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古代言情 > 穿越时空爱上你之青春万岁 > 第61章 新年新气象

马上就1977年了,这一年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林20岁了。穿越过来4年了,早已经习惯了现在的身份。

偶尔原来的灵魂也会迷茫,不知道身在何处。不知道是否是一场梦,自己努力经营的一切,会不会梦醒时分就变成泡影。

迷茫过后,还是要一天天过日子,好好经营一日三餐,吃穿住行。

住在山区不怎么想事情,就是吃饭睡觉拉呱。好像出世之人。

回来食品厂,要想的事情就太多了。

年关将至,是点心的旺季。宝生一个人忙的顶三个,脸色都发黑了。王林后悔一走两个星期,把事情都扔给他,去管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的破事,什么精怪,都是久远飘渺的事。

宝生负责销售工作,天天跑外。厂里大大小小的事,只要有事,就都来找王林。连姜老头都被扣下来了。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老头吐槽。

开发新产品,质量控制,各种原料进多少,没有一件小事。任何一件事理顺都费心费力。

原来正常生产的产品,都细化了流程,具体步骤像教小孩一样,写的清清楚楚,放进几个大镜框里,挂在车间墙上。。

有的人嘴上背的滚瓜烂熟,一动手就废了。世英,就是这样的人。

梅子本来是面包组的技术主管,那天她重感冒,身体实在不行了,就回宿舍躺一会,让世英给看着。

世英烤制的几炉面包,都成了塌饼子,全部没有发起来。

世英的最大特点是嘴硬,第二特点是从来不吸取经验教训。上辈子,整年蒸馒头,成功率就只有百分之十,啥都会哪个步骤都不缺,就是最后结果不行。

梅子:“进烤炉的时候醒发好了吗?”

世英:“发好了,我看了。”

王林:“你知道发到什么程度算好了吗?”

世英:“知道。”

只是知道,雾里看花那种,但做不到。

王林:“温度和发酵时间,你都确认了吗?”

世英:“中秋的时候,我帮着烤过面包,那时候发酵就是2个小时。”

王林:“那时候是秋天,现在是冬天。发酵时间是不一样的。”

世英:“到时间了,不放进去烤咋弄?它自己醒发不好,咋办,还能怨我?她也没给我说。”

王林无语,跟世英讲理没有用,她的思维和别人,不在一个频道上。你说东,她说西,你说狗跑了,她说鸡也飞了。

以前就提醒过宝生,不让世英做复杂的事情,她只喜欢看表面人家也是那么做的,不喜欢想到底为什么那么做,扫地洗碗都葫芦马虎,过得去就行。她本性如此,还能咋办?

“第一,梅子你生病请假,要找和你同样做工作的人替班。不能随便找个人。”

“第二,世英,你原来做什么岗位就做你原来的事情,不要串岗,除非特殊情况,有专人指导。”

“为了让你们接受教训,坏了的产品你俩按照出厂价买下来,钱慢慢从工资里面扣。”

三个月工资没有了,只有罚钱,才让她们心疼,才能让世英记住,否则,她混不吝,觉得没啥。

宝生回来了,说他姐活该,“你啥事也敢托付给她了,她蒸馒头都不是没发好死面疙瘩一样,就是发过了酸了。”

再次强调,技术活动脑子的活,千万不要让世英干。让她在后勤包装组,还得别人替她操无数心。

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全员重新学习技术,核对流程,考核操作细节。

以前市场畅销产品是成本价低,售价便宜的。现在市场上越来越喜欢口味好的高档产品,价格高点无所谓。

最早的江米条销量大但利润很低,现在,经济好转,人民生活需求多样化,各种有馅料的销的越来越多。

以前有绿豆饼,红豆馅的,栗子馅的,枣泥馅的。

王林自己嘴馋,又买回来核桃,瓜子,花生,榛子,松子,葡萄干,要在馅料里加入干果。先做一批试吃。

大舅,姜老头,王林几个人扒瓜子,扒花生,砸核桃,扒榛子,扒松子,手指头疼得厉害。

“丫头呀,你只烤这一点,咱们都这么费劲,以后要是订货的多了,手指头不得废了吗?”姜老头嫌拿他当壮丁用。

王林边忙活边指使他去烧火。“就是用的少才用手扒,用的多了,就想办法用机器脱壳呀!”

“大舅,你先想想,给咱上铁匠铺订一批扒核桃松子榛子的工具吧?”

王林找个铁锅,放上细盐,炒热了,再分别放各种干果炒熟,再用擀面杖擀碎,加在馅料里,烤了两盘,给大家尝尝。

核桃、榛子、松子的最好吃,但成本太高了,只能放很少,还是以花生仁瓜子仁为主,再加上红枣干,葡萄干,又做了三个新品种。

加了红枣干,葡萄干,口味偏甜,适合女性或者自己家吃。

加了干果的 ,成本高,就适合送礼。

成本高了,售价就高,再用牛皮纸有点不体面。又选了了几种包装纸,定制礼盒包装。这样买回去过年过节送礼,拎着多有面子啊!

一套活忙下来,也到了元旦了。

1977年了来了,王林20岁了。

农村人很少过元旦,叫阳历年。他们看重的是农历新年。

国营单位上班的,元旦都放假。食品厂是最忙的时候,没有放假,但是全员聚餐。

元旦休息半天,又请了办结婚喜宴的大厨,按照最新的宴席标准,来厂里现场做饭。

在厂房里摆了十桌酒席,五十多个员工,可以带一个家人来吃席。大部分都是带了一个大人一个孩子。

桌上有扒鸡,黄河鲤鱼,大肘子,红烧排骨,酱牛肉,羊肉丸子,各种小炒也肉多,猪肉白菜炖粉条一大盆,和白面馍馍敞开吃。

大家伙风卷残云,撑的肚皮溜圆,打着饱嗝回家了。回去肯定和左邻右舍说干啥去啦,大家听了都觉得这个厂子虽然是村集体单位,福利挺不错。

姜老头大舅宝生田世文几个在传达小屋里边吃边聊。

田世文也很久没有来了。刚来了新领导,他陪着整个公社所有村转了一圈,回家一看,媳妇跑了,东西都搬走了。

他虽然希望王林一直住在公社,但她在那里闲的发疯,整天打听神神鬼鬼精灵古怪的事。

让她放下食品厂一大堆事儿,整天做饭洗衣等他下班,也不现实。

但他以后肯定很忙,不可能天天回食品厂。等到大雪天路不好走,更回不来。

夫妻不能聚少离多,他也有点想接她回去,公社的同事还吵着再去吃饭呢。

没想到过来一看,姜老头都被折磨的憔悴了,媳妇整天像个陀螺,到嘴边的话又咽下去了。

半夜里王林想起来还没有给南都的爸爸打电话。田世文给了一盒大前门,才敲开邮局的小窗口,打了电话。

王大河接了电话,“爸爸,元旦快乐。你身体好吗?陈姨好吗?王海和王涛好吗?”

重点是找王涛,“快过年了,你快点给我弄一批衣服过来。”

过了元旦,再过一个半月就要过大年。有钱没钱,都要过年。条件好的讲究的,不但穿新衣,戴新帽,初一全身里外都要换新的。一般的也得给孩子做件新衣服做双新鞋。

从明天去宝安进货,衣服运过来,最快也得半个月。再晚就赶不上好时候了。

今年秋冬一直瞎忙,好像错过了很多赚钱的机会。

1977很重要,先抓紧赚点钱,年后要好好学习了,争取考一个更好的大学,选个最喜欢的专业。

元旦第二天,提着几包点心和酒肉去了亲戚张志和家里。“姑父,你帮着问问,厂子旁边那块地能不能给我们用,我还想在现在的院子里盖几间平房做宿舍,你帮着找个施工队吧?”

现在的宿舍是简易房,冬天太冷了。除了王林自己,还有几个家远的员工,有时候刮风下雨也得住在厂里。

宝生太忙了,盖房子的事都委托给张志和。大舅负责监工。三舅做木工。

钱到位了,材料买回来,盖的过程很快。

先拉回来红砖和木料,又拉了石灰和沙子,托人买了几袋水泥。

以前农村盖房子,都是土坯垒墙,外面也是细泥加麦瓤草和灰磨平。

现在条件好的用红砖垒墙,中间用沙子水泥,外面是白石灰抹墙。

在院子中间挖了一个大坑,铺上塑料布,把生石灰倒进去,再倒进去水,就咕嘟咕嘟开锅了,温度最高能达到几百度。嘱咐大舅千万不要让外面的小孩进厂里来玩,掉进石灰坑就麻烦了。

“三舅,你多找几个人和你一起干,过年之前,咱们就要住进去啊!”

除了门窗,还要打桌子,床,三舅一个人得忙三个月。他小气不想找人帮忙,那样他分钱就少了啊。

王林还要多找几十个临时工,让老员工帮着介绍,一个人奖励十块钱,要给自己推荐的人做担保人,要推荐聪明能干,人品可靠的。

她们都推荐了熟悉的亲戚朋友,自己多拿了十块钱,还给亲朋找了赚钱的好事,两全其美。

一个老员工带一个新员工,老员工负责技术活,新人干点简单的。

等田世文过了十几天再来的时候,他以为走错地方了。

“媳妇,你是孙悟空吗?怎么变出那么多东西,那么多人啊?”

王林好像才想起来,没有跟他提过吗?

“一直忘了跟你说了,我早就想盖几间平房,我们俩一起住着舒服。现在的宿舍太破了,你不喜欢,总想拉我回公社。”

“你看,姜爷爷给我找了好几棵那么大的牡丹花,现在种下去明年就可以赏花了。”

田世文想到老家院里的月季花都变成干柴烧火了,就知道她故意提起来。

晚上的时候,王林突然想起要关心他,“你的工作怎么样,新书记来了对你好吗?”

田世文还想争取一下,让她回那边。“我都挺好,这边这么乱,你要不先回去住几天,等过了年,房子盖好了,再回来啊?我们新书记想见见你呢?”

王林啪叽奖励他一口,“小田同志,继续进步啊!”

“我不回去了,真的很忙,宝生在外面跑根本顾不了厂里,生产上很缺人。我在那边闲的无聊的时候,她们在这里忙疯了。”

“你们领导真的要见我,如果定下时间,我会过去的。”

田世文还想说什么,她已经打呼噜了。她平时睡觉浅,很少出声,真的太累了。

田世文知道她不肯回去长住了,但他不知道的还很多呢。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