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都市 > 1976步步生莲 > 第372章 抽丝剥茧

事实证明,警察就是警察,即便不是科班出身,即便是派出所的基层民警,但依旧是专业的……

严家和曲卓家的失窃案,涉及到了三千多现金,和大量贵重物品。在眼下这年月,是妥妥的大案。

因为一直悬着没破,分局和帽儿胡同派出所,已经被上面批评好多次了。

这次丢失的部分物品曝光,分局派专人到派出所,组织了一场案情分析会。

并且根据新情况,推翻了很多之前的判断。

之前推测贼人多半是外来人员,目标是雨儿胡同的齐白石纪念馆。在纪念馆没有得到满意的收获,不甘心之下才翻进了严家的院子,随后又进了曲卓家。

也就是说,进严家和曲家盗窃,是计划外行事。

现在看,贼人的行窃动线,很可能事先经过了缜密的计划,而且反侦察意识极强。

有意的做出一系列障眼法,并成功的迷惑了办案民警。

比如,故意留下很多沾着蜂蜜的脚印。又故意从外面破坏了曲卓家的门锁。从而制造出利用偷到的自行车,转移赃物逃走的假象。

而实际上呢,他们带着从曲卓家偷到的物品,翻墙回到严家,又从严家翻进了东侧的8号独院。

并且,这个过程非常小心,没有留下明显的痕迹。以至于当时勘察现场时并没有发现。

这说明贼人不但心思缜密,对作案地点周边几处院落的情况非常了解。

除了知道十号院的两家白天没人外,还清楚八号独院处于长时间空置状态。

由此可见,贼人就住在帽儿胡同或周边。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如果对方住在帽儿胡同或者周边区域。偷到的自行车和电视不方便见光,只能藏起来。

但当时是冬天,鱼、虾和肉即便不放在冰箱里,也可以保存很长一段时间。

完全可以等风声过去后,偷偷分几次拿出去卖掉或者吃掉。而不是扔在八号院的东厢房,任凭开春后坏掉。

难道贼人担心暴露,作案后一直没敢再去过八号院?

带着这个思路,帽子叔叔带领联防队员,对帽儿胡同及前后的雨儿胡同和景阳胡同,进行了细致的走访调查。

眼下这年月的人员流动性很低,而且划定的范围内大多是杂院。

而杂院的特点是,人多眼杂。

案发时在单位上班的,排除掉一部分。没有作案能力的老幼,再排除掉一部分。余下的大多数人,都能找到没有作案时间的证明人。

相关排查工作,之前办案时虽然已经筛过了一次。但这次调查的更为细致,上班的去单位走访,确定案发时在岗。有证人的分开问询,反复确定,防止有包庇、掩护的情况发生

一番大动干戈后,虽然发现了几个有嫌疑的,但随后又一一排除了。

既然外来人员作案的可能性极低,周边住户又没找到可疑人员……难道是偷偷返回的知青或者支边人员?

不对呀,外面回来的人,短时间内很难搞清楚几处涉案地点的具体情况。

如果返回有一段时间了,如此细致的排查下,不应该被忽略掉。

这时候,姜副所长提出一个新的想法。

有没有可能,有人知道八号院是空置的,偷偷住了进去。

所以,贼人其实是外来的。但悄无声息的在八号院住了一段时间。并通过某些渠道,知道了十号院两家人的情况。

这是有可能的。

京城住宅紧张,有大量游荡的私返知青和支边人员。以及外来的,居无定所的盲流子。这些年偷占、私占、强占空置房产的情况层出不穷。

八号院是独院,与右侧的贝勒府有高墙相隔。与左侧十号院隔着两道院墙,两道墙中间还有杂生的树木阻挡。后身的纪念馆常年空置。

关键是,八号院的院门虽然在帽儿胡同,但南边有一道小门。可以从纪念馆侧面的荒废小路,穿到雨儿胡同。

如果有人偷偷住进八号院,平时又不闹出大动静,极有可能很长时间都不被发现。

带着这个猜测,帽子叔叔对八号院进行了二次勘察。

果然,发现了一些之前勘察时忽略的重要细节。

比如,东屋火炕上的积尘,比屋内其它地方要薄一些。

再比如,正房东屋的灶坑里,有相对较新的灰迹。并在灰烬里,找到了未烧完全的布料。

上次勘察时,在灶边的柴火洞里,发现了拆除破坏旧桌椅得到的劈柴。

当时只当是施永乐,就是八号院房主那位正在劳改的儿子败家,毁了家里的旧家具烧火。

但现在回过头再看,很可能是去年冬天,有人在这里居住留下的痕迹。

基于新发现,新的问题也出现了。

到底是谁在这住过?

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年,查证的难度实在太大了。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线索。

既然对方能住进来,肯定知道八号院是空置的。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认识施永乐的人呢?

施永乐好赌,交际复杂。

那帮狐朋狗友里,保不齐就有居无定所的。知道施永乐被劳教,八号院空了,偷偷摸进来猫冬。

随后发现纪念馆和隔壁十号院白天没人,继而生出了行窃的念头。

因为在严家偷到了一大笔钱,得手后就跑去逍遥了,没再理会遗留在八号院的被盗物品……

有了合理的推断,剩下的就是查了。

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调查施永乐被抓前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发函给施永乐服刑的劳教所,请求协查。

今天下午都快五点时,劳教所发来了回函:施永乐为了争取立功减刑,提供了重要线索。

他在犯事被捕前,一直在谋划盗窃纪念馆和隔壁的十号院。

盯上纪念馆,是因为听说齐白石的画很值钱。盯上十号院,是因为知道严家卖了三分之一院子,手里有一大笔钱。

除此之外,施永乐还供出了一起谋划的同谋,十号院的另一家人,沈兴昌的俩儿子,沈耀文和沈耀武……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