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旭答应了。
反正不管有没有这些,他都会与赵云义并线同行,互相照顾。
而目前得到的一切,都是因此换来的结果。
晏旭坐去书桌前,铺开笔墨纸砚,提笔,用自己前生的字迹,洋洋洒洒写下了篇、准备投递给三皇子赵鸿建的文章。
久违了的字迹,仿佛刻如骨髓般流水自然,也让晏旭不知不觉沉醉其间,再不用每一笔都小心谨慎。
很舒畅!
写完,日头已西斜。
他长长地伸了个懒腰,吹干墨迹,将文章仔细折叠好放入信封,再用火漆封住,出门,交给了赵北晴。
今晚,就会由赵北晴身边的婢女鹅梨,负责摸进建王府,悄悄投递。
原定是让万俊彥随便找个下人、或者找个谁,扔进建王府即可。
但最终还是赵北晴主动揽下了此事。
兹事体大,用别人都不保险,很容易找到,再被顺线摸到他们。再有,随意地扔进偌大的王府,极有可能被洒扫之人当成垃圾处理,或者吹到哪处草丛中再不知下落。
几人深觉赵北晴思虑周到,便都同意。
赵北晴接过信封,转身回去自己的新居院落,却是坐在书桌前,犹豫不决。
“大小姐,您这是……?”
鹅梨已经做好了准备,就等着拿到信后,先悄悄出发,去熟悉一下建王府周边的地形。
“你先出去,我再好好想一想。”
赵北晴盯着桌上的信封,回了这么一句。
及至鹅梨不明所以地走到屋外,赵北晴咬了咬牙,一摸裁纸刀,将信封的封口,剪开。
因为她心中始终有一个疑惑:为什么只是一篇投文,晏旭要那么神神秘秘背着所有人再写?
赵北晴很担心晏旭想要自荐。
不是那种自荐人才式自荐。就算晏旭文才斐然,毕竟也才年仅11岁,建王根本不会看重这么样一个小孩子。
而是罪己式的自荐。
就是将所有过错都揽在自己身上。
比如晏旭会承认:是晏旭利用沈昌和童望烈对他的赏识和信任,是他挑唆了对方云云。
那么,建王看到这样出彩的文章、看到这样的言辞,就会想见见晏旭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那晏旭就去了,然后利用口才与学识,说服建王将他交出去。
沈昌和童望烈毕竟有声望在,只是在街头喊几声就要了人家的命,只怕陛下那儿也会有所踌躇,那么,只要有人顶罪,担下挑唆之名,陛下便没有办法砍下他俩的人头。
就算陛下想,朝臣们也会竭力阻止。
建王也算借势拉了拨儿朝臣们的好感。
赵北晴却不想晏旭这么做。
就算她不关心晏旭会不会死,她还得关心自家哥哥会不会不惜一切为晏旭拼死。
所以,她拆开了信封。
她已经做好了准备。
如果晏旭真要自荐罪章,她不会帮忙投递。
可是,在那一列列字迹突入她眼帘之时,她整个人顿时如遭雷劈电击一般、瞬间愣在原地!
几息后,才颤抖着双手、颤抖着扶着桌椅,艰难地起身。
再一个猛冲,跑回卧间,拿出枕下一个已被摩挲掉了漆皮、显得有些斑驳的薄薄书匣。
赵北晴深吸一口气,坐下,微微哆嗦着手指,打开书匣,拿出里面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再从夹层里内,小心翼翼、万分宝贝一般的、抽出了一页纸张。
纸张已泛黄,仿佛秋后的落叶,随时会碎掉就要随风而去一般。
但即便如此,那上面的字、每一个字……
就算是傻子也能一眼就看得出来,与晏旭刚刚交给她的那篇文章中的字迹,一模一样!!
赵北晴自小爱读书,更爱收集典藏。
无论是父母、兄长,还是弟弟妹妹、还是家中侍卫仆从,只要有机会,都会设法为她收集孤本等等。
其中这一本小薄册子,就是兄长为她带回来的。
上面记载了一些简单的历史传记,都无从可考。赵北晴收到后也不以为意,随意地翻了翻便放去一旁。
直到某日她要查核历史某个典记之时,才想起,才重新翻找而出,细细比对。
就无意中发现了其夹层里的那页纸。
字迹锋锐遒劲、昂扬意气。
字里行间,言辞旦旦、如刀似剑。
痛斥了帝王昏庸无能、不思进取、只贪淫乐,更痛诉了大荣朝已四面楚歌、崩塌在即。
字数不多,却字字展现出了一位文人的忧国忧民之心,和满腔爱国血气、及郁郁不得抒之报国情怀。
直直撼动心神!
赵北晴一见就喜欢上了,再通过此文落款的名讳,四处翻找史书、打听此人。却在得知此人于大荣朝城破之时便跃墙而亡后,潸然泪下。
更为得知此人并无传记、甚至亲笔所作诗文流传后世之时,痛心疾首。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
赵北晴,将这位英雄,深深刻在了心底。
亦或许,因着她的父亲,也是一位这样的英雄,而让她对有着同样情怀的英雄们,感佩五内。
可谁能告诉她……晏旭这这这!!
赵北晴的脑子都已停止转动。她抄起那页纸、抓上那封信,直直冲进了晏旭书房。
她要问个清楚!
那人的笔迹流传甚少,连见过的人都已在这世上一个不存。更是极其难学,便是连模仿,赵北晴模仿了三年,都似是而非。
“晏旭,你从何处学来?!”
她将两篇文章,铺平、展开在书桌之上,问向正坐在桌前不知在因何发呆的人。
同时也没忘了出声警告:“别说不是你写的。这墨迹都是新鲜的!”
这才是最令赵北晴想不通的地方。
以晏旭的年纪和笔力,即便是模仿,又岂能将那人字迹里所透出的字意、如刀似刻般、完完全全表达和展现得如此精准?!
连书写习惯,都一模一样!!
晏旭:“……”
他同样被自己曾经的极小一部分、突兀展现在眼前震惊!
那是一篇他有勇气写、却一直没有呈递到陛下眼前去的文章。
只因……迟了!
他深知:无论文章写得再好、再有鞭挞灵魂之意,也休想唤得醒一个装睡之人。
所以,他将之愤然投进了纸篓,再不关注。
直到大荣朝覆没,直到整座京城都化为了一场场大火。
直到……
这又突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他可以不关心是怎么出现的,但这要他怎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