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大明:鬼背儒圣,吾儿朱元璋 > 第106章 朱四爷:老子有个不孝子!

第106章 朱四爷:老子有个不孝子!

大年三十晚上,皇宫也吃团圆饭。

朱元璋特别想把朱四爷请来,可最后还是作罢,毕竟还没有最后确定那就是他爹。

他打算带朱四爷去一趟凤阳,或许朱四爷能记起来,那样的话,一切都很顺理成章。

那以后的年三十,就是他爹坐主位了。

现如今,还是他坐主位,马皇后坐他身旁,各嫔妃在他们左右落座。

下方,则是诸皇子和公主。

因尚无皇子成家,今夜并未有其他女眷参与这场家宴。

“今夜,是阖家团圆、共庆佳节之时。”

朱元璋举起酒杯,目光扫过自己的那些个儿子一笑,“古人常说家国天下,对于咱而言,无家不成国,更谈不上天下。于皇家,一家不宁,便是举国难安。所以,你们要牢牢记住咱的话,要时刻铭记,君臣大义和兄弟情义。来,今夜允许你们小喝几杯。”

朱标、朱樉、朱棡、朱棣以及朱橚闻言,纷纷举杯向父皇致意,随后一饮而尽。

其他皇子都还小,有的甚至还在皇妃的怀中,就不提杯了。

“今夜是家宴,不必拘泥朝堂礼节。”朱元璋含笑吩咐。

随着他一声令下,皇子们纷纷入座,开始享用这顿丰盛的年夜饭。

尽管这是皇家盛宴,但桌上的菜肴却都是寻常百姓家的家常菜式。

这是因为朱元璋与马皇后一直节俭朴素,即便是在这等重要的场合,也不愿铺张浪费。

“老四,我们一起敬大哥几杯?”朱棡朝朱棣挑眉。

“好呀,你先上。”朱棣立刻会意。

“伱们别想在灌醉我。”朱标横一眼,“还以为我像去年那样,会上当呢?”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们首先得向父皇敬酒。”

……

朱标率先垂范,恭恭敬敬地向父皇朱元璋施礼,朗声道:“儿臣朱标,恭祝父皇万寿无疆,新年福寿安康,龙体永健。愿大明江山昌盛,社稷稳固,百姓安居乐业。”

朱樉紧随其后,声音洪亮地献上祝福:“儿臣朱樉,愿父皇在新的一年里,喜事临门,福星高照。”

朱棡接着道:“儿臣朱棡,祝愿父皇在新年之际,身体康泰。愿父皇的智慧和英明照耀大明,使大明昌盛,百姓安乐。”

朱棣不甘示弱,也献上自己的祝词:“儿臣朱棣,恭祝父皇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愿父皇的仁德和威严,继续庇护大明子民。”

最后,年幼的朱橚也学着哥哥们的样子,拜道:“儿臣朱橚,也祝父皇新年快乐,天天开心。希望父皇能一直陪在儿臣身边,教导儿臣成长。”

朱元璋听后龙颜大悦:“咱孩儿们都长大了,英气不凡呀。”

马皇后在一旁,嘴角含笑:“你们呀,都像今天这么懂事,我和你们父皇就不头疼了。”

朱元璋心中暗叹。

这样阖家欢乐的场面,要是爹娘能看到,该多好。

“父皇,母后。”

朱棣嘿嘿一笑,朝着他们伸手,“有压岁钱么?”

“没有!”朱元璋瞪眼,“你们要什么钱?都在皇宫里头。”

“我不在啊。”朱棣反驳。

“找你师傅要去,他比咱有钱。”朱元璋没好气。

“刘先生说的对啊,父皇你还真是有史以来最抠门的皇帝。”朱棣无语白眼。

“嘿,那个刘伯温!”

朱元璋气呼呼的喝一口酒,“咱早晚收拾他!”

“大过年的,你气性别这么大。”马皇后瞪他一眼,“来,大家吃饭吧。”

皇宫的年夜饭,也到很晚才散去。

期间,还有戏班子唱戏。

……

翌日一早,朱元璋和朱棣就出宫了。

他们是去给朱四爷拜年的,哪知道,到了小院,发现朱四爷不在。

“大过年的,他去哪了?”朱元璋好奇。

朱棣则瞪着他那圆溜溜的大眼睛,笃定地说:“还能去哪儿?肯定是被飞燕楼的姑娘们迷住了呗。师傅他早晚得在女人身上栽跟头。”

“你师傅哪是吃亏的人?”朱元璋不禁失笑。

于是两人便在院内生火煮茶,静候朱四爷的归来。一壶茶都喝尽了,却仍不见他的踪影。

朱棣终于按捺不住,起身:“算了,我先去炸天帮看看。”

他正要走,就见朱四爷推门进来了,脚步还有些漂浮。

“咦,你们来这么早?”朱四爷笑问。

“来给你拜年啊。”朱元璋抱拳,“祝四爷你新的一年称霸京城。”

“徒弟祝师傅你文成武德,千秋万载,一统江湖。”朱棣拜道。

“滚犊子!”

朱四爷扶额,这还是他教的词,他瞪一眼朱棣,“听说你在你的炸天帮说,迟早要取代老夫?”

“谣言!”朱棣连忙摆手否认。

朱四爷一笑,从兜里拿出两个红色喜庆的小包,递给他们:“这是给你们的压岁钱。”

朱棣一把接过来。

而朱元璋却是呆住了,小时候他羡慕刘财主家的孩子,过年就有压岁钱。

他好希望自己也能有压岁钱,可他们家那么穷,哪来的闲钱?

这还是他第一次拿到压岁钱。

“八郎,拿着呀。”朱四爷晃了晃。

朱元璋伸手拿过来,眼中泪花闪烁。

朱四爷失笑:“咋还哭了呢?老夫给你们晚辈压岁钱,这不是应该的么?”

“是啊。”

一旁的朱棣手里拽着红包,语带讥讽,“不像某些长辈,抠门啊。”

朱元璋狠狠瞪他一眼。

朱四爷领着两人进了屋,继续煮茶。

“对了,四爷,开春后我回凤阳,到时候一起?”朱元璋问。

“行,老夫也想去看看。”朱四爷哼一声,“到底是哪个不孝子把老子活埋了。”

“呃,你恢复记忆后,就知道了。”朱元璋连忙喝几口茶。

“有时候老夫也希望真有个不孝子。”朱四爷一笑。

“真的?”朱元璋暗喜。

“那样的话,老夫天天揍他。”朱四爷摊手,“就活埋老夫这一点,够揍他一辈子了。”

朱元璋一头黑线,总感觉未来不妙。

他待了半个时辰,就告辞回去了,因为今天是正月初一,他还要去太庙。

……

朱棣留了下来。

朱元璋也希望他留下来陪伴朱四爷。

“师傅,下午踏雪赏梅去。”朱棣道。

“梅?哪里有梅花?”朱四爷好奇。

“当然是梅园啊。”朱棣起身,“走,我带你去。”

于是,师徒二人出了门。

外面的雪已经停了,虽然依旧是寒风呼啸,可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还挺多。

朱棣轻车熟路地带着朱四爷穿过几条小巷,来到一处幽静的园子前,伸手指:“这就是梅园了。”

朱四爷顺着朱棣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围墙上几枝梅花傲然绽放,暗香浮动。一阵凉风吹过,梅花的香气更加浓郁扑鼻。

“这园子谁的?”朱四爷好奇问。

“据说是一个姓万的商人的,不过,这主人家不在京城。”朱棣边走边道,“有个老仆人在,他按照主人家要求,开放这梅园,外人可自由进入。”

说着,两人已经来到了敞开的大门前。果然如朱棣所说,园子里并没有人看守。他们毫不犹豫地跨进了大门。

满园的梅花在寒风中傲然绽放,花瓣洁白如雪,轻轻摇曳着,红色的梅花则点缀其间,宛如燃烧的火焰。

梅花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凉风吹过,花瓣轻轻飘落,如同雪花般纷纷扬扬。

“可惜了,没有酒。”朱四爷道。

“我去给师傅买。”朱棣转身麻溜的走了。

朱四爷很是欣慰。

……

他一个人向着园子里面一边走一边欣赏。

不多时,到了一个亭子前,那亭子中站了十来个人。

当中的两人竟然是李善长和吕本,朱四爷心中嘀咕一声,还真是冤家路窄。

“这老头怎么也在这?”吕本冷哼一声。

原来,今天他们都是陪李善长来游园的,一帮朝中的文官聚在一起。

他们都穿着冬天的儒服,一看就是优雅的读书人。

朱四爷的气质就完全不一样了,一身粗布麻衣,腰悬六尺长刀,一股子草莽气。

他还径直走向了亭子。

那吕本厌恶瞪眼:“没看这有人吗?”

咣当!

朱四爷长刀猛然杵地,冷笑:“这是你家的吗?”

“粗鄙!”吕本冷脸,可他不敢上前顶撞。

李善长负手而立,上下打量朱四爷,冷哼:“不是我们的地方,那也有个先来后到,你连这点礼仪都不懂?”

他摆着他当朝丞相的架子。

“你哪位啊?”朱四爷故意不屑问。

“这乃当朝丞相,李相国。”一旁的胡惟庸朝朱四爷喝斥。

朱四爷似笑非笑。

他本不想与他们冲突,可这帮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实在是欠揍。

“李老伯!”胡惟庸突然朝着后面房间喊一声。

一个头发灰白的老者,从房间中走出,朝着亭子过来了。

胡惟庸朝朱四爷冷笑:“就让这里的主人赶你走,什么东西,也配与我们游园?”

朱四爷气陡冷。

这时那李老伯进了亭子,看到朱四爷的刹那,惊呼一声:“朱师傅?是你?”

他快步过来,直接在朱四爷面前跪下了。

全场所有人都傻眼了。

朱四爷有点懵:“你……你又是哪位啊?”

“朱师傅,你估计不记得我了。”

那李老伯满脸激动,甚至有些手足无措,“我家主人是你徒弟啊,十年前你教过他,这些年主人可一直都在找你。”

徒弟?

朱四爷想起来了,在朱棣之前,他还收过两个徒弟。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