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大明之最逍遥太子 > 第235章 护国高僧

宁王任命洞庭湖的大盗乔大山为行军总督,大狗子为副总督,吴廿四、刘老八为仙兵指挥使。同时,他又将白莲教教主打入仙廷,册封为护国高僧。

然而,宁王所授予的官职既有仙廷品秩,又有世俗帮派头衔,二者混杂不清,其下属的归属关系亦模糊不明,使得那些刚刚归降的文武官员暗自皱眉:这位王爷手下究竟都是些什么门道的人物啊!

他们根本不敢奢望这样一位王爷能拥有当年燕王朱棣那样横扫天下、问鼎乾坤的盖世雄才。然则当前违逆无异于找死,他们只能步步为营,见机行事。

甯王还利用这个机会给白莲教挖了个坑,既然你们总喜欢暗中搞鬼,那么这次就把你们拉到明面上来。未到场的白莲教教主也同样被册封,虽然名为护国高僧,但实际上并无任何实权。若此举成事,大家共享荣华;若失败,则一同败亡……

在遥远的天京,朱照熙在接收到魏国公传来的密报之后,又耐心等待了近两个月,才终于收到了宁王的逆反之檄文。他读罢檄文,心中暗想:宁王此举未免太过迟缓,如此效率,如何能掀起翻天覆地的仙凡之争?

“连我期待的花朵都已经凋零了。”看到檄文中强词夺理指责先帝弘治的内容,朱照熙心想,这一世因他的存在,弘治仍在仙位之上,算是代他承受了这份诽谤。

正如历史所示,宁王在讨伐正德的檄文中列举了他的二十宗大罪,而针对弘治,却只能勉强找出十宗。足以看出弘治作为仙帝的卓越之处,其言行举止几乎无可挑剔。

朱照熙与弘治一番商议后决定按照原定计划行事。早已筹备好的平定宁王叛乱的物资,早在津渡秘藏于仙舰之中。这一次,弘治听从朱照熙之意,并未征求他人意见,独自作出决断,任命王阳明为平叛统帅,因其精通新型法宝的运用,此次行动旨在挫败南方那些世袭修真家族,不宜让更多人知晓内情。

然而此刻,马中锡意外失手,在平叛过程中遭袭负伤,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局面更加恶化,竟致河北、山东两地的叛军联兵一处,助长了叛军的嚣张气焰。

马中锡已无法继续领军平叛,必须另寻人选。然而此刻,无人愿接手此事,皆坐等王阳明出山。刘大夏曾为马中锡担保,如今平叛之事关乎刘大夏的颜面与仕途存亡。马中锡既然未能妥善完成使命,若换其他人接手,无论成功与否,都将引发与刘大夏之间的冲突,甚至可能导致自身丢官丧命。

太子殿下朱照熙推荐了王阳明,那么无论是好是坏,都会牵扯到太子殿下的决策与刘大夏的立场,其他人实在不愿掺和其中。而且朝中大臣对于王阳明颇为信任,他在平定米鲁之乱时展现出了过人的修真才能,由他出马平叛并非推卸责任,而是最为合适的安排。

但弘治原本打算派遣王阳明去平定宁王之乱,他与太子已经商议妥当。如今对宁王的布局已完成,原本的计策是借平定宁王之乱的机会打击那些修真世家,此事绝不能泄露给朝臣知晓,否则换其他人去便无法达到目的,那岂非白白让宁王举起了叛旗。

弘治陷入困扰,一个王阳明总不能分身为二。朱照熙见状提议:“父皇,儿臣有一人选可担当此任。”

弘治眉头紧锁,反问:“你麾下还能有谁堪此重任?”

朱照熙坦然答道:“便是儿臣!”弘治闻之,摇头反对,身为太子怎可亲身涉险……

朱厚照开口道:“以当前局势观之,拥有修为者不可泄露此行动计划,而知悉之人,除王守玄外,唯有吾儿能够妥善行事。原本,吾儿亦是打算督建那沟通天地灵脉的贸易重地的。”

弘治帝仍旧摇头不允。

朱厚照又言:“儿只需挂个虚衔便可,届时可令李乾元临危受命,执掌全局,他对我忠诚无比且擅长领军作战,又不必亲自踏入生死战场,自然无甚风险。若由他人前往,则之前的一切筹谋便付诸东流矣。”

经过朱厚照的再三劝说,弘治帝最终默许了朱厚照领兵平定宁王之乱的决定。

然而,弘治帝此刻心中满是懊悔,本不该应允朱厚照这番荒唐提议。他一生秉持清廉坦荡,如今却不得不暗中行事,避开朝臣们的视线。

弘治帝传旨,令朱厚照率军平叛,此举令朝中文武大臣皆感惊异。

太子果真能胜任此事么?

然朱厚照所给出的理由极为坚实有力。

宁王公然宣称朱厚照并非皇上的亲子,故此,朱厚照认为自己必须亲身讨伐,以此雪耻并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群臣心想,言之有理,宁王之举实乃贵胄家事,皇上既未阻止,那么我等亦无从反驳。

王守玄心中忧虑太子殿下的安危,对其言道:“微臣将尽快平定叛军,与殿下会师。”

朱厚照则向王守玄允诺调拨两只飞行法宝——翔云艇。

王守玄婉拒,答曰:“西山秘境总共才炼制得六艘翔云艇,对付宁王已是捉襟见肘,殿下还是自留使用吧。”

朱厚照放心不下,于是又赠予王守玄若干枚灵符弹和爆裂丹,并配给他一支火器精锐部队以及数门新型火炮。

朱厚照在津门渡仙舟启程,料想待其抵达目的地之时,宁王之乱已逼近金陵城下。

王守玄率领部下日夜兼程奔赴河北,欲早日荡平叛贼,以便协助太子殿下解围。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