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大唐:战力无双护国公 > 第249章 收到信件

李雪雁本想将这封信保存下来,等长乐公主离开后再找个安静的地方仔细阅读,但长乐公主却一直在旁边纠缠不休,让她无法如愿。

最终,她实在无奈,只得轻轻拆开信封。

只见信纸上赫然写着:“雪雁亲启,见字如晤。”看到这熟悉的字迹,李雪雁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

:一别多日未曾相见。

有心想多亲近,怎奈俗事缠身,有心乏力。

不过,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些日子以来,我辗转多地,倭国,登州,辽东。山河远阔,人间星河,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

你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脑海,你不必担忧我会情有所变,我见众生皆草木,唯有见你是青山。

待到重逢时,风有约,花不误。年年岁岁不相负。

一切安好,勿念。

读罢此信,李雪雁的眼眶渐渐湿润了。她知道,信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对方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这种深情厚意让她感动不已。

她将信件小心翼翼地收好,然后默默地祈祷着,希望他们能够早日重逢,共同度过更多美好的时光。

同时,她也在心中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份感情,不负对方的一片真心。

长乐公主读完,不禁感慨万千,柳尘这一手好字,犹如龙飞凤舞般跃然纸上,再加上那满纸诗意,更是令人仿佛身临其境,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眼看着李雪雁将信件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长乐公主连忙出声阻止:“姐姐且慢!可否让长乐将此信抄录一份,好拿给母后也一同欣赏一番?”

李雪雁略微思索了片刻,最终还是答应了长乐的请求,将信件重新取出交给她。

长乐公主拿到信件后,迫不及待地开始奋笔疾书,不一会儿便将书信誊写了下来。

完成之后,她甚至来不及多做停留,立刻起身向李雪雁告辞离去。

李雪雁甚至连挽留的话语都未来得及说出口,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长乐公主匆匆离去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

待她转过身来,目光再次落在桌上的那封信上时,心中依然充满了喜悦之情。

她原本想要回信一封,但却发现送信使早已不知去向,无处可寻。

于是,她只能轻轻叹息一声。

长乐公主一路飞奔回到宫中,还未进殿门,便已经大声呼喊起来:“母后!”

长孙皇后听到声音,抬眼望去,只见长乐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口,额头上挂满了汗珠,头发也有些凌乱。

她不禁微微皱起眉头,略带嗔怪地看了长乐一眼,说道:“瞧瞧你这副模样,哪还有一点大家闺秀的样子?”

长乐公主微微一笑,轻轻地从手中拿出一封书信,小心翼翼地递给长孙皇后,轻声说道:“母后,请看看这封柳尘哥哥写给雪雁姐姐的信。女儿觉得写的特别的好,能让人身临其境,所以抄写了下来。”

长孙皇后脸上露出一丝疑惑,但还是接过了书信。

她仔细地看着信中的每一个字,一遍又一遍,似乎要将其中的深意尽收眼底。

看完后,长孙皇后不禁笑了起来,温柔地说道:“尘儿真的长大了啊,母后还以为他已经忘记了雪雁呢。”

长乐公主也跟着笑了起来,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怎么会呢,母后您看柳尘哥哥写的信,满满的都是情诗啊!”

长孙皇后再次翻阅起那封书信,嘴角挂着欣慰的笑容,“是啊,若这封书信流传出去,想必会令那些自命不凡的诗人们羞得无地自容。尘儿随意一句话就能成为美妙的诗句,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就在这时,李世民悄然走进房间。

他的脚步声很轻,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然而,当他看到长孙皇后手中拿着的书信时,眼神中闪过一丝好奇。

“观音婢,你们在谈论谁啊?”李世民轻声问道。

长乐听到父亲的声音,急忙转过身来,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父皇!”

李世民微笑着摸了摸长乐的小脑袋瓜,关切地问道:“怎么跑得这么急?瞧你满头大汗的样子。”

长孙皇后笑着将书信递给李世民,“看吧,这就是让你女儿跑的满头大汗的原因。”

李世民接过书信,仔细端详着,只见信封上并没有写明收件人的姓名。

原来,长乐公主只关注信中的内容,所以并没有把寄给谁也一并抄录下来。

李世民逐行阅读着信中的文字,起初他一言不发,但随着视线的下移,他的脸色变得愈发阴沉。

终于,他忍不住开口问道:“这封信是出自何人之手?”

长乐公主嬉笑着回答道:“是柳尘哥哥写的。”

李世民听后,露出一副不出所料的神情。毕竟长乐公主一直跟随柳尘学习书法,这次抄写自然也是模仿了柳尘的笔迹。

然而,李世民的脸色却越发难看,他怒不可遏地骂道:“这个混帐东西,竟然敢对长乐有非分之想!”

长孙皇后与长乐公主对视一眼,不禁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李世民见状,急忙说道:“观音婢啊,长乐年幼无知也就罢了,难道你也不懂事吗?还有那个柳尘,柳尘......”

长孙皇后与长乐二人默默地注视着李世民发怒,并未搭腔。

李世民见无人回应,便将那封书信重重地放在桌上,然后一屁股坐进椅子里,生起闷气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