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古代言情 > 穿越时空爱上你之青春万岁 > 第20章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我亲妈的亲妈让我管教我的亲妈,好笑她妈哭孩子,好笑死了。

我压住心里的得意,认真的说,“赵妗子,大家都说你心灵手巧,家里地里都井井有条。不但做饭好吃,还会剪样子做衣服,说话办事,邻里百家都夸你,咋一样没有教会孩子。”

赵氏叹气,说“我会的多,是我亲妈就啥也不会,我是老大,我奶奶就下了力气教我,教会我来,就有人干了。我娘家一大帮人,这里八个孩子,我像陀螺一样停不下来,哪里有空教她们姊妹?她们一个个又犟又拗,不好好学还惹我生气,我有教她那个功夫,早自己干完了…”

她捶着腰叹气,“现在想教也没有空,我得干活,她也得干活混工分”。一天天累得,回来都不想说话,哪有力气教孩子”

我针对她的主要缺点,制定了一个改造计划表:

1.没有主见,整天人家说,人家说

2.不爱动脑子,不主动思考,别人不指示坐着傻等

3.做事没有计划,东一下西一下,半拉子工程

4.5.6

太多了,一点一点改吧。能进步一点就是阿弥陀佛。

我以前也是野蛮生长的,什么都不会。世英自己都啥也半瓶醋,肯定不会教孩子。

但她本性善良。

我继承了她的优点和缺点。婚姻生活和工作都很曲折。

王丽和很多好朋友,在我跌跌撞撞的时候,教会了我很多。

现在,有了机会我变成她的朋友,我希望能引导她,让她比上一世更幸福。

我们在果园干活,距离石屋近,晌午饭让她带着干粮,和我一起吃。

我早就用南都带来的粮票都买了细粮,又买了油,换了鸡蛋。我想让她吃好一点。

我用玉米粉和白面和面,擀面条,用江潮给的紫菜虾皮做了蛋花汤,一人一碗面条,再把她带来的干粮掰碎泡在汤里,吃饱了我俩一起晒太阳。

第二天让她做同样的饭,和面太硬,煮的时间短,里面还是白愣愣的。第三天,面软了,煮的时间长,面条夹不起来。

反正,不是太软就是太硬,说了几次慢慢一点点加水,她就烦了,“咋的不是吃,进了肚子一样的。”上一世她蒸馒头,十次能接近成功一次。

失败。

剪枝也是,技术员教了剪枝口诀,还是随便,什么外侧芽,内侧芽啊?

嫁接的步骤都对,一碰就掉下来了,扎紧扎结实从来做不好,俺觉得扎紧了,刚才没掉……

失败,失败。

两个人合作的她递工具,我不催,她就不动,第二天的事,她从来不记得提前准备好东西。

失败失败失败!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太累了。

我太生气了,送回去,让她亲妈自己教吧!我打不得骂不得。

我又去商量田得水,劝他把当年在部队的情况写出来,另外找几个当年给他背棉花的证人,以前都是口头问问,书面材料更重视一些。

终于,田得水口述,我执笔,写了材料寄给几个部门询问,有当时的搬运工张玉福几人的证明。

我寄了一份给王大山,他现在莱县武装部,莱县是当时华野驻地,委托他给查找一些档案。

一个月后,发来了函件,田得水同志确实为部队工作,为济城解放做了贡献。但是原单位已经迁移解散,也不可能有补偿。

心病还得心药医。他要的是一句话,当年他是为部队干活。因为同村叛逃后他回家,村里人一直谈论他是不是也因为叛变了被开除的?才让他得了忧郁症。现在真相大白,他自然好了。

村里给他安排了护林员工作,家里压力轻松多了。

我买的粮食吃完了,我跟着世英去她家吃饭。

地窖里的地瓜全发芽不能吃了。还好现在是春天,孩子们到处撸榆钱,挖苦菜,拌上一点地瓜面上锅蒸。

最小的世美才三岁,哼哼唧唧不想吃。

晚上,送我们去石屋,她要回去的时候,我问她,“如果能赚点钱,让孩子吃饱,你敢吗?”

她想了想,“只要能吃饱,我啥也敢。”

我写了一个条子,让大舅去铁匠铺打了大锅,铁盘,刀。又买了油,糖,芝麻。

我要做点心。我当时学了几种简单实的。

第一次做蜜三刀和江米条。每种5斤。分成两种,半斤一大的,二两一小包的,在家称好,绳子扎好。

我晚上先走小路,和赵氏把江米条和蜜三刀放到杜张村,第二天早上从杜张去白谷堆。

宝生带着我们去了一个家属院,刚蒙蒙亮的时候,墙根下面一排人,卖鸡蛋的最多,还有各式蔬菜。

我俩一人一个筐子,看到买东西的就问。江米条二两的五毛钱,半斤的一块钱。蜜三刀二两的的一块二,半斤的两块钱。先尝后买,不好吃不要钱。

一听说可以免费品尝,不好吃不要钱,大家都先吃一个。慢慢就有人来买,江米条便宜,很快卖完了。

蜜三刀用油多还有芝麻,好吃是好吃,有便宜的江米条比着,只卖了一半。

“这剩下的怎么办?”赵氏怕赔钱。

我带着她和宝生去吃饭,豆腐脑油条。

吃完了,又买了面和油,等着村里的马车。

回去又做了10斤江米条,5斤蜜三刀。

我的石屋在村外,赵氏,世英,我晚上开始准备,第二天凌晨油炸。

村庄清醒的时候,油炸的香气就散没了。

我写信给陈玉竹,请她把一千元钱寄过来,她还寄给我很多粮票。现在买面买油买糖是要票的。

最后我和世英负责做。

宝生晚上搬到山后面柳树沟村,第二天再让他们村天天去工厂送菜的马车给运到白谷堆村亲戚家。

宝生和赵氏负责卖。她俩一个五十多老太太,一个二流子,不怕纠察队,即使被抓撒泼打滚。我告诉她们,有危险,扔下东西就跑,人最重要。

我们一三五在煤矿家属院,二四六去服装厂和化工厂家属院里面,不去黑市。

煤矿工人最有钱,家属区女人白天都在家,赵氏从开始的一家一家敲门,慢慢大家都认识了。

服装厂女工多,白天几乎都上班,要早上中午晚上才有生意。

靠自己卖,太费事了。还担惊受怕。

我只知道76年后半年中国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黎明前的黑暗,也最危险。

有一天,我突然眼皮突突跳个不停,白天宝生突然一个人来了,“不好了,今天我们被纠察队截住了,我们把东西扔了,我自己先跑回来,大姨不知道咋样了”

“你咋自己回来了,把俺妈扔下不管啦”世英嗷的一声窜出去,猛退了一把。

宝生后退几步,差点摔个大屁墩,也火了,“大姨让我快跑,回来报信,先把家里东西藏起来,她一个老人,别人能咋地啊…”

“不是人重要吗?家里有啥事啊,用你报信?”世英嘴硬王者,不停的唠叨

宝生也呱啦呱啦呱啦呱啦。

天哪,他俩就是冤家,遇到什么都不能好好商量。

“好了,你俩是先吵架,还是先干活。火烧眉毛了,还吵吵吵”我想到小时候,他俩天天吵,也烦死了。

“快点,想想把东西藏起来,你报信是为啥?吵架吵忘了?人先等等,晚上回不来,咱再找人想办法。”

先把剩下的面粉,芝麻,油藏到地瓜窖里,大锅什么的,用柴火盖起来。

三个人焦急的等啊等,我的亲爹亲妈不停的吵架。我决定,劝他们家长退婚,各自安好别伤害别人了。他俩都不适合结婚,更不适合当父母。

我们再也等不了了,决定去看看。刚到山顶,赵氏,回来了。

她看见我们,也快步走过来。“没事,没事。我扔了筐子,买了几步,到了一个经常买咱东西的人家里,藏了半天,才出来。”

我们都松了一口气。

“明天不去了。先歇几天。”我对大家说。

“哎呀,不干了,咱买的那些东西咋办?”赵氏心疼不已。

我们现在一天赚十几块钱,她和世英一一天给一块钱,一个月三十块钱,顶上一个工人了。一个月比生产队一年分红都多。

宝生一天给六毛钱。一个月十八。人人看不上的二流子也有钱了。

我说,“咱先歇几天,宝生今天跑的时候崴脚了。”

赵氏心疼未来女婿,“哎呀,咋弄的,疼不疼啊?”

世英在一边毫无反应。又把宝生气得要命。

“妗子,你杀只鸡给他补补吧,我出钱买你的,大家一起吃”我也心疼,他今天跑的真快。

“吃什么鸡,他干啥了有啥功劳,还给他杀鸡”世英的嘴,还是叨叨叨。

赵氏看着闺女都想扇他一巴掌。大家都对他好,不是因为他是你未来的女婿吗,你自己不说一句暖心话,还拆台。

我也看着心烦,劝赵氏,“妗子,他俩要是实在不合适,就退亲算了。”

“退什么退,宝生挺好”老年人,迂腐的很。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