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悬疑灵异 > 尸体的谎言 > 第136章层层推理

敏慎将赵若英所说的重点统统记录下来,同时暗中感慨,他不愧是关山刑警队的骨干。

想要提取出这些线索,并推理出他得到的结论其实并不难,但却需要足够的细心,而这点,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非常难。

只要足够细致认真,并懂得一些推理的常识,也足以应对绝大多数案子了。毕竟,高智商犯罪永远是极少数,有的警察一辈子也未必能碰上一次。

见敏慎记录,赵若英也停下口述,等她记录完毕后,才接着说道:“应敏科长要求带回去的灰尘,我们也分析了一下,发现其内没有正常房间内灰尘特有的人体细胞、纤维组织等,进一步论证,这些灰尘是凶手从外界带来的。并且,它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粒化高炉矿渣和石膏……”

敏慎咦了一声,抬头看着他,说:“这些灰尘……是硅酸盐水泥?”

“对,就是硅酸盐水泥,还混合了一点细沙。”赵若英说:“案发地点附近有两个建筑工地,其一为正规建筑队施工地,管理较为严格,另一个则是私人承包给包工头的居民楼,半夜里从那儿偷点水泥来还是很轻松的。”

敏慎沉思片刻,问道:“你认为,这些水泥是凶手随身带来的,还是杀害受害者后去建筑工地取的?”

“暂时无法确定,但我更倾向于前者。”赵若英说:“一般而言,凶手杀人后,很少在短时间内返回作案现场,尤其是高智商犯罪者。如果他想要清理现场痕迹,除了水泥覆盖外,还有别的很多方法,没必要冒险再次往返一次。”

宁远忍不住插话:“若其他清理现场的办法都不免留下一些新的痕迹呢?”

“即使这样,多次进出现场,留下的痕迹只怕更多,而且被人发现的风险也会呈正相关上升。”赵若英说:“另外,还有个原因,让我倾向于水泥是凶手随身带来的这一判断。”

说着,他激光笔一点,幻灯片进入下一幅。还是那个大厅,但地面上的灰尘已经没有了。

“按照敏科长的办法,我们用鼓风机以小风将灰尘吹开后,在地面上发现了些许新的鞋印。”赵若英再一点,画面变为了地板上的一个在紫光照射下的由极其浅淡的灰尘构成的鞋印,周围还有长度宽度等参数。

他说:“对比鞋印花纹,发现与受害者所拥有的任何一双鞋都不符合,可以肯定,它是凶手留下的。凶手聪明反被聪明误,想要用水泥将鞋印覆盖,却不想,水泥遇水后会迅速凝结并黏连在地上,反而将凶手鞋底花纹给留在了现场。”

“水?”敏慎眼睛微微眯起,说:“你的意思是,凶手入室作案之前,曾经踩过一片水地,因此,他踩在现场的鞋印虽然极其浅淡,却有一定的湿度,因此水泥洒下后,遇湿凝结……”

“不错。”赵若英点点头:“我原本还怀疑,凶手除了涉水外,还可能是踩到了血。但如果是明显的血脚印,他应该不会蠢到直接用水泥覆盖才对,怎么也应该先用湿抹布擦一遍,这样的话,现场不会留下这些鞋印。而且,我们用鲁米诺尔试剂、激光照射等种种方法勘察后,也确定这些由水泥组成的鞋印上没有血液。”

“能不能根据这条线索推测出凶手行进路线?”陈留明问道。

赵若英说:“不能。地面上有少许积水的地方太多了,就是小区内都有好几处,无法判断。”

“我有个问题。”敏慎说:“经过我的观察,推测受害者在卧室内遇害、碎尸。且不说卧室地面的一大滩血液,他要将受害人拦腰截断,将四肢和头颅分别固定在不同的方向,也不可避免的会在鞋底或者袜子内沾上血液,便必然会在客厅内留下血脚印,在那双他穿过的皮鞋内,也能提取到血细胞组织才对。可为什么客厅和皮鞋内都没有这些东西呢?”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赵若英说:“按照常理而言,不可能做到鞋底不沾染半点血迹,除非凶手穿了隔离服带了脚套,并且在完成杀人、碎尸过程后,在卧室内将隔离服、鞋套脱下带走。”

说完,赵若英又按了下激光笔,将画面切换到卧室。现场图片无比血腥,即使在场刑警早就心理准备,而且都见多了这种场景,仍旧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

赵若英说:“根据敏科长现场尸检和赵科长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确定受害者是被凶手一刀划破颈动脉,失血过多而死的。而人体颈动脉血压极高,颈动脉被划破后,天花板而四周墙面定然有大量喷射样血迹,但现场没有,说明凶手早有准备,将受害者的血都接了起来。”

“但,若受害者呈仰卧位,即使凶手速度再快,在他接血之前也会有大量血液喷洒而出。因此,我怀疑,受害者遇害时,体位呈俯卧状态。”

说着,他对下方招招手,立马便有一名民警站了起来,快步跑到主席台。赵若英看着主席台上几人,说:“陈局、齐支队长、三位专员,我将现场还原给你们看看。”

现场还原,是一种模拟凶手犯罪过程的一种办法,用以结合案发现场的实际情况来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合乎逻辑,并帮助警方模拟凶手当时的想法、心态等,以便发现更多线索。

不过,现场还原虽然是一件严肃的工作,但警察毕竟不是演员,很多侍候难免笑场,因此,在案情研讨会这么严肃的场合,陈留明等人是否会同意他这么做还不好说。

好在陈留明、敏慎几人都不是墨守成规的死板的人,齐丽喜则直接不过问他们破案的事,否则有越权的嫌疑。但,现场还原有个重要的前提,它是为了验证警方猜想是否合理,以及推测凶手作案时的心理而存在的,若不能在现场完成这项工作,效果恐怕会大打折扣。

因此,敏慎便问道:“这儿可不是犯罪现场,做现场还原,意义大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