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靖难没我造反快 > 第24章 封侯拜相,未可期也!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李景隆听出杨士奇的言外之意,眼中顿时掠过一缕杀机。

杨士奇却很淡然,他只知道抓到一个叫梁胜的秀才,并搜出一封密信。

顺着线索追查下去,查到了李景隆的大侄子李承良,至于跟你李景隆有没有关系,那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了,朱允熥并没有告诉他,其实密信是徐增寿的。

朱允炆眼神迷离,思索片刻,然后给刘安使了个眼色,转身离去。

刘安清了清嗓子,高声道:“退朝!”

文武官员高呼万岁,依次退出大殿。

刘安喊住杨士奇,说道:“陛下请杨审理到偏殿一叙。”

杨士奇顿时感觉受宠若惊,跟随刘安来到偏殿。

“微臣杨士奇,叩见吾皇万岁!”

“平身!”

“谢陛下!”

杨士奇从来没得到过单独召见,感觉有些不知所措。

朱允炆打量一番,问道:“朕记得你,当初静学先生说你有修史之才,特意推举你进翰林院编纂太祖实录。”

杨士奇赶忙道:“承蒙陛下记在心中,微臣惶恐。”

朱允炆淡淡一笑,又说道:“授予你吴王府审理副,只是给你挂个职位,并非让你真的去吴王府当值,在翰林院好端端的,为何要请辞?”

“微臣自认才疏学浅,无法胜任翰林院的编纂工作,便回了吴王府当值。”

“如果朕没记错的话,礼部对编纂官进行选拔考核的时候,你是第一名。”

“微臣……愧不敢当……”

“好了,不说这些,跟朕讲一讲吴王和密信的事!”

“启禀陛下,微臣回到吴王府后,主要职责是配合南城兵马司衙门搜捕奸细……”

朱允炆显得有些不耐烦,抬手制止。

“你只管告诉朕,这封密信来自何人何处?”

杨士奇说道:“持有者名叫梁胜,表面身份是一家绸缎庄的账房,实则趁着出城收购蚕丝的机会,向燕军通风报信。”

这封密信只有一行字:凤阳有重兵埋伏,淮安守备空虚,速过河!

第一眼看见这句话的时候,朱允炆后背全是冷汗,脑子里一片空白。

说好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暗渡个屁!

如果燕王真的趁机攻打淮安,后果不堪设想!

真的是越想越后怕,通风报信之人真该死……不,该诛九族!

“你告诉朕,那个梁胜背后之人是谁?”

杨士奇如实回道:“据此人交代,出城送信是受了曹国公李景隆之侄,李承良的吩咐。”

“李景隆?”

朱允炆大惊失色,怎么会是他?

脑海中一幕幕突然出现在眼前,五十万大军北伐,硬是啃不动一个小小的北平城,守城的还是燕王世子朱高炽。

等四叔从大宁赶回来,带着新招募的蒙古骑兵撵着李景隆揍了一路。

经此一战,朝廷损兵数十万,使得攻守形势彻底逆转,再难组织大规模的军事征讨。

李景隆战败之后,朝中有多名官员上疏弹劾其失律丧师,怀贰心,应予诛杀以谢天下,自己却坚持认为是战术战略有问题,权衡许久,还是将他保了下来。

没想到,竟然是一场赤裸裸的背叛!

怪不得消息会走漏,除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三个当事人,只有掌管左军都督府的李景隆最清楚兵马的调动!

啪!

朱允炆大怒之下,一巴掌拍在御案上,震得茶水四溅。

“吴王三天之前拿到密信,为何今日才来上奏?”

杨士奇说道:“请陛下息怒,吴王殿下拿到密信的时候,本打算立即呈报陛下,但是考虑再三,如果消息走漏,燕军必然不会去攻打凤阳,陛下的精心部署便功亏一篑,得不偿失,便暗自将密信扣下,按时间来算,燕军应该已经落入圈套,此时拿出密信,即便有人想要通风报信,已然不及。”

朱允炆听完后,默默点了点头,没想到自己的小老弟还挺有心机。

“这么大的事,吴王为何不亲自过来?”

“回陛下,吴王殿下正在顺着线索追查,想来很快就有进展了。”

“莫非背后之人不是曹国公?”

“微臣只知道李承良有重大嫌疑,但是,目前尚不能确定他真的有通敌行为,至于曹国公是否知情,更是不得而知。”

“吴王查到什么程度了?”

“回陛下,吴王殿下所有行动都是秘密进行,在事情的真相彻底浮出水面之前,未曾向任何人透露各种细节,包括微臣。”

“很好,吴王这件事办的不错!”

朱允炆忍不住点头称赞,自从四叔举旗造反,满朝文武没一个省心的,到头来,还是小老弟比较靠谱。

“你回去告诉吴王,让他放开手脚去查,如果有必要,朕会调御林军协助!”

“微臣遵旨!”

杨士奇躬身退出,径直回到吴王府。

谁料,刚刚走出午门,就被人拦住。

“杨审理,我家老爷要见你。”

杨士奇问道:“你家老爷是哪位?”

“曹国公!”

“抱歉,不熟!”

杨士奇说完,转身就走,丝毫没有犹豫。

“哎,你等等!”

杨士奇却没有理会,突然眼前一黑……

天黑了?

“放开我,放开我……呜呜呜……”

两名壮汉用麻袋套住杨士奇,抬上马车,又给他嘴巴上塞了一团破布,马车扬长而去,很快来到郊外一处偏僻的宅子。

杨士奇再睁开眼的时候,面前坐着一个人,脸色阴沉的可怕,正在死死地盯着自己。

“曹国公,下官有礼了!”

李景隆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杨审理好威风啊!”

杨士奇面色沉稳,不卑不亢,反问道:“下官何来的威风?”

“杨审理在陛下面前出尽了风头,想来以后必定飞黄腾达,封侯拜相,未可期也!”

“公爷言重了,下官不敢奢望什么封侯拜相,将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够了。”

“看来杨审理是个务实的人,那我就直说了!”

李景隆顿了顿,说道:“吴王府的审理副是七品,就算给你升一级,到审理正,也不过从六品,掌推按刑狱之事,没有实权。”

杨士奇缓缓道:“公爷说得对,下官就是个没有实权的审理副,芝麻绿豆大的一个小官。”

“扬州知府谭友德已经递上辞呈,准备告老还乡,这个位子有很多人盯着,不知杨审理有没有兴趣?”

李景隆说话的时候,紧紧盯着杨士奇的眼睛。

世人贪图的无非就是权势和金钱,一个扬州知府够不够?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