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剧透历史:从大明朱元璋崩溃开始 > 第5章 汉景帝:我一个打七个藩王都赢了,朱允炆只打一个燕王应该稳赢吧?

【这些命令未必都曾经付诸实施,因为建文朝廷此后不久就夭折了。】

【但是,由于它们攻击了佛教和道教僧侣们的既得利益,这些政策无疑地疏远了宗教界,特别是得罪了佛教徒。】

【因此,许多佛教僧人都为燕王叛军效劳是不足为奇的。】

【他们的领袖是这位僭主的顾问,即和尚道衍,此人自1382年以来即已为燕王服务(他后来名姚广孝)。】

.......

大明,洪武帝朱元璋时空。

看着天幕上的内容,朱元璋则一脸复杂的表情地喃喃自语:“燕王叛军是什么意思?燕王说的应该是老四吧?难道老四造反了?”

底下的朱允炆心里暗暗想:“果然,这个骁勇善战、战场经验丰富的四叔,果然在未来造反了。”

朱允炆不动声色地想:“看来我得找个机会,趁早弄死他,就是不知道怎么说服皇爷爷,按照皇爷爷的脾气,未必能将四叔处死,有点棘手啊。”

.......

西汉,汉景帝刘启时空。

看到这个所谓明朝也有藩王造反,汉景帝刘启顿时就来了兴趣了。

“这个朱允炆的大明,怎么好像只有一个藩王造反的样子,朕做大汉皇帝的时候,可有七个诸侯造反呢?”

汉景帝刘启从自身的平叛经验来看,推测这个朱允炆的建文朝廷应该碾压燕王叛军。

刘启觉得,一个中央朝廷打一个地方藩王,不跟捏着玩一样简单吗?

不能怪汉景帝刘启这么想,要知道关东七国皆反的时候,举世动荡,这位暴躁的大汉棋圣命令周亚夫为主帅,三个月就以一打七,最后赢了。

刘启不免傲娇的想:当初单单敢举兵造反的七国,还没算其余观望的诸侯国,就可以在军力、粮食、人口、武器,跟中央朝廷同一个量级了。

可那又怎么样,天下如棋盘,朕单手镇压。哼!

堪称是古代的闪电平叛典型,声势如此浩大的七国叛乱,就给平下去了。

......

【朱允炆的建文朝廷削夺世袭封藩的政策的产生,是由于担心几个有野心的皇叔可能要发难,特别是担心燕王朱棣。】

【1370年以后,明太祖陆续分封了他年长的九个儿子(其中包括朱棣),把他们封在西北边境和长江中部,王位世袭;】

【这些藩王都是用来作为抗击蒙古侵略和镇压叛乱的支柱。王子们都享有巨额年俸和广泛的特权;】

【虽然他们在法律上对境内平民百姓不享有直接的行政权力,但他们每人都节制三支辅助部队,其人数在3000到15000之间。】

【为了确保中央朝廷对分封诸王的控制,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他的《祖训录》中曾定下了一系列条令规章来管束诸藩王的行为;】

【《祖训录》首次发布于1381年,后来又在1395年做了修改。】

【其中有一条规定:在新皇帝登基以后的三年时间内藩王们不许来朝廷,只能留守藩封。】

【可是,如果有“奸臣”在朝廷当道,诸王得准备他们的兵力,听候新皇帝召他们来“拨乱反正”。】

【而在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和驱逐了奸佞以后,他们仍应返回封地。】

【对于合法的继承原则定下了一条重要的规矩,它既适用于藩封王子的继承,也适用皇位的继承。】

【其中主要的一条原则是继承人应该是长子,并为嫡妻所生。】

【如果这一点已不可能,嫡妻所生的第二个儿子将成为合法继承人。】

【为了使这些家法垂诸久远,明太祖对后嗣下了严厉的警告,禁止他们对他的训示有一丝一毫的改动;】

【而且朱元璋告诫诸王,对任何违犯者,甚至皇帝本人,他们可以群起而攻之。这位开国皇帝的想法是很不现实的;】

【制度上的调整总是不可避免的。新皇帝朱允炆现在企图削夺诸王的权力,这就使他与他的叔父们——特别是燕王朱棣——发生了公开的冲突。】

【然而可以理解的是,在这些藩王看来,朱允炆想削夺分封诸王一向享有的权利和特权的行动严重地违反了《祖训录》。】

【人们向来认为削藩的政策是黄子澄和齐泰所出的主意,但是,它也可以说是出自建文皇帝朱允炆的圣裁。】

【黄子澄是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拥护者,据说他使皇帝对采取这项政策的重要性获得了很深的印象。】

【因为他向皇帝讲述了公元前154年汉代的七国之乱反对汉景帝(公元前157年—141年在位)的故事,而且也一般地提示了这些强大而又拥有半自治权力的藩封所特有的潜在危险性。】

【他们曾经考虑了两种行动路线:一是彻底废除藩封诸王;二是减少他们的政治和军事大权。】

【主要的目标是燕王;在这个时候,洪武帝的二子和三子均先已故去,只剩下燕王是现在健在的最年长而又权势最大的藩王,同时他也是皇家礼仪上的尊长。】

【几经斟酌之后,朱允炆决定走完全废藩的道路。】

【这样便激起燕王举兵反对皇帝,燕王表面上是要恢复王朝原来的制度,实际上却是要保持燕王自己的权力和影响。】

......

大明,朱元璋时空。

有几个字眼,反而意外吸引住了老朱的注意力焦点。

“光幕上面写着,洪武帝的二子和三子均先已故去?”

老朱还是难以置信:“那不就是说我的老二、老三都去世了?”

“这是到底怎么一回事,老大走的也早,可这老二、老三怎么也........”

........

西汉,汉景帝刘启时空。

汉景帝刘启看到光幕上,用他的削藩故事来劝说明朝皇帝削藩,还是颇多感慨的。

毕竟汉景帝刘启觉得,这些诸侯不过是早反或者晚反的区别,强者先反叛,弱者后反叛。

自己可能当初削藩是过于着急,但幸好大汉军队给力,短短三个月,雷霆万钧之势,镇压住七国。

不但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在政治上,还吓唬住那些中立观望的诸侯。

自己趁着军事胜利,一举推进政治上的削藩大计,大事已成。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