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直播考试,从开国皇帝开始 > 第 67 章 六十七章

“原来是撰写《推背图》的前辈,久仰久仰。”这话可不是恭维,《推背图》的大名,少有人不知。

宋太祖在位时就想禁此书,奈何此书已经流传数百年,民间藏本众多,根本禁不掉,于是宋太祖就让人取来旧本,将书中的次序颠倒并且混入其他内容。

虽然《宋史·艺文志五》将该书归入子部五行类,但因为书中对政权更替的预测犯了帝王大忌,屡遭禁止。

元初更是对《推背图》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元史·世祖纪》中就提到过:“有私习及藏匿者罪之。”[1]

本朝也不妨多让,自太.祖起,《推背图》就被列入“妖书图本”的禁书单中。

宪宗时,宁府仪宾孔永明以石城王奠堵奏其兄宁王奠培与阅《推背图》有僣妄语,赴京奏办其诬,都察院论永明越关之罪……[2]

诸如此类之事数不胜数。

可见历朝历代的帝王有多忌讳李淳风所撰的《推背图》,虽然他没真正看过书中内容,但《推背图》的大名可没少听说。

而且有些东西就是越禁越好奇,堵不如疏之理用于此也能说得通,就是因为没看过所以才会好奇,若是看过反而不会有那么重的好奇心。

可惜面前这个“李淳风”太年轻了,不是那个和袁天罡一起撰写《推背图》的李淳风,不然他还真想和对方探究一下书中的内容。

思及此,徐光启露出懊恼的表情,他怎么把袁天罡给忘了呢?《推背图》的作者可不止李淳风一个,还有袁天罡啊!

徐光启:“前辈,不知袁天罡袁道长可在?”

李淳风:“《推背图》??”那是什么?

徐光启和李淳风几乎同时开口,说完不由哑然一笑。

……

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

震惊!《推背图》竟然是他让李淳风和袁天罡推算大唐气运而作。

全书内容是李淳风和袁天罡对唐朝及其后面朝代重要事件的预测。

主要包涵:一个卦象、一幅图像、谶语和“颂曰”律诗四个部分[3]。

据说非常之准,大唐后面的宋朝元朝明朝都对此书讳莫如深,将其视为禁书、妖书。

尉迟敬德目瞪口呆,“我滴个乖乖,这书真这么神吗?”

李世民:朕也想知道,而且李淳风什么时候有这本事,朕怎么不知道?

要说袁天罡,那相面术确实有一手,袁天罡相过面的人至今都应验了。

李世民垂眸若有所思,这《推背图》难道真能预测未来?

“来人,召袁天罡入宫觐见。”

大秦位面

听着天幕里谈论的奇书,嬴政挑了挑眉,对徐光启等人口中的《推背图》生出兴趣来,能预测将来之事不稀奇,尉缭就会相面,预测的将来有时候准有时候不准。

尉缭说过一旦算准几次,所有人都会对他说的话深信不疑,至于不准的批语,人家也只会以为是道破天机所以命轨发生了改变。

算的就是一个信与不

信,没甚稀奇的。但《推背图》却能预测到后面的朝代,还被历朝历代的帝王列为禁书、妖书。

嬴政:有点意思。

大唐贞观人士,又是李世民的人。

**

被囚禁在北宫研究火药的方士们不可置信地望着天幕,嘴角抽了又抽,推演天机,预测后世之事?

怎么越听越像同行?

后世的同行混得这么好吗?

狠狠羡慕了!

不像他们明明前两日还是高高在上的仙师,如今却沦为阶下囚。

干着比以前累十倍的活,待遇还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一。

想念以前的陛下。

武周位面

武曌越听脸色越怪异,“他们说的是《推背图》?()?()”

要不是她看过,还真就信了他们的鬼话。

他们所说的《推背图》绝不是李淳风和袁天罡写的那本。

想来就是借了《推背图》皮添加夹带私货罢了,这种事情别人不了解,她还能不了解?

就这也值得后世将其列为妖书?武曌无语地摇了摇头,这气量还不如她呢。

……

洪武位面

朱元璋脸黑了,“上面那几个后生是大明的?()?()”

呵呵,这么吹《推背图》,还真是他们大明朝的“好臣子()?()”

要是让他知道是哪朝哪代的,非得好好训斥一顿不可。

《推背图》这种妖言惑众的书本来就不应该出现在世面上,禁书有什么错?

朱元璋忿忿不平。

“回禀上位,观其衣着,确实是大明人士。?()??@?@??()?()”

对方的袍服胸前和后背缀了一方补子,且头戴乌纱帽,一看就知道是大明的臣子。

太好认了。

回答完朱元璋的问话后,满朝文武都不说话了。倒也不是他们不会察言观色,实在是这回大明上去的人少啊,还不如清朝的多,上位不喜欢那几个大明学子又如何,还不是只能嘴上说两句。

要是他们站出他们不如人家,有什么资格指手画脚。

还是什么都不说的好,就当做没听见,没看见。

再说了,人家说的也没错,《推背图》自元朝起就是民间禁书,是妖书,不允许百姓藏匿。

……

崇祯位面

朱由检以手抵唇咳嗽了起的吗?

从天幕显灵后,列祖列宗就不再是太庙里的牌位,而是真的能看到!这话要是被列祖列宗听到了,还以为他们这些后代多怨念祖宗定下的规矩呢。

虽然有些规矩确实不咋样。

但到底是祖宗定的啊。

还是快开始考试吧,别说《推背图》了,再说下去民间又要冒出好些来。自万历一朝后,朝廷对这方面的管控早不如之前,他也不敢就因几本书,就将人抄家问罪。

何况现在国事繁忙,他哪里有空管这些小事。

政策一松,之前的禁书就如同雨后春笋般冒

了出来。

*

其他位面的皇帝听到天幕里传出他们忌惮《推背图》,因为里面预言了皇朝兴衰,谶语和颂的非常准,所以才下令将其列为禁书。

众人:“……”没有!

前面是很准,但后面……

好吧,他们也不知道后面准不准,这种书就不利于国家安定,禁掉合情合理,省得有反贼打着预言的由头造反。

要他们说李淳风和袁天罡就不该写这种书。

……

模拟考场外

徐光启没想到只是简单说了一下《推背图》是什么书,竟会吸引来这么多人。

而且他就是简单介绍一下,没有大夸特夸的意思,宋元那些人怎么回事,想与李淳风结交也不用这样吧?

还是说那本他没看过的《推背图》当真这么灵验?

书中提到的武代李兴他知道,也确实应验了,可也有说是武则天为造势自己放出的流言,想借此告诉世人她是天命所归。

若李淳风所撰写的《推背图》上真的提到了此事,太宗皇帝又岂会不防备?

对此,徐光启是心存怀疑的。

不过也并没有全盘否定,毕竟《推背图》距离大明已经很遥远了,中间失传过、被改过内容也是正常的。

现在有了看原版的机会,可不能错过。

而且还吸引来了这么多人,真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感谢李淳风的《推背图》。

徐光启和李之藻热情地和众人寒暄。

什么!?您是撰写《缀术》的祖冲之?得出祖率的人??

注《九章算术》的刘徽!?

撰写《梦溪笔谈》的沈括、撰写《日用算法》的杨辉……

听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徐光启呼吸都慢了一拍,这些人不是数术大家,就是以精通天文名留后世。

他只在书上看到过他们的名字,没想到有朝一日竟能相见,一起论古今。

徐光启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和李之藻对视一眼,看来此次要考的就是历算了。

——袁天罡没有这场考试和天文无关。

那在场众人的共同点就是精通历算了。

而且他有观察到,不少人都佩戴着算囊,在算盘出来之前,都是用筹来计算的。

徐光启把自己的猜测告诉众人,并忧心忡忡道:“诸位有所不知,西方的数科和我们所学的不太一样。观几次考试下来,天幕所考的多为西学。”

这么多次考试下法。清朝的人还好些,他们或多或少也猜到了一些。明朝之前的古人都懵了。

“西学?”

徐光启刚想解释,就听到了熟悉的广播声。

【下面播放一则通知,本次考试将在十五分钟后开始,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难度:两颗星;满分120分,72分及格。参考人员:历朝历代知名数学家。】

【请各位考生提前进入考场,做好考试准备。】

徐光

启:!!西方确实称数术为数学。

等等()?(),

两颗星!?还是一百二十分制!

上一次两颗星难度一百二十分制的还是语文。

想到语文()?(),

徐光启悬着的心缓缓落回肚子?()_[(.)]???_?_??()?(),

平心而论()?(),

两颗星难度的语文其实并没有多难。

或许这个数学也是一样的吧?

虽然西学和传统数术不太一样,但原理上是差不多的。

怀揣着不安,众人进入了模拟考场。

当然,比起不安更多的是期待,西方的数科他们还没见过呢。

很快,众人就拿到了试卷,名字都没填直接看向第一题——

《孙子算经》中记载:“凡大数之法,万万曰亿,万万亿曰兆。”说明大数之间的关系:1亿=1万x1万,1兆=1万x1万x1亿,那么2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4]

作者有话要说

数学家还是挺多的,就不一一写了,只要是有数学家标签都在。宋应星在物理组,他没有数学家的标签。

[1]《元史·世祖纪》

[2]《明宪宗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九记载:“宁府仪宾孔永明以石城王奠堵奏其兄宁王奠培与阅《推背图》有僣妄语,赴京奏办其诬,都察院论永明越关之罪,请付与按御史以前事并治之,诏可。”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四十五记载:“马登儒吃文□而事魔,而造《推背图》、《阵法图》,惑众有证。”

[3]预言奇书《推背图》

[4]中考数学真题

感谢在2024-05-2023:58:26~2024-05-2123:59:0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陪月亮熬夜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绝非201266瓶;渺渺30瓶;南宫20瓶;ling12瓶;我追的小说都断更了、清欢10瓶;筱悠2号5瓶;昭白4瓶;一个人也是很快乐、陈小喵2瓶;1234567、乌奇奇、小西、conan、娜条小小鱼、许家夫人、润玉、23072308、绯音、沉舟侧畔、烨儿、大胸男妈妈yyds、嘿嘿、68041033、langel、太薇君、月神降临、鲸卿、万日太太、大福、天道好轮回、叶芷柔、楼谷藕田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