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都市 > 热热闹闹大杂院[七零] > 第 150 章 生意经2

周末,何玉燕照例在家里睡懒觉。等到早上10点钟才慢悠悠出门,开车去超市。

两个孩子一早就被顾立冬送去大杂院跟小伙伴一起玩。所以到了超市,就只看到顾立冬的身影。

顾立冬昨天才从河省回来。这一趟过去,买了两台大货车回来。虽然也是二手,但这两台大货车质量比之前那两台要好。保养好能跑好几年长途。

“隔壁许家怎么那么热闹?”

今天是周末,一般说话,显得特别热闹。

顾立冬耸耸肩:“一早来就听到他们的声音。没人出来过,倒是时不时有许家人开车过来。”

何玉燕转头看了看路边停着的车辆。果然好多车子,平时这条街的车子并不多。

“对了,明天有车子要去广市。你有货要带回来吗?”

何玉燕摇头:“新店的刚起了个框架,库存还够。下下个月再看要不要拉货回来。”

目前,何玉燕的文具店进货渠道一大半来自广市。那边的文具价格低,款式多。每次顾立冬这边有车子去广市,都会问何玉燕这边要不要带货回来。毕竟文具这东西不怎么占地儿。随便塞塞就差不多了。

夫妻两人正说着话,就听到隔壁许家传来一阵欢呼声。紧接着就听到他们开门,然后有人走进了超市。

“来两箱北冰洋,再带些饼干花生回去庆祝一下。”

何玉燕看向说话的人,是许家的许源,许玲的一个堂哥。

对方看到她跟顾立冬,笑出一口大白牙。

顾立冬朝他挥挥手,随口问道:“你们这是遇上啥好事儿啊!”

许源嘿嘿直笑:“过几天你们就知道了。”

——

说是几天,但事实上是一周又过去了。新的周末再次来临,这天何玉燕并没有睡懒觉。孩子们也没去亲戚朋友家玩。

他们一家子七点多就起来洗漱吃早饭。然后开车直接来到了超市。

车子还没停好,就看到许家的珠宝店门口摆了长条桌,上面盖了红布。红布上面放了一沓沓印刷好传单。

当然,最显然的是店招牌上面挂了横幅。横幅写着店里招募会员。加入会员后,只要消费累积满50元,就可以送10元的消费券。

最吸引人的是,这消费券可以用于许家的珠宝店,也可以用在隔壁的家惠自选超市。

这种带着赠品形式的营销策略,在后世十分常见。本来应该不会多吸引人的。偏偏他们送的消费券可以在隔壁超市用。

这就相当于他们在许家的店铺,用八折的价格就能买到东西。打折的部分虽然一定要在超市或者珠宝店购物。但超市的商品种类繁多,这种购物绑定根本没有多大的影响。

耳边开始响起明快的歌声,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到许家的店铺看热闹。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这个想法在很多人脑中都会出现。消费50送10这样的营销策略,现在的人还真没见过。

而且因为去年的物价飙升,让很多人的工资都涨到了七八十。消费五十块听着很多。但能来珠宝店消费的人本来兜里就有钱。

所以大伙儿问清楚了活动的具体情况后,纷纷走进了许家的店铺。

不买也可以看看。

——

何玉燕看着那横幅的内容,再看看进出许家店铺的顾客。伸手撞了撞自家男人的胳膊:“这主意不是你们出的吧!”

顾立冬摇头。他没给许家出过主意。顶多是给他们一些建议,但也没具体到这个地步。就连那10元面额的消费券,也是许发跟楼解放提的。

消费者可以拿登记过的消费券过来消费。超市在把消费券集中起来,拿去跟许家兑换钱。

“他们这一手还可以。最起码能吸引到不少人过来注册会员。”

现在的人对会员这个东西还处于一种比较神秘的态度。

何玉燕站在那,就听到有人问,他们在孙家办了会员,现在来许家办可不可以的。

答案当然是可以的。

这个消息一出,不到中午,许家店门口顾客络绎不绝。

何玉燕听着那些客人的对话,知道他们中不少人都是过免费送礼。但很多人都想过来碰碰运气。等发现许家也卖各种水晶、珍珠手串。一个个人都走不动道了。

这两种东西都有高档市场、低档市场。

无论怎样,进去许家店铺的人,总能买到些东西出来。

这个时候的人脑瓜子转的快。何玉燕就看到有几个小媳妇,应该是互相认识的那一种。

直接去办了会员,然后几个人一人买一条便宜的手串。这些人结账的时候,把所有账都挂在一个人的会员明下。之后这人顺利拿到了一张印着超市跟许家标记的消费券。

10元面额的消费券一到手,这几人就相约有个人拿着券。剩下的按照人头来平分这10块钱。每个人能得到一两块。

这种反向赚钱的方式,可真是让人开了眼界。

——

不止何玉燕,孙筱柔跟董建设出发去看新店的时,听到那些往来的人议论,心里就十分不舒服。

但他们也不能做什么。这是人家的正当生意促销手段。

趁着顾客多了,许家又推出了新一轮销售计划。

何玉燕站在玻璃柜台前,看着里面那一套套小孩子的金银手镯、银锁金锁,只觉得做工真是漂亮。

“我们家是专门做玉雕的。贵金属首饰做的不多。但我大哥他们去做了些调查,说是专供这方面肯定销路更广。”

许玲站在何玉燕身边,跟她介绍起这些首饰的来源,以及许家的人一些想法。

“真别说,这么精致漂亮的小手镯,我还真想买。”

何玉燕是真的想买,但家里两个孩子都大了,带这小娃娃的手镯并不合适。再大一点的孩子,带首饰并不安全。今年的治安并不太好。

说是这样说,但来买孩子小手镯的人还真不少。虽然大部分都是买那种小小薄薄的银镯子,但确实卖得挺不错。

两人正说着话,就听到有进来的客人,正在讨论许家首饰的价格,跟孙家相比贵了些。

何玉燕:“孙家的那些东西,真的货真价实吗?”

不怪何玉燕这样问,实在是孙家的店铺卖的东西,价格确实不贵。这种不怎么赚钱的买卖,还经常花功夫搞活动,实在让人想不明白。

许玲摇头:“要说特别好也没有,但也不差。虽然没我们家做工那么好。但那个价格买到确实划算。”

提到这里,许玲苦笑。实在是他们研究过孙家的经营模式,核算下的。还不如回去卖烤红薯。

何玉燕听到这个比喻,跟着笑了起来。

“还别说,卖烤红薯能赚不少。我们那胡同就有人靠卖靠红薯,买了个小平房的。”

丁香胡同的那些老邻居,很多一辈子都是家庭主妇,也没啥生意经。她们在何玉燕的建议下,有卖烤红薯的、有卖茶叶蛋的。也有卖馒头包子豆浆馒头。反正卖吃食的人不少,都能卖上价格。就是卖炒瓜子,也有人赚了不少钱。

总的来说,大家都能在市场上赚到钱。除了那些还固执着工人岗位的。

——

许家这接二连三的行动,总算是给自家店铺增加了不少营业额。

一个月过后,客流量稳定了下来。经过统计,登记的会员一共有三千多人。

三千多跟孙家那一万三千多的会员不能比。但这也是一个进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家店铺的会员数量差距逐渐降低。

三个月后,也就是82年的9月,两家的平均客流量差距基本上没有多少。虽然会员数量的差距依然很大。但实际客流量差不多。

这个时候,何玉燕之前购买的那个房子,经历过推到重建,目前已经装修完毕。所有货架、文具已经进场。就等选一个好日子,就可以直接开业了。

而慢何玉燕一步买房子的孙筱柔,她家的店铺却提前完工。并定在9月中旬的一个周末,直接开业了。

开业当天,自然是一大盛况。

不少北城的媒体记者都被邀请过来拍照报道。甚至,还邀请了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过去剪彩揭牌。

这店店直接打着港商的旗帜,加上已经增加到的一万八千多会员。这开业仪式就显得十分轰动。

很多会员早早得知消息,来到这家新店门口排队。

何玉燕同样也过来瞧热闹。

虽然很不喜欢孙筱柔跟董建设。但他们这种为了店铺造势的手段,确实很适合这个年代。

这家店铺提前半个月就在全北城各大报纸打广告。

何玉燕家订了很多报纸。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广告。

除了广告,听说开业当天会员购物直接五折。这个折扣,简直是何玉燕这个外行听了都要感叹的程度。

虽然许玲说按照利润来计算,孙家店铺那些首饰的成本不会超过三折。换言之,就是五折也有赚头,就是赚得少而已。

因为知道孙家这种压价的手段,许家不准备跟他们在新店这里打擂台。因为真的打不过。

许玲甚至直接拉来楼解放,准备一起过去凑热闹。

何玉燕见到她过来,忍不住感叹这姑娘心真大。

——

“这里人好多啊!”

因为人多,何玉燕他们几个没有直接跟排队的人挤。而是一起站在文具店二楼的阳台,直接低头就能看到隔壁的隔壁孙家珠宝店的情况。

虽然看不到全貌,但那大大的落地玻璃橱窗,以及那泛着金黄色的灯光,都能让人看出这家店的装修很豪华。

这样的店铺在北城还是很少见的。就是之前孙家的那家店,也没现在的这家那么豪华。

“他们这样挤来挤去,也不怕被踩到。”

何玉燕趴在栏杆上看着底下汹涌的人1潮,觉得大家为了领那免费的礼物,真是要拼了。

很久没放假的何三哥,今天特意放假过来看热闹。

听到妹妹的话,呵呵笑了两声:“我刚已经给单位那打了电话。附近有个派出所,很快就有人过来维持秩序。”

听到这话,何玉燕安心了。虽然底下很多人都是过来领免费礼物的。但真发生意外的话,就真不行。

等公安同志过来维持秩序后,就看到排队的人重新恢复秩序。然后负责拍照的记者闪过灯不断。就跟大明星出门一样轰动。

看着看着,何玉燕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不对,那些记者,有些不是北城的对吧!”

准确来说,是不是有一部分来自港城?

顾立冬听到媳妇儿的话,低头朝记者堆看过去。果然看到好几个衣着打扮、言行举止不同的人。

何三哥这个时候说道:“那是港城有名的八卦周刊杂志记者。”

何玉燕愣了愣,马上反应过来:“不是吧!孙家这么能干?居然直接把人从港城吸引过来,就为了拍个照片?”

但何玉燕又想到最近这一两年孙家人频繁上报纸的原因。

孙家并不是啥豪门贵族,但显然一直有人在报道他们家的事情。

看过很多港城寄过来的报纸杂志,何玉燕十分清楚这一点。所以,还是有问题。就是何玉燕想不通到底是哪里有问题。

“等你店里开业的时候,肯定闹不出这样大的阵仗。”

何三哥见妹妹若有所思的样子,直接打断她的思考。反正有些事情他们已经有了眉目,就差实质性的证据了。自家妹妹虽然能干。但何三哥不想让她太操心。

——

孙家新店的开幕,自然在第二天上了不少报纸杂志的头版头条。

特别是港城的报纸,基本上孙家人霸屏。当然,孙家人在公开场合,也只认孙筱柔是个干女儿。

当何玉燕拿到港城的那些八卦报纸时,简直笑得不行。

港媒的笔总是特别犀利。说起孙家的发家史更是毫不避讳。当然,对于孙筱柔这个真太子女,被迫变成干女儿,更是有着多种猜测印证。

甚至,还有港媒神通广大。拿着孙家人的照片,直接跑去原来孙筱柔家里的那个片区,开始挨家挨户地寻找起来。

他们的努力很快就有了回报。

第二天的报纸内容更加真实。很多人都表示在报纸上出现过的孙父,跟孙筱柔的爹不太像是一个人。但他边上带着的两个儿子,居然长得跟孙筱柔有几分相似。

当然,最后说这些话的人,统统都不见了。

何玉燕把报纸看完塞给自家男人:“我觉得他们在下好大一盘棋。可惜,我们好像没能搞明白。”

“港媒做的这个寻根报道挺好的。最好这报道能让更多人看到。说不定能把昔日孙家得罪过的人出来指正。到时候才是真乱糟糟。”

顾立冬的这个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还真是开始出现。

同一时间,看到报道的孙父,却没有顾立冬的冷静。

之前因为整形等等事情,他们家一直低调躲在人后。哪成想后来出了这么多事情,最终被迫暴露了身份。好在就是暴露了孙父也不怕。

他们家的样子变了,没人能拿出百分百的证据,证明自己就是那个通缉犯。

但是,就是这样他也觉得很生气。甚至担心起以前得罪的人,会不会跳出来给自己找麻烦。

“这边店铺的会员活动开始搞了吗?”

生气完,孙父开始问大儿子。

孙家老大点头:“新店开业的盛况,让不少会员都看到了我们孙氏珠宝商行的实力。很多会员都很满意我们的各种活动。新活动的话会在明天开始发布。暂时只在港城这边展开。内地那些人太穷了。没多少油水可以捞。”

孙父点头:“先把这里的会员养熟了,让他们尝到甜头先。内地那边的话,等这边有了成果。给内地的会员一看,他们肯定会积极参与进来。没油水,苍蝇腿也是肉。不管大钱小钱,我们都不能放过。你们后半辈子的好日子,就等着看这次的计划能不能成功。”

——

港城孙家人的对话,原来北城的人自然是不知晓的。

何玉燕在见识到昨天孙家那珠宝店开业的热闹后。决定把她家文具店开业的时候稍稍往后移。

实在是那家店的会员不少。今天依然有人过去领礼物。把那边的道路堵得不行。她那家文具店要是现在开业,估计没人会注意。

孙家店铺的热闹一直持续了将近一个星期,才渐渐平息了下来。

这个时候,何玉燕终于决定把自家文具店开业时间定在9月底。

文具店的开业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放两挂鞭炮就算完事了。

但何玉燕的这家文具店一共设计了三层楼。

一楼主要卖各种文具精品,边上甚至隔了个对街面的窗口,里面专门卖各种麻辣烫以及冷饮。

二楼则是跟计划一样,放了几个书架卖书。装修得跟书店一模一样。

三楼则是暂时封闭起来,后续如果经营得好的话,何玉燕准备用来开个咖啡厅或者书吧。

单单开放一二楼,就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过来。

主要是麻辣烫的味道很霸道。被吸引过来的人一看,就走不动路了。等麻辣烫煮熟的阶段,一看店铺售卖的各种文具,这些人更加走不动道了。

就靠着这样细水长流,口口相传。开业不到半个月,这家店的利润就突破了八百块。

八百块听着不多,但购买力比后世的八万块还要厉害。

何玉燕也终于体会到这里的客流量到底有多大。

其他两家店都开在学校附近,营收不错,但绝对没有商业街那么厉害。

这样的收获,让何玉燕很满意。

当然,为了这家店铺。何玉燕把她妈妈请过来这边帮忙。另外又请了四个员工当售货员。她妈妈原来工作的那个店铺,何玉燕另外请了人过去卖货。

等这几家店铺都稳定下来后,何玉燕重新把精力放回图书馆的工作。

——

这天,何玉燕照旧着什么。

何玉燕赶紧下车走过去,就听到那女人的声音:“不就是借个五十块吗?五十块你都没有吗?”

女人不是别人,正是嫁给卢大妞大哥的王凤儿。

自从二手店拆伙后,何玉燕都没见过这个女人跟卢老大。

只听说卢老大创业失败,然后王凤儿生了个儿子。仗着有孩子,天天跑去卢家,找公婆要钱。

当然,事情很快就被卢老大阻止了。毕竟卢老大收破烂、开二手店这几年赚了不少钱。一次创业失败算不得什么。

何玉燕也就听说,但没有去详细打听失败的原因。没想到王凤儿今天居然会跑来找卢大妞借钱。

“王凤儿,你别太过分了。大妞跟你有什么关系?你要钱回去找你男人。”

就在何玉燕准备过去帮忙的时候。身后忽然一阵风,然后何玉燕就看到肖飞的背影。对方直接把卢大妞拉到身后。嘴巴噼里啪啦就是一串官腔十足的话。

这话如果有人跟自己说,何玉燕觉得挺难听的。但这话是对王凤儿说的,何玉燕觉得挺好的。

“肖飞,你才过分。这是我们姑嫂之间的事情。跟你个外人有什么关系?”

骂完这句,王凤儿好像反应了过来。接着满脸不可置信地看向眼前这一男一女:“不是吧!肖飞,你眼光也太差了。居然看上这个火柴棍妞。”

卢大妞早年家里穷,吃得不好。虽然来到京市后生活渐渐改善。但人确实挺瘦的,吃不胖。

叫人火柴棍妞就特别难听了。

肖飞自然不乐意有人这样喊卢大妞。毫不客气地指责道:“你们已经分家了。什么事情都跟大妞没有关系。这里是国家图书馆。你别在这里撒野。不然的话,我肯定叫保卫过来把你撵走。”

何玉燕听到这话,连连点头。

肖飞这人确实能护着卢大妞。他们都没有看错人。

王凤儿见周围路过的人都停下来看自己的。忽然脸色就一阵红一阵白。接着瞪了那些看她的人好几眼。然后急匆匆跑走了。

这人来得莫名其妙,跑得也莫名其妙。

何玉燕皱皱眉,觉得十分好奇。不过她也没开口问什么。倒是中午午休的时候,卢大妞说道:“我这大嫂最近说有什么赚钱的机会。一定要跟家里要钱。”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4-04-0223:22:12~2024-04-0322:58:4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阡陌红尘、凝妮、莫漓、快乐胖妹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周末,何玉燕照例在家里睡懒觉。等到早上10点钟才慢悠悠出门,开车去超市。

两个孩子一早就被顾立冬送去大杂院跟小伙伴一起玩。所以到了超市,就只看到顾立冬的身影。

顾立冬昨天才从河省回来。这一趟过去,买了两台大货车回来。虽然也是二手,但这两台大货车质量比之前那两台要好。保养好能跑好几年长途。

“隔壁许家怎么那么热闹?”

今天是周末,一般说话,显得特别热闹。

顾立冬耸耸肩:“一早来就听到他们的声音。没人出来过,倒是时不时有许家人开车过来。”

何玉燕转头看了看路边停着的车辆。果然好多车子,平时这条街的车子并不多。

“对了,明天有车子要去广市。你有货要带回来吗?”

何玉燕摇头:“新店的刚起了个框架,库存还够。下下个月再看要不要拉货回来。”

目前,何玉燕的文具店进货渠道一大半来自广市。那边的文具价格低,款式多。每次顾立冬这边有车子去广市,都会问何玉燕这边要不要带货回来。毕竟文具这东西不怎么占地儿。随便塞塞就差不多了。

夫妻两人正说着话,就听到隔壁许家传来一阵欢呼声。紧接着就听到他们开门,然后有人走进了超市。

“来两箱北冰洋,再带些饼干花生回去庆祝一下。”

何玉燕看向说话的人,是许家的许源,许玲的一个堂哥。

对方看到她跟顾立冬,笑出一口大白牙。

顾立冬朝他挥挥手,随口问道:“你们这是遇上啥好事儿啊!”

许源嘿嘿直笑:“过几天你们就知道了。”

——

说是几天,但事实上是一周又过去了。新的周末再次来临,这天何玉燕并没有睡懒觉。孩子们也没去亲戚朋友家玩。

他们一家子七点多就起来洗漱吃早饭。然后开车直接来到了超市。

车子还没停好,就看到许家的珠宝店门口摆了长条桌,上面盖了红布。红布上面放了一沓沓印刷好传单。

当然,最显然的是店招牌上面挂了横幅。横幅写着店里招募会员。加入会员后,只要消费累积满50元,就可以送10元的消费券。

最吸引人的是,这消费券可以用于许家的珠宝店,也可以用在隔壁的家惠自选超市。

这种带着赠品形式的营销策略,在后世十分常见。本来应该不会多吸引人的。偏偏他们送的消费券可以在隔壁超市用。

这就相当于他们在许家的店铺,用八折的价格就能买到东西。打折的部分虽然一定要在超市或者珠宝店购物。但超市的商品种类繁多,这种购物绑定根本没有多大的影响。

耳边开始响起明快的歌声,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到许家的店铺看热闹。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这个想法在很多人脑中都会出现。消费50送10这样的营销策略,现在的人还真没见过。

而且因为去年的物价飙升,让很多人的工资都涨到了七八十。消费五十块听着很多。但能来珠宝店消费的人本来兜里就有钱。

所以大伙儿问清楚了活动的具体情况后,纷纷走进了许家的店铺。

不买也可以看看。

——

何玉燕看着那横幅的内容,再看看进出许家店铺的顾客。伸手撞了撞自家男人的胳膊:“这主意不是你们出的吧!”

顾立冬摇头。他没给许家出过主意。顶多是给他们一些建议,但也没具体到这个地步。就连那10元面额的消费券,也是许发跟楼解放提的。

消费者可以拿登记过的消费券过来消费。超市在把消费券集中起来,拿去跟许家兑换钱。

“他们这一手还可以。最起码能吸引到不少人过来注册会员。”

现在的人对会员这个东西还处于一种比较神秘的态度。

何玉燕站在那,就听到有人问,他们在孙家办了会员,现在来许家办可不可以的。

答案当然是可以的。

这个消息一出,不到中午,许家店门口顾客络绎不绝。

何玉燕听着那些客人的对话,知道他们中不少人都是过免费送礼。但很多人都想过来碰碰运气。等发现许家也卖各种水晶、珍珠手串。一个个人都走不动道了。

这两种东西都有高档市场、低档市场。

无论怎样,进去许家店铺的人,总能买到些东西出来。

这个时候的人脑瓜子转的快。何玉燕就看到有几个小媳妇,应该是互相认识的那一种。

直接去办了会员,然后几个人一人买一条便宜的手串。这些人结账的时候,把所有账都挂在一个人的会员明下。之后这人顺利拿到了一张印着超市跟许家标记的消费券。

10元面额的消费券一到手,这几人就相约有个人拿着券。剩下的按照人头来平分这10块钱。每个人能得到一两块。

这种反向赚钱的方式,可真是让人开了眼界。

——

不止何玉燕,孙筱柔跟董建设出发去看新店的时,听到那些往来的人议论,心里就十分不舒服。

但他们也不能做什么。这是人家的正当生意促销手段。

趁着顾客多了,许家又推出了新一轮销售计划。

何玉燕站在玻璃柜台前,看着里面那一套套小孩子的金银手镯、银锁金锁,只觉得做工真是漂亮。

“我们家是专门做玉雕的。贵金属首饰做的不多。但我大哥他们去做了些调查,说是专供这方面肯定销路更广。”

许玲站在何玉燕身边,跟她介绍起这些首饰的来源,以及许家的人一些想法。

“真别说,这么精致漂亮的小手镯,我还真想买。”

何玉燕是真的想买,但家里两个孩子都大了,带这小娃娃的手镯并不合适。再大一点的孩子,带首饰并不安全。今年的治安并不太好。

说是这样说,但来买孩子小手镯的人还真不少。虽然大部分都是买那种小小薄薄的银镯子,但确实卖得挺不错。

两人正说着话,就听到有进来的客人,正在讨论许家首饰的价格,跟孙家相比贵了些。

何玉燕:“孙家的那些东西,真的货真价实吗?”

不怪何玉燕这样问,实在是孙家的店铺卖的东西,价格确实不贵。这种不怎么赚钱的买卖,还经常花功夫搞活动,实在让人想不明白。

许玲摇头:“要说特别好也没有,但也不差。虽然没我们家做工那么好。但那个价格买到确实划算。”

提到这里,许玲苦笑。实在是他们研究过孙家的经营模式,核算下的。还不如回去卖烤红薯。

何玉燕听到这个比喻,跟着笑了起来。

“还别说,卖烤红薯能赚不少。我们那胡同就有人靠卖靠红薯,买了个小平房的。”

丁香胡同的那些老邻居,很多一辈子都是家庭主妇,也没啥生意经。她们在何玉燕的建议下,有卖烤红薯的、有卖茶叶蛋的。也有卖馒头包子豆浆馒头。反正卖吃食的人不少,都能卖上价格。就是卖炒瓜子,也有人赚了不少钱。

总的来说,大家都能在市场上赚到钱。除了那些还固执着工人岗位的。

——

许家这接二连三的行动,总算是给自家店铺增加了不少营业额。

一个月过后,客流量稳定了下来。经过统计,登记的会员一共有三千多人。

三千多跟孙家那一万三千多的会员不能比。但这也是一个进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家店铺的会员数量差距逐渐降低。

三个月后,也就是82年的9月,两家的平均客流量差距基本上没有多少。虽然会员数量的差距依然很大。但实际客流量差不多。

这个时候,何玉燕之前购买的那个房子,经历过推到重建,目前已经装修完毕。所有货架、文具已经进场。就等选一个好日子,就可以直接开业了。

而慢何玉燕一步买房子的孙筱柔,她家的店铺却提前完工。并定在9月中旬的一个周末,直接开业了。

开业当天,自然是一大盛况。

不少北城的媒体记者都被邀请过来拍照报道。甚至,还邀请了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过去剪彩揭牌。

这店店直接打着港商的旗帜,加上已经增加到的一万八千多会员。这开业仪式就显得十分轰动。

很多会员早早得知消息,来到这家新店门口排队。

何玉燕同样也过来瞧热闹。

虽然很不喜欢孙筱柔跟董建设。但他们这种为了店铺造势的手段,确实很适合这个年代。

这家店铺提前半个月就在全北城各大报纸打广告。

何玉燕家订了很多报纸。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广告。

除了广告,听说开业当天会员购物直接五折。这个折扣,简直是何玉燕这个外行听了都要感叹的程度。

虽然许玲说按照利润来计算,孙家店铺那些首饰的成本不会超过三折。换言之,就是五折也有赚头,就是赚得少而已。

因为知道孙家这种压价的手段,许家不准备跟他们在新店这里打擂台。因为真的打不过。

许玲甚至直接拉来楼解放,准备一起过去凑热闹。

何玉燕见到她过来,忍不住感叹这姑娘心真大。

——

“这里人好多啊!”

因为人多,何玉燕他们几个没有直接跟排队的人挤。而是一起站在文具店二楼的阳台,直接低头就能看到隔壁的隔壁孙家珠宝店的情况。

虽然看不到全貌,但那大大的落地玻璃橱窗,以及那泛着金黄色的灯光,都能让人看出这家店的装修很豪华。

这样的店铺在北城还是很少见的。就是之前孙家的那家店,也没现在的这家那么豪华。

“他们这样挤来挤去,也不怕被踩到。”

何玉燕趴在栏杆上看着底下汹涌的人1潮,觉得大家为了领那免费的礼物,真是要拼了。

很久没放假的何三哥,今天特意放假过来看热闹。

听到妹妹的话,呵呵笑了两声:“我刚已经给单位那打了电话。附近有个派出所,很快就有人过来维持秩序。”

听到这话,何玉燕安心了。虽然底下很多人都是过来领免费礼物的。但真发生意外的话,就真不行。

等公安同志过来维持秩序后,就看到排队的人重新恢复秩序。然后负责拍照的记者闪过灯不断。就跟大明星出门一样轰动。

看着看着,何玉燕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不对,那些记者,有些不是北城的对吧!”

准确来说,是不是有一部分来自港城?

顾立冬听到媳妇儿的话,低头朝记者堆看过去。果然看到好几个衣着打扮、言行举止不同的人。

何三哥这个时候说道:“那是港城有名的八卦周刊杂志记者。”

何玉燕愣了愣,马上反应过来:“不是吧!孙家这么能干?居然直接把人从港城吸引过来,就为了拍个照片?”

但何玉燕又想到最近这一两年孙家人频繁上报纸的原因。

孙家并不是啥豪门贵族,但显然一直有人在报道他们家的事情。

看过很多港城寄过来的报纸杂志,何玉燕十分清楚这一点。所以,还是有问题。就是何玉燕想不通到底是哪里有问题。

“等你店里开业的时候,肯定闹不出这样大的阵仗。”

何三哥见妹妹若有所思的样子,直接打断她的思考。反正有些事情他们已经有了眉目,就差实质性的证据了。自家妹妹虽然能干。但何三哥不想让她太操心。

——

孙家新店的开幕,自然在第二天上了不少报纸杂志的头版头条。

特别是港城的报纸,基本上孙家人霸屏。当然,孙家人在公开场合,也只认孙筱柔是个干女儿。

当何玉燕拿到港城的那些八卦报纸时,简直笑得不行。

港媒的笔总是特别犀利。说起孙家的发家史更是毫不避讳。当然,对于孙筱柔这个真太子女,被迫变成干女儿,更是有着多种猜测印证。

甚至,还有港媒神通广大。拿着孙家人的照片,直接跑去原来孙筱柔家里的那个片区,开始挨家挨户地寻找起来。

他们的努力很快就有了回报。

第二天的报纸内容更加真实。很多人都表示在报纸上出现过的孙父,跟孙筱柔的爹不太像是一个人。但他边上带着的两个儿子,居然长得跟孙筱柔有几分相似。

当然,最后说这些话的人,统统都不见了。

何玉燕把报纸看完塞给自家男人:“我觉得他们在下好大一盘棋。可惜,我们好像没能搞明白。”

“港媒做的这个寻根报道挺好的。最好这报道能让更多人看到。说不定能把昔日孙家得罪过的人出来指正。到时候才是真乱糟糟。”

顾立冬的这个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还真是开始出现。

同一时间,看到报道的孙父,却没有顾立冬的冷静。

之前因为整形等等事情,他们家一直低调躲在人后。哪成想后来出了这么多事情,最终被迫暴露了身份。好在就是暴露了孙父也不怕。

他们家的样子变了,没人能拿出百分百的证据,证明自己就是那个通缉犯。

但是,就是这样他也觉得很生气。甚至担心起以前得罪的人,会不会跳出来给自己找麻烦。

“这边店铺的会员活动开始搞了吗?”

生气完,孙父开始问大儿子。

孙家老大点头:“新店开业的盛况,让不少会员都看到了我们孙氏珠宝商行的实力。很多会员都很满意我们的各种活动。新活动的话会在明天开始发布。暂时只在港城这边展开。内地那些人太穷了。没多少油水可以捞。”

孙父点头:“先把这里的会员养熟了,让他们尝到甜头先。内地那边的话,等这边有了成果。给内地的会员一看,他们肯定会积极参与进来。没油水,苍蝇腿也是肉。不管大钱小钱,我们都不能放过。你们后半辈子的好日子,就等着看这次的计划能不能成功。”

——

港城孙家人的对话,原来北城的人自然是不知晓的。

何玉燕在见识到昨天孙家那珠宝店开业的热闹后。决定把她家文具店开业的时候稍稍往后移。

实在是那家店的会员不少。今天依然有人过去领礼物。把那边的道路堵得不行。她那家文具店要是现在开业,估计没人会注意。

孙家店铺的热闹一直持续了将近一个星期,才渐渐平息了下来。

这个时候,何玉燕终于决定把自家文具店开业时间定在9月底。

文具店的开业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放两挂鞭炮就算完事了。

但何玉燕的这家文具店一共设计了三层楼。

一楼主要卖各种文具精品,边上甚至隔了个对街面的窗口,里面专门卖各种麻辣烫以及冷饮。

二楼则是跟计划一样,放了几个书架卖书。装修得跟书店一模一样。

三楼则是暂时封闭起来,后续如果经营得好的话,何玉燕准备用来开个咖啡厅或者书吧。

单单开放一二楼,就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过来。

主要是麻辣烫的味道很霸道。被吸引过来的人一看,就走不动路了。等麻辣烫煮熟的阶段,一看店铺售卖的各种文具,这些人更加走不动道了。

就靠着这样细水长流,口口相传。开业不到半个月,这家店的利润就突破了八百块。

八百块听着不多,但购买力比后世的八万块还要厉害。

何玉燕也终于体会到这里的客流量到底有多大。

其他两家店都开在学校附近,营收不错,但绝对没有商业街那么厉害。

这样的收获,让何玉燕很满意。

当然,为了这家店铺。何玉燕把她妈妈请过来这边帮忙。另外又请了四个员工当售货员。她妈妈原来工作的那个店铺,何玉燕另外请了人过去卖货。

等这几家店铺都稳定下来后,何玉燕重新把精力放回图书馆的工作。

——

这天,何玉燕照旧着什么。

何玉燕赶紧下车走过去,就听到那女人的声音:“不就是借个五十块吗?五十块你都没有吗?”

女人不是别人,正是嫁给卢大妞大哥的王凤儿。

自从二手店拆伙后,何玉燕都没见过这个女人跟卢老大。

只听说卢老大创业失败,然后王凤儿生了个儿子。仗着有孩子,天天跑去卢家,找公婆要钱。

当然,事情很快就被卢老大阻止了。毕竟卢老大收破烂、开二手店这几年赚了不少钱。一次创业失败算不得什么。

何玉燕也就听说,但没有去详细打听失败的原因。没想到王凤儿今天居然会跑来找卢大妞借钱。

“王凤儿,你别太过分了。大妞跟你有什么关系?你要钱回去找你男人。”

就在何玉燕准备过去帮忙的时候。身后忽然一阵风,然后何玉燕就看到肖飞的背影。对方直接把卢大妞拉到身后。嘴巴噼里啪啦就是一串官腔十足的话。

这话如果有人跟自己说,何玉燕觉得挺难听的。但这话是对王凤儿说的,何玉燕觉得挺好的。

“肖飞,你才过分。这是我们姑嫂之间的事情。跟你个外人有什么关系?”

骂完这句,王凤儿好像反应了过来。接着满脸不可置信地看向眼前这一男一女:“不是吧!肖飞,你眼光也太差了。居然看上这个火柴棍妞。”

卢大妞早年家里穷,吃得不好。虽然来到京市后生活渐渐改善。但人确实挺瘦的,吃不胖。

叫人火柴棍妞就特别难听了。

肖飞自然不乐意有人这样喊卢大妞。毫不客气地指责道:“你们已经分家了。什么事情都跟大妞没有关系。这里是国家图书馆。你别在这里撒野。不然的话,我肯定叫保卫过来把你撵走。”

何玉燕听到这话,连连点头。

肖飞这人确实能护着卢大妞。他们都没有看错人。

王凤儿见周围路过的人都停下来看自己的。忽然脸色就一阵红一阵白。接着瞪了那些看她的人好几眼。然后急匆匆跑走了。

这人来得莫名其妙,跑得也莫名其妙。

何玉燕皱皱眉,觉得十分好奇。不过她也没开口问什么。倒是中午午休的时候,卢大妞说道:“我这大嫂最近说有什么赚钱的机会。一定要跟家里要钱。”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4-04-0223:22:12~2024-04-0322:58:4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阡陌红尘、凝妮、莫漓、快乐胖妹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