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0月3日,胶莱平原北部。
黎明,经过数小时夜战的平原一眼望去满目疮痍。大火、硝烟与尸体的组合,更是呈现出了一种沉闷的死寂。
广阔的田野上,被击落的战机残骸余烬未熄。这些滚滚黑烟直冲云霄,就仿佛像是古代边防预警时点燃的狼粪。
顺着“狼烟”遥望,只见天空中充斥着一道道纷乱的白色线条。
那是上百架战机于半个小时前留下的飞行云,是日军陆航为了拦截八路军空军轰炸机而留下的痕迹。
“八嘎,差距怎么会这么大?12:1,就这还是占尽先机才打出的战损比。敌人的空军,还真是像怪物一般的存在。”
“哎,好在武士们的牺牲没有白费。至少,炮灰们试探出了敌人的火力点,第三飞行师团也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窗口期。”
“战车第一旅团!做好进攻的准备!”
出击阵列中,日军少将田美玉郎站在一辆九七式指挥战车的炮塔上。通过望远镜,他将战场上的惨烈尽收眼底。
老鬼子虽震惊于八路军空军的强势和守备部队的坚韧,但还是毅然决然地举起武士刀,下达了准备进攻的命令。
没办法,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好不容易试探出敌人的部署,并且还消耗掉了一定的有生力量,再不进攻岂不是白忙活了一晚上。
“轰!轰!轰!”
似乎是在响应田美玉郎的战前动员,阵地后方数十门大口径火炮齐齐开火,密集的炮弹宛如雨点般落在了正前方的平原之上。
漫天的泥土碎屑,夹杂着炮弹爆炸腾起的硝烟,让此时的胶莱平原隐约有了几分1940年欧洲西线的即视感。
在这种高强度的炮击之下,构建在平原的阵地完全可以用一片狼藉来形容。
那些裸露在外的交通壕、铁丝网以及雷区尽数被毁。甚至就连部分半埋式掩体,也在榴弹炮的洗礼下轰然倒塌。
如此不昭和的炮击,足足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全程所耗费的炮弹,就连基层鬼子士兵都直呼不可思议。
“进攻!”
“保持t字阵型,给我一口气捅穿八路军的防线。”
炮火刚刚停歇,田美玉郎便挥舞着手中的武士刀,催促麾下旅团的士兵们发起进攻。
伴随着发动机的剧烈轰鸣,几十辆九五式轻战车和九七式中战车一马当先跃出掩体。鬼子们鼓足了劲,下定决心要打出自己亚洲小四号的风采。
待装甲部队尽数出击,机动步兵联队、机动炮兵联队和诸多辅助单位也紧随其后。
他们严格遵守训练时的条例要求,同样一往无前地挺进战场。
“各联队,一定要仔细观察。敌人营、团一级都装备了25毫米的哈奇开斯反坦克炮,这东西在特定距离内足以击穿咱们的正面装甲。”
“75毫米的野战炮同理,也是需要严阵以待的高威胁目标。一旦发现难以处理的敌火力点,立马通过旗语或无线电向上级汇报!”
“我再强调一遍,千万不要忘记我在战前叮嘱的注意事项。我可不希望诸君的军事生涯,留下跟战车第三师团一样的污点。”
田美玉郎,陆士步兵科毕业,1941年10月晋升为少将。
如果单看面相的话,他很容易会被当成没什么能力的杂鱼军官。
不过事实恰恰相反,这老鬼子不仅参加过诺门罕战役,甚至还凭借着出色的战术头脑,在坦克世界中收获了一枚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史诗级勋章。
除此之外,田美玉郎还担任过本子陆军少年战车学校的校长。
独特的教学经历,使其在关东军装甲部队中有着不亚于两位师团长的威望,这也是他有资格成为前线指挥官的主要原因。
“嗨!”
“还请少将阁下放心,我们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在田美玉郎这个校长的调度下,整个战车第一旅团根据当前战场的宽度,以中队为基本作战单位形成了多条进攻锋线。
这些锋线均是以两个中战车小队为第一梯队,另外一个中战车小队为第二梯队。
轻战车小队则是分布于两翼位置,他们在防止敌人从侧翼袭击的同时,还承担着保护随行步兵单位的职责。
······
“不对劲,十分得有十二分不对劲。”
“就算八路军的防御阵地遭受到了炮火覆盖,那也不至于全灭啊。都到了现在这个位置,敌人的战防炮和野战炮为什么还不开火?”
“难不成,又是诱敌深入的老套路?”
日军装甲部队的进攻通常在黎明时分发起,他们会竭尽全力秘密推进到前线约五公里的位置,然后出其不意发动进攻。
极速推进五公里,这个距离也许会让全副武装的步兵感到困扰,但对于九五轻战和九七中战真心就是一脚油门的事。
眼下还有一公里的距离就要抵达交战区,而八路军却没有做出任何抵抗。
如此诡异的情况,属实是让田美玉郎心里没底。
“咚!”
就在老鬼子暗自思索之际,战车第一旅团冲在最前面的车组突然发出了一道清脆的响声,同时那台九七中战的车身也产生了不正常的震动。
见状,绝大多数的本子车长都关上了舱盖,以免自己成为空中飞头表演的第一人。
“战防炮!战防炮!”
“快,赶紧把那伙敌人找出来!八路军的战防炮非常矮,所有车组继续推进并且保持观察!”
日军的装甲兵,大多都是少年战车学校出身。这些鬼子想要毕业,那就得经过循序渐进式的漫长学习。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他们的个人能力基本都处在及格线以上。这些在第一时间便向可疑地点开火的车载重机枪,就是最直观的表现。
但是!
九七中战的观瞄系统非常差,经过数次升级后的指挥塔居然不是潜望镜,而是仅凭几条狭小的缝隙观察。
在原本时间线的太平洋战场,战车第二师团之所以会遇到所谓的斯图亚特危机,正是因为m3大多时候都可以先发制敌。
挨了好几炮后,鬼子们总算是发现了反坦克炮的位置。
只不过他们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那两台冲在最前面的九七中战,活生生被敲门砖都算不上的25毫米神针戳成了筛子。
“停车!给我干掉那些阴险的民国人!”
“炮塔左转,距离1500!”
“高爆弹!”
随着车长的命令,驾驶员拉住刹车将坦克稳稳停住。于此同时,它的炮塔也开始旋转瞄准远处的反坦克炮。
九七中战虽然可以在行进中开火,但为了确保命中率和杀伤效果,鬼子们还是选择静止射击。
“高爆弹一发,装填完毕!”
“发射!”
“轰!”
硝烟过后,25毫米的哈奇开斯反坦克炮直接原地起飞。被57毫米高爆弹殉爆的弹药,更是炸出了半径数米的大呲花。
似乎是心中憋有怨气,几辆九七中战的重机枪仍在开火,就仿佛是要用八路军的尸体泄愤一般。
只不过没有任何一个鬼子发现,爆炸的中心,根本没有任何尸骸。
“继续进攻。”
确认战果后,位于后方的田美玉郎命令继续前进。
老鬼子现在也想明白了,他们进攻的区域本就是敌人兵力部署最弱的一侧,而鲁省八路军的战斗力又不如晋省的主力。
抵抗弱?
弱才正常!
伴随着柴油发动机的轰鸣声,第一战车旅团继续推进。
当第一个中战车中队正式踏进交战区,后方的履带车和轮式车辆纷纷停下,机动步兵迅速下车加入战场。
“跟着坦克,不要掉队!”
“注意距离,一会要多利用车身躲避敌人的火力,及时干掉可能出现的八路军。尤其是扛着火箭筒的那种,必须优先集火!”
“嗨!”
······
话分两头,鲁省军区第五师战地指挥所。
在一处坚固的地堡内,第五师师长举着高倍望远镜,目不转睛地看着远方的战场。
以坦克为先锋,鬼子的推进十分顺利,任何地形障碍都能轻松突破。在守备部队的刻意放任之下,敌人甚至踏过了大半个交战区。
“他娘的,小鬼子的关东军果然名不虚传。数十门105毫米榴弹炮,敞开打了半个多小时。这投送量,咱们的师属炮兵团可比不上。”
“好在阵地上没什么人,要不然参谋长非要活劈了我。”
“传我命令,接下来的一个小时给我往死里揍,一直挨打可真憋屈。没有炮兵,光凭装甲部队可别想轻易突破我的防线。”
“是!”
收到上级反击的命令后,第五师和守备4、7旅的炮兵率先发难。
跟鬼子们不同,在自家空军牢牢紧握制空权的当下,同志们完全可以肆无忌惮的炮击战车第一师团,不把敌人的陆航当人看都行。
至于本子用大口径火炮反制怎么办?
开玩笑,难不成你要指望这些师团属炮兵联队,在忙着转移的过程中还能打炮战?
“轰!轰!轰!”
伴随着二十多门105毫米榴弹炮的咆哮,第五师和守备4、7旅的反击正式打响。
在炮火的洗礼下,最先出现伤亡的自然是战车第一师团的机动步兵联队。鬼子们在炮弹雨中欲仙欲死,大平原上根本没有可供躲避的天然掩体。
当然了,曲射武器远距离打坦克还是有点费劲,尤其是数量远远小于敌军装甲部队的前提下。
对付九七式中战车,那还得是直射的反坦克炮。
“嘭!”
一声闷响后,位于进攻锋线最前端的九七中战直接被炮弹打穿。
跟以往的飞头、弹药架殉爆和火葬不同,这次鬼子坦克的外表没有什么明显损伤,走的十分安详。
如果不近距离观察,协同的本子士兵甚至无法发现正面装甲上的小洞。
“耶!脱发!”
成功用47毫米的mle sa37反坦克炮干掉敌人后,来自第五师的战士们兴奋地攥了攥拳。
训练了好几个月,这是他们班第一次在战场上正式取得战绩。这种喜悦感和成就感,就算大家都是老兵也无法控制情绪。
遥想一年前,一辆烂怂装甲车都能在平原上追着他们跑。如今两极反转,爽字根本无法形容同志们的心情。
“继续继续!敌人还没有发现咱们的炮位,不用急着转移!”
“今天天气不错,我觉得咱们可以再打一炮!”
作为唤醒勇虎产出的精品武器,系统修补了sa37原本有缺陷的制退装置,从而提升了在远距离的炮击精度。
加装的炮口消焰器,更是让这门一米高的反坦克炮成为了蹲坑黑枪的神器,这也是炮手提议再打几炮的原因。
听到熟悉的江浙口音,炮班班长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自家师长在战前反复强调,收到通知的时候必须要扔下所有重武器快速撤退。这也就是说,他们手中的sa37用一次少一次,每一发炮弹都可能是告别。
秉着用够本的原则,他语气肯定地说道:
“好,那就再打几发。现在战场乱成了一锅粥,鬼子的坦克一时半会也没功夫找咱们。”
“大家注意观察...”
“咚!咚!咚!”
炮班班长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左前方重机枪阵地上传来的闷雷声打断。
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名身高180的山东壮汉,正抱着一挺38公斤的哈奇开斯m1930,对鬼子的九五轻战持续短点射。
侧面装甲只有8毫米的小豆丁,根本抵挡不住13.2毫米的穿甲燃烧弹。
仅仅几秒钟的时间,那台本该保护随行士兵的轻坦,就跟周遭的鬼子步兵一起见了天蝗。
“快!救人!他杀红眼了!”
“这是哪个班的机枪仙人,咋不用脚架直接腰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