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大明:鬼背儒圣,吾儿朱元璋 > 第242章 朱标监国:孤是仁不是傻

第242章 朱标监国:孤是仁不是傻

京城,诚意伯府。

刚刚喝了药的刘伯温躺在床上闭目养神,自胡惟庸拜相之后,他便以病为由,深居简出,避开朝堂的纷争。他洞悉皇帝的心思,有意寻机告老还乡,怎奈一直未得良机。

“太子殿下驾到!”一声高亢的宣唱打破了府中的宁静。刘伯温闻声惊起,正欲下床迎接,却见太子朱标已推门而入,脸上满是关切:“刘先生,你身体不适,就不必拘礼了。”

刘伯温虽卧病在床,却仍保持着臣子的礼节:“臣参见太子殿下。”

“刘先生快快请起。”朱标上前扶起刘伯温,温言道,“孤听闻先生抱恙,特地带了些药材和补品,望先生能早日康复。”

刘伯温半躺在床上,轻叹一声:“多谢殿下厚爱,只是臣这身子骨,怕是难以痊愈了。”

“不,大明正蒸蒸日上。”吕氏语气激昂,“历朝历代的开端都充满了挑战。就像唐朝贞观之治前,不也是四面楚歌、天灾频发吗?唐太宗李世民甚至曾与颉利可汗签下了屈辱的渭水之盟,不得不向对方赔钱赔粮。然而,这些困难最终都成为了他们崛起的垫脚石,最后有了贞观之治,有了李世民这个天可汗。”

坤宁宫。

朱标的目光在殿内众大臣身上扫过,只见他们一个个低头沉思,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似乎都束手无策。这时,胡惟庸挺身而出,禀报道:“殿下,臣有一计,或许能解决粮草之困。”

朱标把手中的折子甩到胡惟庸面前,冷冷的问:“丞相,依《大明律》,官员贪赃枉法,八十贯则绞,监守自盗,只要满四十贯,就处斩。这李彬为何如此胆大妄为?孤更不明白的是,吏部给他的考绩竟然是优等!”

朱四爷搬个凳子在他旁边坐下。

“好渴,这太阳毒了些。”常氏提着剑走了过来,婠儿跟在她身后。

“好!”朱标大喜。

“嗯,你说的不错。”马皇后赞道,“吕氏,你还熟读史书啊。”

“太子殿下今日来访,想必还有要事相商吧?”刘伯温轻声问道。

……

胡惟庸露出无奈的神色,叹息道:“殿下,臣已经查看了,京中十八座粮仓,已有十五座库存告急。陛下近年来屡次减免赋税,甚至完全免除,加之连年征战,粮草确实异常紧张。”

朱标心念电转,如此,的确能解决粮草问题,不过,这以后的盐税就大打折扣了。但是,目前也没有更好的法子,唯有如此了。

吕氏听后,抿了抿嘴唇,安慰道:“所以母后下令斋戒祈福,严禁血光之灾。伱如此虔诚地为百姓祈福,上天一定会感受到并降下甘霖的。”

“那孤就告辞了。”朱标起身,“改天还请刘先生去东宫给孤讲史,就给孤讲讲汉文帝吧。”

“那就便按丞相的意思办。”朱标挥手,“尽快去办!”

曲州城。

然而,朱棣却摇头反对:“不可!眼下尚未到秋收时节,江南虽为赋税重地,但也经不起连续征收的重压。”

“偶尔听先生们为太子讲课,听到了。”吕是一笑。

胡惟庸迅速拾起折子,匆匆浏览后,恭敬地一拜:“殿下,臣刚接到消息,户部负责运送粮草的船只在海上不幸遭遇风暴,已全部沉没。”

他眼中精光闪过,对于怎么取梁王,他心中已经有全盘大计,既然亲征,就一定要胜,还得大胜。否则,他皇帝的面子往哪搁?

……

朱四爷和朱棣住进了一个苗寨,这个寨子不大,也就几十户人家。鲜蝶一家热情的招待了他们,他们决定先在这住下,再慢慢打探十二峒。

“快说,有何妙计?”朱标急切地问道。

“峰老弟,你可曾离开过这片大山?”朱四爷笑着询问。

“此人已无可救药,孤意已决,定要杀他以儆效尤。”朱标语气坚定。

这几天都是大太阳,好多天没下雨了,马皇后在园子中乘凉,面带忧色。不远处的婠儿正在教导常氏武艺,剑光闪烁间,两人的身影交相辉映。自从朱四爷离京,婠儿就带着朱梦瑶住在宫里,书院后山实在是太冷清了,她爱热闹的性子,怎么呆的住。

朱四爷则独自伫立于阁楼廊下,凝望着眼前的秀美山水,心中不禁感叹山中生活的宁静与惬意。鲜蝶的爷爷鲜峰躺在一旁的竹床上,随着微风轻轻摇晃。

刘伯温听后,面色微变,随即朗声笑道:“殿下过誉了。臣本无拜相之志,陛下也未曾有此意。何况臣年老体衰,中书省政务繁杂,实在难以胜任。”

朱标看着胡惟庸离去,眼中寒光闪过,心中冷笑,胡惟庸啊胡惟庸,你以为你就搪塞过去了?孤是仁,但是不傻!孤刚刚问的是李彬案。看来,你是想保李彬了,孤倒是要看看,你如何保!

“殿下,这个李彬,就让臣来杀。”刘伯温深吸一口气,像是做了决定,“臣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本就是要监察百官。殿下放心,臣还是有些手段的,呵呵,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对付李彬足够了。”

鲜峰眼中闪过一丝怅惘:“没有,最远也只是去过山外的小城。年轻时,我曾梦想踏足中原,可惜最终未能成行。”

听到这里,沐英顿时恍然大悟。

刘伯温微微一笑:“殿下杀他容易,但要想让他无话可说、让淮西勋贵无法相保、让群臣无可挑剔,却需费些周章。”

马皇后微微皱眉,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担忧:“昨日我询问了钦天监,他们预测今年可能会遭遇干旱。庄稼才刚刚种下,百姓们此刻必定心急如焚。”

朱标闻言,顿时明白了刘伯温的用意。李彬一案牵扯甚广,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朝堂大地震。如今是他这个太子监国,若是起了大风波,那就是他这个太子无能。

朱标尴尬一笑,随即面色一凛:“确实如此。都察院弹劾李彬的奏折孤已看过,此人贪婪成性,胆大包天,竟敢私印假大明宝钞,还杀人灭口。如此罪行累累,去年吏部的考绩却被评为优,实在令人气愤。”

此时,苗疆十万大山。

吕氏见她们过来,连忙给她们倒茶。婠儿的目光时有时无的落在吕氏身上,她感觉吕氏身上那种熟悉的气息越来越浓了。

京城,皇宫文华殿。

“来人,传刘伯温。”朱标挥手。

鲜峰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们这里流传着一个传说。据说三百多年前,一批中原人携带大量金银珠宝进入了十二峒。传言中原遍地黄金,姑娘各个美丽,令人心生向往。”

……

“那咱们就打掉他的幻想!”朱元璋沉声道,“首站必胜!打下曲州后,对当地土司,我们边打边收服。”

朱元璋和沐英率领二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明军气势如虹。沐英策马疾驰至朱元璋身旁,神色凝重地禀报道:“陛下,曲州城内驻扎着平章达里麻的十万大军,他们摆出了死守的架势。”

……

“咱爹还是个多面手,什么都懂。”朱元璋扶额。

沐英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摇头道:“恐怕并非如此,梁王的主力应该还留在昆明。而且,梁王得到了大理段氏和本地土司的支持,兵力雄厚,不容小觑。”

“十二峒?”朱四爷故作惊讶,“我在外面也听说过它的神奇。老弟,你给我讲讲吧,等我离开这里,也好跟老兄弟们吹吹牛。”

“也就十二个寨子,他们是巫族后裔,一般不与我们来往。”鲜峰眨眨眼,“朱老哥,我就跟你说说,可是没有酒啊。”

“妙计!真是妙计!”吕本忍不住拍手称赞。

两个时辰后,明军拿下曲州城,梁王大军大败,四散逃窜,平章达里麻被活捉,明军俘虏梁军两万。但是,朱元璋把这两万人放了,让他们回乡。

“臣遵旨。”胡惟庸颔首。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惋惜,却仍满怀期待地劝慰道:“先生何出此言?陛下用胡惟庸为相,不过是权宜之计,为了安抚淮西勋贵。以先生的才智和威望,拜相之日迟早会到来。”

“殿下,臣建议立即在江南地区征粮,以解前线之困。”吕本急切地提出建议。

“传令下去,把红衣大炮全部推上来!”朱元璋挥手发布命令,“准备攻城!”

他看着朱标的背影,幽幽一叹,殿下啊,你还是不知道陛下的目的哟。

朱元璋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哼,这便是梁王的主力了吗?”

“一定一定。”刘伯温目送朱标离去。

他这个监国太子,不想什么事都禀报皇帝,有些事,自己想做那便做了。刘伯温看着英气勃勃的太子,心中很是安慰,暗暗一叹,这也好,利用杀李彬,我自己告老归乡,也最后帮了太子一把。

……

马皇后目光扫过,落在正在练武的常氏身上,心中暗想,这两个儿媳妇倒是一文一武。

“希望如此吧。”马皇后叹息道,“大明为何总是多灾多难呢?”

“哦?为何对中原如此向往?”朱四爷好奇地追问。

“这皆因他是老相国的亲戚。”刘伯温直言不讳。

三日时光匆匆而过,朱棣与鲜蝶已然熟稔无比,两人如影随形,不知情的外人恐怕会误以为他们是一对青梅竹马。这日,朱棣撇下朱四爷,兴致勃勃地与鲜蝶一同上山采药、打猎。

“什么?”朱标惊愕地站起身来,“前线将士正在浴血奋战,眼看就要断粮,孤绝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打仗。立刻重新调配粮食,火速送往前线!”

朱四爷闻言皱眉沉思。三百多年前,那正是后唐时期。莫非真如传说所言,后唐的亡国太子带着传国玉玺逃遁至此?

吕氏静静地在一旁煮着茶,她的动作优雅而从容。为马皇后斟上一杯热茶后,她轻声问:“母后,你似乎有些烦心事?”

他心中暗暗佩服胡惟庸,果然是聪明,这样的法子都能想到。胡惟庸的确能干,成为中书省丞相后,处理事情紧紧有条,节节相扣,令行禁止,其效率和魄力,令部员们信服,不敢稍有懈怠。

“正是如此,陛下。”沐英恭敬地回答道,“不过,这大炮的图纸乃是太上皇亲手所绘。没有太上皇,我们也无法造出如此威力巨大的红衣大炮。”

吕本皱眉道:“那该如何是好?”

胡惟庸沉稳地回答道:“我们可以让商人购买粮食运送到前线,然后朝廷赐予他们盐引作为回报。商人们可以凭借这些盐引在朝廷换取食盐,并在指定地点进行销售。这样一来,商人们有利可图,朝廷也能解决粮草短缺的问题。”

“哼,放他们回去正好。”朱元璋胸有成竹地解释道,“他们回去后会大肆宣扬大明天兵天将的威猛无敌。今天这一顿炮火已经让他们肝胆俱裂了,回去后还不大肆宣扬我们的厉害吗?”

他领命退了出去,嘴角闪过不易察觉的笑。

很快,数十门红衣大炮排在阵前,对准了曲州城的城墙。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响起,炮弹如雨点般倾泻在城墙上,炸得砖石飞溅、烟尘四起。即便是朱元璋也被这大炮的威力所震撼:“沐英,这便是你火器房所造的大炮吗?”

朱标脸上露出明显的遗憾之色,他对刘伯温的才华和为人极为敬重,一直期望他能为中书省左丞相。刘伯温微笑着看着朱标,他对太子十分满意,太子仁慈又不缺果决,这样的太子适合成为大明第二代君王。

他把腰间酒葫芦抛给鲜峰,鲜峰接过来,双眼放光,立马饮了一口,回味道:“还是中原的酒好喝,今天,我就跟你好好讲讲咱们这的十二峒。”

“陛下,这放回去,他们……”沐英皱眉。

“行,老夫带的那壶酒归你了。”朱四爷痛快摊手。

“是!”太监总管王景弘连忙去传人。

这时,太子侧妃吕氏提着一个食盒上点来,盈盈一拜:“殿下,又忘记吃饭了?臣妾给你带来了。”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