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大唐:战力无双护国公 > 第185章 焦头烂额

长安。

收到李承乾传来的信件。

李世民反复查看,仿佛信中有什么魔力一般。

“来人,传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长孙无忌,李道宗,柴绍,张亮,李绩,过来议事。”

李世民吩咐完以后,再次拿起信件反复查看。

没一会儿众人来到甘露殿。

李世民拿着信件,交给大太监,“念。”

大太监急忙接过信件,大声朗读道,“父皇,儿臣已到登州,然而登州情况目前极其复杂。高句丽派二王子高雄路前来,扬言拿出五百万贯,并且,兵力,武器等,只要柳尘哥哥需要,便通通提供,以资助柳尘哥哥反叛大唐,意图攻占辽东等地。柳尘哥哥已经答应,但是兵力,武器,都不要。只要一千万贯,钱财到位,两个月后柳尘哥哥便出兵辽东,助高句丽占领辽东。”

底下众人听的心惊胆颤,柳尘最终还是反了。

大太监继续道,“不过,柳尘哥哥等高句丽二王子离开,便也说了,钱财,他要,但事儿不办。如此的话,柳尘哥哥也将直面危险,而大唐辽东之地更是危险重重,还望父皇加以重兵保护。另外,柳尘哥哥命令鲁通加急制造二十五艘每艘可乘载一千二百战士的战船,但材料不够,还望父皇加急运送造船材料至莱州,交接给神武军,后附所缺材料一份,儿臣与卫国公见情况如此,于是决定在登州等待危机过去,再行返回长安,以防高句丽真的打动柳尘哥哥。”

底下众人皆是惊叹柳尘的魄力,拿了高句丽一千万贯,但是却不办事,就不怕高句丽撕了他?

李世民说道,“信件都听到了,说一说吧,该怎么解决此次危机?”

房玄龄道,“陛下,柳尘要造船材料,说明他意图不在大唐,而登州之地,距离高句丽,从海上过去,也没多远,所以,柳尘意图定是在防备高句丽,所以,臣以为,目前最要紧的就是收集造船材料,加急运往莱州交接。毕竟只有两个月的时间,若是耽误了,唯恐大唐两面受敌。”

杜如晦上前道,“陛下,臣以为玄龄所言极是,此时咱们的要务就是给他们运送他们要的东西,先让他们有自保的能力,不至于将来被高句丽逼着,刀口指向大唐。”

高士廉也道,“是啊陛下,柳尘再怎么说,那也是大唐的人,给他们自保的能力,也是帮助大唐。”

李世民点头道,“既然意见统一,无忌,此事交于你去办。材料清单给你,速速收集,速速运送。”

长孙无忌上前道,“是陛下。”

李世民继续道,“辽东之地该如何是好?”

柴绍上前道,“陛下,臣愿领兵前往辽东等地,定保辽东等地无碍。”

李世民摇头道,“辽东面积太大,处处与高句丽接壤,防守只会消耗大唐的潜在战力。”

杜如晦道,“确实,咱们若是日日防备高句丽犯边,那所需消耗的资源,恐怕不比打一场大仗来的少。”

张亮道,“陛下,若是咱们主动出击呢?一次打痛他们。”

李世民轻轻摇头,“高句丽是打不怕的,他们也深知大唐此刻的情况。主动出击,只怕泥潭深陷。”

眼见众人都不说话,李世民有些着急道,“难道就没有好的办法了?大唐何时沦落到谁都能欺负一下的地步了?”

众人嘴上不说,心里暗暗想着,大唐自从太上皇退位,各地叛军突起,加上数次与突厥大战,所以周边国家都是蠢蠢欲动。

李道宗看到李世民着急的模样,于是上前道,“陛下,高句丽给柳尘钱财,让他们攻打大唐,那咱们能不能给柳尘钱,让他攻打高句丽?”

众人听完皆是眼前一亮,但随即又黯淡了下去。

李世民无奈的笑了笑,“拿什么给呢?国力维艰,如今大唐都是处处用钱,哪里还有闲钱。”

房玄龄道,“没钱咱们有别的啊,大唐地大物博,不妨问问柳尘,他想要什么,能满足的咱们尽量满足就是,也不是让他去送命,适当的拖延高句丽的进攻即可。”

张亮上前道,“造船材料卡他一下?”

李绩急忙道,“万万不可,这也是柳尘离开大唐第一次求助,咱们万万不能卡,如果真的逼急了柳尘,对咱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

李世民摇头苦笑道,“这还不是柳尘求助。但是这个真的不能卡,不能真的把他逼向敌人。”

李世民沉思良久,缓缓开口道,“这样吧,谁去登州找柳尘,告诉他,他想要什么,朕都同意,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帮助大唐度过此次危机。”

高士廉道,“如此的话,只怕柳尘会狮子大张口。”

李世民无力的摆了摆手,“狮子大张口也无妨,算朕,算大唐欠他的。从一开始,他不顾自己,解了突厥围困长安之时,我们所有人,都欠他一条命。如今,即使狮子大张口又何妨?朕在有些事上一错再错,朕有时候也在想,若朕是柳尘,拥有强大的神武军,只怕早已安耐不住心中的火气,直捣长安。”

众人不禁纷纷叹息摇头,心中懊悔万分,若是早知道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当初又何必去招惹柳尘呢?让他直接杀掉那高句丽的使臣也就罢了,反正出了什么事大家都可以共同承担啊!

可现在呢?不仅要应对来自高句丽的威胁和压力,还得同时面对强大而威名赫赫的神武军!这局面真是让人叫苦不迭、焦头烂额!

此时此刻,连唐太宗李世民也忍不住心生感慨,暗自叹息起来……

可是李世民当时真的没有其他选择啊!如果他站在柳尘背后支持他,暂且不提是否能够通过大唐众多臣子那一关,光是与高句丽之间的关系就会立刻变得紧张起来,甚至可能直接陷入不死不休的敌对状态。到那时,受苦受难的将会是生活在辽东地区的无辜百姓们啊!

他们本就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艰难求生,如果再因为两国交恶而遭受更多的战乱之苦,那么这些百姓的生活将变得更加凄惨和困苦。李世民作为一国之君,必须要考虑到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能仅仅因为个人情感或一时冲动做出决定。

因此,尽管当时内心可能十分挣扎,但李世民最终还是选择了更为稳妥的方式来处理这场危机。

但是,万万没想到,高句丽亡我大唐之心不死,甚至趁机策反柳尘,反而给大唐带来更深的危机。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