骑兵的机动力,袭扰汉军后路,想办法切断他们的后勤供给!
马超有四万精骑,人吃马嚼,每天所需粮草,不下万石,后路被断,便能迟滞其前进的步伐,甚至致使全军陷入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尴尬境地,那么马超的计划,也就落空了!
牵招的想法,一点没错,只不过如同王昶和夏侯霸一样,龟缩在城内,尚能挟民防御,在粮草耗尽之前,至少还能坚持一段时间,可一旦出来,便是凶多吉少!
马超这一招,说它是阴谋吧,也不全是,打的是明牌,却让你无所适从!
如果牵招不积极行动起来,马超便率军绕行漠南,直接杀向幽州腹地,那么到最后,牵招后援断绝,一样守不住平城;可是,一旦牵招出了城,就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牵招的想法是,打得起就打,打不起就跑,大家都是骑兵,就看谁跑得快!总之,我对你的后路,不停袭扰,让粮草后援,运输不到你的军中,你就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